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完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市政道路完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完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路完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
2、招标单位:
河源市土地储备中心
3、工程地点:
河源市源城区东城中西片区
4、现场条件:
临时用水由承包人自行解决,所供水量必须满足本标段的施工、生活用水需求。
5、工期:
本工程计划工期270日历天,具体以监理工程师开工令为准。
6、质量要求:
合格标准。
7、承包方式:
施工总承包包工包料。
8、资金来源:
自筹
9、安全文明施工:
贯彻《河源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与《河源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检查评定标准》。
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的建设地点在河源市源城区东城中西片区,工程建设规模为道路11条,总长约21KM;建安工程价约为1356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以河源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价为准)。
计划工期为270日历天;本项目工程建设分为三个标段,第一标段招标范围为西片区纬十六路、纬十五路、永康大道、文昌路(永康大道至纬十六路)、越王大道,工程造价约4869万元(其中绿化工程造价约1096万元);第二标段招标范围为西片区文昌路(永和路至永康大道)、新二路、H路、K路、永祥路、永和路,工程造价约4532万元(其中绿化工程造价约990万元);第三标段招标范围为中片区为永康大道、永祥路、永和路、红星东路,工程造价约4159万元(其中绿化工程造价约925万元);工程建设内容含人行人道、自行车道、绿化、照明、交通、消防等(具体内容详见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
本施工组织为第三标段。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编制依据
依据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招标文件;
依据我公司对现场的实地调查情况;
依据我公司有关人员对本工程施工所需水、电、路、及地材资源等的实际调查情况;
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设计图纸;
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第二节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及附图表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遵循设计文件和规范验标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据本公司施工能力,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平行作业,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
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监理意见,严格管理。
5、坚持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工序施工中,对于能够提高或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积极采用,发挥科技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作业队为基本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第三节奋斗目标
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施工中,我公司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采取科学的施工管理,进行精心施工。
同时,我们将本着再增信誉,再立新功的思想,创出一流的水平、一流的工程,达到让业主满意、社会放心的施工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
1、质量目标:
做成精品工程,确保合格。
2、工期目标:
标书要求工期不超过270日历天,并保证全部实现阶段性控制目标;
3、安全生产:
确保实现“六无”(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倒塌、无交通事故);
4、文明施工:
创文明施工达标现场;
5、社会效益目标:
各方评价良好,业主放心、满意。
第四节管理措施
为顺利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有:
1、将本工程列为我公司的重点工程,从物力、人力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2、派出精干、高效、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在公司内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管理,确保技术条件具备。
3、选用技术熟练、纪律严明,经多个大型工程锤炼,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作业队伍在该工程上进行施工。
4、发挥我公司的技术优势,在本工程上推广应用新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创优。
第五节管理机构
一、管理方式
河源市东城中西片区市政道路完善工程中标后,我公司在施工中,将按项目管理的原理,组织项目的施工与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班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班子在公司的直接监督与控制下,履行工程承包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管理机构由项目领导层、专业管理层和项目作业层组成。
二、项目领导层
项目管理机构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精明强干的领导班子全权组织该工程的施工生产,项目经理代理公司法人在本工程上具有人事、成本控制、技术决策、设备租赁的权利,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负责。
领导层的管理职责及分工如下:
1、项目经理:
整个工程施工的总负责人,全盘负责工程施工,领导项目班子各成员及专业管理人员共同完成本工程的施工管理。
2、项目副经理:
负责现扬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生产、施工调度、材料、机械设备等,依据总控计划开展工程施工,协调各专业施工队伍。
3、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技术攻关、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内业资料等,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
三、项目管理层
由各专业工长和内业管理人员组成,在项目领导班子的指导下,负责项目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成立如下专业管理部门,项目管理层设置如下:
施工部:
由各分项工程工长组成,直接管理和指挥班组施工生产。
设备部:
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运行纪录。
质量安全部:
质量检查、安全检查、文明施工、生活卫生检查。
技术部:
技术及资料整理,材料送检。
材料部:
材料采购、装卸、保管、发放。
保安部:
负责工地安全工作。
后勤部:
生活管理。
组织机构图
四、项目作业层
1、项目作业层从我公司的劳务队伍中选取。
2、项目作业层主要为现场一、二线施工班组,由具有一定技术和操作经验的自身职工队伍组成,配合成建制有等级的施工队伍作为补充。
3、与作业班组签订合同,共同合同约束双方行为,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
4、项目作业层组成见劳动力计划。
五、项目管理框架
根据上面的部署,项目管理框架图见第二部分。
第六节施工部署
2.6.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技术负责人将尽快组织全体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和一些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内容、掌握设计要求,并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标准,为现场技术人员更好指导施工做好准备。
设立工地试验室,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检测仪器和设备,配足配齐试验人员,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建立施工技术挡案,专人负责。
交桩后做好复测,埋好保护桩,对路线。
设置测量站,施工中严格复测、复核制度,确保建筑物位置准确。
2、物资设备准备
本工程投入的工程物资和施工设备数量较多、规格、各种型号多样,将根据工程需要陆续进场。
投入工程段的工程机械设备详见附件“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关键施工机械表”。
3、施工队伍进场
投入本工程段的施工队伍按任务区分和进度安排陆续进场,进场后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安排进行施工任务交底和文明施工教育,使队伍尽快投入施工。
4、施工准备
按照施工安排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员进场,首先搭设临时建筑物即临时办公室和临时宿舍区,着手重点抓好项目经理部、工区驻地临时设备的建设和便道及临时供电、供水等的施工。
2.6.2临时工程
1、施工便道:
为保证本工程段路基和结构以及其他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通过现场考查,需修通临时便道;以确保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到达施工场地及便于工程管理。
2、临时供水
生活区和施工区用水分别采用DN50和DN80的镀锌管从接水口接至用水点,以满足砼养护及其他工程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且在各用水点设置蓄水池100m3和50m3各一个,确保停水或水压不足时的供水。
3、电力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拟定的施工方案投入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率及用量,拟定在本工程段设置一台125kw柴油发电机1台以备电力不足或停电使用。
4、临时通讯
内部通讯采用小型电话交换机系,并配以无线电台,无线电对讲机等满足施工需要,对外联络安装程控电话1部,传真机1部,6部手提电话,来满足施工需要。
5、基层、底基层拌和场。
基层和底基层粒料采用路拌法进行。
6、临时房屋。
临时房屋共计1200m2,其中生活用房900m2,办公用房300m2。
7、临时使用土地。
本工程生活临时用地根据现场情况,业主已为我们拟定地点。
2.6.3施工阶段划分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大体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消防工程、喷灌工程、人行道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270日历天。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时间从开工起15天内,准备内容包括:
编制详细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协助业主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解决施工现场的临时用地、用水、通讯、临时设施布置。
完成全线施工控制导线点、水准点的测设。
完成主要原材料检验、试验工作,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进场。
第二阶段:
即整体施工阶段
整体施工阶段分为每个标段根据各道路进行划分施工段进行流水作业。
第三阶段:
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工作在合同规定的第270日历天完成。
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当整个工程施工方案经反复论证落实以后,如何将人力、机具、投入的全部材料有效地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确保每个施工工序,每分部分项工程达到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标准及要求,而且符合施工安全要求,这就是我们如何采取施工技术的课题,使得施工企业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能高效快速地运作。
因此,制订和采取施工技术的前提和指导思想,即为:
保质、保量,安全同时有利加快工程进度,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施工测量放线
本标段分项工程多,施工中要保证该道路的通行和施工,测量放样工作量大。
为保证工程各结构物平面位置的放样及高程准确,根据工程特点,拟采取如下测量方案:
3.1.1准备工作与过程控制
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河源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1、准备工作
(1)对业主提供的勘测院测设基准资料进行复测(坐标与高程),检查其基准资料是否符合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并将测量结果交监理工程师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2)施工放样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全面了解设计图纸,资料及各相关图纸间的关系,若发现图中有矛盾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以便了解设计意图,使问题能及时解决。
(3)对用于该工程的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核,以保证所使用的仪器以满足测设精度要求。
2、过程控制
(1)施工过程中,每一分部工程必须有自测与复测记录,并将其成果送交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后方可动工。
(2)标桩保护:
对所有控制桩、中线桩、转角桩、水准基点桩、桥涵结构的控制点以及放样和检验工程必须的标桩,都要标有易于识别的标志,并认真加以保护。
在工程竣工前,如有上述标桩发生损坏或位移,要及时恢复。
