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150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docx

qxx超常规发展战略

轨道车辆配件企业高起点超常规发展战略的实施——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

 

  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简称麦达斯铝业)的前身是辽源市铝材厂。

1977年,辽源市铝材厂的领导人为了摆脱企业设备落后,产品落伍面临的停产困境,瞄准国际轨道车辆铝合金车体材料制造技术的前沿,在国内高起点引进了用于大截面铝合金型材生产的大型铝挤压生产线。

2001年4月,转制后的麦达斯铝业开始了赶超世界铝合金车体材料先进生产水平的艰苦路程。

经过十年努力,麦达斯铝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车辆铝合金车体材料生产企业。

年生产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的能力达到20000吨。

已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80000多吨优质铝合金型材产品,产销量均占国内市场80%以上,除保证我国铁路第五、六次提速和京津高速等40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型材的需要外,还大批量出口到法国、德国、奥地利等15个发达国家。

成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

公司的经济效益显著,是吉林省辽源市的支柱企业,上缴税金始终保持前三名,连续6年人均创税10万元。

麦达斯铝业高起点超常规发展,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的历史,仅用十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走过30年的路。

为实现我国轨道车辆制造的国产化,为我国新世纪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高起点超常规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

  

(一)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麦达斯铝业地处的吉林省辽源市,曾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发达、国有企业众多的东北轻纺工业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许多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临生存困难。

以铝合金门窗型材为主导产品的辽源市铝材厂,同本市的许多企业一样,陷入了停产关闭的困境。

面对普通建筑型材行业的生产线过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滞销的产业形势,要走出困境,如果在原有基础上再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仍是死路一条。

要想使企业重生,别无选择,必须坚持高起点,上准项目,上好项目。

这是许多落后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坚持高起点,才会有大发展。

  

(二)企业必须选择高起点发展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兴起了高速铁路高潮,时速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列车对车体材料的轻量化和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起了车体结构材料的一次革命。

原有的碳钢材料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而以比重轻、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可回收为优点的铝合金型材成为最合适,最有希望的车体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高速列车、地铁列车的车辆制造上,用于轨道车辆车体铝合金型材制造的大截面铝合金型材生产技术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受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世界上只有四、五个国家能够生产。

是铝合金加工的一项国际前沿技术。

麦达斯铝业选择这样产业发展方向,就是坚持了高起点。

而只有高起点的产业定位,才具有潜在的市场,只有高起点的启步,才能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是适应国家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现实选择。

  我国有7.8万公里的铁路线,有13亿人口,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客运严重拥挤的现状,进入了本世纪以来,国家已对加速铁路发展和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做出了宏伟的规划:

一是对原干线铁路列车进行了六次提速;二是建设30条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三是有十几个城市展开了地铁轻轨项目建设。

高速铁路和地铁的大发展,带来了车体铝合金材料的巨大需求,而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现在全国最大的轨道车辆配件企业,麦达斯铝业必须与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战略相适应,以超常规的发展方式,大幅提升的铝合金型材生产能力,产品深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对车体型材的需要,做到同步发展。

  二、轨道车辆配件企业高起点超常规发展战略实施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麦达斯铝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力戒落后保守的思维方式的束缚,紧密围绕新时期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超前确立了轨道车辆铝合金车体材料这个国际铝合金加工前沿技术的产业发展方向,以占领铝材行业制高点为发展目标;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立足自身打造一流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坚持培育优质品牌。

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在较短时间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小铝材厂成长为全国高端铝合金产品生产的领军企业,走出一条高起点超常规发展的道路。

  

(一)超前思维,以占领铝材行业制高点作为发展战略目标。

  1997年,是我们摆脱困境,寻找出路,作出决策的关键一年。

首先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形势进行了分析。

感到当时的铝材加工行业一是产品水平低,除了普通工业型材就是普通建筑型材,缺少高端产品;二是从事铝材生产企业多,重复上项目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三是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严重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

由此形成了产品滞销,产品利润率低,市场竞争严酷,企业效益低下,致使生产设备落后,规模小的铝材企业难以为继的状况。

这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继续维持在低技术水平下生产低端铝材产品是不会有出路的。

其次是放开眼界找出路。

力戒盲目跟热,重复上低水平项目的落后思维,下决心上就上产品高端的;上就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上就上有潜在发展前景的。

