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7409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docx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1

八年级语文测试卷

(1)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è)瓦砾(lì)箱箧(qiè)歼灭(qiān)

B、俨然(yǎn)阡陌(qiān)垂髫(tiáo)怡然(yí)

C、诣太守(yì)亵玩(xiè)甚蕃(fán)遂迷(suì)

D、绥靖(suíjìng)仄歪(zè)悼念(dào)蜿蜒(wāngyánè)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寒噤制栽鞠躬纳粹B、悠闲脏物诗情画义转弯抹角

C、隐逸鉴订阴惨封锁D、匐匍毅立不可明状眼花瞭乱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是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B、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可是如果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4·20”芦山地震灾后过渡安置工作中,雅安市各级工会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职工充分发扬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B、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

5、下列关于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主席写的一篇新闻。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B、《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它的主人公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老英雄。

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C、《桃花源记》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

作者名潜,字元亮,西晋诗人,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来反映人民的愿望。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朝人,他用“陋室不陋”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人,他通过写对莲花的喜爱来表达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通过写牡丹来表达对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

两篇短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语言都是骈散结合,以骈为主。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桃花源记》略

【丙】予贫喜书,旧积千余卷,今倍之未足也。

肆有新刊,知无不市;人有奇编,见无不录,故环室皆书也。

或曰:

‘嗜书好货,均为一贪。

贪书而饥,不若贪货而饱;贪书而劳,不若贪货而逸。

人生不百年,何自苦如此?

’答曰:

‘今人予不知之,自古不义而富贵者,书中略可考也,竞何如哉?

予少安于贫,壮乐于贫,老忘于贫,人不鄙夷予之贫,鬼不揶揄予之贫,书之赐也。

如彼百年,何乐之有哉?

6、《春望》中,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7、请对《春望》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落英缤纷:

(2)处处志之:

(3)黄花垂髫:

(4)便要还家:

9、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后遂无问津者。

10、翻译下面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乙文表明了作者渴望的社会理想。

丙文表明作者“贪书”而甘居清贫,并以此为终身快乐的句子是

12丙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概括最准确的是()

A、爱钱财和爱读书都会使人贫困。

B、乙文表明了作者渴望爱钱财和爱读书都是一种享受。

C、当终生读书,不断追求精神享受。

D、贪书受贫困,贪货得温暖。

13、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

(1),草色入帘青。

(2)斯是陋室,。

(3)香远益清,。

(4),濯清涟而不妖。

(5)无丝竹之乱耳,。

(6)少壮不努力,。

(7)浮云游子意,。

(8),往来无白丁。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远行李森祥

(1)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

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

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2)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

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3)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

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

你一定验上了。

母亲说完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4)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

父亲声音很低地说:

你娘等你半天了。

(5)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

我对母亲说:

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客人,我是你儿子。

母亲说:

儿子出门就是客。

娘对不住你。

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

娘办不起,你别怪。

(6)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

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

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

我怎么咽得下?

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

母亲只好让步。

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

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妹妹们的脸上瞟。

(7)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8)终于到了这天。

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

这是母亲的习惯。

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

比过了,就疯玩。

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

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

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

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9)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

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

房里只有母亲。

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

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

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

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湿滋滋的。

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10)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

娘老了。

我连忙说:

娘不老。

(11)她就笑笑。

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12)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13)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

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

后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14)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

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

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

的确跟过年一样。

(15)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

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16)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

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

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17)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5.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6.看到娘“一笑笑出了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

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60字左右)

17.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

18.对画线句子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

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二)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

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

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

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

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

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

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

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

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

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

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19.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湿染性—()—→胶着性—→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

(2分) 

20.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21.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

(2分)    22.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2分)   

2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4、试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5、你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32013年12月26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此举引起了世界各界正义人士尤其是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和抗议。

针对安倍的行为,你想对他说:

“”

五、记叙文写作(50分)

26、也许你不富有,但你有一个温暖的家,这就够了;也许你不聪明,但你有一股拼搏的劲儿,这就够了;也许你不出众,但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这就够了······也许你很听话,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但这可能还不够······

题目一:

这就够了题目二:

这还不够

要求:

1、要求写成记叙文,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测试一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

1,2,3,4,5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67891011

12

13

(1),

(2),

(3),(4),

(5),,(6)

(7),(8)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4,15,16,

17,

18,

1920,

21,

22,

23。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24,25。

26。

五、记叙文写作

八年级月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2分)B(AjiānC蕃fān蜿wān)2(2分)C(A裁B赃,意D匍匐名)3(3分)D月黑风高:

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

比喻险恶的环境。

用在此处不恰当。

可改用“月朗星稀”。

4(3分)D(A“发扬与作用”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改为“非常受学生欢迎”C否定词错用,取消“不”)5《爱莲说》的语言骈句不多。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6(2分)破,满目凄然7(2分)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8(2分)

