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095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赏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赏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赏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赏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赏析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赏析2.docx

《古诗赏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赏析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赏析2.docx

古诗赏析2

1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字巨山,是唐初先后出现的几个宫廷文人集团成员之一,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有”。

李峤以“风”为题的组诗共有3首,此为其中一首。

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解落”,“解”字用得好。

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

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

“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风之柔情让人感动。

“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

风之温情让人舒坦。

“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

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

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古诗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

“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综观本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让人真切地感受风之魅力与威力。

以上“赏析”难免存有“就诗论诗”之嫌,如果能够结合李峤的另外二首关于“风”的诗文,再联系诗人的平生历练、生活背景与创作情况等,或许会有更为精彩而深刻的解读。

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

《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出塞》是著名的边塞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这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

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3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字梦屏。

这首诗最初刻于西湖边粉墙之上,为即兴题壁之作。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

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

“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4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

曾几的诗歌风格明快流畅,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不拘于成规。

有人说: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写景的绝句。

诗作首句点明诗人出行的季候是江南的梅雨季节。

这个时节按常例正是阴雨连绵、空气潮湿的黄梅天。

所以,当诗人在一个黄梅季节却连逢晴天时,就有点喜不自胜了。

“梅子黄时日日晴”是在说天气,更是在表现诗人的喜不自胜。

满心欣喜的诗人要趁着难得的晴天畅游三衢山。

“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诗人先是乘船,泛舟衢州的青绿小溪,在流水潺潺中尽情尽性。

小溪蜿蜒曲折,清静深幽,一水碧绿,映衬着桃红,初夏的风吹皱了一池碧水,白鹭在轻盈地飞翔,两岸风光美不胜收。

尔后舟行小溪尽头,诗人舍舟上岸,欣欣然循着山间小路,满目青葱,继续前行。

从诗作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我们知道,此前诗人已经循着这一条山路,经过三衢道中了,这一次是返回。

山路上的夹道绿荫似乎和不久前来时路上的满目青葱没有多少区别,依然枝繁叶茂、山水相接、青翠相连,满山都流动着生命的绿色。

而“添得黄鹂四五声”是说与此前相比只是在山林一片清幽中凭添了几声黄莺婉转动听的鸣叫。

黄莺的叫声清脆而悠远,突出了山林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心情的安适和愉悦。

“不减”和“添得”的对照,暗示了季候已经由暮春而入夏,更细微地传达出诗人归途中的喜悦。

诗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这首诗作不仅仅是在写景,而是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乐山乐水情怀。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5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作想象奇特、雄奇奔放、清新俊逸。

被称作“诗仙。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

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彩云间”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

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

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

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

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

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

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

快船快意,使人神远。

6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字子厚。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这首五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用诗的语言画成了一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

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

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

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

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

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江雪》的深层意蕴,寄托了一种傲然独立,清竣高洁的人格理想。

诗人曾参与过政治革新,但改革失败后,受到排斥,被贬为永州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孤独,便通过环境描写反映出来。

当时的政治环境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样,环境是非常恶劣的。

但诗人不屈服于压力,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钓的渔翁。

是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孤独而又不屈的精神面貌的曲折写照。

7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8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作豪健跌宕,骨气遒劲,精致俊爽,风调轻利,代表晚唐诗的最高成就。

中国江南的春天,是一首明丽而又迷朦的诗。

中国江南的春天,因为明丽和迷朦而令人魂牵梦萦。

一千一百余年前,一位诗人被明丽和迷朦所陶醉,徜徉于千里江南,耳听黄莺宛转,目送柳绿桃红。

依山的城郭,傍水的村庄,还有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山清水秀、花香酒醇,不由得不令人旌摇荡,意乱情迷。

那真是一片锦绣大地,多情河山。

柳绿桃红无处不莺啼,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江南的水太温柔,江南的酒太香醇,江南的雨太缠绵,江南的山太多情。

多情的山水要多情的诗人来吟哦。

于是,诗人杜牧脱口吟出一首千古绝唱--《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百个文人骚客,千百次叶绿叶黄,歌咏江南的诗作如春兰秋菊各逞一时,区别只在于,别人都在写诗,杜牧则在写梦。

写一个沉醉千年,明丽而又迷朦的瑰梦。

这个瑰梦,撷取了锦绣江南的典型意象。

红绿映衬,动静映衬,声色映衬,晴雨映衬,村庄和山郭映衬,明朗绚丽和朦胧迷离映衬,多姿多彩,幽怨缠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迷蒙中,金碧辉煌的楼台,屋宇重重的寺观,都犹如大写意的泼墨山水,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而面对这烟雨迷蒙,面对着古寺掩映,诗人不能不生出一丝惆怅,不能不引起无尽的遐思。