按照这几点原则,经过认真的考察筛选,我们曾选定了用于生产电力管母线(一种较大直径铝合金管材)的36MN铝挤压生产线项目。

电力管母线是国际新兴的一种超高压输变电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的三峡、二滩各大电站的电力输出上,属于国内空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该项目经慎重论证,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进入了实施阶段。

1998年初在欧洲考察准备引进的36MN铝挤压生产线时,我们发现了同时可以生产大截面铝合金型材的大型铝挤压设备,经了解这种大截面铝合金型材主要应用领域为轨道车辆车体制作材料,属于国际铝材行业生产技术的前沿,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我们对原定项目方案进行了修正。

其三,以占领铝材行业制高点为发展战略目标。

在这一思想的促使下,我们认真对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车辆需求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尽管当时我国没有一公里高速铁路,没有一节铝合金高速列车和地铁车厢,但我们横下一条心,瞄准铝材行业的制高点,在国内超前5年引进了75MN铝挤压生产线。

  

  

  

(二)高起点引进设备,攻克生产技术难关。

  75MN铝挤压生产线是德国SMS提供控制技术,由太原重工集团制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生产线,在国内属首例。

大截面铝合金型材生产在欧洲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具有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成熟的生产技术,但对于初次引进这样大型先进设备的麦达斯铝业来说,能否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地进行消化吸收,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时我国没有生产轨道车辆结构型材的技术标准。

我们就采用超过国际标准的欧洲标准指导生产,控制质量。

为了提高水平,打好基础,我们制定了一套高于欧洲标准的公司内控标准。

使企业生产起步就纳入高标准、规范化的轨道。

消化吸收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这套大型铝挤压生产线的核心技术。

在设备运行的初期,由于技术不成熟,产品合格率仅达到20%。

为尽快地攻克生产难题,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技术攻关组,按核心内容成立了5个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头攻克本组分担的核心课题。

从2001年到2003年底,在总经理的带领下,攻关组成员吃住在公司,坚守在生产线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

一项一项地进行试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研究,一项一项的进行改进。

用了两年多时间,相继破解和掌握了大截面铝合金型材生产过程中的长大型材在线淬火、恒温恒速挤压、超长型材几何精度控制和熔合口千万次疲劳等十几项核心技术,使我们彻底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对该项技术的控制,成为国内首家成功消化吸收国际铝合金型材高端技术的企业,现在麦达斯铝业的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生产已经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受国家委托参与制订了我国首部轨道车辆结构型材技术标准。

世界著名重型设备制造商德国SMS公司给我公司很高的评价,并推荐巴西、印度等国家观摩学习我公司的成功经验。

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了成功的吸收。

为我公司实现超常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持续改善,努力进入世界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麦达斯铝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也是与世界经济接轨,不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

以占领铝材行业的制高点为发展战略目标,使我们从产品问世开始,就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发生了必然的联系。

这些世界级企业是我国各轨道车辆制造企业的合作伙伴,我公司则是这些车辆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这就为我们创造了解国际铝材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国际铝材先进技术,学习世界级企业的管理经验的好条件。

我们珍视这种机会。

十年来,我们虚心向他们学习,根据国际铝材市场产品需求导向,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及时确定了型材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方向。

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高速动车组车头三维曲面型材等新领域产品;借鉴世界级企业的管理经验,创建了产品质量控制的严格体系。

第二,也正是十年来的国内接触,使这些世界级企业从深层次上了解了麦达斯铝业。

十年来,我们主动接受了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条件苛刻的打分考核,在严格的要求下,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全面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物流及售后服务工作。

使出口铝型材没有一次发生质量问题,通过陆运、空运、海运直接到国外客户的货物,没有一次误时、破损受罚的。

我公司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这些世界级企业的高度认可。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授予我公司为“首席供应商(A级)”和“优秀供应商”称号。

2008年,是两大公司境外获此殊荣的极少数企业之一,取得了直接签约订货资格。

我公司铝合金型材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金融危机,铝产品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出口份额反而增加,出口国家数量增多,成为国际轨道车辆铝合金材料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第一章重庆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重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

  2007年,重庆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加速迈向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投资突破3000亿元,GDP突破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重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地方银行支持。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庆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地方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要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必然要求全面提升重庆的城市功能、尽快改善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的城市建设必定有巨大的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仅靠重庆市有限的财力显然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在此情况下,银行信贷投入已成为市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地方银行快速成长,对城市建设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

