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557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共6题;共46分)

1.(2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初冬,充满了xiánqíngyìzhì的赏鸥人,漫步于滇池畔,观赏这属于昆明的都市小精灵。

美丽的海鸥在蓝天碧海间翩翩起舞,尽情嘻戏。

微风拂面,波光潋滟,海鸥依着它的节奏起起落落,织成一道绚丽夺目的风景线,谱成一曲宛转悠扬的乐章,                。

放眼眺望,人群中聚首观赏的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有活泼调皮的孩子,有相依相偎的恋人……人鸟相伴,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心弛神往。

(1)

阅读语段,对照拼音写出汉字

xián   qíng     yì     zhì

(2)

请给语段中加线字注音。

潋滟()    绚丽()      眺望()     蹒跚()

(3)

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4)

根据语境,在下面语段横线处续写短句,使之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海鸥依着它的节奏起起落落,织成一道绚丽夺目的风景线,谱成一曲宛转悠扬的乐章,                    。

2.(2分)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近年,虎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外生存仅有数千只。

虎成为濒临绝种的珍_______(惜、稀)动物,我国已将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惜”有“爱惜”的意思,“稀”有“稀有、稀少”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稀”。

B.骗子通常会用各种花招蒙______(蔽、弊)我们,我们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能力。

“蔽”有“遮盖、挡住”的意思,“弊”有“害处、毛病”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弊”。

C.我丢在出租车上的手机,被司机师傅送了回来,它终于完_____(壁、璧)归赵了。

真是感谢司机师傅啊!

“壁”有“墙”的意思,“璧”有“中间有孔的玉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璧”。

D.此时,一向温和的她不知为何一下子声色    (俱、具)厉起来,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

倶有全、都的意思,具有工具散文意思,划线处应填”倶“。

3.(2分)(2017九上·慈溪期中)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 痛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4.(2分)(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

比如涵远堂楹联“①_________________,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

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

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西塞山前白鹭飞    

B.西村晨钟鸣古寺    

C.西山晴雪曙色新    

D.西岭烟霞生袖底    

5.(5分)(2017九上·湖州月考)自2017年7月起,我市已经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胜夺牌的冲刺阶段。

学校IVolenteer志愿者要招募校文明志愿者。

热心公益的九年级学生肖筱,准备报名参加,请帮她写一份竞选演讲稿。

要求明确竞选理由,条理清晰,字数120左右。

6.(15分)(2017九上·日照期末)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3)水是眼波横,________。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云横秦岭家何在?

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关关雎鸠,________。

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6)《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9)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挫折或不幸,但是我们应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象梅花那样________,________。

(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词句作答)

(10)月亮清冷的光辉,一直在文人的笔尖流淌,常常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请写出借月抒怀的一句完整的古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8分)

7.(18分)(2012·吉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孟子是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

(3)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4)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5)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4分)

8.(4分)(2016·杭州模拟)名著导读

(1)

朱贵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

中间交椅上坐着,左边交椅上坐着杜迁,右边交椅上坐着宋万。

(《水浒》第十一回)

中间交椅上坐着的是当时梁山泊的头领,名叫________。

(2)

某班举行《水浒》故事会,按原著顺序讲下面四个故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故事: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花荣大闹清风寨                   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3)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这里的“枝节”是指:

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62分)

9.(27分)(2019九下·浙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人物扫描】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淳、林大悲、林晚啼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节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作者访谈】

记者:

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

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

我很喜欢一句古诗:

“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

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

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

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

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

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

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

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

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

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经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了。

【文章呈现】

木鱼馄钝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

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

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

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

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俊,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

得些斋衬钱。

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③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使人觉得格外空灵。

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④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摊车上挂着一盏小灯,随着道路的起伏,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⑤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敲奏木鱼,他的回答竟十分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⑥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

”于是我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⑦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卖馄饨的信号是别具匠心的。

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在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一样大声叫嚷,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最后他选择了木鱼一既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又不至于打断熟睡者的美梦。

⑧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和他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⑨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中人尽皆知的人物,他显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叫卖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蚀的人来说。

都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⑩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

我想,岁月于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

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

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未睡者的心灵。

⑪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选自《读者》,有改动)

【网友评论】

“清”,是清丽;“玄”,有禅意。

看他的散文,是从一堆废弃的书堆里找到的一本长江传媒出版的《林清玄散文精选》,直到前几天,才粗略地翻了一下。

林清玄的散文平直朴实,清新易读,引人思考,有正能量。

从书中读到的信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文人,国学底子厚重,字里行间诗词掌故、禅宗智慧、机锋接引,信手拈来。

他热爱传统国学,汉语言文学之美深深地融化在他的血统中。

他的写作套式并不新颖,基本上都是以小见大,或类似于比兴手法,即由此物到彼物,逐渐衍生出禅意或哲理。

面也较窄,多如花鸟虫鱼,吃喝品茗,民间杂艺,修佛类,绕来转去即成人生顿悟,机杼自见。

文风太过清丽、矫情,个别地方显得圆滑、世故、牵强,然而,哪怕世上最知名的写手,写出的不一定篇篇可读,挑可看的看。

毕竟生命很宝贵。

——知乎网友评论(2017年9月4日)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产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

例如在《好雪片片》中写了一个衣着污秽、行动不便的街头流浪汉,这样一个生活困顿的老人,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所有买他奖券的人套上一个“祝君中奖”的红色封套;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用不灵便的手,为作者扣扣子。

这暗示读者无论处境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浴着光辉的母亲》则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母亲因担心弱智的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不断疼惜呵护儿子,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作者因此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瑞文网网友评论(2017年6月12日)

(1)细读【作者访谈】,说说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下列对【作者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俗与仙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C.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关起来。

D.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①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为什么说读不读经是无关紧要的事?

(4)【网友评论】中提到“以小见大”是林清玄散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简析。

【知识卡片】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5)【作者访谈】中林清玄曾说过:

“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经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了。

”结合《木鱼馄饨》一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

10.(20分)(2013·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

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

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

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

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

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

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

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

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

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

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

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

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

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

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

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

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

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

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

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

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

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

这样耀眼的红叶!

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

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

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

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

第①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

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

第⑥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

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

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

11.(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捍卫母语

①【甲】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母语,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②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乙】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连接起了中华民族。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

【丙】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③发展母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使命。

毋庸置疑,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掌握汉语发展的方向。

当年徐寿引进西方科学,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就结合汉语的特点命名元素。

例如,固体金属元素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发音近似的汉字来为之命名。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比之下,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的现象。

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使用泛滥,甚至连小学生作文中都出现由特殊符号和错别字组合生造的“火星文”。

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捍卫母语,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④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

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

【丁】在这一点上,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近年来,韩国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浸入我们的血液,长江黄河的波涛,在我们的血脉中翻滚。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

第③段首先提出了分论点:

 ① ,紧接着在肯定汉语发展应当与时俱进的基础上,举出 ② 的事例,与当代科学界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强调 ③ ,最后得出 ④ 的结论。

(3)

“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它应填入文中甲、乙、丙、丁的哪一处最为恰当。

答:

应填入文中()处。

五、作文(共2题;共10分)

12.(5分)(2017·长沙)请根据下面的信息,写一段关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体系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