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720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篇一: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大全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r1+r2=2a。

第二定义中,r1=ed1r2=ed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r1?

r2?

2a,当r1r2时,注意r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1=ed1,r2=ed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

1

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1,y1),B(x2,y2),

弦AB中点为M(x0,y0),将点A、B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xy0x2y2

?

k?

0。

(1)2?

2?

1(a?

b?

0)与直线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022ababxy0x2y2

?

k?

0

(2)2?

2?

1(a?

0,b?

0)与直线l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022abab

(3)y2=2px(p0)与直线l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2y0k=2p,即y0k=p.

【典型例题】

例1、

(1)抛物线C:

y2=4x上一点P到点A(3,42)

(2)抛物线C:

y2=4x上一点Q到点B(4,1)与到焦点F的距离和最小,分析:

(1)A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则PH?

PFP、F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2)B在抛物线内,如图,作QR?

l交于R,则当B、Q、R最小。

2

解:

(1)(2,2)

连PF,当A、P、F三点共线时,AP?

PH?

AP?

PF最小,此时y=22(x-1),代入y2=4x得P(2,22),(注:

另一交点为(

1

?

2)2

1

(2)(

1

1)4

过Q作QR?

l交于R,当B、Q、R三点共线时,BQ?

QF?

BQ?

QR最小,此时Q点的纵坐标为1,代入y2=4x得x=

14,?

Q(14

1)点评:

这是利用定义将“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

”互相转化的一个典型例题,请仔细体会。

例2、F是椭圆x2y2

4?

3

?

1的右焦点,A(1,1)为椭圆内一定点,

(1)?

PF的最小值为

(2)?

2PF的最小值为

分析:

PF为椭圆的一个焦半径,常需将另一焦半径PF?

题。

解:

(1)4-5

3

设另一焦点为F?

,则F?

(-1,0)连AF?

PF?

PA?

PF?

?

2a?

PF?

?

2a?

(PF?

?

)?

2a?

AF?

?

4?

当P是F?

A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

PF取得最小值为4-。

(2)3

作出右准线l,作PH?

l交于H,因a2=4,b2=3,c2=1,a=2,c=1,e=12

,?

PF?

1

2

PH,即2PF?

PH?

?

2PF?

?

PH

当A、P、H三点共线时,其和最小,最小值为a2

c

?

xA?

4?

1?

3

例3、动圆M与圆C1:

(x+1)2+y2=36内切,与圆C2:

(x-1)2+y2=4分析:

作图时,要注意相切时的“图形特征”(如图中的A、M、C共线,B、D、M共线)等于半径”(如图中的MC?

MD)。

解:

如图,MC?

MD,

?

AC?

MA?

MB?

DB6?

?

MB?

2?

?

MB?

8(*)

2

x2y2

?

?

1?

点M的轨迹为椭圆,2a=8,a=4,c=1,b=15轨迹

4

方程为

1615

2

点评:

得到方程(*)后,应直接利用椭圆的定义写出方程,而无需再用距离公式列式求解,即列出

(x?

1)2?

y2?

(x?

1)2?

y2?

4,再移项,平方,?

相当于将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了一遍,较繁琐~

例4、?

ABC中,B(-5,0),C(5,0),且sinC-sinB=

3

sinA,求点A的轨迹方程。

5

分析:

由于sinA、sinB、sinC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两边乘以2R(R为外接圆半径),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

解:

sinC-sinB=

33

sinA2RsinC-2RsinB=?

2RsinA553

BC5

?

AB?

AC?

即AB?

AC?

6(*)

?

点A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去掉顶点)?

2a=6,2c=10?

a=3,c=5,b=4

x2y2

?

?

1(x3)所求轨迹方程为

5

916

点评:

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这里由(*)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双曲线右支)

例5、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y=x2上移动,AB中点为M,求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

分析:

(1)可直接利用抛物线设点,如设A(x1,x12),B(x2,X22),又设AB中点为M(x0y0)用弦长公式及中点公式得出y0关于x0的函数表达式,再用函数思想求出最短距离。

(2)M到x轴的距离是一种“点线距离”,可先考虑M到准线的距离,想到用定义法。

解法一:

设A(x1,x12),B(x2,x22),AB中点M(x0,y0)

22

?

(x1?

x2)2?

(x12?

x2)?

9?

则?

?

?

x1?

x2?

2x0

?

?

22

x?

x?

2y120?

由?

得(x1-x2)2[1+(x1+x2)2]=9

即[(x1+x2)2-4x1x2]?

[1+(x1+x2)2]=9?

由?

、?

得2x1x2=(2x0)2-2y0=4x02-2y0代入?

得[(2x0)2-(8x02-4y0)]?

[1+(2x0)2]=9

3

2

?

4y0?

4x0?

6

9

,2

1?

4x0

2

4y0?

