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经威海 吴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6789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经威海 吴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师经威海 吴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师经威海 吴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师经威海 吴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师经威海 吴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经威海 吴宾.docx

《师经威海 吴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经威海 吴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经威海 吴宾.docx

师经威海吴宾

师经

(威海三中吴宾)

(自序——感恩的心)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的东南方大约60里,有一个镇叫桥头镇,桥头镇北面有一个村叫做北埠村,在村子的西面有一所环绕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学校——威海三中。

威海三中是威海市教育局直属的综合性高中,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威海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文明单位、乒乓球体育传统学校、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在威海三中工作了十年,张良校长等校级领导,梁海安主任等中层领导,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我的妻子就是学校领导和同事帮我牵线搭桥,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快4岁了。

物理学科组组长王建宏主任,李艳、郭慧华、姜妮等老师,在我的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方面都给了我手把手的指导。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面,我幸福、快乐的成长。

我周围的老师太优秀了,物理学科组的郭慧华老师、徐峰老师都是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姜妮老师是威海名师、学科带头人。

我写《师经》一是怀着一颗学习的心,继续向大家学习,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我的一些想法能给大家一点点启示。

很多教师已经把教书育人当做终生的事业,在完成这份事业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让学生、让周围的人都快乐、放松、成长,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把工作十年来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希望大家与一起分享,对于文中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给我本人批评和建议,帮助我继续成长。

在此,我向阅读《师经》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第一章师之道

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

……

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得到最佳回答,因为人类有限的语言文字无法承载这些终极的教育理论。

“道可道,非常道”,用语言能够讲清楚的道理方法,并不是宇宙终极意义上的道理方法。

有很多优秀的书籍承载了教育的道理、方法、手段、策略等等,这些书中的内容的确可以使我们取得进步,但是书中的内容不是终极意义的真理。

读名师、名家的书籍,模仿他们的做法,希望自己也变为名师,这种想法没有错误,但是这种做法却不可取。

试问,有几人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场报道也成为名师的呢?

有的老师很有毅力,几本书不行,就看几十本,上百本;听几位名师的讲座不行,那就听几十位、上百位。

可就是这样的老师,也极少成功的。

究其原因,我们读名师的书籍、模仿名师的做法,仅仅是在学习名师的“技巧”,而名师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是学不来的。

只学习一些有形的东西,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无形的东西,让我们疑惑、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成功之道,在于“内修”,而不是“外求”。

名师肯定热爱学习,但名师更多的时候是感悟、思考、体验。

名师注重的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追名逐利。

怀抱着功利的心来读书、学习,这本身就背离成为名师的准则,又怎么能够成功呢?

人生是一个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

如果自己的精神境界达不到名师的水平,名师的方法、策略、手段,你又如何能象名师一样运用自如呢?

名师绝不是自己追求而得来的,而是当他的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层次之后,被大众所认可而成为的名师的。

当然,这也就决定了,很多思想境界达到了名师的标准,但还没有被大众所发现的名师。

在我们的周围,不乏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而却是默默无闻的平凡的老师。

这些人正是给普通的老师做一个楷模,名师不一定非得成名。

就算是成名的名师,也无法摆脱“功成、名就、身退”的轮回。

教师有一份教书的事业,这是一份助人成功的事业,职业本身就体现了无限的光明和伟大。

如果我们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这不就是一件伟大的成功的吗?

我们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实心实意的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去努力,而不带有任何个人功利的色彩,这不就是我们的道德的高尚吗?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们认真的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地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这不是一件自得其乐的事吗?

老师们,当我们关注学生的成才多于关注自己的成名,为了学生的利益乐于放弃自己的利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胜于研究自己成名的方法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的读懂名师的书籍,才能让自己的也成为名师。

第二章好好生活

努力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孜孜不倦的反思、脚踏实地的实践,从早到晚备课、集体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读书、交流,让自己的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学习、进步,不让自己有一刻空闲。

刚毕业的前6年之间,我就是这样的老师。

我天天累死累活,教学成绩一般,学生也不怎么喜欢我的课和我这个老师。

我们学校有一位历史老师——赵庆燕老师,是一位得道的老师。

有一次我们一起值班,我想他请教这个问题。

他问我:

“你这样努力,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回答:

“为了成为名师。

“那成为名师的目的又是什么?

