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docx
《中国城建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建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城建史
1.宋东京规划要点(2007)
答:
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皇城、里城、罗城),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内容
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成,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四倍。
2、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3、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
4、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
5、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到旧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
2.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2006)
答:
修建过程:
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规划要点:
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
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试述西汉长安城平面布局的主要特点。
1、总体采用“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政治活动中心位于中南部,市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
2、市北格局足以发展,城内外交换活动还可以连接
3、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的传统,运用高、大、多为贵的传统礼制等级观念
4、从安门大道为主轴线安排分区规划
5、汉代宗庙制度改革,打破了左祖右社的传统,礼制建于城南
复原想象图会画
3.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2005)
答:
《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
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
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城制》。
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的确都是一直都有所遵从,但是除了元大都外,其他很多城市都是前市后朝,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城制的严整的布局,市场集中改为沿街商业。
因此,该说法太过绝对。
《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2002、2001)
答:
《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
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
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知道思想就是《城制》。
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周礼·考工记》在汉以后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增加在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
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型。
4.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2004)
答:
1.主体规划:
平面方形,中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
城西面建社稷坛,城东面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2.道路系统:
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
呈方格网布局。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一开始由规划过上都的刘秉忠负责,他主持全部的规划建设工作,阿拉伯人也黑迭儿和一些外国建筑工匠也参加了规划建设工作
——元大都都城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主要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8.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2000)
答:
明清北京城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两重性。
一方面,上层建筑部分如宫殿、城制、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制来布局;另一方面,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等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明代北京城:
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2.城市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景观。
3.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带来交通上的不便。
4.没有严格的坊里制,采用长条形的胡同划分居住地段
5.商业向南发展,行会发达
6.园林建设有很大发展
清代北京城:
1.沿用明代基础,将内城居民迁至外城,内门驻守八旗兵设兵营。
2.大量修建园林宫殿,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族群。
3.商业进一步发展
4.信奉喇嘛教,增加了不少喇嘛庙,如雍和宫
9.我国宋与唐代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1999)
答:
1.规划思想:
唐代强调传统的礼制思想,总体布局中轴对称,规整。
宋代城市建设不按周制,布局灵活。
如唐长安是按照帝王意志修建的,布局规整;而宋东京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布局灵活。
2.唐朝城市建设规模大,宋朝城市建设规模小。
3.道路规模不同。
唐代道路尺度大,强调皇权;宋代道路宽度小,路网密度高,道路和商业结合,符合实际需要。
4.商业发展突破城桓,在城外出现关厢,商业由集中的市发展成商业街,主要是封建控制放松,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抬头。
5.唐代严格管制的坊里制全面瓦解,转向街巷制,商住结合,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
10.“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的意思和含义(2008)
答:
诸侯城的经纬涂宽度只相当王城的环涂宽度,而卿大夫采邑“都”的经纬宽度仅相当王城野涂的宽度。
说明按照封建等级,城的大小以及其道路宽度有相应的规定反映了周朝就开始出现的严格的封建等级划分制度。
二、中国城建史——重要知识要点
2.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
a.《周礼考工记》—中国最早的关于工艺技术的著作(图)
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
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有九条横街,九条纵街,每街宽都可容纳3辆车子并行,(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社祭坛,前面是朝堂,后面是集市,集市和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
影响:
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
此种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6.邺城规划特点以及影响(邺城开创了都城规划严整布局的先例)绘图
平面呈横长方形,史上第一座砖城,不是全国性都市,是王城
1)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影响:
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
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当时等级的森严。
整个城市的整体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之前,这样把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城
