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docx
《《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
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农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农业经济现象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它不仅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及其运动规律,而且有自己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农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农业生产就是在人的劳动参与下,利用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取得各种动植物原始产品的生产活动。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农业部门的范围与农业部门的基本分类
农业:
指在人们劳动参与与控制下,利用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取得产品的生产活动。
构成农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就是要有动植物作为劳动对象;二就是必须有人们的劳动参与与控制。
农业的两个基本内容,又具体地分为四个部门: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四)农业部门的基本分类
1、农业(小口径农业)
(1)种植业,包括谷类、油料、豆类、棉、麻、烟叶、药材、薯类、蔬菜、瓜类等作物种植业与茶、桑、果树种植业;
(2)其它农业,包括野生植物的采集与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营林与林产品采集。
3、畜牧业,包括各种牲畜、家禽的饲养,野兽、野禽的捕猎及其它动物饲养。
4、渔业,包括海水与淡水的各种水生动物、植物(指海藻类)的养殖与捕捞。
三、农业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统计的影响
农业生产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的对象就是有生命的植物与动物
(二)土地就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三)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第二节 农业统计的研究方法
农业统计主要就是论述如何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
如何科学地组织农业统计调查;如何运用分组与指标体系反映与计量农业经济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如何分析统计资料,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其规律性的数量表现。
一、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农业统计在调查方法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1、调查方法必须建立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力求消灭登记性误差,减少代表性误差。
2、根据农业统计调查的任务、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调查的条件,分别采用或结合运用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实际调查与科学推算方法。
3、提高调查效率,必须对整个农业统计调查有一个总体设计,建立一个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农业调查体系。
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设置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2、完整性3、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4、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1、农业生产条件指标
2、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规模、实物产量与生产率指标
3、农业的产值指标
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
5、农业经济效益指标
6、农产品供需指标
7、农产品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
8、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指标
9、农民生活消费与生活质量指标
三、农业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三)相关关系分析法(四)投入产出法
(五)农业生产函数法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
第一节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与基本指标
一、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
进行农业生产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生产条件,这就就是农业劳动力,农业土地资源,农业固定资产、农业机械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等。
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农业的投入就就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
农业经营应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在相同的投入下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果,或在同样的产出下尽可能节省投入,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基本指标
1、投入的数量指标
农业中拥有与使用的各种生产条件的数量,它反映投入的规模,并表明其质量与水平
2、生产条件利用情况指标
对农业中拥有的各种生产条件必须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提高其利用程度
3、投入的效果指标
农业投入的效果指标,如单位面积产量,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量等。
第二节农业人口与农业劳动力统计
一、农业人口统计
(一)农业人口的概念及其与农村人口的区别
农业人口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人口,不论其居住在农村或城镇均算作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结构就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村人口就是指居住在农村属农村户籍的常住人口,不包括居住在农村的国家职工及属城市户籍的家庭人口。
农村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但农村人口中的农业人口未包括国有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及其赡养的人口。
农村人口比重及其变化也就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农业人口变动情况统计
农村人口变动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就是由于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引起的自然变动,它使人口数绝对增加或减少;二就是由于人口的迁出与迁入而引起的迁移变动或机械变动,它影响人口数的地区变动。
农村人口的增减变化主要受人口出生、死亡以及迁出(到城镇)的影响。
综合反映农村人口变动的指标就是农村净增加人口与人口增长率。