这里曾是宋、齐、梁、陈的故都,这里曾是一味妙悟的胜地,多少江南名士的遗恨,多少江南儿女的痴情。

交织成六朝的风流与繁华。

然而,有过多少喧嚣就会有多少寂静,有过多少显赫就会有多少落寞。

面对着明朗绚丽,面对着烟雨迷蒙,可有人还会想起竹林风流、将军本色,六祖慧能的禅机,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9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天宝十二年进士。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

其诗不事雕琢,清迥爽利。

一个秋夜,落榜回乡的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诗人精心选取“枫桥夜泊”这样一处独到的地点,从中撷取了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钟声等众多独特的景色,来烘染游子的羁旅愁怀。

毫无疑问,“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诗人前两句写夜泊所见:

泊船江边,夜深难眠之时,诗人走向船头,翘首仰望,只见斜月西沉,霜气逼人,在这深秋的夜晚,宿巢的乌鸦不知受到什么惊扰,而发出一声声的啼叫。

这个景色和声响是极其空旷寒凉而凄楚的,它更加触动了诗人本来就很寂寥愁苦的心。

下句进一步写出眼前的景物和深夜难眠的原因:

岸边鲜红的枫叶,江心闪烁的渔火,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景。

然而对心绪不佳的诗人来说,美景引发的却是别一番滋味:

枫叶,成了深秋寒凉、一年将尽的象征;渔火,使人想起渔家孤寂冷落、飘泊不定的生活。

这和诗人的羁旅愁怀暗自吻合,于是就更使他黯然神伤,无法安眠了。

后两句写夜泊所闻:

正因为愁苦难眠,诗人异常清晰地听到远方姑苏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

一个“到”字,把钟声的徐徐而来,听者的专注之神展现出来。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可以想见,这钟声敲在游子的心坎上,将是如何的清寂、孤单。

于是就更增添了一层愁绪,从而把诗人羁旅愁怀的感情推向高潮。

“月落”之黑,“乌啼”之悲,“霜满天”之寒冷迷蒙,幽寒凄迷的意境扑面而来,令人感觉浑身也湿漉漉的冷;“江枫”静立,“渔火”独明,反衬出诗人辗转难眠的纷乱思绪,“夜半钟声”敲碎的不止是周遭的寂静,也敲碎诗人金榜题名的梦和此时愁苦无望的心,现实是残酷的,寒山寺就在附近,故乡就在前方,回去之后又该如何面对?

担忧之情,油然而生,使人自然而然地生出设身处地的共鸣来。

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几乎字字都是景色的画面。

这些画面又都与诗人的羁旅愁怀紧紧粘连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的意境。

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10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武兼备、出将入相,史称“宋朝第一人”。

其诗文明健、高远,有《范文正公集》。

文治武功、道德文章,皆堪称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

渔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美学意象,或为潇洒自得,寄托着诗人生存理想的化身;或如本诗,寄托着诗人的忧患情怀。

诗作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写岸边、船上,人来人往,嬉笑喧哗,对味道鲜美的鲈鱼先得为快,欣喜忘形,闲适而又潇洒。

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人提醒“往来人”不要忘了渔人的生存艰辛。

你看那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犹如风浪中的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抛上浪尖,一会儿被抛下浪谷,险象环生,人命危浅。

人们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人的无限艰险!

诗作语言质朴,对比强烈,以“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对比,以“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对比,以“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对比,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显示出诗人以天下为忧的大情怀。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字退之,中唐文章革新运动的主将,文受后人推崇,与杜诗相提并论。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雄伟,追求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韩愈这首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

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近于口语。

诗歌前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早春二月,蒙蒙细雨洒落在京城长安,滋润着一城城纯色的情景。

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是无踪迹的。

若是下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人们就可以感觉到春的印迹了。

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似乎在悄悄地提醒人们:

春天来了。

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这是早春的草色。

郊外山野间,到处是一片新绿,但是当你兴冲冲的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时,那绿色反而消失了。

这就是所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

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了,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想看个仔细时,却发现地上仅仅是疏疏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那一片青青之色反而看不清了。

诗的前两句写细润如酥的小雨,写似有若无的草色,都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象,体现着诗人取材的典型,观察的精微。

诗的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

诗人满怀激情的感叹说:

“这正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诗人认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机,若有若无,却触动着人们心头春的想望。

而烟柳呢?