4x0?

992

?

(4x?

1)?

?

1022

4x04x0?

1

5

4

?

2?

1?

5,y0?

当4x02+1=3即x0?

?

5225

时,(y0)min?

此时M(?

4224

法二:

如图,2MM2?

AA2?

BB2?

AF?

BF?

AB?

3

?

MM2?

3,即25

?

MM1?

,当4

?

M到x

点评:

用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F,而且点Mx2y2

?

?

1(2?

m?

5)过其左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及准线从

7

左到右依次变于A、例6、已知椭圆

mm?

1

B、C、D、设f(m)=AB?

CD,

(1)求f(m),

(2)求f(m)的最值。

分析:

此题初看很复杂,对f(m)的结构不知如何运算,因A、B圆上,同样C在椭圆上,Df(m)?

(xB?

xA)2?

(xD?

xC)2?

2(xB?

xA)?

(xD?

?

2(xB?

xC)?

(xA?

xD)

4

?

2(xB?

XC)

此时问题已明朗化,只需用韦达定理即可。

x2y2

?

?

1中,a2=m,b2=m-1,c2=1,左焦点F1(-1,0)解:

(1)椭圆

mm?

1

则BC:

y=x+1,代入椭圆方程即(m-1)x2+my2-m(m-1)=0得(m-1)x2+m(x+1)2-m2+m=0?

(2m-1)x2+2mx+2m-m2=0

设B(x1,y1),C(x2,y2),则x1+x2=-

2m

(2?

m?

5)

2m?

1

8

f(m)?

AB?

CD?

2(xB?

xA)?

(xD?

xC)2m

?

2(x1?

x2)?

(xA?

xC)?

2x1?

x2?

2?

2m?

1

(2)f(m)?

2

2m?

1?

11

?

2(1?

2m?

12m?

1

?

当m=5时,f(m)min?

2

942

3

当m=2时,f(m)max?

点评:

此题因最终需求xB?

xC,而BC斜率已知为1,故可也用“点差法”设BC中点为M(x0,y0),通过将B、C坐标代入作差,得

x0yxx?

1m?

0?

k?

0,将y0=x0+1,k=1代入得0?

0?

0,?

x0?

?

,可见mm?

1mm?

12m?

1

xB?

xC?

?

2m

2m?

1

当然,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对f(m)?

AB?

CD的认识,通过

9

线段在x轴的“投影”发现f(m)?

xB?

xC是解此题的要点。

【同步练习】

5

篇二: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方法总结

圆锥曲线

1、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

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

b2x0x2y2

在椭圆2?

2?

1中,以P(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2;

ay0ab

b2x0x2y22

在双曲线2?

2?

1中,以P(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2;在抛物线y?

2px(p?

0)中,以

abay0

p

P(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

y0

提醒:

因为?

?

0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的必要条件,故在求解有关弦长、对称问题时,务必别忘了检验?

?

0~

2(了解下列结论

2222

10

(1)双曲线x?

y?

1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0;

a2b2a2b2

2222

b

(2)以y?

?

x为渐近线(即与双曲线x?

y?

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y?

?

(?

为参数,?

?

0)。

2222

aabab

22

(3)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mx?

ny?

1;

2b2b2

(4)椭圆、双曲线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为,焦准距(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抛

ac

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5)通径是所有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中最短的弦;

(6)若抛物线y?

2px(p?

0)的焦点弦为AB,A(x1,y1),B(x2,y2),则?

|AB|?

x1?

x2?

p;

2

p2

y1y2?

?

p2?

x1x2?

4

11

(7)若OA、OB是过抛物线y?

2px(p?

0)顶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则直线AB恒经过定点(2p,0)

3、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时可能出现的向量内容:

2

?

?

?

?

1?

?

?

?

?

?

?

?

(1)在?

ABC中,给出AD?

AB?

AC,等于已知AD是?

ABC中BC边的中线;

2

?

?

(2)在?

ABC中,给出?

?

,等于已知O是?

ABC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在?

ABC中,给出OA?

OB?

OC?

0,等于已知O是?

ABC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4)在?

ABC中,给出?

?

?

?

?

,等于已知O是?

ABC的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5)给出以下情形之一:

?

AB//AC;?

存在实数?

使B?

?

AC;?

若存在实数

222

?

?

?

?

且?

?

?

?

1,使OC?

?

OA?

?

OB,等于已知A,B,C三点共线.

(6)给出?

?

0,等于已知MA?

MB,即?

AMB是直角,给

12

出?

?

m?

0,等于已知?

AMB是钝角,给出?

?

m?

0,等于已知?

AMB是锐角,

?

?

?

?

?

?

?

?

?

?

?

?

?

?

?

(8)

给出?

?

等于已知MP是?

AMB的平分线/(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给出(?

)?

(?

)?

