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387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9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docx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______________(课本P3图1.2)

_____

______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小行星带)、、、_____。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性、性、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

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直接利用太阳能,包括______、________等。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______,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______,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________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

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图示

运动方式

围绕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转动

运动方向

北极上空俯视为,自___向_____。

运动速度

线速度:

角速度:

近日点(每年月初),速度

远日点(每年月初),速度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

昼夜交替周期:

一个太阳日=

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A、B、C、D四点的节气,日期及直射点的位置。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

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2.写出A、B、C、D、E五点的节气

AE

BD

 

C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顺着自转方向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反之是。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

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太阳高度的分布:

昼半球上°,夜半球上,晨昏线上。

5.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总结——晨昏线特点:

①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

②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23°26′S

③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阳高度角都为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南半球向,赤道上。

2.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速度突然。

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1、图中,D是界面,F是界面,

CD之间是;DF之间是;FH之间是_______。

2、和构成了岩石圈。

3、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一下,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

2.大气受热过程

1.太阳是波辐射,无法被吸收,但是能被大地吸收,大地吸收辐射后,放出辐射,能够被大气吸收,所以是大气最直接的热源,根本热源是;

2.大气受热后也放出辐射,射向宇宙的叫辐射,还有一部分射向地面,叫辐射,作用是可以。

3.白天,厚厚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_____作用,使得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晚上,大气放出__________辐射,起着保温作用,使得温度不会太低。

所以,阴天的昼夜温差比晴天的昼夜温差_____。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的昼夜温差比陆地的昼夜温差_______。

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原理

1.如图所示,地表有A,B两处,B处受热,A,处受冷,请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表明高压,低压。

D(压)C(压)

A(压)B(压)

原因分析,A处受冷,大气(上升/下沉);B处受热,大气(上升/下沉)

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总是由气压流向气压(高/低)。

所以,气流由处流向处,由处流向处;(填A,B,C,D)。

2垂直气压

如图所示,

在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二、热力环流应用,画出下列图示的热力环流图;城市风

白天吹风,晚上吹风;

白天吹__风

晚上吹____风

第一节大气的水平运动

1,在同一水平面上,促使气流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叫力,就形成了风。

2,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10801000

10701010

10601020

10501030

作法: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3做出下列图的风向。

602602

601601

600600

北半球南半球

高空的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__。

1011

1011

1012

1012

10131013

北半球南半球

近地面的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

4.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____,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____。

第二节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1、写出下列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和方向。

由上图可知,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向移动,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向移动。

(南,北)。

2东亚、南亚季风

图甲图乙

1在夏季,由于_____________差异,海洋上形成___压、陆地上形成_____压。

所以图__为夏季,东亚吹___风,南亚吹____风。

2在冬季,海洋上形成____压,陆地形成_____压,为图____。

冬季,东亚吹____风,南亚吹______风。

1、图中1为____________气候,

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2为____________气候,

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3为____________气候,

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图示

运动

气团主动移向气团

气团主动移向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

受单一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湿度大,天气

受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湿度小,天气

连续性降水

过境时

过境后

受单一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湿度,天气

受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湿度,天气

降水位置

天气实例

 

坡度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北半球气旋南半球气旋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四周

气压中心,四周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指向中心

从中心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

时针辐合中心

时针辐散中心

南半球

时针辐合中心

时针辐散中心

天气状况

我国的典型天气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北半球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南半球反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附:

台风——定义:

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破坏力:

强风、暴雨、风暴潮

特点:

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益处:

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寒潮——定义:

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C以上,最低温降至5°C以下

特点:

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危害

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

E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A._____,

B.______,

C._____,

D._____。

E.

2.人类对水循环环节控制能力最强的是。

3.水循环包括,,三种。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写出下列洋流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

1.请用A、B、C、D分别标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

2.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上升流形成的渔场有___________。

三、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

1暖流________________寒流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洋流____为北大西洋暖流,促进了西北欧_______________气候的形成。

洋流_____为秘鲁寒流,使得_______________气候向南北延伸。

四、等温线和寒暖流

1等温线弯想低值为_____流,弯向高值为______流。

2图中______为北半球的暖流,_____为北半球的寒流。

_______为南半球的暖流,______为南半球的寒流。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课本P69~70)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表现形式_________

_________

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参看课本P71图4.3—4.6,地图册P32-33)

★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

作用

★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

如石蛋地形、棒槌山

普遍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长江三峡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太阳辐射

★风蚀蘑菇、风蚀柱、

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

★冰斗、角峰、U形谷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蚀崖、海蚀柱

滨海地带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

★山口处,河流中下游

★黄土高原、沙丘

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

冰碛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滨沙滩

滨海地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②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1.褶皱山和断块山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

岩层弯曲形态

岩层向

岩层向

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两翼

中心两翼

图示

未侵蚀地貌

水平位移:

形成裂谷;

垂直位移:

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如.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侵蚀后地貌及成因

背斜顶部受,

易被侵蚀成

向斜槽部受,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

图示

★2.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①背斜:

良好的储构造;②向斜:

储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开凿隧道通常选斜,原因:

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24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

边界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板块与板块碰撞)

阿尔卑斯山(板块与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海沟、海岸山脉、岛弧

安第斯山、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

世界两大地震带:

地震带、地震带

5.火山

岩浆活动与地貌

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

火山由和出组成

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会形成溶岩高原,如高原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

如图所示,下图为长江剖面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河源地区,河流侵蚀以和为主,原因:

地势,流速。

河谷呈型。

2、在河流的中游地区,减弱,增强。

3、在河流的下游地区,以为主,原因:

地势,流速,河谷呈型。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位于河流的出口,地势相对,流速,泥沙,

形成。

扇顶泥沙颗粒,扇缘泥沙颗粒。

2、B地位于中游地区,由于凹岸,凸岸,形成。

3、C地位于河流的出口,地势,流速,泥沙,形成。

4,图中位于凸岸的是、、、、。

三、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淡水资源。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在古代,河流还作为天然的军事防御设施。

所以,聚落一般沿分布。

平原低地区:

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

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害,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避免洪水的威胁。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胁,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

⑴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⑵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生产功能

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平衡功能

①二氧化碳的平衡:

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

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③物种平衡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即南北更替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以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即东西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以___变化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

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从山麓到山顶_______差异大

低纬的高山地区

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例如:

⑴沙漠中的绿洲;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