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洋经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109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海洋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温州海洋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温州海洋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温州海洋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温州海洋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海洋经济.docx

《温州海洋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海洋经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海洋经济.docx

温州海洋经济

 

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2003——2010)

 

温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2003年11月

目录

一、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与条件3

(一)海洋资源概况3

(二)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3

(三)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

(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7

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9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10

(四)发展重点11

(五)区域布局12

三、加快海洋产业发展14

(一)港口海运业14

(二)临港工业15

(三)海洋渔业16

(四)滨海旅游业17

(五)滨海出口加工业18

(六)海洋新兴产业19

四、保护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19

(一)遏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19

(二)加强河口、港湾综合整治20

(三)保护海洋生物和海岛资源20

五、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与措施21

(一)加大对海洋开发的宣传,增强全民海洋国土意识21

(二)加强海洋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海的方针21

(三)坚持科技兴海,大力发展海洋科技22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海洋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22

(五)加速口岸产业发展,创办海港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22

(六)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资力度22

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23

附表:

《温州市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重点项目规划表(2003-2007年)》

附件:

《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结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关精神,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世纪初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作为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温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此,从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特制定了《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旨在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

《发展规划》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出口加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六方面,以及滩涂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发展规划》的期限为:

2003—2010年。

一、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海洋资源概况

1、港口航道资源

温州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邻近我国南北海运国际航道,东西南北辐射俱佳。

港湾与深水岸线众多,集河口型、海岸型和岛屿型为一体,通海航道和锚地条件优越,能建成大中小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在瓯江口内,已有龙湾、七里等良好深水河口港;瓯江口外,有洞头的大、小门岛、状元岙、黄大峡、乐清湾南岳等可供开发的近海深水港址。

此外还有位于飞云江口的瑞安港、鳌江口的鳌江港等地方性骨干港。

这对温州市乃至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海洋渔业资源

温州近海现有洞头、南麂、北麂与乐清湾四大渔场,素有“浙南渔仓”之誉,其中被誉称为“贝藻王国”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是我国南北海岸带生物的集聚地,已发现的各种海洋生物达千余种,且于1999年被联合国列入海洋类世界生物保护圈。

滩涂养殖资源也十分丰富,汇集了羊栖菜、紫菜、泥蚶、文蛤、梭子蟹、青蟹、对虾等各类特色海产品。

3、滨海旅游资源

温州海上风景以石奇、礁美、滩佳、洞幽、岛绿等为特点。

洞头、南麂、北麂、大北(铜盘山岛)列岛及渔寮、炎亭、西湾、西门岛等海岸景区与位于沿海地区著名的雁荡山、楠溪江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组成了温州沿海旅游山海呼应的特色而著称,并呈现为集游、购、娱与行、住、吃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胜地。

4、沿海滩涂资源

温州沿海滩涂分布十分广阔,目前全市理论基准面以上滩涂资源共有95.39万亩,其中可围涂造地的资源约64.83万亩。

特别是乐清湾、温州湾、大渔湾、沿浦湾“四湾”滩涂资源尤其适合发展特色滩涂养殖渔业。

从灵昆岛“温州浅滩”向南至琵琶门沿岸海涂面积大,向外推进快,适宜大规模的围涂造地工程,是温州市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5、东海油气资源

东海海域位于我国浙闽大陆以东,总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

其中温州以东的东海陆架盆地,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其具有生油气岩系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储层和生储盖组合发育好、局部构造圈闭等特点,是含油气潜力较大、前景看好的地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

6.海洋风能及其它资源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拥有众多岛屿的洞头县、苍南县及瑞安北麂、大北列岛等是风能资源丰富区。

此外,乐清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是强潮海湾之一,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资源。

(二)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九五”以来,温州市紧紧围绕实施“海上温州”战略和渔业“双六十工程”,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临港工业,加快港口开发,组织围涂造地,开展海涂综合利用,突出了海洋经济的地位。

近五年来,海洋主要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均超过18%,2002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达2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达8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海洋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同时,海洋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了海洋开发管理力度与海上执法水平。

1.港口与海运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温州港口建设步伐相对加快,吞吐量出现较快增长。

特别是温州港实施“从南岸向北岸扩展,口内向口外延伸”的发展方针,新开辟了七里、小门岛、龙湾东等三大港区,建成万吨级深水泊位7个,及一批千吨级以上的中小泊位,基本形成以温州港为中心,瑞安港、鳌江港等为骨干,大中小结合、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体系。

