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206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docx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

专题三

遗传

[理清——知识联系]

[记清——主干术语]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

(1)第一次标记: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第二次标记: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DNA复制:

(1)DNA复制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复制的“四要素”。

①模板:

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

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③酶: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④能量: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4.DNA三个结构特点:

(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3)DNA上的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5.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两点比较:

(1)位置: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2)数目:

密码子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有61种。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

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7.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

(3)伴Y染色体遗传表现出男性都是患者的特点。

8.生物变异的三个实质:

(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来源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基因数目和位置的改变。

9.三种育种方式的优点:

(1)杂交育种能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生物个体上。

(2)诱变育种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3)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10.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11.生物进化的两个必清:

(1)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2)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澄清——思维误区]

关注点1 不会对上清液与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正确分析

[澄清]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关注点2 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问题认识不清

[澄清] 

(1)实验中不能用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进行标记,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关注点3 对DNA复制过程中“第n次”还是“n次”复制所需某种碱基数量的计算原理不清

[澄清] 第n次复制是所有DNA只复制一次所需碱基数目,计算公式为m×2n-1;n次复制是指由原来的DNA分子复制n次所需碱基数目,计算公式为m×(2n-1)。

关注点4 误认为“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相同

[澄清]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①男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的概率;

②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群体中患病者占的概率。

关注点5 误以为自由交配=自交

[澄清] 

(1)自由交配:

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

AA×AA、Aa×Aa、AA×Aa[AA(♀)×Aa(♂)、Aa(♀)×AA(♂)]。

(2)自交:

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

AA×AA、Aa×Aa。

关注点6 误认为只要是“男性患者数目≠女性患者数目”都属于伴性遗传

[澄清] 

(1)在一个个体数目较多的群体中,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人数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则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

(2)如果只在一个遗传系谱中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人数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往往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这是因为个体数目太少,具有偶然性。

(3)某些从性遗传也会造成男女患者数目不等现象。

右面甲图是艾弗里所进行的部分实验图解,乙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a和d两条链,将乙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串知设计]

(1)在甲图中若看到表面光滑(答特征)的菌落,说明R型细菌转变成了S型细菌。

(2)为了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还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被32P标记的DNA,表明DNA具有连续性,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4)不能(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被32P标记的DNA分子,能(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是31P的DNA分子。

(5)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6)从乙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7)乙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

(8)乙图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9)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考什么———————考点·考法探究]

考点

(一) 遗传物质的发现

1.(2017·南通一模)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史中的经典实验,两个实验都涉及(  )

A.微生物培养技术     B.同位素标记技术

C.DNA分离提纯技术D.差速离心分离技术

解析:

选A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用了DNA分离提纯技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两个实验均涉及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均未用到差速离心分离技术。

实验

名称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等)

思路

将不同方法处理的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分别观察实验结果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处理

方式

的不

加热、混合

直接分离:

分离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实验

结果

在第4小组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R型和S型两种细菌

只有S型细菌的DNA和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才能发生转化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高,沉淀物的放射性低;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低,沉淀物的放射性高

实验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促进了R型细菌向S型细菌的转化

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是DNA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2.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要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该实验中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先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后用噬菌体侵染细菌

C.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DNA进入细菌内部,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部

D.该实验中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解析:

选D 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

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DNA进入细菌内部,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于试管的上清液中。

“两看法”判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考点

(二) DNA的结构和复制

3.下图示为DNA分子的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⑦

B.RNA聚合酶可以切断⑤

C.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①②之间的化学键

D.⑥构成DNA分子中基本骨架

解析:

选B 图中⑦是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断,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应是④;RNA聚合酶能将DNA解旋,可以切断氢键⑤;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①②之间的键是同一个核苷酸内的化学键;⑥是碱基对,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解析:

选B 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含14N的DNA分子有16个;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40=600个。

1.从六个角度归纳DNA的复制

2.与DNA结构和复制相关的计算

(1)每个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磷酸基团、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1∶1。

每个脱氧核糖一般连接着2个磷酸,每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不直接相连。

(2)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归纳出双链DNA中的数量规律如下:

规律

公式

1

互补碱基两两相等

A=T,C=G

2

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

(A+G)/(T+C)=(A+C)/(T+G)=1

3

任意两种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

(A+C)/(A+C+T+G)=(T+G)/(A+C+T+G)=50%

4

单链和互补链碱基比例关系

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值应分别为a和1/b

5

双链DNA中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A1+T1(或C1+G1)=A2+T2(或C2+G2)

(3)DNA分子复制中的计算:

假设1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①子代DNA数为2n

②子代DNA链数为2n+1

③复制原料的计算:

若某DNA分子含某碱基m个,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进行第n代复制时,需消耗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5.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如图所示(a与a′、b与b′为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成为子染色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子染色体a可与b′组合进入一个子细胞,也可与b组合进入一个子细胞,两种可能性在概率上是相等的)。

若选取1000个该生物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15N标记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再放入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分裂同步),则完成1次分裂、2次分裂、3次分裂所得子细胞中最可能含15N标记的细胞个数分别为(  )

A.2000、3000、5000  B.1000、2000、4000

C.2000、3000、3500D.2000、3000、4500

解析:

选D 因为DNA分子2条链均被15N标记,经过1次复制后,DNA分子为15N||14N,所以完成1次分裂所得2000个子细胞都含15N;第2次分裂时,细胞中DNA分子(15N||14N)复制后一半为14N||14N,一半为15N||14N,约有一半(1000个)细胞选择第一种分裂方式,含15N,约有一半(1000个)细胞选择第二种分裂方式,含15N的子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产生的2000个子细胞都含15N,所以4000个子细胞中共有3000个含15N标记;同理,在第3次分裂中含15N的细胞约有一半细胞选择第一种分裂方式,还有一半选择第二种分裂方式,8000个子细胞中有4500个含15N标记。

  

(1)有丝分裂与DNA复制:

①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a.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同位素标记):

b.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②规律总结:

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

(2)减数分裂与DNA复制:

①过程图解:

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如图:

②规律总结:

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

[怎样考———————考题·考情分析]

1.(2016·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选D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解析:

选C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致病的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死亡;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心后,有细胞结构的大肠杆菌在试管底部,而噬菌体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32P标记,因为噬菌体在进行DNA复制的时候,其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中没有带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少数含有亲代模板链的噬菌体才带有标记。

3.(2014·江苏高考)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解析:

选B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经逆转录④形成DNA可以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再通过转录②和翻译③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胞时,HIV中的逆转录酶能进入宿主细胞;若抑制逆转录过程,则不能产生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和RNA,故科研中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对本节内容高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遗传物质探究的两个经典实验,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试题难度中等。

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内容考查相对简单,在今后的高考中,可结合DNA分子结构的平面图,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知识。

—————————————————————————

一、选择题

1.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由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A.58          B.78

C.82D.88

解析:

选C 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6×2+4×3=24(个),所以共用82个订书钉。

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选C 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分子都需要先将双链解开,加入该物质后DNA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的DNA复制和RNA转录都会发生障碍。

因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故该物质阻断的是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分裂过程中可发生DNA复制和转录,加入该物质会阻碍这两个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3.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本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所有物质永久失去活性

C.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解析:

选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不是所有物质都永久失去活性,如DNA。

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旋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C的个数为(pm/2n)-p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解析:

选C ①为磷酸二酯键,③为氢键,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所有DNA中碱基种类均相同,无特异性;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全部碱基个数为p/(n/m)=pm/n,C的个数为(全部碱基个数-2p)/2,化简得(pm/2n)-p;DNA是半保留复制,图中DNA一条链被15N标记,复制一次后,有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15N,另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第二次复制以后,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

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解析:

选C 32P标记在噬菌体的DNA上;上清液中会出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

6.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

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

D.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

选B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将一个用15N标记DNA的细菌放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将每次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是(  )

A.c、e、fB.a、e、b

C.a、b、dD.c、d、f

解析:

选A 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1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全部位于中密度带,对应图中的c;复制2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个,离心后一半位于中密度带,一半位于低密度带,对应图中的e;复制3次后,产生的DNA分子为8个,离心后少部分位于中密度带,大部分位于低密度带,对应图中的f。

8.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解析:

选B 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时DNA复制1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都是每一条染色体的DNA只有1条链被标记。

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被标记的染色体是随机分配移向两极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个数是2~4个;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