“为了能够过上好的生活。

”(当时我的确是这么想的)

“怎么才算是好的生活。

“轻松、没有压力、能体验人生的快乐”

“你现在放下成为名师的目标,你立刻就能过上轻松、愉悦的生活”

…………

听了赵老师这番话之后的几年内,我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与同事聊聊天,学习同事的工作、生活中的优点长处;与学生聊聊天,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真正的需要;课间操与同事打打球,买几盆花放在办公桌上;下班后逛逛超市,买一些喜欢的蔬菜、水果;回家按照自己和家人的口味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陪老婆看电视,陪孩子玩游戏;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一下;听听歌曲,偶尔登台唱几嗓子……

每天感受工作、生活带来的乐趣,让自己的生命没有遗憾。

生命不能保鲜,在自己生命的3万多天里,每天都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如、愉悦,这就是人生最大成功。

教育的真谛不是让孩子成为伟人,如果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伟人,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愉快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愉快生活的基础上,为他人、集体、国家、民族、人类做或多或少的贡献。

做为老师,我们每天更应该愉快的生活,只有我们每天愉快的生活,才有可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一个每天疲惫不堪、愁闷苦脸、自我感觉前途渺茫的老师,怎能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呢?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那么,育人的道理从哪里来?

不就是从生活中来吗。

当我们与同事、学生、公交车、路上的行人交流、交往时,我们已经在成长、进步了。

一个优秀的老师,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

生命的体验的直接来源就是生活。

很多老师在迈向成功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颈瓶,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取得进步,这时候不妨停下来,去体验、感悟生活,因为唯有放下才能更好地承担。

好好生活,你可能成不了名师,但你一定能成为一位成功的人。

好好生活,你才可能成为名师,成为名师之后,你更应该会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让身边的学生也好好生活,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好好生活,让世界因你多一份和谐。

 

第三章真的学习

每一位教师有一种终生学习的习惯,在《论语》中叫“朝闻道,夕死可矣”,毛泽东同志说的更简单:

“活到老,学到老”。

那么,究竟该怎么学?

向谁学?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多提高自己,少苛责别人

每位老师都应该怀着向别人学习的心态,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

班级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会有我们学习的优点。

怀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学习,你的周围都是老师,你会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优点。

同时,我们的周围人也存在缺点,哪怕是专家也存在着缺点。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有缺点,就不向他们学习,我们学习的是人家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而既然是学习,就要有一种学习的态度,不要想着把人家打倒,以显示自己的伟大。

打到别人,自己并不伟大。

很多老师在学习时,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一味的想得到他所想要的结果,结果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到,最后惹了一肚子气。

二、学专家,你成不了专家

我们周围有很多专家,我们要学习专家,这一点没有错。

但是,学习专家的教师,自己却很难成为专家。

有的老师说,只要坚持下去“不成专家都很难”也是错误的。

曾经有个专家说,他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听了好几百节课。

我也坚持跟踪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每位老师听了100多节,加起来也有4、500节,我没有成为专家,连优秀也算不上。

每次,我很认真地听,认真记录、认真分析,虚心请教,认真反思,我确实有收获了,确实有提高了,但我没有因为听课成为“优秀”老师,我还是很普通。

只靠听课成为专家不可能。

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复制,我们学习专家没有错,但是想和专家走一条路而成功,几乎是不可能。

三、领导、同事是你最好的老师

领导阅历丰富、精神境界高、业务能力强,是普通老师的楷模。

作为普通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向领导学习。

每次开会,我不写备课、不做题,认真听领导的讲的每一句话,并且认真的做好笔记。

平时与领导交往,也要细心观察,从领导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启发。

我们张校长在一次大会上对老师们说: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这句话到现在都一直激励着我,当实在人,做实在事,不能好高骛远。

有一次,张校长参与我们的集体备课,他提到了一句话:

“课堂绝不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有太多的活动是在向学生展示,我对于知识掌握的是多么的扎实、理解的是多么的深刻,这恰恰是把自己放在了主体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的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来展示,而我则多引导、鼓励、帮助学生,教学成绩也来越来越好。

我跟级部梁主任的时间最久,学到的东西也最多。

有时与梁主任一起在学生公寓值班,梁主任去得早,我就发现电褥子的开关是开的,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后来我现在每次和梁主任值班,都是如此,这对于一个从外地到威海的来任教的老师来说,心里暖暖的。

