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5164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docx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内容及附件

附件1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评审申请登记表

矿山

矿山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矿山名称

采矿许可证

□新申请□持有□变更

(以上情况请选择一种并打“√”)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姓名

职称

专业

姓名

职称

专业

姓名

职称

专业

姓名

职称

专业

姓名

职称

专业

我单位按要求编制了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简称:

方案),并承诺按备案后的方案做好矿山土地复垦和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请予以评审。

申请单位:

(矿山企业名称)(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附件2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承诺书

我单位承诺:

一、严格按照批准备案的《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严格履行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做好土地复垦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二、依照核定的土地复垦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数额,按时足额存储土地复垦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责任单位(采矿权人):

(盖章)

责任人(法人代表)签字: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附件3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备案表

方案名称

矿山企业名称

编制单位名称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专家组名单

姓名

职称

专业

电话

签名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意见

(耕地保护科室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地质环境管理科室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县级地质矿产局与国土资源局没有合并的,分别审查,出具审查备案意见,并分别盖章。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公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专家评审意见由专家组长填写,意见要明确矿山土地复垦和地质环境保护治

理工程部署、工程量及其费用,评审结论要明确。

专家组长与各位专家需本

人签名。

 

附件4

《河南省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

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1定义与适用范围

河南省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为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的《方案》。

《方案》名称定为:

矿山企业名称+矿种+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河南省级与省级以下国土资源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矿山的《方案》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要求执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通则和露天煤矿、井工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项目、铀矿、建设项目等分则)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及其规范性引用文件。

补充下列文件为本技术要求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鼓励使用引用文件的更新版本,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TD/T1044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DZ/T0261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规范

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DZ/T0288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技术要求(试行)(豫国土资发〔2014〕99号)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与《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豫国土资发〔2010〕105号)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豫财综〔2014〕80号)

3总则

3.1《方案》编制坚持“建设绿色矿山、严格保护耕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破坏、谁治理、谁损毁、谁复垦”原则。

3.2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对象指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土地损毁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3《方案》编制要求矿山土地复垦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基本不变。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统筹部署,工程量分开测算,经费分别估算,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算。

当本技术要求与TD/T1031.1—2011规程和DZ/T0223—2011规范不一致时,优先执行国家标准。

3.4在矿产资源开采等活动中,土地复垦义务人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责任人首先必须对拟损毁土地的可利用表土进行剥

离和保护,用于土地复垦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3.5当变更矿区范围和开采方式、扩大开采规模,或变更开采矿种的,均应当重新编制《方案》。

《方案》原则上每5年修编一次。

3.6编制《方案》时须填报《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报告表》(参照附表一)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DZ/T0223-2011附录J-表J.1)。

4工作程序

编制《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接受委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确定《方案》的服务年限、评估范围和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部署与经费估算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复垦工程设计与经费估算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土地复垦效益分析、保障措施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

5现状调查

5.1现状调查范围应包括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矿区以外用于矿山建设或生产的工业场地、选矿厂、尾矿库、排土场、取土场、道路、塌陷区等)。

5.2现状调查方法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测量、勘探和测试等工作。

现场调查应做文字记录和填写调查表,并采集相应的影像、图片资料。

5.3矿山基本情况调查包括矿山企业情况、开采历史、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情况、矿区地表水污染与粉尘污染现状等。

5.4矿山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损毁现状调查执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与相关技术要求。

5.5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与相关技术要求。

5.6其他调查。

包括社会经济调查、相邻采矿权调查、已采取的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和效果调查、公众调查等。

6《方案》服务年限与基准期确定

6.1新建矿山由基建期、生产服务年限、闭坑后沉稳期和治理(复垦)期、管护期确定《方案》服务年限。

6.2生产矿山(包括改扩建)由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闭坑后沉稳期和治理(复垦)期、管护期确定《方案》服务年限。