农村人口增长率=
二、农业劳动力统计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
农村劳动力资源就是指农村人口中,在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它包括实际已参加农业劳动与其她社会劳动的劳动力,以及具有劳动能力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如家务劳动者、在校学生与失业人员。
一个人就是否属于劳动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年龄,劳动年龄有上限与下限,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界限也不同,我国规定男16-60岁、女16-55岁为劳动年龄,在劳动年龄以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算为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就是指农村人口中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收入(包括货币收入与实物收入)的劳动力。
包括劳动年龄内或劳动年龄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校学生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与家务劳动者。
农业劳动力就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包括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兼业劳动力。
(二)农业劳动力构成统计
2、按文化程度分组
大专、高中、初中、农中、小学与文盲等。
3、按生产部门分组
种植业劳动力、林业劳动力、牧业劳动力、渔业劳动力。
4、按专业技术分组
如农业劳动力中列出农业技术员、畜牧技术员、拖拉机手、汽车司机人数等
(三)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统计
农业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编制劳动力平衡表来全面反映,平衡表的内容主要就是:
1、期初劳动力人数;
2、期内增加劳动力人数,其中按增加原因分列;
3、期内减少劳动力人数,其中按减少原因分列;
4、期末劳动力人数。
(四)农业劳动力利用情况指标
1、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参加劳动天数
2、工作效率
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农业工作量,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耗用的劳动时间,如平均每个工作日耕地亩数或耕一亩地所用工日数。
(五)农业剩余劳动力统计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指农村劳动力资源与从事现有的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人数之间的差额。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两层含义:
一就是常年剩余劳动力,或叫绝对剩余劳动力
二就是季节性剩余劳动力
农业(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就是向城市转移
二就是就地转移
第三节土地面积统计
一、农业土地资源统计
(一)土地统计的意义
特点:
第一,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第二,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土地质量可以不断提高。
(二)土地总面积与土地分类
土地总面积就是指全国或某地区、某村、或某农业生产单位的全部土地面积。
包括土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道路与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与河流、湖泊、水库、塘堰等水域面积。
根据研究任务不同,土地总面积的主要分组如下
1、按土地占有与土地使用的经济类型分组
(1)国营农场经营;
(2)国营农场农工家庭承包经营;(3)集体经济统一经营(4)农民家庭承包经营;(4)农民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6)其它。
2、按土地主要经济用途分组
(1)耕地;
(2)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交通用地;(7)水域;(8)未利用土地。
(三)耕地面积统计
1、耕地面积的概念与分组
耕地就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
耕地按水利条件分为:
(1)水田与灌溉水田
(2)旱地与水浇地。
2、耕地面积变动平衡表
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就是经常变动的,其变动的原因就是:
一方面由于开垦荒地、基建占地还耕等原因而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基建占地、农民建房占地、改林改牧改渔、因灾废弃等原因而减少耕地面积。
(四)农田水利统计
1、水利设施情况统2、农田水利设施的效果指标3、农田水利化程度
二、农业土地利用统计
(一)土地资源开发程度指标
1、国土开发系数2、农业开发指数3、垦殖指数(亦称垦殖率)4、森林覆盖率
5、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二)农业用地利用程度
1、复种指数
就是指耕地在一年内平均种植的次数。
具体内容及计算在下一章农业生产统计中讲述。
2、草原载畜量
(三)耕地集约化经营程度
所谓集约经营就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的活劳动与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1、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农业固定资产总值。
2、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农业生产费用。
3、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料数量。
4、单位耕地面积的用工量。
第四节 农业资产统计
一、流动资产统计
(一)流动资产数量与构成统计
1、流动资产的概念与特点
流动资产就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特点:
流动性大、周转期限短、不断改变其实物形态,且其价值一次性消耗或转移或者实现。
2、流动资产数量与构成统计
流动资产数量指标有两种:
一就是时点指标,它反映某一时点全部流动资产总额;
二就是平均指标,它反映某一时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二)流动资产利用统计
利用情况的指标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另—类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
(一)、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统计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额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报告期内农业流动资产周转额/农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②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报告期天数/流动资产周次数
(2)应收帐款周转率
指赊销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
率。
(3)存货周转率。
指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伪比率
(二)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
国营农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通常用每百元产值所占用的流动资产来表示。
(三)流动资产报酬率
指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