7.隋唐长安布局特点及影响
特点:
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整的典范。
1.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2.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
3.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影响:
国内:
东都洛阳,宋汴梁直接受其影响,金中都仿汴梁,元大都仿金中都,间接受其影响
国外: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古都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完全模仿长安
8.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唐长安
汉长安
总体布局
规整长方形,三重城墙中轴线对称
不规则方形,配合地形及现状
道路系统
全市性干道+内部道路方格网
三条并列道路城门(南北向)道路直交
居住
坊里制,与宫城分开
闾里制、与宫城相参
商肆
东西二市
九市(六市道东三市道西)
11.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及布局特点,影响(2007)
a. 改建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
城市拥挤,矛盾突出
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b. 布局特点
1)平面形状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大内—皇城,子城—里城,罗城—外城
2)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道路宽度比唐长安小,但密度大,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3)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也有晓市夜市,瓦子出现
4)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商住混杂
5)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c.成就
1)水运道路系统完备
2御街千步廊,景观好
3)街巷制代替坊里制
4)城市管理完善(福利院卫生设施,防御等)
D、影响
1)改建而成,布局不是很方正,道路有一定的自发性
2)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抬头,有为一般市民服务的行业出现,商业街、夜市出现
3)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格路网,对后世影响很大
12.北宋平江府城市布局特点
1)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短,南北长
2)以子城为中心,子城以南为官署
3)以水系为脉络道路为骨架的水陆双棋盘格局
4)5座城门,皆水路城门并列
5)河道82公里,桥梁314座
6)全城65坊,无严格坊里制
平江图重要价值
1、平江图是我国最早、最详细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作品
2、记载宋代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材料
3、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我国传统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表达对象的简介形象,这样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够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
4、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例的位置,也是按一定比例绘成
13、明清时期城市特点
1)礼制思想占主导地位,以北京为代表
2)由于商业发展,城市布局更为灵活,城外出现关厢
3)商业布局灵活,会馆增加
4)城市园林建设,数量大,水准高,大量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外国城建史
1、城市出现的时间和分布情况
第一批城市大约出现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左右的时间,最早城市地区分布在两河流域、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2.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及代表
(1)成就
*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代表:
孟菲斯古城、卡洪城、第比斯城、阿马纳城
3.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希腊的哲学思想加上几何与数学的核心加上城市的核心要素(广场、圣殿和街道),规划注重几何原理,将城市分割成纵横的十字相交的道路网,并按照圣地,公共场地和市民的空间来分割,特别将剧场、体育场、神殿、市政设施等布置在中心位置
(2)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3)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1)布局特点:
结构方正,道路垂直相交,便于战车调动,中心处有竞技场或神庙,外围有坚固的城墙
(2)典型城市:
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平面正方形
*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7.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
(1)城市选址。
高爽地段,有利避风、浓雾、酷热,接近水源,交通便利
(2)建筑物选址。
探讨了建筑性质,同城市关系,地段四周现状、道路等。
(3)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4)理想城市方案。
平面八角形,便于防守,放射性路网,广场神庙居中,道路不直接对向城门
8.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2004考题)
1)中世纪意大利许多城市是西罗马帝国的防卫性据点转变成手工业和商人的居住地。
2)拥有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
3)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是最早战胜封建主而建立的城市共和国。
4)教堂高塔是城市独立的纪念碑
5)典型代表是:
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
佛罗伦萨:
西格诺利亚广场是象征城市共和国独立而带有纪念意义的市民广场,广场上有市政厅,塔楼是城市的标志,市政厅前有大卫雕像。
广场空间渗透到周围建筑实体中,进入广场的道路各有对景。
威尼斯:
意大利中世纪最美丽的水上城市。
圣马可广场经数百年经营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
山城锡耶纳市中心的坎波广场是几个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焦点。
5.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设及典型格局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放在广场建设上
1)早期:
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布局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放在广场一侧。
2)盛期和晚期:
广场比较严整,采用柱廊形式,空间开敞,雕像常常放在广场中间
代表:
圣马可广场
1)由3个梯形广场组合成的拐尺形广场,透视效果好
2)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的水平线成美的对比
3)广场四周底层全采用外廊式做法
4)不同空间互迭和视觉上相似性对比性的运用,达到形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主要变化体现的几个方面
1、市政大厦、行会大厦、府邸等开始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2、对中世纪的道路、广场等进行重新规划改建
3、在旧城的周边增加新的城区。
如费拉拉,米兰城市的扩建
6.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建设
(1)巴黎改建
路易十四时期—为了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而改建
1)改建卢浮宫等大型古典主义建筑
2)富裕贵族在巴黎建造城市府邸
3)修建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歌功颂德
4)形成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完成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建设
5)采用区域性、轴线性的方式
(2)凡尔赛的建设
1)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由猎庄发展而成
2)宫前有3条放射性大道,呈50度角,将景物包容在同一视野中