0,等于已知ABCD是菱形;

?

?

?

?

?

?

?

?

?

?

?

?

?

?

?

?

(1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给出|AB?

AD|?

|AB?

AD|,等于已知ABCD是矩形;

4.圆锥曲线中线段的最值问题:

例1、

(1)抛物线C:

y2=4x上一点P到点A(3,42)

(2)抛物线C:

y2=4x上一点Q到点B(4,1)与到焦点F的距离和最小,分析:

(1)A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则PH?

PF,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2)B在抛物线内,如图,作QR?

l交于R,则当B、Q、R解:

(1)(2,2)

(2)(

1

1)4

x2

?

y2?

1,双曲线C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C1、已知椭圆C1的方程为4

13

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C2的方程;

(2)若直线l:

y?

kx?

2与椭圆C1及双曲线C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l与C2的两个交点A和B满足

OA?

OB?

6(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22

解:

(?

)设双曲线C2的方程为x?

y?

1,则a2?

4?

1?

3,再由a2?

b2?

c2得b2?

1.

22

ab

x2x22

?

y?

1.(II)将y?

kx?

2代入?

y2?

1得(1?

4k2)x2?

82kx?

4?

0.故C2的方程为34

由直线l与椭圆C1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得

1

?

1?

(82)2k2?

16(1?

4k2)?

16(4k2?

1)?

0,即k2?

.?

4

x2

y?

kx?

2代入?

y2?

1得(1?

3k

2)x2?

62kx?

9?

0.由直线l与双曲线C

14

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

3

2

?

1?

1?

3k?

0,22得?

即k?

且k?

1.

222

3?

?

?

2?

(?

)?

36(1?

3k)?

36(1?

k)?

0.

?

9

设A(xA

yA),B(xB,yB),则xA?

xB?

x?

x?

A

B

1?

3k21?

3k2

?

?

?

?

?

?

?

?

由OA?

OB?

6得xAxB?

yAyB?

6,而xA

xB?

yAyB?

xAxB?

(kxA?

kxB?

?

(k2?

1)xAxB?

(xA?

xB)?

2

?

(k?

1)?

2

?

9?

2

1?

3k23k2?

7

?

2.3k?

1

3k2?

715k2?

1313122

于是2?

6,即?

0.解此不等式得k?

或k?

.?

2

3k?

13k?

1153

15

由?

、?

、?

1113

?

k2?

或?

k2?

1.4315

故k

的取值范围为(?

1,11?

(?

)?

(?

2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B点在直线y=-3上,M点满足MB//OA,MA?

AB=MB?

BA,M点的轨迹为曲线C。

(?

)求C的方程;(?

)P为C上的动点,l为C在P点处得切线,求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

?

?

?

?

?

?

?

?

?

?

?

(?

)设M(x,y),由已知得B(x,-3),A(0,-1).所以MA=(-x,-1-y),MB=(0,-3-y),AB=(x,-2).再由愿意得知?

?

?

?

?

?

?

?

?

?

?

?

(MA+MB)?

AB=0,即(-x,-4-2y)?

(x,-2)=0.

12121'1x-2.(?

)设P(x0,y0)为曲线C:

y=x-2上一点,因为y=x,所以l的斜率为x0442212

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

y0?

x0(x?

x0),即x0x?

2y?

2y0?

x?

0。

2

所以曲线C的方程式为y=

12

x0?

4112?

?

2,则O点到l

的距离d?

.又y0?

x0?

2,所以d?

422

16

当x0=0时取等号,所以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为2.

2

x2y22

3.设双曲线2?

2?

1(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b

x2y2?

4.过椭圆2?

2?

1(a?

b?

0)的左焦点F1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F2为右焦点,若?

F1PF2?

60,则椭圆的

ab

离心率为

x2y2

?

2?

1(b?

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点P(,y0)在双曲线5.已知双曲线

2b

上.则PF1?

PF2,()0

2

6.已知直线y?

k?

x?

2?

?

k?

0?

与抛物线C:

y?

8x相交于A、B两点,F为C的焦点,若|FA|?

2|FB|,则

k?

()

7.设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为F(1,0),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

若AB的中点为(2,

17

2),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x2y2

?

?

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

4,则|PF2|?

?

F1PF2的大小为8.椭圆92

篇三: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方法总结[1]

(1)

圆锥曲线1.圆锥曲线的两定义:

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

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且此常数2a一定要大于F1F2,当常数等于F1F2时,轨迹是线段F1F2,当常数小于F1F2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且此常数2a一定要小于|F1F2|,定义中的“绝对值”与2a,|F1F2|不可忽视。

若2a,|F1F2|,则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2a,|F1F2|,则轨迹不存在。

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

8表示的曲线是_____(答:

双曲线的左支)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标准位置的方程):

abab

方程Ax2?