很多次,吃完饭,去送餐盘,洗手,梁主任会把学生没关紧的还在滴水的水龙头顺手关紧。

在梁主任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裱好的《静思录》,我总以为是个摆设,可是有一天晚上9点半,我去他办公室拿宿舍值班记录本,发现他站在《静思录》面前,静静的思索一天的得失。

原来,每天晚上他都会这样。

我们办公室有8位老师,其余7位老师都是我的老师,我时时刻刻都像他们学习。

郭老师、车老师、林老师都是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王老师、周老师等既为人师,又为人母,经常是舍小家顾大家,小飞哥最年轻,工作最努力,付老师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思想深邃。

我的周围是领导、同事,都是我的老师。

我相信,每位老师的周围的领导、同事,也都是你的老师。

真正能从业务、生活中帮助你的,一定是你的领导、同事,而不是万里之外的专家。

四、读书,但不读死书

读书,我觉得是最简单的事,一本书哪怕是20万字,没几天就可以读完了,而且还能写出几千字的感悟、反思等等。

读完书,我们的确有收获,但是我们成不了书的作者。

没有实践,我们无法得到和作者同样的感受。

毛泽东说,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希望老师们读书,更希望老师们把书中的知识加以实践,并用实践反作用与我们的思想。

我们会发现,书中很多知识很正确,但有些知识有错误,还有一些知识过时了。

读书还有一种误区是依仗读书,有的教师读了几本书,听了几场演讲,觉得“提高”很多。

总觉得别人没读过书,觉得自己的思想“正统”,因为他的思想是“读”来的。

这就是读死书。

我在很多讲座中提到过我们学校的一位年老师,她学历不高,没读过很多书,也没有写过书,更没有发表过论文。

她是很普通老师,一副老大妈的形象。

她讲课没有大道理,也没有讲过什么优质课,但是她的课学生很喜欢,她的教学成绩也是一流的,学生私底下也很喜欢她。

她没有读过书,但是书中的道理她都懂,所以成绩好,学生喜爱。

老子不是通过读书写出了《道德经》,而是因为体验写出了《道德经》。

五、什么叫心静

心境是需要修炼的,心不净很难心静。

放下才能承担,放下功利才能多真心实意的考虑教育问题。

你的目标在哪里,你的心境就在那里,境由心生。

我们是无法放下功利的,连曾经裸捐的牛群也声明不裸捐了。

我们现在提倡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也不是在引导我们放下功利。

我所提倡的放下功利,是一种以放下功利的心态来研究教育,为教育多做点事实,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我们群里大多数老师都是怀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进群与老师们真诚的交流、探讨、学习,而个别老师来这里是为了得到专家的提携,为了得到媒体的关注。

这样的老师他只认专家和媒体,不重视普通老师的观点,阻碍了个人成长。

什么是心静,心静不是不吵闹,不是自己在那里学着孤独。

心静是在喧闹中还能清醒的学习、反思、觉醒,心静是在争论、争执还能保持理智,心静是在众多繁杂的事务中保持有条不紊、稳如泰山。

心静的人绝不会说别人不心静。

第四章学会包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大自然是和谐美丽的,大自然又是存在缺憾的,缺憾也是一种美丽。

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学生、包容他人、包容自己。

一、包容学生

圣贤也会犯错,更何况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想、身体还不成熟的学生呢?

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帮着纠正;学生再次犯了错误,我们就再帮着纠正。

等这一届学生毕业了,我们再去纠正下一批学生。

老师们,我们可以想一下,学生的错误、不足,不正是我们存在价值吗?

如果学生在行为上、学习上、思想上不犯任何错误,那么还需要我们老师吗?