2002年全市港口吞吐量为2060万吨,其中温州港吞吐量为1650万吨,集装箱达到15万标箱。

2.实现“双六十工程”,渔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自实施渔业“双六十工程”以来,贯彻“主攻养殖,拓展外海”的方针,加快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的步伐,渔业综合实力明显加强。

在2000年全面完成渔业“双六十工程”(即全市渔业总量达到了61.07万吨、渔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的基础上,到2002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量62.15万吨,总产值39.50亿元(第一产业),成为温州市大农业主要产业。

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也初具规模,先后建立了“温州市水产交易市场”、“瑞安水产城”、“浙福边贸水产城”等著名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和培育了“华盛”、“海美鲜”等一批水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3.滨海、海岛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温州是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市,自“九五”以来,加快发展滨海、海岛旅游业,并且与全市旅游网络相结合,在“北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列岛”和“南雁荡山、飞云湖、南麂列岛”两大“山、水、海”金三角旅游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由瓯江口、乐清风景名胜区、洞头列岛风景区、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苍南滨海旅游区等组成的海洋旅游网络。

涉海旅游业已成为沿海各县(市、区)的重要支柱产业,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74.82亿元,其中涉海旅游收入占一半以上,温州滨海海岛旅游发展形势看好。

4.围淤造地,拓展陆域空间

建国以来,温州市各沿海县市已进行围涂造地17.6万亩,完成了一系列围涂工程。

其中围涂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主要有乐清方江屿、胜利塘南片、瑞安人民塘、龙湾永兴南片、丁山一期围垦、平阳西湾围垦等工程,尤其温州浅滩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在一定程度上为温州经济发展弥补了土地资源的不足。

5.油气资源液化储运业在崛起

“九五”期间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引进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洞头县小门岛成功地开发建设誉称“亚洲第一罐”小门岛石化储运加工基地。

其一期工程:

5万吨级油气中转码头、8.38万m3常温LPG储罐,以及3万m3重油、1.5万m3轻油和2万m3液化等中转库及30万吨/年石油化工常减压装置已投产使用;小门岛至乐清翁垟近10km的输油(气)管道等也已建成投产。

6.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前景看好

温州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也有了明显突破,已在苍南鹤顶山和瑞安北麂、北龙等岛实施风能开发两大项目。

其中苍南鹤顶山共有5个可开发风场,风区面积1.5km2,是温州市沿海风力开发较为理想的厂址。

现已建有600kw、500kw风机各1台,250kw风机2台,总装机容量达13850kw,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有待深化

对发展海洋经济的地位认识不足、思路不宽、研究不深、目标体系不明确、引导力度不大;“以港兴市”战略举措不力。

2.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温州海洋经济与省内其它沿海兄弟城市相比,无论是在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旅游业,还是传统的海洋产业,或是海洋高新产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开发海洋

存在筹资渠道不宽、开发规模不大,海洋经济低、小、散现象突出等问题,难以形成温州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战略性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能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3.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日显突出

海洋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

而近几年在深水港建设、滩涂围垦等战略性资源开发、渔港经济区以及海洋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温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需要。

4.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海洋科研实力比较薄弱,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员与高素质劳动队伍,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缓慢,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较小和贡献率较低,发展潜力大和可持续发展力强的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慢。

5.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污染、船舶油污染、海水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以及入海河流带来的其他污染等各类污染源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近海海岸海域水质未能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赤潮事件在乐清湾、洞头洋及苍南县等沿海每年均有发生。

6.政策保障力度不够

温州市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体系与开发保障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吸收人才和资金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缺乏机制灵活的“通关”手段。

(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温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十分突出。

特别是当今,在全面开发“蓝色国土”的大背景下,为我们造就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与宏观环境,使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优势十分明显。

1.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省加快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温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市委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把温州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的“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为温州海洋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推进海洋综合开发,提高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为我们下一步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方向。

2.较强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5亿元,人均GDP14276元,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效果显著。

在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战略导向下,温州打响了中国鞋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塑编城、中国电器之都等14个“国字号”金名片。

这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为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与滨海出口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提供优越的发展基础,为温州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良好的平台。

3.优越的区位优势

温州“黄金海岸线”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使温州有条件按“东拓、南接、北联”的方针,沿瓯江面向大海扇形拓展,努力构建新型组团式的现代化都市,实现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成为浙南、闽东甚至更大范围城市群中的“领跑城市”。

在建设我国中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发展对台贸易等方面温州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4.配套的基础设施

温州港是交通部确定的我国沿海地区20个主枢纽港之一,目前已进入由口内向口外海港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全面建设,东拓城市发展空间,大力为加快洞头状元岙深水海港建设与临港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及东海大道等工程的即将建设,使温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温福线、甬温线新建及金温线改造的开始,温州将成为地区性的铁路枢纽;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温州市民用机场也将迁扩建。

