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x
《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简析
教材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和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实践“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方法。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如下:
单元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7%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12%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3题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4题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教材编写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性。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四能”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想的数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教学措施
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强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注重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教学中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在教学中丰富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性。
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口算的训练。
5.教学中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6.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注重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尽力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图
(二)——4课时。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课时。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3课时。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5课时。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
第七单元找规律——4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单元评价——4课时
综合练习及评价——4课时
学期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3课时
合计:
计划61课时+单元评价4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4课时+节假3课时=72课时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
月份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课时)
完成情况备注
二
一
2.25┅2.28
2、十几减9
(2)
十几减8、7、6
(2)
三
二
3.4┅3.7
十几减8、7、6
(1)
十几减5、4、3、2(3)
三
3.12┅3.14
解决问题(3)
整理和复习
(1)
四
3.18┅3.21
整理和复习
(2)
一、认识图形
(2)
五
3.25┅3.28
认识图形
(2)单元评价
(1)
三、分类与整理
(1)
四
六
4.1┅4.4
分类与整理
(2)清明预留
(1)
四、数数、数的组成
(1)
七
4.8┅4.1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
八
4.15┅4.18
数的比较大小
(1)解决问题
(1)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
九
4.22┅4.25
摆一摆,想一想
(1)单元评价
(1)
五、认识人民币
(2)
十
4.29┅5.2
认识人民币(3)五一预留
(1)
五
十一
5.7┅5.10
6、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
十二
5.13┅5.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
十三
5.20┅5.2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4)
十四
5.27┅6.30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整理和复习
(2)
六
十五
6.3┅6.6
整理和复习
(1)
单元评价
(2)端午预留
(1)
十六
6.10┅6.13
七、找规律(4)
十七
6.17┅6.20
八、总复习(4)
十八
6.24┅6.28
综合练习及其讲评(4)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你感知五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中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全单元的内容分三部分:
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从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主要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体会图形的产生与交换。
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练习一第1—3题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教材主题图中的3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
随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
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教材在这里增加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作了铺垫。
而且,在这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七巧板了,进而丰富了图形拼组的内容。
第1题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简笔画中,用不同颜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题让学生直接辨别平面图形,并把图形的序号写在第二行相应的图形后的括号里。
这里需要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辨认:
一是对第一行变式图形的辨认;二是对第二行基本图形的辨认。
由于第一行图形土要是变式图形,更能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因此辨认难度会大些,尤其是对图形③、④、⑤的辨认。
第3题让学生对组成美丽蜻蜓图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既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了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2、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
准备
手段
适量积木,纸片。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会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
2、创设情境
搭一搭——谈话:
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请每组同学一起搭一搭,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画——出示主题图。
谈话: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你也想试一试吗?
个人操作后交流:
你画的图形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2、分——出示例题(配套光盘中表格图)谈话:
你能把刚才画的这些图形分类,看看放在哪个表格中吗?
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名称。
3、找——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4、拼——每人准备一张纸,用积木画出你喜欢的图形
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图案,再让学生画一画,巡视后,选择几幅画展示。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练习一第1题
2、练习一第2题
3、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课外作业:
1、口算。
2、阅读课本,复习当天的内容。
3、准备十个完全一样三角形纸、4个完全一样正方形、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教学反思:
月日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例2,练习一第4题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平面图形的拼组
新授课
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
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第4题包含两小题,并且都让学生将正方形纸剪开,这一点与例2正好相反。
两题的层次有所不同:
第
(1)题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进行一些数学发现;第
(2)题在第
(1)题的基础上剪、贴、涂,有分解图形又有拼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组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
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准备
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各个图形卡片
运用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一认,说一说。
问题:
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2、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长方形的拼组
想一想:
用2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拼一拼:
说一说:
2、正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然后小结,展示。
3、平行四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然后小结,展示。
4、三角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
想一想:
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
需要几个三角形?
说一说:
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展示。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一第4题第一小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课题。
教学板书:
平面图形的拼组
长方形的拼组正方形的拼组平行四边形的拼组三角形的拼组
(粘贴学生的拼组图形)
课外作业:
1、口算。
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日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七巧板
新授课
第三课时
教材解读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
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组,解决问题的上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
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似的。
“你知道吗?
”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
难点
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准备
手段
七巧板,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1、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一套七巧板,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每种图形有几个?
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
几个平行四边形?
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
□
5+1+1=7(块)
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吗?
怎样拼呢?
拿出其中的两个可以怎样拼,请同学们试一试,拼一拼,选择展示。
拿出其中的三个可以怎样拼,互相拼一拼,展示,
你还有其他的拼法吗,试一试,展示。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2、阅读数学书第九页,你知道吗?
光盘演示。
四、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七巧板
5+1+1=7(块)展示学生拼组的图形
课外作业:
1、口算。
2、阅读课本。
3、用七巧板拼图,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月日
教学内容:
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5—思考题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的练习
练习课
第四课时
教材解读
教材没单独进行整理与复习,但在练习一中,给出了四道题进行。
第5题是一道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题目。
但对有些学生来说,这道题可能有一定难度。
但如果将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第6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第7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和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这个长方体的下面,哪个是左面,哪个是后面。
解决这道题需要学生有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需要学生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进行推测。
此题既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空间观念。
第8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先对左侧的图形进行“折叠”,再找出“4”对面的数字,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形成“面围成体”的朴素认识。
“思考题”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剪成相等的两块,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轴对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识所学的平面图形,能正确的找出各个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熟识所学平面图形,能找出一个立体图形各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
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
手段
配套课件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说说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分层练习
1、练习一第5题
2、练习一第6题。
3、练习一第7题。
4、练习一第8题。
5、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
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三、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板书:
认识平面图形
展示学生作品
课外作业:
1、口算。
2、阅读课本,复习本单元内容。
3、准备20根小棒。
教学反思:
月日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习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用数学”。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会这一内容能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
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课时安排:
1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十几减9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教材利用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例题和“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编排中,都通过在直观图中圈一圈或利用学具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破十”的需要和过程,理解算理。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例1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破十法”,一种是“想加算减法”。
如果学生提出“连减”可其他方法,都应予以尊重。
重点突出“破十法”。
教材以实物图和分步计算的方式,展现了“破十”和口算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破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了基础。
“想加算减法”也是对照直观图呈现,与一年级上册一图几式的呈现方式相呼应,便于学生理解。
练习二第1、2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手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设计了看图写算式和送信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