我们每天的教书育人,不就是在教育、引导学生,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和如果犯了错误,如何改正。

老师如果不能包容学生错误,实际上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教师的责任心反而会成了教师自我束缚的枷锁,从而将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停滞不前。

二、包容自己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老师和老师之间有差异,老师和别的行业之间的人之间也有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我们内心的不平衡。

收入的不同,地位的不同,生活质量的不同,导致了我们去追寻更高的职位和收入。

当公平的竞争无法实现超越的时候,很多人就背离了做人的原则,诋毁、打压、暗地里使坏等手段都会滋生出来。

如果我们无法停止自己攀比的心理,我们永远也体验不到人生的快乐。

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主任,校长,局长,厅长,部长,总有更高一级的职位可以让我们去追逐。

如果陷入了这个怪圈,痛苦何时是个尽头。

我是三无老师,无优质课,无政府荣誉,无获奖的论文。

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很逊色的老师,我觉得自己很优秀,领导和同事也觉得我很优秀,只不过我身边有很多更优秀的老师,才导致了我成了三无老师。

老师们,我们需要别人的肯定,更需要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会帮助你走出迷茫,迈向成功。

三、包容他人

我们的学生会犯错,我们自己也会犯错,身边的亲戚、邻居、同事、朋友也会犯错。

当我们和别人交往时,遇到别人“冒犯”了自己,要包容。

要用长远、大局、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我们就会不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而是放在结果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容得下他人,才能让别人容下你,你容得下别人才能真正容得下你自己。

包容不是纵容,做人要外圆内方,自己内心的是非观念绝不能丢,我们包容错误,是为了自己或者别人更好的改正错误,而不是更改自己的是非观念,让自己容忍、纵容错误。

包容是做人的好心态,但不能是犯错误的借口。

 

第五章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如何把我们的服务做好、做细、做周到是每位老师终生追求的目标。

笔者认为,要想给学生优质的服务必须得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

没有好的体验的教育是失败的,不能给学生提供好的体验的教师是不称职的。

一、什么是好的体验?

1.教育过程的轻松、愉悦

不同的教师实现授课目标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老师采用高压政策,强迫学生记忆、理解,对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采取批评等措施,让学生在紧张、畏惧的心理状态下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并进而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另一种教师,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记忆、理解知识,学生在一种祥和的氛围中完成目标。

两种不同的方式达到的是同一种效果,我们为什么不追求后者呢?

轻松、愉悦的体验要优于紧张、畏惧的体验。

2.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很多学生喜欢打游戏,在游戏中积累财富,获取经验,体验成功。

其实,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应用知识,取得好的成绩,体验成绩优秀的快乐,更是学生所向往的。

可是很多老师们教学中的所作所为却是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授课难度过大,习题难度过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去追求在学习之外寻求成功的体验。

我们现在提倡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就是让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体验。

3.高尚情操的体验

在三维目标中,我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高尚的情操。

学生的发展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

很多老师过于重视认知的发展,忽视情感的发展,从而难以突破自己在教学中的瓶颈。

教师备课时应考虑情感在认知中的促进作用,以情导行,用情感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为何要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是以每个学生为本,而不是仅仅是以成绩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为本。

让每个学生得到好的学习体验首先是教师的责任、义务,而不是我们对学生的关怀、恩赐。

我们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

2.人生重要阶段体验的应该是幸福

在人的一生当中,求学的时间至少十几年,如此长的人生旅程中需要好的体验。

笔者认为,如果短时间的痛苦能换取长期的幸福,这种痛苦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用十几年的痛苦来换取幸福是错误的。

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这段很长的人生经历中体验的是幸福,而不是痛苦。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学乐”精神,而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3.好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知道好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在脑中产生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体质。

相反的,长期的压抑、沮丧、郁闷会产生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可能会导致学生身体、心理的疾病。

让学生带着很大的压力和恐惧去学习,虽然可以取得短期的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三、教师如何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

1.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服务者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管理工作,但教师不应该是管理者,教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种对学生的服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帮助等元素,而不是监督、检查、命令等元素。

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同,同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得到的体验就不同。

2.教师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作用

在教育工作战线上,能够成为名师的教师属于少数,大部分老师也同样优秀,但却属于普通老师。

这些非常优秀但又“普通”的老师如何正确定位自己,也成了是否让学生得到好的体验的因素。

名师属于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得到普通老师的授课。

这就需要业务优秀但又“普通”的老师在心态上承认自己是优秀老师,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固然重要,我们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不懂得欣赏自己很难去超越别人。

让每位教师以优秀教师的心态去授课,让学生体验优秀教师的授课。

3.教师自身人文修养的对学生的熏陶

两位教师讲同样一节课,假设两位老师的板书、语言、环节、提问、表情等完全相同,但一位教师品德高尚、勤奋工作、严以律已、热爱读书,另一位老师品德一般、工作懈怠、对自己要求不严。

这两位老师给学生的体验是不同的,显然,前一位老师会给学生更好地体验。

所以教师加强自我品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广泛的阅读书籍才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地体验。

在教育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知识的获取,让学生在好的体验中不断进步、健康成长,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六章乐山乐水

教书育人是我们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我们还有一些爱好来点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人生丰富多彩。

教师既要教书育人,也要会“玩”,不会“玩”的老师,其实就是不会生活,怎么能把学生教好呢?