By2?

C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B,C同号,A?

B)。

(1)椭圆:

焦点在x轴上时

18

x

22

?

y

22

(a?

b?

0),焦点在y轴上时?

1

y

22

?

x

22

1(a?

b?

0)。

若x,y?

R,且3x2?

2y2?

6,则x?

y的最大值是____,x2?

y2的最小值是___

2)。

方程?

2=1,焦点在y轴上:

2?

2,1(a?

0,b?

0)2

abab

22

Ax?

By?

C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B异号)

如设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e?

则C的方程为_______(答:

x2?

y2?

6)

(3)抛物线:

开口向右时y2?

2px(p?

0),开口向左时

19

y2?

?

2px(p?

0),开口向上时

x?

2py(p?

0),开口向下时x?

?

2py(p?

0)。

2

2

(2)双曲线:

焦点在x轴上:

x

2

y

2

y

2

x

2

2的双曲线C过点P(4,?

),

3.圆锥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首先化成标准方程,然后

再判断):

(1)椭圆:

由x2,y2分母的大小决定,焦点在分母大的

坐标轴上。

如已知方程

x

2

m?

1

20

?

y

2

2?

m

?

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__(答:

3

(?

?

?

1)?

(1,))

2

(2)双曲线:

由x

2

y

2

项系数的正负决定,焦点在系数为正的坐标轴上;

(3)抛物线:

焦点在一次项的坐标轴上,一次项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

222222

提醒:

在椭圆中,a最大,a?

b?

c,在双曲线中,c最大,c?

a?

b。

4.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

2?

1(a?

b?

0)为例):

?

范围:

?

a?

x?

a,?

b?

y?

b;?

焦点:

两2ab

个焦点(?

c,0);?

对称性:

两条对称轴x?

0,y?

0,一个对称

21

中心(0,0),四个顶点(?

a,0),(0,?

b),

(1)椭圆(以

x

2

y

2

其中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

准线:

两条准线x?

?

e

越小,椭圆越圆;e越大,椭圆越扁。

a

2

c

;?

离心率:

e?

ca

,椭圆?

0?

e?

1,

(1)若椭圆

x

2

3

(2)以椭圆上一点和椭圆两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最大值为1时,则椭圆长轴的最小值为

5

m

22

5

?

y

2

?

1的离心率e?

,则m的值是__(答:

3或

25

);

__(答:

22)

ab

两个焦点(?

c,0);?

对称性:

两条对称轴x?

0,y?

0,一个对

称中心(0,0),两个顶点(?

a,0),其

2

2

(2)双曲线(以

x2

?

y2

:

?

范围:

x?

?

a或x?

a,y?

R;?

焦点:

?

1(a?

0,b?

0)为

例)

中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特别地,当实轴和虚轴的

长相等时,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方程可设为x?

y?

k,k?

0;?

23

准线:

两条准线x?

?

2

2

a

2

c

;?

离心率:

e?

ca

,双曲线?

e?

1

bax。

p

?

e?

e越小,开口越小,e越大,开口越大;?

两条渐近线:

y?

?

(3)抛物线(以y2?

2px(p?

0)为例):

?

范围:

x?

0,y?

R;

?

焦点:

一个焦点(

0),其中p

2

的几何意义是: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对称性:

一条对称

轴y?

0,没有对称中心,只有一个顶点(0,0);

?

准线:

一条准线x?

?

p2

;?

离心率:

e?

24

ca

,抛物线?

e?

1。

116a

如设a?

0,a?

R,则抛物线y?

4ax2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

(答:

(0,5、点P(x0,y0)和椭圆

xa

22

;))

x0a

22

?

yb

22

(1)点P(x0,y0)在椭圆外?

?

1(a?

b?

0)的关系:

x0a

22

?

y0b

2

2

?

1;

(2)点P(x0,y0)在椭圆上?

?

25

y0b

2

2

1;(3)点P(x0,y0)在椭圆内?

x0a

22

?

y0b

2

2

?

1

6(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

?

?

0?

直线与椭圆相交;?

?

0?

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不一定有?

?

0,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

?

0是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

0?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但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有?

?

0,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

?

0也仅是直线与抛物线相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相切:

?

?

0?

直线与椭圆相切;?

?

0?

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

0?

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26

(3)相离:

?

?

0?

直线与椭圆相离;?

?

0?

直线与双曲线相离;?

?

0?

直线与抛物线相离。

提醒:

(1)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形:

相切和相交。

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也只有一个交点;

(2)过双曲线

x

22

ab

公共点的情况如下:

?

P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不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分别与双曲线两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

P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包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只与双曲线一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

P在两条渐近线上但非原点,只有两条:

一条是与另一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一条是切线;?

P为原点时不存在这样的直线;(3)过抛物线外一点总有三条直线和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两条切线和一条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