  

(二)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迫切需要地方银行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乡统筹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运行机制。

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区县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施区县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区县实施收缩战略,对区县贷款的投放大大减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广大的边远区县,信贷投放几乎为空白,大多数区县近年来的信贷投入主要来自与信用社和重庆银行的新设机构。

由此看来,地方银行在城乡统筹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地方银行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服务

  随着重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重庆的地方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大批海内外优质企业也被吸引到重庆安家落户,同时,为数众多的重庆本地企业逐渐成长壮大,广大中小企业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企业的发展和引进都迫切需要更大规模的金融支持。

重庆要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地方银行的超常规发展将使全市工商业获得强大动力支持。

  (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必然要求地方银行超常规发展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预计到2012年将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的框架,到2017年以后逐渐实现西部金融中心的功能。

然而,目前重庆金融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也相对较小,重庆金融产业产值创造功能还很弱。

因此,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必然要求地方银行尽快做大做强,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重庆地方银行对重庆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地方银行总部经济效应明显,金融资源主要投放本地

  由于资金运营的趋利性,全国性金融机构往往通过系统内资金调度,将稀缺的资金资源由内地抽调到沿海发达地区,体现出鲜明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

而地方金融机构,由于总部所在地和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同城,总部“经济效应”明显,金融资源100%地来源于本土,同时也100%地投放在本土,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地方银行是地方政府可利用的稀缺资源

  地方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由于地方政府和地方这种天然依存关系,使地方政府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地方金融资源。

一是可利用的资金数额较大。

截止2007年末重庆三家地方银行贷款余额894亿元,全部支持了我市的经济建设;二是可支配资金的针对性较强。

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重庆银行投放大量的市政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等公益事业项目。

重庆银行先后支持了上清寺立交、石桥铺立交、四公里立交、重庆市轻轨等等市政重点项目;三是地方金融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主要体现在:

支持本市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如对八大投资集团、工业园区的支持)。

  (三)地方银行更注重地方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是对地方优势产业的支持。

对于规模较小但极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重庆地方银行从立足地方经济、培育新兴增长点的角度出发,给予它们充分的资金支持,推动此类产业发展壮大。

如重庆的地方银行通过对摩托车行业的支持,将小作坊式的摩托车生产做成了上百亿的大产业。

二是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

重庆银行与地方企业处于同一区域,会从产业的关联性、产业链条的紧密性、产业发展的层次来投放贷款资金,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简单地说,重庆地方银行对地方经济是一种“面”的支持,不同于其他全国性银行实行的“点”的局部投放。

  三、重庆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面临现实的紧迫性

  

(一)政府的鞭策

  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信用联社均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要求。

对重庆银行而言,市政府提出了上市后的五年发展战略:

2008、2009年机构覆盖重庆、跨出重庆,2010年通过经营发展和资本运作总资产上千亿;2012年经营总资产进入世界银行的五百强。

就重庆三峡银行的而言,要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成为公司治理结构良好、资产优良、内控严密、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重庆农村信用联社要尽快完成改组,建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农村商业银行。

因此重庆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地方政府赋予地方银行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竞争的压力

  近年来,北京、上海、南京、宁波等城市商业银行迅猛发展,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快速进入重庆市场,外地银行纷纷希望到重庆设立分支机构与重庆地方行争夺市场份额。

尽管重庆的地方银行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质的变化,但由于基础薄弱,重庆的地方银行的竞争力不强。

与先进的银行相比,重庆的地方银行在理念、人才、机制、产品、效益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如不加快发展,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庆的地方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重庆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地方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股东的要求

  重庆的三家地方银行近年来均进行了增资扩股,尤其是重庆银行引进了外方的战略投资者并正在上市过程中,广大股东对银行经营效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等都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这无疑给地方银行的管理层增添了压力,寻求超常规发展、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自然成为各地方银行的紧迫要求。

  第二章地方银行超常规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一、超常规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超常规发展的含义

  所谓“超常规发展”是指在特定的资源条件下,企业以前所未有和同行所不能及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的行为。

面对信息化速度加快、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化程度加深、城市化趋势加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实施超常规发展的战略,规划起点能高则高,工作目标能优则优,发展速度能快则快,占领制高点,取得主动权。

  

(二)超常规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

  1、创新的前提性。

超常规发展必须推进全面创新,谋求先发效应,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体制创新上优人一着,在机制创新上高人一等,在科技创新上快人一拍,集中力量突破全面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打破常规,求新求为。