既然是玩,就不要限制玩的种类。

有的老师喜欢逛街,喜欢买衣服;有的老师喜欢旅游,喜欢开车;有的老师喜欢运动,喜欢打球;有的老师喜欢读书,喜欢写毛笔字;有的老师喜欢音乐,喜欢唱歌;有的老师喜欢打扑克,下象棋……

这些爱好都很好,没有什么高雅和庸俗之分,既然是玩,就不能认为拉小提琴比拉二胡有品位,不能认为下围棋比下跳棋档次高。

玩就要玩出真我,玩的高兴,玩的潇洒。

我无意干涉教师们玩的种类和方式方法,但我要建议教师们要乐山乐水,论语里面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山”、“水”与我们的智慧、品德息息相关。

现在社会上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很多人提出一个论调,研制毒奶粉、毒馒头的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通人研究不出来。

换言之,这其实就是反映了教育中品德教育的缺失。

一个教师如果自己能乐山乐水,同时教育学生也去乐山乐水,学生又怎能去忍心破坏大好的江山呢。

教师的乐山乐水,承载了德育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必须做的。

节假日爬爬山,或者到海边、湖边,如果实在没有山、没有湖,就到田野里,公园里,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当中。

第七章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这两件事,因为难能,所以可贵。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不迁怒,不贰过”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教师也是社会的人,教师很可能不经意之间与别人产生矛盾,有时候我们可能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而又无计可施。

我们不是圣贤,没有进化到受到别人欺负而不生气的境界。

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调整,不要把在社会上受到的委屈和不满发泄到学生头上。

教师在学校里面,也可能受到职称、荣誉、机会、绩效的影响,内心有点不平衡,若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如果把学生比喻成我们的顾客,那么教师的价值在于提供给学生优质的服务。

显然,“迁怒”一种不好的情绪,因为“迁怒”教师就不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不贰过”,注意是教师“不贰过”,而不是学生“不贰过”。

学生在学习上、纪律上犯了错误,教师应该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是教师的基本工作。

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不贰过”,我们尽量做到不犯错误,但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那就一定要保证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

让学生能感觉到我们是严谨的老师,常犯错误的老师会让学生失去信任。

第八章太上不知有之

作为一名教师,什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呢?

在《道德经》中有句话: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用这句话来形容为师的四种境界太恰当不过了。

下面。

我倒着说一下为师的的四种境界。

一、侮之

“侮之”指的是被轻蔑,被无视,甚至是被侮辱,这类老师是最糟糕的。

有的老师业务不精,不认真备课,也不认真上课,敌视学生,教学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里没有任何威信,学生从心底厌恶他,当面或者背地里说他的坏话。

如果一个老师执教到了这种程度,如果不从心态和行为上加以改变,对自己、对学生都没有益处,就该考虑转行了。

二、畏之

“畏之”指的是让学生害怕你、畏惧你,从而不得不学、不得不学好你这门学科。

这种畏惧往往是来自己教师的恫吓、训斥、惩罚、找家长等方式,学生往往心里憎恨,但不敢明说,表情上也不敢表示出来。

这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老师也是有责任心的。

但是,这类老师忽视学生的感受,也违背了教育规律,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

三、亲而誉之

“亲而誉之”指的是学生喜欢亲近这样的老师,并且称赞这样的老师,从而喜欢这样的老师的课程,“亲而誉之”可以用“亲其师,信其道”来来诠释。

这类老师得到学生、学校、社会的认可,是“名师”、是“权威”、是“榜样”。

“亲而誉之”是绝大多数的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很多教师从“侮之”、“畏之”修炼到“亲而誉之”之后,就自我陶醉,觉得只需要做到“亲而誉之”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太上,不知有之”。

四、太上,不知有之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我得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说起。

扁鹊有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大哥能在人还没有生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