6.3矿山生产服务年限过长的,《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0年。

6.4《方案》编制的基准期以矿权人编制或委托编制之日算起。

开采矿山《方案》编制时间超过6个月的,《方案》编制单位应做补充调查,对《方案》作补充修改。

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7.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包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确定、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等,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与预测程度评估分区。

7.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

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分区评估等。

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可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差异和所处地段,进一步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亚区。

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部署

9.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预防、治理措施,部署和设计保护治理工程。

具体要求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9.2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对保护治理工作做出部署,包括总体部署和年度实施计划安排等。

9.3在部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时,应当兼顾土地复垦,科学设计,统筹安排,为实现土地复垦目标奠定基础,工程部署不得重复。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保护治理对象进行部署,包括工程名称、技术手段、工程量、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等。

9.3.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要有:

1)为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在矿山开采前部署警示工程、影响区基础设施部署保护工程。

2)为防止发生地面塌陷或地面沉降,地下开采的固体矿山的采空区部署回填工程,在地表部署防渗、削高填低、回填工程,在地裂缝区部署土石(矿渣、矸石)填充夯实、灌浆、防渗等工程。

地下液体矿产开采的部署回灌工程。

3)为防止发生滑坡、崩塌,露天矿山开采场地部署清理废土石和危岩、削坡、锚固、抗滑桩、拦挡、压脚、排水、截水、边坡加固等工程。

在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部署加固或拦挡、排水工程。

4)为防止发生泥石流,废渣弃土场地部署清理废矿渣土、护坡固化工程、拦挡工程、周边排水疏导工程等。

5)废弃矿井封堵与回填工程。

9.3.2含水层破坏恢复治理工程主要有:

1)为防止有毒有害废水、固废淋滤液污染地下水,部署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等工程。

2)为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在揭穿含水层的井巷部署止水工程。

3)为阻止地下水进入矿坑,减少矿坑排水量,部署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墙等工程。

4)含水层破坏应部署地下水回灌、修复、置换工程。

造成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的,应部署替代水源工程,如引水设施、水井等。

9.3.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恢复治理工程主要有:

1)在露天开采场地应部署边坡加固、清理废石(渣)、采坑回填、修筑台阶、挡土墙、整平等工程。

在地下开采区应部署塌陷坑与地裂缝回填、整平等工程。

2)堆放固体废弃物,可部署清运工程和铺路、制砖、建材等综合利用工程。

3)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与清运工程。

4)在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区应部署围栏、警示牌、避让、加固等工程。

9.3.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主要有:

1)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工程,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监测。

2)含水层破坏监测工程,包括地下水位、水质、矿坑排水量、泉水溢出量、地下水降落漏斗与疏干范围监测等。

10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执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

包括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复垦的目标任务等。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应当密切结合部署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

11矿山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11.1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按照土地复垦单元,提出土地损毁的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具体要求执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

主要包括土地复垦质量要求、预防控制措施、复垦措施、监测措施、管护措施等。

11.2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基础上,保证地形稳定、不发生地质灾害前提下部署土地复垦工程,工程部署不得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重复。

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方向和质量要求,针对不同土地复垦单元,采取不同措施部署复垦工程,进行工程设计、技术手段说明、工程量测算、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等。

土地复垦工程主要包括复垦技术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监测工程、管护工程等。

11.2.1土地复垦技术工程主要有:

1)表土剥离、存放、保护工程。

拟损毁土地区域必须设计表土剥离工程。

2)覆土工程。

3)复垦单元场地内部疏排水、灌排工程,包括耕地灌溉用引水工程或水井工程。

对于缺水矿山,要设计修建引水、蓄水池、集雨工程等保障绿化用水的水利供水工程。

4)梯地修筑工程。

5)土地翻耕与土地平整工程。

6)田间道路工程与生产道路、农村道路。

7)农田防护与配套设施工程,包括农田沟渠及灌溉水利工程修复工程、输电线路工程等。

11.2.2土地复垦生物与化学工程主要有:

1)林、草地植被恢复工程。

2)土壤改良工程

3)污染土地修复工程

11.2.3土地复垦监测工程主要有:

1)土地损毁监测工程。

2)土壤质量监测工程。

3)复垦植被监测工程。

4)配套设施监测工程。

5)复垦效果监测工程。

6)其他相关的土地复垦监测工程。

11.2.4土地复垦管护工程主要有:

1)耕地管护工程。

2)林地管护工程。

3)农用设施管护工程。

4)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管护工程。

5)其他工程管护

12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12.1在经费估算时,应对《方案》的工程量进行详细测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与土地复垦工程分别列出,估算的工程量应与工程施工费预算表中的一致。

对每一项工程量应进行技术条件分析和施工手段方法说明。

12.2经费估算的主定额为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编发的《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主定额不涉及时,可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2007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作为补充。

材料信息价格应为项目所在地最新发布信息,人工费按河南省或项目所在地最新发布信息。

12.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经费构成为:

工程施工费(含监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

只估算静态费用。

其他费用为:

前期工作费(含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招标代理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工程复核费、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业主管理费。

12.4土地复垦工程经费构成为: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监测与管护费、预备费(含基本预备费、风险金、价差预备费)。

静态费用、动态费用均要估算。

其他费用为前期工作费(土地与生态现状调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招标代理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工程复核费、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整理后土地评估与登记费、标记设定费)、业主管理费。

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和其他费用之和的3%计取。

风险金以工程施工费为基数,地下采矿按3%、露天采矿按2%计取。

价差预备费的年度价格上涨水平全省统一采用5.5%。

13《方案》编制

13.1《方案》由报告书(报告表)、附图、附件、附表等部分组成。

对于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煤层气、地热、矿泉水等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小和土地损毁较轻的矿山,可以编制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报告表。

13.2报告书封面格式见附录一,报告书编写提纲见附录二。

13.3报告附图与插图参照DZ/T0223-2011第10.5条与TD/T1031.1-2011第7.2条以及相关的制图标准。

13.4报告表的编制按附表一执行。

13.5《方案》编制文字编辑排版格式应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附录一《方案》封面、责任表格式

1.《方案》封面格式

 

 

矿山企业名称+矿种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宋体,小一号,加粗,居中)

 

×××××××(采矿权人名称)

(仿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年××月××日

(仿宋体,小三号,居中)

 

2.《方案》责任表格式

矿山企业名称+矿种

(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项目单位:

××××××××(盖章)(采矿权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

×××

编制单位:

××××××××(盖章)

法定代表人:

×××

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

×××

项目负责人:

×××

编写人:

×××

审查人:

×××

提交时间:

××××年××月××日

 

附录二《方案》报告书编写提纲

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二、《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三、《方案》内容摘要

简要说明评估区范围与《方案》服务年限确定。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内容摘要

简要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目标任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部署与经费估算等结论。

(二)土地复垦内容摘要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区和土地复垦责任区确定、土地复垦目标、土地复垦工程部署与经费估算(包括静态投资、动态投资)等结论。

四、《方案》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二)部门规章。

(三)政策性文件。

(四)技术标准与规范。

(五)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矿产地质详查(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五、《方案》服务年限确定

1.新建矿山由基建期、生产服务年限、闭坑后沉稳期、治理(复垦)期与管护期确定。

2.生产矿山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闭坑后沉稳期、治理(复垦)期与管护期确定。

3.《方案》编制的基准期以矿权人编制或委托编制《方案》之日算起。

超过6个月的编制单位应做补充调查,对《方案》内容做补充修改。

4.矿山生产周期过长的,《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0年。

《方案》原则上每5年修编一次。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及自然概况

第一节矿山概况

一、地理位置

阐述矿山与附近城镇的位置关系,涉及到的县(区)、乡镇村组。

矿区地理坐标,交通状况。

附交通位置图。

二、矿山简介

阐述矿山采矿权人、矿山名称、矿山位置、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开采深度、采矿许可证、剩余可采储量、剩余服务年限、整合情况,若为申请变更的矿山,需说明变更的理由。