届时,温州将形成立体型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使得集疏运更为便捷,加上近年来水利、电力、通讯以及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都为发展温州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

5.灵活的市场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率先实行市场化运作,大胆发展民营经济,且机制灵活,特别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丰裕的特点,较早在投融资领域引入多元化市场运作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城市,从而更为温州多元化投融资运作引领了更大的空间。

将灵活、独特的市场机制应用于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市场化运作,是发展温州海洋经济的较为有利的优势条件。

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紧紧围绕温州市委提出的“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海上温州”。

重点加强港口开发建设,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滨海旅游业、滨海出口加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积极调整海洋渔业结构,构筑起具有温州特色的多层次海洋经济新格局,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温州海洋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特色,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现对海洋资源最充分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

2.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3.坚持科技兴海,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的原则

坚持科技兴海,引进和培育各类海洋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海洋开发的整体水平。

4.坚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原则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坚持海陆经济一体化,走出具有温州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为拓展腹地经济,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机遇。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把海洋资源开发与涉海项目建设推向市场,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为海洋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依法治海,强化海洋管理,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依法控制与治理各类污染源,确保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在今后一个时期,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

努力将温州由海洋经济大市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并分二步走:

近期(至2007年)打好基础,全市海洋总产出达470亿元左右;目标期(至2010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到2007年,温州市全港的吞吐量能力达到4200万吨,温州港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00万标箱以上,全市海洋交通运输营运收入40亿元。

到2010年,温州市全港吞吐量能力达6000万吨,温州港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50万标箱以上,实现集装箱运输由喂给港向支线港转变,全年海洋交通运输营业收入达80亿元。

——到2007年,初步完成石化基地和精细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市临港工业产值达150亿元以上。

到2010年,石化基地一期(约5平方公里)、精细化工园区一期(约3平方公里),全市临港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0亿元。

——到2007年,水产品总产量70万吨,渔业产值第一产业50亿元,水产加工产值3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市场流通值70亿元,休闲渔业产值达8亿元。

到2010年,水产品总量76万吨,渔业产值第一产业60亿元,水产加工产值50亿元。

——到2007年,滨海旅游业总收入达80亿元以上。

到2010年,达120亿元以上,使温州成为浙南闽东地区出入境的旅游中心城市。

——到2007年,围成海涂15万亩以上。

到2010年,力争再新增围成海涂5万亩以上。

——到2007年,近海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水质达标率在2002年的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沿海县(市、区)完成省确定的生态县建设初级目标。

——使温州成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内联浙南闽北与赣湘皖广大陆域、面向太平洋经济圈的“东南沿海大商港”、我国东南沿海对台经贸的主要基地,以及我省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

(四)发展重点

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精神,温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把加快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滩涂资源开发、加强科技兴海以及海洋环保整治等方面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未来的五年里温州海洋经济的发展重点,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积极利用、充分发挥温州市海洋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出口加工业与海洋新兴产业等六大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经济效益和较强竞争力的等海洋经济产业群。

——合理开发滩涂资源。

加快与海洋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拓展空间的密切相关的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建设。

特别要抓紧加快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促进温州从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型城市跨越,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加强海洋科技攻关,提高海洋开发的技术水平,改造和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保护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形成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产业相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区域布局

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条件,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要按照“一港、两岛、三江、四湾、五区”的框架展开布局,实现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统筹布局、联动发展。

“一港”:

通过加快近海深水港建设,使温州港从河口港转向近海深水港,近期将温州港建设为“长三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线港、浙南闽东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枢纽港,为实现温州港由地区港口向主枢纽港的战略转变,为建设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奠定基础。

从2003年开始,在规划期内对温州港口总体布局将进行调整,逐步形成瓯江南侧的龙湾、灵昆、状元岙和瓯江北侧的七里、乐清湾(南岳)、小门岛等六大主体港区共同协调发展。

“两岛”:

大力建设以港口为中心,以发展临港产业、近海特色养殖与海岛旅游为重点开发的洞头列岛和以生态保护为主导、适度开发海岛旅游与近海生态养殖的南麂列岛。

“三江”:

大力搞好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口域扇形沿岸地带滩涂(重点是“温州浅滩”、瓯江南口至飞云江口、平阳宋埠至苍南江南等地区)的围涂造地工程,同时大力搞好“三江”进港航道的科学整治,促进“三江”口域港航业的发展。

“四湾”:

大力开发乐清湾、温州湾、大渔湾与沿浦湾的海湾资源,重点发展浅海水产养殖,加快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

同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围涂造地。

  “五区”:

依据《温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并结合《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沿海平原带沿主要交通干线(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国道及甬温福铁路)将形成五大海洋经济区。

乐清湾海洋经济区:

该区北至雁荡西门岛,南至黄华——七里,西由温州大桥北入口延伸到永嘉乌牛,东至滨海地带。

主要发展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电力等临港工业;水产品加工、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滨海出口加工业;沿海岸线的滨海旅游业。

瓯江口海洋经济区:

该区包括灵昆岛——温州浅滩、洞头南片诸岛及北片大小门岛、鹿西岛等。

主要发展石油化工等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水产加工业;海岛旅游业。

滨海海洋经济区:

该区北从龙湾永中,南至沙城——鲍田、大典下,东至永丁围垦区。

主要发展海洋医药、海洋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汽摩配、模具、橡胶、鞋革、制笔等滨海出口加工业。

飞云江海洋经济区:

该区含括飞云江三桥以北,宋桥以南、瑶山以东地区。

主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精细化工原料五金工具、塑料薄膜等滨海出口加工业;海岛旅游业。

鳌江海洋经济区:

该区包括平阳黑牛湾围垦工程以南至浙闽边界,站前大道以东地区。

主要发展浙闽边贸、对台经贸、精细化工、电力工业和海洋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水产品加工、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滨海出口加工业;海岛与沿海岸线的滨海旅游业。

三、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一)港口海运业

加大对港口及海运业的投入建设力度,做好港口资源整合与开发。

利用优越的深水岸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重点抓好状元岙、南岳、大小门岛、七里、龙湾等深水港区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和港口吞吐量能力,形成以温州港为中心,瑞安、永嘉、乐清、洞头等地方港为辅助,形成功能齐全、大中小配套的港口群。

积极做好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建设。

重点做好甬温、温福等铁路和高速公路、“东海大道”及乐清——大小门岛跨海大桥、进港航道整治等项目的建设,并以温州港为依托,“公、铁、水、空港”为一体,建设港口型物流园区,使温州成为浙南、闽东的物流中心和我省四大物流枢纽基地之一。

按照市场化运作,整合全市的运力资源,组建若干海运龙头企业和一、二支海洋运输船队;并结合旅游事业的发展,巩固与发展沿海客运市场,适时推出邮轮项目。

到2007年,全市航运船舶总吨位达120万吨以上。

大力发展海洋油气液态化工中转储运业,加紧开发建设小门岛基地10-30万吨码头、30-60万m3油库、10万m3液化库。

(二)临港工业

要依靠深水港口优势,从温州产业基础、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等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发展包括石化、精细化工、船舶修造、能源、花岗岩建材、造纸、汽车配件及有色与黑色金属等临港工业,使温州成为泛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临港加工制造业基地。

按照“适度超前,积极平衡”的要求,全力加快电厂和电网建设,近期重点抓紧建设盘石2x30万千瓦温州电厂三期、南岳4x60万千瓦温州第二电厂,以及50万伏输变电和220KV电网工程,并抓紧做好温州第三电厂的前期工作。

抓住小门岛液化油气中转站基地扩建的契机,继续做好年产30万吨沥青厂、精细化工二期工程。

抓紧建设大小门岛与乐清连桥工程、瓯江口北岸石化工业基地和鳌江河口南岸精细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并通过全市化学工业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力争初步形成北边一个以石化工业为主、南边一个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南北两大临港工业大园区,以形成临港工业发展新优势。

做好船舶修造业的产业布局和完善《温州市船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好七里码头至黄华岐头山约4km的岸线为船舶基地发展规划的一期用地、南岳大鹅头至东山约3.3km的岸线为二期规划发展用地和洞头大门部分区域为三期规划发展用地。

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船舶交易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加快推进船舶企业的战略性改组,集中培育几家具备规模的较大企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潮汐能、风能等绿色环保能源的开发力度。

(三)海洋渔业

以突出水产品流通与加工为重点,优先扶持水产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努力打造渔港经济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加大发展特色养殖力度,重点抓好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和特色养殖种苗生产。

建立乐清虾贝类养殖、龙湾、瑞安贝蟹虾围塘养殖,洞头鱼藻浅海养殖、苍南沿浦湾、大渔湾藻鱼蟹类养殖瑞安和平阳海水生态(休闲)渔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带。

建设永兴海水贝类苗种、洞头海水鱼类苗种、平阳南麂名特优鱼类苗种、乐清海水虾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