施工需要将标桩暂时移动时,要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恢复移动标桩,应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确认无误码后,方可做为控制依据。
3.1.2道路控制
1、平面控制
(1)利用测定的设计中心线作为主控制线来控制。
边沟及地下管线应以主控制线为基准线。
曲线段通过测定曲线的起点、中点、终点与折点来控制。
各岔路口的控制应投测岔路中线与主道中线的交点,然后按方位角投测岔路中心线作为控制线进行施工。
(2)直线段的里程控制桩密度原则上为20米。
为了便于高程的控制,竖曲线段的里程桩控制密度加密为10米或5米。
(3)各型附属结构的定位,均根据相应位置的道路中心控制线来确定。
为使附属结构顺畅,在曲线段,应根据附属结构的特点分块投点,做到精确定位,光滑连接。
3.1.3高程控制
1、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的基准点应是监理工程师提供的经复查合格的水准基点。
高程引测至各分项工程的控制桩上,实行就近控制时,应按水准点相应等级(三等或四等)的技术要求进行引测。
施工过程中,利用就近控制桩的高程进行控制时,应严格复查后方可使用,以避免因桩受损坏或沉降而引起误传高程。
2、道路的基层、稳定层及其附属结构,均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的高程进行控制,保证道路的高程、纵坡及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特别是超高渐变段应严格按图纸的分格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交付使用后,满足设计要求。
3、各型附属结构应严格控制其基底标高与顶面标高,并注意垂直度应满足规范的质量要求。
3.1.4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1、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是满足测量精度的基本保证,本工程配备PENTAX.PTS-V2全站仪一台,精度2″,2+2ppm;J2经纬仪式1台,索佳β1精密水准仪一台与S3水准仪2台,以保证有足够的满足要求的仪器使用。
2、配备测量组专业从事本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等工作。
3、严格过程控制,做到放样时,对控制点(包括高程)先复查,后使用。
放样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检核,包括放样数据(距离、间距、高程、角度及坐标)的复核。
并实测施工细部的偏差,确保其偏差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对施工控制点,要定期进行复查,以避免因基准点的沉降导致放样误差超限。
第二节人行道工程
本标段道路工程中,道路工程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力施工为辅”。
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3.2.1工程概况
本标段位于河源市东城是与外界交通联系的主动脉。
现状道路、排水已基本完成,但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等均未完善。
为提升河源市城市形象,方便群众出行安全。
本次完善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更换缘石、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喷灌、室外消火栓、交通、照明、。
3.2.2设计依据及相关的主要规范
1)1:
1000最新的实测地形图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D30-2000)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3.2.3完善内容
1、缘石:
将道路现状为水泥混凝土的中央缘化带、渠化岛及道路缘石更换为花岗岩缘石。
新建绿化带及人行道侧缘石。
(1)中央缘化带、渠化岛花岗岩缘石更换尺寸为100x60x20cm3,外型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mm;
(2)绿化带、道路花岗岩缘石尺寸为100x30x15cm3,外型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mm;
(3)人行道花岗岩侧缘石尺寸为100x20x10cm3,外型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mm;
(4)缘石的基础要坚固稳定,砌块间缝宽不得大于0.5cm,顶面平整,外边线直顺;
2、人行道:
道路现状两侧人行道基本未实施。
改造人行道结构:
23x11.5x6cm数码环保高压机制透水砖(C30)
2cm厚M10水泥砂浆调平
20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层
压实土基95%
(1)人行道的路面施工应符合城市道路路面施工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2)人行道板采用23x11.5x6cm3数码环保高压机制透水砖;
(3)人行道板铺砌应牢固稳定,道板间缝宽不大于5mm;
(4)人行道板面层应平整,无积水;
(5)人行道的纵坡与道路的纵坡相同,横坡为2%;
(6)基底采用20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压实度大于95%。
3.2.4自行车道沥青路面施工
1、自行车道结构:
3cm细粒式AC-10彩色改性沥青
4cm中粒式A-20沥青混凝土
20cm厚4%水泥石屑稳定层
压实土基95%
2、喷洒粘层油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浇洒粘层。
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的侧面。
(2)粘层的沥青材料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或煤沥青,粘层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粘层沥青宜用与面层所使用的种类、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经乳化或稀释制成。
(3)各种粘层沥青品种和用量应根据粘结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4)粘层沥青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车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5)浇洒粘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要求:
(a)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或涂刷,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
(b)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
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
(c)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
(d)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过。
(6)粘层沥青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铺筑。
3、自行车道路面施工
(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运输