当杨柳堆烟,拱卫着重重宫闱时,就是暮春时节了。

满城繁盛总是伴随着满城的凋零,这是一种“加倍”写法,在平淡中隽刻诗意。

12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本名横。

因屡考进士不中,遂改名“隐”。

其作以近体诗较多,善以口语入诗。

七言绝句以物咏志,讽喻现实。

七言律诗音调悠扬,真切动人。

罗隐的诗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无论咏人、咏物,都有所寄托。

二是口语化。

罗隐的诗作常见嬉笑怒骂,自嘲嘲人。

本诗采用了欲夺故予手法,诗作开篇就是矜夸蜜蜂的口吻,“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连用数个极端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极称蜜蜂“占尽风光”,末二句反跌一笔,“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情感效应强烈。

其次,叙述反诘,唱叹有情。

诗作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

然而,所谓议论,并非直接发出,而以反诘语气道来,前叙后议,末句有意反复而不重复,“为谁辛苦为谁甜”连续两句,反复咏叹,感慨无穷。

第三,寓意深远,却又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

《蜂》其实就是诗人为一种自然现象所激动的美的、人生的体验。

是对小蜜蜂,小生命的同情和赞美。

它几乎是以自己短暂、辛勤的一生,支撑着人类的生命,构筑着人类的“风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人对弱小生命由衷膜拜,真挚讴歌超越功利目的的奉献精神,为弱小生命所对应着的伟大生命现象所感动。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的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绝句,这是其中第二首。

这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

这首诗的大意是:

放生池中的鱼鳖追逐着人们,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上看山,觉得山似乎随着船而上下起伏。

随风摇荡的船,似乎也充满情味地与夜月相伴推荡。

这首七绝的前两句,写出了湖上的随意自然。

首句写动物,次句写植物,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后两句落笔在“醉”字,因为醉了,斜倒在楼上,就像枕在水上,伏在桌上就像坐在船上,所以能想象出好似山在俯仰、与月徘徊。

“水枕能令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船一颠摆,躺在船上就看到山一俯一仰。

这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

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徘徊”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

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

船在徘徊。

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

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

还有,这两种,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

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

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14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诗以五言近体为主,多酬唱之作。

诗风较为豪放,为其他大历诗人所不及,边塞诗雄浑奔放,堪与盛唐比肩。

他的边塞诗气魄宏大,雄壮豪迈。

诗歌首句“林暗草惊风”开篇不凡,形象的描绘出边塞夜景,风吹草动,月黑影摇。

一个“惊”字渲染出惊心动魄的气氛。

“将军夜引弓”承接首句,写将军的英武,骤然遇虎,将军引弓从容不迫,又迅捷如电光火石,此句妙在一个“引”字,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李广不是匆忙射箭而是从容、镇定拉满弓而后迅速射出。

诗人很会以动作状写人物神态。

后两句在叙事上故意有一个停顿,欲擒故纵,跌宕起伏。

“平明寻白羽”经历了前面的瞬间紧张,诗人把谜底留在了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可能一夜未眠,天刚刚发亮,将军就率领部下到丛林收拾昨夜的成果。

结语“没在石棱中”是谜底,富于戏剧性。

都以为会有一只猛虎倒毙在将军的箭下。

可是,找来找去,树林中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昨夜射虎的地方躺着一块大青石,箭头恰好从石头突出的棱角部分射进,没入其中,只留下箭尾的羽毛,昭示着将军的神力,和箭术之精湛,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连将军也为自己昨夜的表现而惊讶。

卢纶精于炼字锻句,语言含蓄而简练,他精于布局,采取了先蓄势,再写实的安排。

使诗意跌宕而生姿。

他精于叙事,场面描写有悬念,有动作性,人物神态跃然纸上,令人禁不住抚卷拍案,以为妙绝。

飞将军李广是中国汉代抗击侵略的悲剧性英雄。

本诗取材于《史记》中的一段传奇,呼唤英雄主义理想,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

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一位在漫天胡尘中,随着南宋小朝廷仓皇南逃了60年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于披衣而起,步出篱门,在拂晓的晨风中遥望长天,怀念故土,向中国北方沦陷区的父老发出慨然一叹。

这一声叹息,就是一首震烁千古的诗篇,雄浑辽阔,凝聚为天地正气,激励着时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四年的故里归隐并没有消灭诗人的赤子情怀。

思念故园的诗人在晨风中遥望长天。

两个意象——黄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