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利用综合经济效益。
二、农业固定资产
(一)农业固定资产的概念与数量指标
1、农业固定资产的概念
农业固定资产就是指农业生产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手段与其她物质资料,如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役畜、房屋、建筑物等。
具备两个条件:
(1)使用年限较长
(2)单位价值较高
2、农业固定资产数量指标
农业固定资产的数量指标有两类:
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
固定资产价值量的主要指标如下:
(1)固定资产原值(亦称完全原始价值)
就是指购买或建造各种固定资产时实际支付的全部金额。
固定资产原值就是指:
第一,购置的固定资产按购买时实际支付的全部金额计算,包括买价、运费、安装费等;
第二,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
第三,自繁自育的幼畜成龄后转作役畜、产品畜;
第四,国家奖励与外单位赠送的固定资产;
第五,清点财物时发现未入帐的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净值(亦称保存原始价值)
就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提留的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
3、农业固定资产评估
(1)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
(2)固定资产保存重置价值
(二)农业固定资产构成
1、按经济用途分组
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2、按部门与生产用途分组
按部门分为农、林、牧、渔业用固定资产
3、按所有制分组
国有、集体所有、以及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与其她所有等。
(三)农业固定资产变动统计
1、固定资产折旧
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逐渐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1)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2、固定资产磨损指标
(1)固定资产折旧额与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就是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之内可能提供的工作量(或工作时数)为标准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1)按照行驶里程汁算折旧
(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3、固定资产增长指标
固定资产增长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
或=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报告期折除固定资产原值
第五节 农业机械设备与农业机械化统计
一、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统计
(一)农业机械设备的分类
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像农业固定资产一样,按部门与生产用途,按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分组外还按技术进步程度与功能大小分组。
农业机械按技术进步程度分为机械化设备、半机械化设备与旧式农具。
(二)农业机械设备数量指标
1、一定日期的拖拉机台数
它要计算混合台数与标准台数两个指标。
拖拉机折合标准台系数
全部拖拉机标准台数=∑(某种牌号拖拉机混合台数×该牌号的折合系数)
2、一定时期内拖拉机平均台数
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
平均标准台数就就是把各种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乘以该牌号拖拉机折合标准台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拖拉机平均标准台数=∑(某种牌号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该牌号折合系数)
例如,某农业生产单位4月1日有:
丰收—27型号拖拉机5台,东方红—54型号拖拉机4台,红旗—80型号拖拉机1台;4月11日调入红旗—80型号拖拉机台1,4月16日调出丰收—27型号拖拉机2台。
试计算该单位4月月初、月末拖拉机混合台数与标准台数,4月份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与平均标准台数。
型号
每台的牵引马力
4月1日台数
月内增减
4月30日台数
总台日数
平均混合台数
平均标准台数
4月11日
4月16日
丰收—27
15
5
-2
3
120
4
4
东方红—54
36
4
4
120
4
9、6
红旗—80
60
1
+1
2
50
1、67
6、68
合计
—
10
—
—
9
290
9、67
20、28
(1)该单位4月1日拖拉机台数
混合台数=5+4+1=10台
标准台数
(2)该单位4月30日拖拉机台数
混合台数3+4+2=9台
标准台数
(3)该单位4月份拖拉机平均台数
平均混合台数
标准台数
二、农业机械设备利用情况统计
1、拖拉机完好率
2、拖拉机出车率
3、拖拉机作业量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
1、农业机械使用普遍程度2、农业机械装备程度3、农业动力资源机械化、电气化程度
4、农业生产工作机械化程度5、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
第三章农业生产统计
第一节 种植业生产统计
一、种植业生产的特点与统计范围
(一)种植业生产的特点
1、种植业的劳动对象主要就是草本植物,生产周期较短。
2、生产季节性相对明显,收成也相对不太稳定。
3、耕地就是种植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它与林业相比,生产集约经营的要求与水平较高。
(二)种植业统计范围
我国种植业的统计范围,除包括农作物生产以外,还包括果(水果)、茶(茶叶)、桑(桑叶)生产。
二、农作物的分类
(一)农作物分类按其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
通常可分为:
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瓜类以及其她作物等基本类别。
(二)按农作物播种季节或季节
1、按农作物播种季节
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冬播作物
2、1、按农作物收获季节
夏收作物、秋收作物
三、农作物产量统计
(一)农作物总产量统计
农作物总产量就是指本年度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产品总量,不论耕地上与非耕地上的农作物产量,也不论哪种经济类型生产的农作物产量,都应统计在内。
在统计农作物产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农作物产量要以实际收获量为准。
实际收获量就是指收获后入库的产量或收获了可供使用的产量。
第二,要统规定产品的形态标准与质量标准。
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
1、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播种面积就是指播种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
(1)间种、混种作物的面积计算。
(2)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计算。
(3)多年生作物的面积计算。
(4)在园地、林地的树木行间空隙地上种植作物的面积。
(5)补种、改种作物面积计算
(6)移植作物的面积计算
(7)蔬菜面积的计算
2、农作物全年总播种面积的计算
全年总播种面积就是以收获产品时间为标准计算的,即凡就是在本日历年度内,预计可以收获产品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都属于全年总播种面积的统计范围。