三、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1.叙述矿权的延续和变更情况及开采历史情况,历史上包括:

矿权人情况、采矿许可证取得情况,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方法、矿种、深度、生产规模、开采量、开采时间等。

2.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及矿山现状采矿许可证情况,现状生产状态、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种、深度、开采规模、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等。

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如有相邻矿山应表述各相邻矿山的开采情况,说明相互影响。

应附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五、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包括采矿用地组成、矿山生产规模、矿山开拓布局、开拓工程参数、采剥比或采掘比、开采段高、采矿方法、掘进施工工艺、采矿生产工艺、采场生产能力、采场技术参数和接续方式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采区布置、矿山阶段划分、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防水方法、表土堆放方案、规模、面积,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处置情况等。

应附矿区总工程平面布置图,地下开采矿山附开拓系统平面图与剖面图,露天开采附矿山终了平面图与剖面图等。

第二节矿区自然概况

一、气象水文

(一)气象

阐述矿区近10-20年的气候、气象统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时最大降水量、历年平均蒸发量、冻结深度、历年平均风速、瞬时最大风速、风向特征、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积温等。

(二)水文

阐述区内主要地表水体情况,详述地表水引水灌溉条件,矿区是否有地表水引用水源等。

应附矿区及周边一定范围的水系图。

二、土壤

按照地类和不同地段阐述矿区土壤类型、分布范围,分层描述土壤特征、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

应附不同地类土壤剖面照片与土壤特性表。

三、植被

阐述矿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分布范围、面积、发育特征,覆盖率等。

应附不同类型植被典型照片。

四、地形地貌

阐述矿区地貌类型,山脉走向,山峰形态,海拔标高,地形相对高差,切割程度,谷地(洼地、平原)形态特征;区内地形起伏,地面坡度、沟谷纵向坡度等。

应附地形地貌图或典型照片。

五、地层岩性

从老到新,按照区域和评估区描述地层岩性,岩浆岩可单独描述。

应附地质图和地层地质柱状图。

六、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

按区域和评估区二个层次论述构造特征。

可附地质构造图。

七、水文地质条件

详细阐述矿区含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导水性、富水性,富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分布、产状、稳定性;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构造破碎含水带等强径流带与矿坑之间的关系;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采矿矿体附近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

详述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地下水水井分布、单井出水量、水质与水位动态、引用地下水水利灌溉设施、可供灌溉用的地下水含水层位与可采量、矿坑排水利用与排放及水质情况等。

应附水文地质图,可附地下水水利工程分布图。

八、工程地质特征

论述工程地质岩组及特征,矿体和围岩物理力学特征、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膨胀软化特征、结构面发育特征与临空面、地下采空区的关系。

九、矿体(层)地质特征

矿层或矿脉特征,矿体(层)层位编号、层间距、分布范围、赋存状态、走向和倾向、倾角、厚度、重要矿物组成、矿体夹石、伴生和共生矿物、矿体顶板和底板岩性及矿物组成,矿体和围岩夹石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

可附矿体平面与剖面分布图。

第三节社会经济概况

阐述矿区所在地乡镇的近1-3年的社会经济概况,包括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分布,人口、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状况等。

第四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二调”成果,说明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耕地质量、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土地权属等,是否办理了用地手续。

附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与土地利用权属表(表格式按照TD/T1031.1—2011附录F中表F.1和表F.2)。

第五节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阐述矿区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矿区内及周边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分布,人类工程活动与本矿山的矿业活动相互影响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

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

包括项目区与采矿活动影响范围。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执行DZ/T0223-2011附录A-表A.1。

评估区重要程度按DZ/T0223-2011附录B-表B.1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DZ/T0223-2011附录C-表C.1、表C.2确定,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DZ/T0223-2011附录D-表D.1确定。

三、矿山地质危险性评估级别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依据评估区的项目重要性、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