(a)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要从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拌和温度和时间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以提高混合料的摊铺效果。
(b)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将其充分覆盖,以防止沥青在高温时受阳光、空气所造成的氧化及沥青混合料温度的降低。
(2)平整度的摊铺
为了控制摊铺时的平整度,摊傅机熨平板的自动找平装置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
目前公路工程中常用的基准面(线)控制的方法有:
基准钢丝绳法、浮动基准梁法等。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在铺筑沥青混合料之前,对表面的所有松散材料都应清扫并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摊铺前应在所有接触面均匀地刷上一薄层乳化沥青或热沥青结合料;运料一定龄期,强度和平整度,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铺筑沥青路面面层;面层和粘层应连续施工,清扫过及洒过粘层沥青的表面,应尽快地不间断地卸进摊铺机,并立刻进行摊铺,不得延误.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率应与摊铺机连续不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一致,并应尽一切可能使摊铺机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则摊铺机应继续保持运转;摊铺应沿着钢丝绳或钢导梁向前推进,以控制高程.或采用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滑靴)控制高程;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应尽量采用全幅路面摊铺,以避免纵向施工接缝.如单机摊铺宽度不够而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时,应以梯形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3~5厘米.在相邻车道铺筑中,两个车道的进度不得相差太远,以使两车道间形成一道热的纵向接缝.在完成第一车道的摊铺和碾压后,第二车道应在宽为15厘米的预留连接带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00°C时进行摊铺,并应从连接带开始碾压,不得留有缝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以及桥涵伸缩缝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采用人工铺筑.在雨天表面存有积水及气温低于10°C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
3.2.5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应严格按图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2.地形图采用河源市工程勘测院提供现状实测的1:
1000电子版地形图,如与现状地形不一致时应以实测数据为准。
本次拆除工程数量统计以实测地形图为基础,结合现场勘察,在CAD上点取统计完成。
3.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施工严格按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执行。
第三节喷灌工程
3.3.1概况及设计依据与说明
一、概况
本工程为河源市东城中片区道路完善工程绿化喷灌工程。
二、设计依据: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
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JTJ/75-97)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
三、设计说明:
1、尺寸单位:
管径以mm为单位,其余以m为单位。
2、平面坐标采用河源市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国家黄海高程系。
3、水源:
市政自来水管道,工作压力为0.3MPa。
为确保喷灌系统的正常使用,应保证水源水质在80目以上,否则必须在首部加过滤装置。
3.3.2喷灌工程施工
1、给水分区:
本工程喷灌给水根据各路段设计进行分区,引入点均设一个水表井,分区及位置详见喷灌给水平面图。
每一个喷灌给水分区自成一个给水系统,每个给水系统的给水尽量均衡,以使喷洒时各个用水点水量均匀,以利植物生长及节约用水。
2、布置原则:
本工程采用手动控制喷灌系统。
每个系统各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接上水表组(水表、截止阀、闸阀)。
图中水表组为拟订位置,由供水部门审订后安装。
水表组后接出供水主管,再分别引出喷灌管段。
道路侧供水主管分别每隔40米布置一个DN25给水栓。
各系统中,每组喷头设一手动控制阀门组,使绿化带各喷头组成独立控制组。
绿化带喷头的规格型号具体详见喷灌平面图及主要材料表图。
3、运行方式:
绿化喷灌时,每个水表组后的控制阀门不要同时全部开启喷灌,根据实际情况每次可同时开启1~2个控制阀喷灌。
4、管材选用:
给水管材采用UPVC给水塑料管,当DN≤50mm时采用承插式粘接连接;当DN>50mm时采用承插式
弹性橡胶圈柔性连接。
5、管道敷设:
供水管一般都应设于绿化带内,除特别注明。
主管埋深为0.6米,其它分支管埋深为0.4米。
管道横过机动车道时埋深为1.0米,外套一镀锌钢管保护,外壁刷环氧沥青漆两遍,管径比供水管径大一级。
其它未尽事宜按《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执行。
6、管道敷设:
安装供水管道和喷水支管时,应按现场植树要求尽量避免与树木碰撞,可在现场实际位置修正管道布置走向。
快速取水阀的安装高度为20cm(地面以上高度),小射程喷头的安装高度为40cm(地面以上高度),摇臂大射程喷头的安装高度为60cm(地面以上高度),具体可结合绿化设计的植物高度和种植堆放泥土高度来适当调整。
7、管道开挖与回填:
管道采用开挖埋设,管基一般在管底设20cm找平层,管道安装完毕,位于车行道下的管段管坑两侧回填中砂或石屑至管顶以上20cm,并用水冲实,位于绿化带下的管段管坑两侧及管面回填土分层夯实,密度不小于92%,执行《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8、在整个灌溉系统中,应在主管高处设自动排气阀,在主管最低处和主管末端设泄水阀门,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图。
9、阀门井、水表井做法详见给排水标准图集07MS101-2。
10、管道安装及验收须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要求执行。
11、其它未尽事宜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执行。
第四节消防工程
本工程为室外消火栓工程。
根据水业集团提供给水主管开口位置,从开口位置伸出另敷设室外消火栓支管,室外消火栓距离车行道路缘石小于2米位置设置。
二、设计依据: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三、设计要点
1.设计图中尺寸,除已注明者外,管径、井径以毫米计,其余以米计。
2.给水现状主管径为DN300,室外消火栓支管管径为D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