(1)花

(2)做标记(3)下垂的头发,这里指儿童(4)“要”同“邀”,邀请。

9(2分)后遂/无问津者10(4分)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1(2分)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和平美好幸福生活余少安于贫,壯乐于贫,老忘于贫12(2分)C13(8分)苔痕上阶绿惟吾德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案牍之劳形落日故人情谈笑有鸿儒

三,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远行(12分)

14,(2分)我要去当兵,一家人为我送行(语言要简洁,要交代故事结局)

15.(2分)①母亲深明事理,虽不舍儿子远行,却默默支持儿子当兵。

②母亲朴实细心,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感到愧疚,她做儿子最爱吃的菜,杀的鸡只想给儿子一人吃;③母亲勤俭能干,给儿子做新衣,钉扣子,天天忙碌;④母亲自尊要强,自己头发梳得光鲜,全家穿新衣,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

(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少于两点,每点3分)

16.(2分)示例:

娘啊,您真的老了!

您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怎能不老?

您一心为儿子操劳忙碌,怎能不老?

您满脸的皱纹让我揪心!

(结合语境,合乎情理即可)

17.(3分)略(注意赏析段落)

18.(3分)“远”的感觉来自于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离家参军,岂能不远?

但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厚爱,对父母的眷念,将萦绕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将伴随着“我”,所以说,这份感情更真切、更贴近了。

(二)说明文阅读宣纸(12分)

19.(2分)弹性和韧性吸墨性(每空1分)

  20.(2分)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21.(2分)“通常”指“一般情况下”,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也不排除偶尔会沾染墨迹。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3分)不能。

第⑤节补充说明了宣纸的湿染性并阐述了宣纸吸墨性的原因,(2分)在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或“⑤⑥节如调换就使文章结构不清晰,层次不分明”。

)在内容上交代了第⑥节宣纸具有胶着性的原因,⑤⑥节如调换就违背了从因到果的逻辑顺序,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23.(3分)D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24(2分)中国将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25设立公祭日对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有重要意义,也让我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3分)

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走出历史阴影。

参拜靖国神社只会让全世界对日本越来越反感,对日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只要观点正确,可以灵活处理)(5分)

五,记叙文写作(50分)(略)

评分标准根据洪湖市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可以分基础分30分,特色分20分来评分。

语文测试卷(8)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挟卷(jia)云翳(yi)枭鸟(xiao)荫庇(yinbi)

B、佝偻(julou)倒坍(tan)踝骨(huai)刽子手(gui)

C、慰藉(ji)沉湎(mian)徘徊(paihui)愤懑(man)

D、簌簌(su)馈赠(kui)臆测(yi)攫取(jue)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芳磬一泄千里心平气和心魂惊骇B、焦燥毫不稳乱周道如底引颈受戳

C、星临万户浩瀚无垠遮天蔽日山崩地裂D、停滞不前乐此不疲微不足到粉身粹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今年早春,西南地区的旱情非常严峻,据称是60年未遇。

难怪有父母官急中生智,怒批气象预报不该说天气晴好,应叫天气情坏。

C、女儿今天要出嫁了妈妈亲手为女儿乔装打扮。

D、爬上天堂寨才知道它有多高,只见周围的群山鳞次栉比,都在它的脚下了。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天气慢慢火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

B、从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C、长沙市正在修建地铁,地铁开通之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7倍左右。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生命的历程。

B、《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C、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赞美了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D、《人生》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甲】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

“今天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6、《己亥杂诗》中,诗人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7、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讲政治抱负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舍其文轩舍:

(2)此为何若人何若:

(3)过故人过:

(4)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益:

9、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荆之地方五千里10、翻译下面句子。

(1)、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子不若已。

11、乙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

12、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乙丙两段文字说明。

13、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肯将衰朽惜残年(4)人有悲欢离合,

(5)安得广厦千万间,。

(6)长风破浪会有时,

(7)伤心秦汉经行处,。

(8)悠然见南山。

四、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一)设计活动方案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边的设计。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展示过程:

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

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二)准备活动材料

1、为了开好本次班会,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如何设计?

2、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以何种形式汇报交流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出你的打算(不少于两种)

(三)孔孟名言知多少

请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各举一例,并稍加点评。

孔子:

孟子:

五、记叙文写作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请以“,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阅读”“拥有快乐”。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荆州市2013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l.(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凫水(fú)愧怍(zà)中流砥柱(dǐ)怏怏不乐(yāng)

B.惬意(qiè)骊歌(lí)相形见绌(xiāng)梦寐以求(mèi)

C.追溯(sù)踌躇(zhù)囊萤映雪(ráng)参差不齐(cī)

D.璀璨(càn)亵渎(dú)咬文嚼字(jué)气冲斗牛(dòu)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昂然挺立擎天憾地繁弦急管通霄达旦

B.怡然自得联续不断格物至知言行相顾

C.根深地固豁然惯通精血诚聚一泻千里

D.起承转合浩瀚无垠顶礼膜拜不可磨灭

3.(2分)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植物是能“说话”的。

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

而一旦获得的阳光,或者接受的水分,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