  2、发展的非均衡性。

跨越发展是一个时间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并率先实现超常规发展。

  3、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性。

超常规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既要有数量的赶超,又要着力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超常规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是在结构调整基础上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超常规发展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讲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讲质量;眼前有增长并不等于有后劲,规模大并不等于结构优,速度快并不一定代表质量高,超常规发展应当是数量、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必备条件

  1、超前的观念和战略——超常规发展的前提

  回顾历史,每当孕育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总是强烈呼唤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而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也总是带来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实践在变化。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观念创新势在必行。

谁能顺应时代潮流,谁能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谁就能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取得超常规发展。

  2、高效的组织架构——超常规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必须以高效率为基础,而高效率必须靠高效的工作流程来实现。

要根据公司的战略和经营模式来设计工作流程,来降低运作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在流程管理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流程是因客户而存在的,流程的真正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2)流程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和来源;(3)流程管理要不断提升内部运作效率。

  3、专业的精英人才——超常规发展的保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竞争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实际上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竞争。

人力资源的加速积累是超常规发展的先导。

人力资源是超常规发展第一资源。

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就是释放高端生产力的能量,高端生产力的能量出自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也是重庆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最重要财富。

  二、中国地方银行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包商银行等地方银行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特别包商银行超常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包商银行的发展简况

  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经过短短8年多时间的发展,2006年跻身中国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各项经营指标居全国城市商业银行领先水平。

2007年末,包商银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总资产已经达到526亿元,是成立初的105.2倍;各项存款410亿元,是成立初的89倍;各项贷款178亿元,政府没有为其“买单”,不良率仅为0.71%;当年实现净利润5.04亿元。

  2007年,包商银行实现了经营机构和业务的快速扩张。

跨区域设立了两家分行(包商银行赤峰分行、包商银行巴彦淖尔分行),独家发起设立了专营“三农”贷款的贷款公司——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首家村镇银行——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尽管包商银行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一个二级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包商银行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竟然超过了许多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

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这种超常规的增长,这种难以置信的巨大成就,给我们的是惊奇,是震撼,更多的是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二)包商银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经过反复的学习、交流和探讨,我认为包商银行在“理念、人才、创新、考核、风控、文化”等六个方面的成功探索无疑给我们重庆的地方银行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总括而言,包商银行成功的经验在于:

包容一切先进的理念、包容一切精英人才、包容一切优秀的管理制度,并且用商人的方法来经营一家银行。

  包商银行立足自身、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可以说包商银行探索出了一种中国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新模式。

包商银行的巨大成功为我们重庆地方银行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国外地方银行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美国硅谷银行的发展简况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在全美上万家银行中只是个小弟弟,但是近10年它已为3万家初创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在2000年和2001年进行IPO的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中,近1/3是硅谷银行的客户;美国一半以上的风险投资公司也都是硅谷银行的客户。

自1993年4月到2001年4月,银行资产由9.35亿美元增加至55亿美元,雇员由235人增加到超过1000人,而市值也由上市之初的6300万美元上升到2000年顶峰时的30多亿美元。

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有350家之多,其中包括美洲银行、巴黎国民银行、渣打银行的分支机构。

它在10年后,一跃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二)美国硅谷银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美国硅谷银行是伴随美国硅谷兴起而发展壮大的,硅谷银行很好地把握住了硅谷高速发展给当地银行带来的巨大商机,同时硅谷银行通过细分市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把上市的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客户对象,最终使硅谷银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地方银行只要能够紧紧把握当地的发展机遇,并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地方银行是完全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的。

  第三章重庆地方银行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重庆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中央给重庆的定位是:

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成为城乡统筹的直辖市。

我市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刚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王鸿举市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自主创新高地、教育人才高地和文化高地”等任务,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银行业的大力支持,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共生共荣、息息相关的地方银行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二、重庆地方银行整体发展情况趋好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重庆地方银行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日益壮大。

截至2007年末,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改革。

重庆银行通过实施“龙虾三吃”战略,其综合实力和监管评级已经位居全国地方银行前列,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已经达到上市银行的同等水平;三峡银行先后采取了资产置换、增资扩股、核销不良资产等多种风险处置措施,累计置换不良资产12亿元,较大地改善了财务状况和市场形象,整体情况向良性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