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6958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4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x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

 

授课班级: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

课程周学时:

 

填写说明

1、填写封面时用课程名称替换封面上的“××××”,删除封面上“(课程名称)”说明文字。

2、教学环境填写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

 

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章)

计划课时

教学手段

教学环境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章

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第节

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在简要了解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测算方法和收入核算恒等式,知道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与总支出和总收入分析之间的联系。

重点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名义GDP和实际GDP

难点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名义GDP和实际GDP

前言: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工场手工业之后出现的。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⑴17世纪~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⑵1936~20世纪70年代,这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形成时期;

•⑶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分庭对抗时期。

这一时期还处于进行时阶段,还不能形成定性的评价。

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是第二阶段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简单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或者说,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通过这种研究,探讨经济运行规律,解决经济中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总量为什么不如美国大?

——如何赶超美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问题二:

为什么现在应届毕业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问题三:

为什么今年起以商品房为主要代表的市场价格开始上涨?

——如何理解通货膨胀?

•问题四:

如何回避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

——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问题五:

国际收支要不要平衡?

•从对问题的研究中得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这一部分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中心。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决定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这是主要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

失业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3、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运行周期的表现与原因

4、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因素、模型;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对策

5、开放经济理论

•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调节。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第三,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所以,两者的理论分析只适用于发达的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计划经济,也不完全适用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的转型经济。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1、对国民收入的基本认识

国民收入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

具体说,国民收入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数量指标。

2、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目前在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这种广泛意义的国民收入,根据核算采用的资料来源和包含的内容差别,采用了各有特定含义的不同名称的指标来表示。

每种指标衡量一种事物,最适宜于回答某一特定问题。

它们主要是: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NN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

•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

•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

•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

3、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在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其核心指标。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指标,也就能够理解并推出其它指标。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

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劳务),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时期数,存量是时点数;流量来自存量又归入存量。

例如人口出生数与人口总数,就分别是流量与存量。

这一说法的含义就是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而与此相联系的GNP则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两者的区别是:

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注意:

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项目必须要同时符合这几个附加条件!

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

(一)基本含义

1、总产出:

就是GDP,即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总收入:

生产GDP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

3、总支出:

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GDP的总支出

(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关系

1、(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

教材中的案例给了我们启示:

因为产出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生产该产出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产出品的价值增值都要全部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

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

2、(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为什么产出等于支出?

从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的去向无非是两个:

销售+存货。

而销售是最终消费者的支出,存货是生产者的支出。

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产出就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具体地说,总产出=市场购买总支出+存货总投资(支出)

•用公式表示即为:

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

(三)重要意义

认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一公式对于弄清如何核算GDP有重大意义。

⑵通过“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一公式,我们就可以通过其它比较简单的方法(支出法、收入法)来计算清楚GDP。

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1、生产法(productionapproach)。

通过核算各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其理论依据是GDP=ΣPiQi。

2、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

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收入法(incomeapproach)。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

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分析:

三种核算GDP的方法中,

•第一种方法最准确。

但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种方法最具可操作性,但不尽准确。

•第三种方法介乎于一、二种方法之间。

常用的是第二、三种方法。

尤其是第三种方法。

现在各国一般

都把第二种方法作为核算国民收入最基本的方法。

三、用支出法核算GDP

1、含义:

这是指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核算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该时期的GDP。

2、在核算实践中,“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具体表现就是核算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由此引出相关概念:

⑴消费支出C(ConsumptionExpenditure):

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这一项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最大的一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二左右;而在消费中劳务又是最大的部分,约占一半左右。

⑵投资支出I(Investment):

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存货)的支出。

它具体包括以下两大类:

•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等)。

为什么它不属中间产品?

主要原因是中间产品一次购买、一次消耗,而资本资产则是一次购买、长期消耗。

•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

包括一工厂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

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⑶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购买G(GovernmentExpenditure):

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但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包括在内。

原因是这些活动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⑷净出口X-M(Exports-Imports):

指进出口的差额。

把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可以写成:

GDP=C+I+G+(X-M)。

四、用收入法核算GDP

1、含义: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得到的收入相加,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用收入法核算GDP应包括以下项目:

⑴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

⑵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特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

⑶公司税前利润

⑷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⑸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间接税与直接税说明:

⑴间接税:

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税,特点是税负不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可以转嫁出去。

⑵直接税:

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特点是税负不能转嫁,由纳税人直接承担。

五、支出法与收入法的一致

GDP可用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核算,它们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环形图上部,人们支出货币购买最终产品,其花费的货币流量加总即是以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环形图下部,产出成本的流量加总即是以收入法计算出的GDP。

•理论上两种计算的结果必然相等。

但在实际核算中经常会出现误差,因而在实际核算中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五、例题分析:

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该社会没有政府,且居民消费一律沿用上一年度的存货。

已知条件如下表(单位:

百万元)。

显然,这里有,G=NX=0。

又因为,企业投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存货投资+本年度重置投资,本题中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置投资都等于0,所以投资仅限于存货投资,所以:

•I=存货投资=4+0.5+2.1+0.8=7.4(百万元)。

•GDP=C+I=1.9+7.4=9.3(百万元)。

⑷用收入法计算GDP,有: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把存货看成企业的利润,把销售资金看成企业的工资,其他项目没有。

经过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

•GDP=(各企业工资)+(各企业利润)

=(1.9–1.8)+(1.8–1.5)+(1.5–1.2)+(1.2–1)+(1–0)+4+0.5+2.1+0.8

=9.3(百万元)。

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几个概念:

在西方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要弄清上面所说的GDP与GNP以外,还要弄清以下几个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

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2、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3、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4、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二、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由上一节中用收入法核算GDP的公式得: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有:

第四节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

从前面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twosectoreconomy)假设:

这是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没有折旧,没有间接税收,没有政府支出,没有进出口贸易,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

•如果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用来购买该厂商的产品与劳务,而另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如果厂商在居民户的购买支付之外又获得了其它来源的投资,则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就是:

3、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⑴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作为存货投资,因此,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

用代码表示:

即Y=C+I

⑵从收入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作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与租金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的的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作储蓄。

于是,从供给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产量的总和

≡各种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消费+储蓄

用代码表示:

即Y=C+S

4、储蓄——投资恒等式

由C+I≡Y≡C+S,可以得到I≡S,即:

投资=储蓄

5、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明

⑴储蓄——投资恒等式只是在假设的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根据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得出的,而不是根据经济运行实际得出的(下同)。

弄明白这一点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⑵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言。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三部门经济(threesectoreconomy)假设:

这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政府通过税收与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

2、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

3、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⑴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Y=C+I+G

说明:

政府的转移支付事实上将转化为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因而只在C+I中考虑,而不将它单独列出。

⑵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

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还要纳税。

但居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

设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T=T0-Tr。

于是,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即Y≡C+S+T

4、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四部门经济(foursectoreconomy)假设:

这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是:

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

2、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

3、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⑴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有了对外贸易,于是: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即Y=C+I+G+(X-M)

⑵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

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用作纳税,一部分用作进口。

于是,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国外的供给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进口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即Y≡C+S+T+Kr

4、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GDP

1、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

也就是说,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某年名义

2、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

这也就是说,实际GDP的变动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某年实际。

实际GDP(或GNP)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年)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

•以后各章所讲的GDP,如果不作特别的说明,均指实际GDP,并以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实际GDP以及其它变量。

3、人均GDP:

GDP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人均GDP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

4、GDP折算指数:

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GDP折算指数。

第六节结束语

一、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介绍

1、联合国统计司组织了东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各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ing,简称SNA体系),主要被市场经济国家采用。

⑵物资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productsystem,简称MPS体系),主要被前苏联、东欧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

2、作为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是SNA体系。

3、中国现用的是SNA体系

4、SNA体系的长处是:

⑴这种核算体系将劳务活动的价值纳入GDP,比MPS体系有其合理性

⑵SNA核算体系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二、SNA核算体系中的几个问题

(一)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GDP,都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数字。

1、有些经济活动是无法计入GDP总值的。

下述活动都应当算作GDP活动。

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计入GDP总量中。

⑴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农民的自给性生产活动;家庭妇女的劳务活动;自我服务等

⑵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以逃避税收为目的的地下经济活动地下加工厂、地下商品流通、地下餐饮、服务(家教、钟点工、褓姆等)

⑶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法经济活动走私、贩毒、“三陪”服务现象

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完全区分做不到。

无法区分,就无法做到准确。

(二)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1.GDP不衡量公平,在忽视公平和正义的社会里,财富收入必然会拉开极大的贫富差距,这就导致社会的发展极不均衡。

2.GDP与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不相联系,衡量不出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一个GDP高的社会并不等于这个社会精神文明也高。

如果只注重发展经济,忽视人的道德品质,结果是社会风气败坏,商业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整个社会深受损害。

3.GDP增长是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GDP角度看,经济是增长了,可从资源和环境角度看,自然禀赋受到了损失。

有时经济的增长抵扣不了资源和环境的损失。

这种GDP的增长完全是破坏性的。

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打造的GDP最终影响的是这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GDP衡量不出人们的幸福程度。

有的社会看来物质丰富了,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情并不好,对于这种社会问题GDP无能为力。

在涉及环境和社会福利时,经济增长不等于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我们的环境。

5.GDP完全衡量不出司法的公正水平,而司法是否公正恰恰对企业间的纠纷和消费者与企业间的纠纷产生影响。

没有一个公正的司法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就成问题。

6.GDP更衡量不出社会的民主化程度和贪污腐败程度。

(三)GDP无法准确地进行国际比较

1、不国的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核算体系

2、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计入GDP的产品与劳务的范围也不同。

发达国家经济的规范性与透明度高,计入GDP的内容也就多;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3、各国的产品价格水平与汇率存在差异

•中国与美国的比较

所以:

GDP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但不是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

因为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既有以GDP为代表的经济活动,又有政治活动、精神活动。

片面追求GDP会将社会导向极端。

课外作业

参考文献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节

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

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