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590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docx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题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从概念看,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像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发展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这样,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在正确认识指导下采取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行动,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4、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知道人们实践的功能。

其中,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的失败。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基中实践和认识人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

5、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在思维和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也就是在世界可不可以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就是承认思维存在的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就是否认思维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可知论,并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因为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我们对于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6、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但在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把认识看成是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揭示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第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把认识看成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并且是一次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揭示出认识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因而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辩证法的观点,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7、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和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贯彻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前提,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另一方面,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开席世界的能力。

就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不雄姿英发完善的双重目的。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是社会实践中进行的。

8、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人步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9、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0、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寂静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获得巩固和发展必不可的思想、政治条件。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寂静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11、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和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在的不同在于: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的使用价值,而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一方面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一方面创造出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所起的作用不同。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一,进一步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3、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扬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1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我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垄断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5、为什么说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控制者?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对社会经济产中的统治,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的。

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左右国家社会政治生活。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因为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

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社会本质。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社会本质。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即将其对象化,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2、试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实妹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条件。

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

一的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3、试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产生了认识人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面实践与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又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旦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以后,反过来又指导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使我们对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有正确的认识,为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依据。

当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断深入的,相应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何现实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