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57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docx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试题知识点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

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

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

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

A、5B、6C、7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

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B、1950C、1953D、1978

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C)。

A、遵义B、水城C、贵阳D、都匀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ABCD)。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CD)。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C)。

A、珙桐B、桫椤C、银杉D、扇蕨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D)。

A、珠子参B、三尖杉C、何首乌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D)。

A、黎平会议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C、息烽集中营旧址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A、梵净山B、赤水桫椤C、百里杜鹃D、威宁草海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ABD)。

A、科教兴黔战略B、开放带动战略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问答题(共50分)

1、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

(10分)

答:

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但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贵州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由于封闭,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放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换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这就是贵州真正落后的原因。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分)

答:

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原因有两个:

1)、在明代,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明代,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放,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试从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说明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15分)

答:

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多”的特点。

A、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大娄山耸立、梵净山雄奇、石林数不胜数……

B、瀑布与峡谷景观多儿壮丽。

其中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列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

C、洞穴多、数量大、洞景美。

D、森林美景多。

E、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好,景色美。

这些自然景观如宝石,五光十色,是自然旅游的宝贵资源,再加上红军长征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使贵州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5分)

答:

“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

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

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

3)“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

“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

4)“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

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四、五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

(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1.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15.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16.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A)活动而形成的。

A、迁徙B、出生C、战争D、动荡

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

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

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