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67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

 

学生姓名

张晶程

院系名称

政治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

2011级2班

学号

2011150258

指导教师

吴书林(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5年5月20日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

姓名:

张晶程指导教师:

吴书林

摘要:

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哲学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尤其是在以往探讨马克思哲学中对于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讨论中,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但在这一讨论中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两者处于何种地位?

因此,有必要在概述马克思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去分析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借此凸显它们在马克思哲学中的作用,也为我们把握它们的价值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马克思物质实践概念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

AnalysisontheProblemoftheRelationshipbetweenMarx'sConceptofMatterandConceptofPractice

Abstract:

TheconceptofmatterandpracticeconceptasthetwoimportantconceptsinMarx'sphilosophy,especiallyinthepreviousstudyofMarxphilosophyforthematerialontologyandtheontologyofpracticediscussion,istorisetoahigherlevel,butinthediscussionofMarx'sconceptofsubstanceandtheconceptofpracticeisakindofwhatkindofrelationship?

Bothareinyourposition?

Therefore,itisnecessarybasedonanoverviewoftheconceptandpracticeofMarxontheconcept,fromtheontology,epistemologyandvaluetheoryperspectivetoanalyzetheconnectionbetweenthetwoconcepts,tohighlighttheirroleinMarx'sphilosophy,butalsoprovidinganewtheoreticalperspectivetograsptheirvalueforus.

Keywords:

MarxMatterPracticeConceptOntologyEpistemologyAxiology

 

目录

 

一、马克思关于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的科学界定1

(一)马克思关于物质概念的界定1

(二)马克思关于实践概念的界定3

二、本体论视角下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分析4

(一)马克思物质概念是实践概念的逻辑前提5

(二)马克思实践概念是理解物质概念的关键6

(三)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统摄于世界的物质性7

三、认识论视角下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分析7

(一)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决定了对物质概念的科学认识8

(二)马克思研究物质概念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认识发展9

(三)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辩证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10

四、价值论视角下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分析11

(一)从价值的客观性来分析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的关系11

(二)从价值的主体性来分析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的关系13

(三)从价值的最高目标分析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的关系14

五、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6

马克思物质概念与实践概念关系问题探析

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学界在不同阶段将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既看作物质本体论,也有看作实践本体论,尤其是目前对于实践本体论的研究更为深入,但在对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的关系研究中还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视角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希冀在对它们的关系研究中有一定的帮助。

一、马克思关于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的科学界定

物质和实践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创,追溯西方哲学史,物质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经历了原始的、本体论的和传统的认识论的物质观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物质概念,经由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对物质概念的批判研究,集西方物质概念中的辩证逻辑和对象性关系于一身,并对其进行了革命性的转换的马克思物质概念诞生了。

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实践则是其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

马克思哲学的伟大之处在某种程度上说就在于引入并合理的界定了实践概念。

(一)马克思关于物质概念的界定

物质作为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受到哲学家们的关注。

但是,一直以来哲学界对“物质”的研究,注重探讨恩格斯对物质的界定和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从而忽视了马克思物质概念所具有的十分丰富的内涵。

马克思哲学中关于物质与实践的丰富思想也就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从人类活动、人类社会实践视角论述了物质概念。

物质是以人为对象的对象化存在物。

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并不是抽象的东西。

马克思说:

“[ⅩⅩⅦ]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Unwesen〕”。

马克思进而从实践角度指出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中,马克思基于他的新世界观,进一步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物质观点。

马克思批判道: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ndliche]活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不仅指客观的存在物,更蕴含着一种对象性的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至少包含着主体、实践和对象,其中实践是对象关系之始基,主体在实践中借自己的感觉通达思考之外的世界。

在这里,马克思还将物质概念从一种实践的主体视角来理解,强调在实践中发挥主体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马克思并不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为在实践中通过感性表现自身的物质是外部世界的确定性和实在性的最好表征。

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要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一样,马克思物质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同时,还具有属人性、社会性和可知性的特点。

马克思曾这样写道:

“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这表明人和物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物作为人的活动对象而存在,物只有通过人来体现其价值,离开人的物质自然界没有任何意义,意味着“无”,物质存在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马克思曾这样赞美培根:

认为在他那里,“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

霍布斯则将唯物主义视为人的敌人,导致“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究其原因是他对物质作了抽象的几何学家的理解。

马克思认为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哲学将思维与存在相对立,即把“形体、存在、实体只是同一种实在的不同名称。

不能把思想同思维着的物质分开”。

要知道,在物质面前,人类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能够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物质。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还具有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存在于社会中,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会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是以物质作为桥梁的,动物之间并不会存在社会关系,没有社会关系就没有实践活动,也就不可能有人的生命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的物质观中也是一种物质。

但是社会关系并不是随意产生的,主要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由此可见,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

”这里的物质联系,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联系,不过马克思已经把它上升到了物质的高度。

马克思物质概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为基点,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革命性解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思考模式和固有观念,怀疑、批判、解构旧的哲学体系,建立新的哲学研究起点、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物质概念不再沉迷于单纯的哲学思辨,给物质以确切的定义,而是以现实生活为哲学思考的起点,采用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将物质置于自然界中来研究物质,冲破以抽象的物质概念建构的旧哲学体系,将哲学的志趣由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创立了全新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通过马克思经典文献中对物质的相关研究的解读,不难发现马克思物质不仅是列宁所说的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通过感觉感知,不依赖于感觉而存在,并能被人们认识,而且具有对象关系性、属人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将其置身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来理解,马克思经常将物质置于自然界中来理解,甚至有时将物质与自然界等同,但马克思物质的内涵大于自然界。

(二)马克思关于实践概念的界定

实践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创,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就有很多哲学家对实践概念做出了建设性的研究。

他的功绩在于站在巨人的肩上将实践概念做作了科学合理的界定。

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研究,马克思汲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在其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神圣家族》(1844年9~11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和《资本论》(1867年)中,逐步深化研究了实践概念,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践思想开始萌芽。

他不是直接运用“实践”一词表达其思想,而是通过分析自然存在的前提、对象性活动、异化劳动、人化自然和劳动的二重性,全面阐述劳动概念来传达其实践观。

自然存在前提是其实践理论体系的起点,对象性活动是其展开环节,异化劳动是其变异环节,人化自然是其复归环节,劳动二重性则是中心环节。

马克思通过分析一般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无论是体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劳动实践活动的社会形式,还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人改造自然的特殊劳动、具体劳动的劳动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都统一于劳动实践活动之中。

“人、自然、社会这三者通过实践的作用相互支撑、相互形成和相互影响。

任何脱离自然物质基础孤立地谈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或离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谈人对自然的能动的改造都是片面的”。

到了《神圣家族》,马克思正式运用实践取代劳动,将其内涵扩展到工人的生产实践、市民社会中的商业活动和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集中表达了实践的观点。

他深入批判直观性,强调实践的主体性,并与市民社会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