因此,这样计算的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又称为全年收获作物的总播种面积。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越冬作物面积+本年春、夏播作物面积
+本年秋播当年能收获的作物面积
3、复种面积与复种指数的计算
复种面积就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耕地上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之与。
耕地复种指数就是指在一年内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也就就是全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总耕地面积之比,它就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复种指数=
(三)农作物收获面积统计
1、收获面积的概念
收获面积就是指实际收获产品的农作物面积,它等于播种面积减去无收面积。
无收面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播种面积调查核实后因基建或其她原因而被毁掉的面积;
(2)因灾减产九成以上的面积:
(3)当年未能收获产品的多年生作物的面积。
2、收获面积的计算
收获面积一般按实际收获产品的面积计算对某些有再生能力一年内可以连续收获多次产品的作物。
全年的总收获面积等于本日历年度内实际收获产品的各种作物收获面积的总与。
(四)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统计
1、农作物单位产量的概念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就是指单位面积上(如公顷、市亩)收获或收获率。
2、按播种面积计算的单位面积产量
它就是指某种(类)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上的平均产量,简称播种面积单产。
3、按收获面积计算的单位面积产量
它就是指某种(类)作物单位收获面积上的平均产量,简称收获面积单产。
四、农作物生产情况的分析
(一)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分析
农作物生产结构就是指农作物内部的生产构成,它表明各种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农作物产量增长因素分析
现运用指数法分析这两个因素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2、谷物平均单产提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谷物平均单产就是可变构成指数,它就是由于各种谷物播种面积与单产二者变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1)计算平均单产提高的各因素影响程度。
(2)计算平均单产提高的各因素影响的增减量。
(三)农业自然灾害统计及其对产量影响的分析
反映自然灾害情况的统计指标主要就是:
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谷物减产面积以及主要农产品减产的数量。
受灾面积就是指因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较常年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成灾面积就是指因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较常年产量减产三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五、果、茶、桑生产统计
(一)水果生产统计
水果生产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红枣、柿子、香蕉等等。
1、果园面积统计
果园面积就是指一定时点上实际成片种植果树的土地面积,包括原有的与本年新植定株的面积
2、水果产量统计
水果产量就是指从果树上实际采摘的鲜果重量。
(二)茶叶生产统计
茶园面积就是指一定时点上实际成片种植茶树的土地面积。
茶叶产量就是本年内采摘,经过初步加工的干毛茶的重量。
(三)桑园面积、柞坡面积统计
桑园面积就是指一定时点上成片种植桑树的土地面积。
柞坡面积包括人工成片栽植的与宜于放养柞蚕的天然柞林面积。
第二节 农产量调查
一、农作物预计产量与实际产量调查
(一)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
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就是指在农作物收获前,对农作物产量进行预测的一种调查。
1、目测法(即目测估产或经验估产)
2、查测法(即查穗数粒或要素分析法)
(二)农作物实际产量调查
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乡村地区。
2、有条件的乡、村。
3、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搞得比较好的乡、村
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
我国农作物抽样调查就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部分调查单位与地块,实割实测,推算全面产量的一种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一)选定农作物产量调查点
1、多阶段抽样与各阶段样本数目的确定
2、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方法
3、样本轮换问题。
(二)样本地块产量的调查—实割实测法
实割实测(简称割测法)就是在农作物成熟后期,在农户(或生产单位)要收割的前一两天,由调查人员亲自去田间对调查地块或测点上的作物进行收割,并脱粒、晒(烘)干、去杂、称重,以此推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实割实测可根据割测地块的大小,采取整块割测或抽样割测两种方法。
(三)各级产量的推算
1、核实调查作物的面积,调整推算产量时的面积的口径
2、各级产量的推算
第三节 林业生产统计
一、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林业统计的范围
(一)林业生产的特点
第一,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短,自然力独立起着作用。
第二,林木成熟期的差异与林产品效用的多样性。
(二)林业统计的范围
具体包括:
(1)营林(育苗、植树造林、抚育、迹地更新);
(2)林产品(林木生长量、未经砍伐而获得的产品、抚育改造林木所取得的产品);
除此之外,还包括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但不包括村以上森林采伐,后者属森林工业。
二、森林资源统计
(一)林地面积统计
林地,即林业土地,它包括郁闭度0、3以上(不含0、3)的乔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与国家规定划的宜林地。
(二)森林面积统计
(三)森林蓄积量统计
三、林业再生产统计
林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更新等环节。
(一)采种与育苗统计
(二)造林统计(三)林木抚育与改造统计
(四)林木的采伐与损毁统计(五)林业再生产统计分析
四、林产品产量统计
(一)人造林木生长量
人造林木生长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造林木材积增加的数量,即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树木长高、直径加粗每年新增加的材积数量。
(二)其她林产品产量统计
1、从经营林木获得的林产品。
2、林副产品。
指经营林木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副产品。
第四节畜牧业生产统计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与牲畜分类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
1、畜牧业对象就是采食性动物,它要经常对牲畜进行饲养或放牧。
2、饲养空间可流动性与生产地域可变性。
3、牲畜在再生产过程中,既就是劳动对象,又就是基本生产手段。
(二)牲畜的分类
1、按牲畜的基本经济用途分类
一般可分为役畜与产品畜两大类。
2、按牲畜的性别、年龄分组
按牲畜的性别可分为公畜、母畜与去势畜(即骟畜)。
3、按牲畜的品种分类
按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