3)凡尔赛花园采用强烈的轴线,对称布局,十字水渠,用列树装饰道路,构成无限深远的透视
4)反映了王权至上,体现了唯理主义思想
(3)广场建设
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规划,纪念性的广场有很大发展,开始将绿化布置,雕像喷泉,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以及处理好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环境以及广场和广场之间的联系。
典型代表:
巴黎的旺道姆广场(芒萨尔)167页,协和广场
7、近代城市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
1)人口迅速增长,居住环境恶化
2)城市结构巨变,造成混乱
3)刺激商贸,空前繁荣
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5)交通恶化
6)环境污染
7)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艺术品质低下
3.法国不同时期巴黎改建的特点
a.雅各宾时期
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手工业工人的聚居区
1)为减轻市中心交通,增辟几条干道
2)封闭市内一些墓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3)建筑形体追求简单,反映“一切建筑都像公民道德那样单纯”的见解
b.拿破仑时期
1)城市风貌—灰色屋顶的多层建筑
2)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大街
3)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
4)修建明星广场和凯旋门
5)以协和广场为枢纽,在规划布局上控制巴黎中心
c.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改建(99年考题)
背景:
法国国内国际铁路建成,巴黎成为欧洲最大的交通枢纽
目的:
功能需要+装点帝都+军事防御
措施:
1)完成巴黎大十字和两条环路的建设
2)连续17年的道路建设(市中心和市区外围)
3)为美化城市面貌,对于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和建筑物顶坡度都有所规定
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
5)重视城市绿化,修建大面积的公园
6)将巴黎市中心分散到几个区中心,适应了当时由于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
7)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缺点:
1)没有解决贫民窟问题
2)没有解决因国内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
巴黎的城市改革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重新形成中心区和确定街道的走向
2、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自来水管网、排水沟渠网、煤气照明和公共马车交通网
3、增建公共设施4、新建城市公园,改善城市环境5、拆除贫民窟,建设新楼房
6、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兰斯泰尔
7、田园城市概念:
针对大城市拥挤、不卫生等问题提出的为健康、产业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城市四周有永久农用地包围,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3)空间模式(城乡磁体):
1)城市控制在一定规模,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限制
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一个系统
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城市独立的居住区分隔开
4)合理布局居住工作及基础设施
5)各功能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6)可以便捷地同自然景观接触
(4)社会目标:
1)通过土地公共政策规定减轻房客的房息压力
2)自主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利息归公众所有
4)提供各种社会公共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
(5)意义:
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的一种先驱性的城乡结合模式。
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来产生的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作用。
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始。
(6)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贡献
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模式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表达了规划师应具有的人文关怀的思想根本
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盖迪思与区域规划思想表现几个方面
1、城市综合研究的思想2、区域协调的规划思想3、调查实践的规划方法
三个步骤:
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1.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建筑运动
格罗比乌斯W.Gropius
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
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
(1)主要思想体系:
1)重视使用功能2)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使用3)重视经济性4)创造时代新风格5)强调建筑空间
1922年,勒.柯布西耶在明日的城市中叙述了对未来城市的设想:
在一个人口300万的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规划布局中央为中心商业区,有40万居民居住在24栋60层的摩天大楼中,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行居住带有60万居民,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式住宅;整个城市尺度巨大,高层建筑之间留有大面积的绿地,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1、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的程度的家具已出现功能性老化
2、采用局部高密度建筑的形式,换取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已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
3、在城市不同的部分用较为平均的密度,取代传统的密度梯度,以减轻中心商业区的压力
4、采用铁路、人车分流高架道路等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沙里宁有机疏散达到的目标
1、针对工业社会中衰败地区中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整顿,该做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3.雅典宪章
(1)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主题是“功能城市”,并通过了柯布西耶倡导和亲自起草的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其核心思想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把该宪章定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物质空间决定论,宪章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
宪章的主要观点和主张:
1、认为工业社会中城市的存在、发展及其规划有赖于所存在的区域
2、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3、居住市城市的首要功能,必须改变不良的现状居住环境,采用现代建筑技术,确保所有居民拥有安全、建康、舒适、方便宁静的居住环境
4、以工业为主的工作区须依据其特性分门别类的进行布局,与其他城市之间避免干扰,且保持便捷的联系
5、确保各种城市绿地,开敞空间及风景地带
6、依照城市交通的要求,区分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确定道路宽度
7、保护文物建筑与地区8、改革土地制度,兼顾私人与公共利益
9、以人为本,从物质空间形态入手,处理好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城市规划者的职责
10、大伦敦规划(城区、近郊区、绿带、远郊区)
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