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235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docx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一、审题技法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2010年18套试卷中10个省市考的是新材料作文,2009年18套试卷中9个省市考的是新材料作文。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

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

这是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这种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既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

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但是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来讲,显然是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由于前几年高考主要考话题作文,备考中,老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漠视了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看到新材料作文之后,不知道如何审题立意,写出了偏离题意的作文。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考生要牢记新材料作文审题的程序和方法。

1.文字材料

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

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

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材料作文的审题程序是:

①概括材料明要点。

看材料涉及哪些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确定材料的主人公;写了主人公的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抓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

②确定性质和倾向。

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性。

如果是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赞成;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反对;如果材料没有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中性的,应辨证分析其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关键词语抓得准。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吃透材料的基本意思,是文字材料作文审题的最基本要求。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后,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可用“只有……才……”的形式把关键词语变成一个有倾向性的观点。

如关键词是“适度”,就可以转换为“只有适度,才能事遂人愿”。

④筛选观点定主题。

根据事件的结果推出原因,认真筛选材料中体现的各种观点,联系现实生活,确立第一主题。

与材料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一致的观点肯定是第一主题。

主题可以作辩证分析的要进行辩证分析。

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义多角度分析材料,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两到五个观点,再从中选出第一主题。

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全面分析的过程,也是防止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之一。

示例:

(20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

什么是浅阅读?

乙:

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

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

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

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

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

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

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①概括材料明要点。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浅阅读行为的利与弊。

②确定性质和倾向。

甲、丁反对,丙、乙赞成。

所以材料的性质是中性的。

③关键词语抓得准。

浅阅读、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失去、怀念。

④筛选观点定主题。

既要看到浅阅读的优点,又不能丢失传统的“深阅读”。

2.图片材料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看图画或照片来写文章。

要使文章能准确地反映图意,看清画面是不可忽视的。

要想看清画面,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总观全图,看全貌,并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二是观察背景和人物,如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近景和远景怎样配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还有人物的身体、年龄、活动情况等。

三是观察细节,如人物的表情、服饰、用具等。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

除了画面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同进最后的晚餐那动人的情景构成画面的整体美以外,恐怕还在于这幅画的细节特别感人,尤其是那个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格外传神。

绘画是如此,看图作文也是这样。

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清画面上有哪些细节,想一想作者画这些细节的目的。

四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一幅画的主题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

这样,我们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他(她)在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颂扬什么,批评什么?

他要说明什么?

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图融化在画面之中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变式。

它与材料作文的不同,只在于看图作文提供的是图画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是文字材料。

所以看图作文的审题思路与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大同小异。

具体审题步骤如下:

①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看图中画了哪些人物或事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面有哪些文字,文字的表达指向是什么。

要找全,找准,不要遗漏。

②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依据事件的结果,判断图画的性质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

③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即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

④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即分析命题者为什么提倡,为什么反对,如果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中性,要辨证分析,找出命题者要说明的道理。

⑤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确定第一主题。

确定主题时,考生要联系头脑中储备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

二、立意技法

(一)大题小做立意法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高考作文命题,面对的是全国(或全省)所有的考生,要让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因此,命题往往是比较宽泛的。

考生在构思的时候,如果直接以大写大,很容易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应围绕作文中心,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大为小,大题小做。

短小的800~1000字的文章,从一个具体的、小的角度切入,文章就容易写深,写透,写实。

所谓大,指题目中的概念太抽象,内容特别多,可写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空间距离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

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

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即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

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精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似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做的具体方法如下1.为动宾短语构成的题目加具体的内容。

如2010年江西卷“找回童年”,立意要具体指出找回童年的什么。

是要找回童年的自由快乐,还是要找回童年的无忧无虑,或者是要找回童年的敢想敢做、百无禁忌。

又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立意时要弄清楚“仰望星空”具体指什么,“脚踏实地”具体指什么。

为动词性的题目填宾语。

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可以写见证了奥运的成功举办,也可以写见证了四川大地震,还可以写见证了爷爷奶奶越老越甜蜜的爱情。

2009年四川卷“熟悉”,可以写熟悉了农村田园生活的美,也可以写熟悉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还可以写熟悉了老师饱含真情的甜美的声音。

2.为题目中名词性词语的范围作限定。

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可以限定为一种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也可以限定为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还可以限定为一种淡泊名利充满真情真爱的美好生活。

又如2008年天津卷“人之常情”,可以限定为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可以限定为热爱祖国是人之常情,还可以限定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之常情。

一定把题目具体到一个小的角度才能写得生动,写出文采。

3.将题目中的喻体还原成本体。

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自信”,也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亲情”,还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书籍”。

4.将题目中的代词具体化、确定化。

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你”可以具体指微笑,也可以具体指梦境,还可以具体指小鸟等动物。

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是谁?

”“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或某一类人,可以指农民工,也可以指革命老前辈,还可以指父母、老师等。

考生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写好这类考试作文。

总之,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8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个文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

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二)小题大做立意法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

如2010年全国卷I,我们可以把它称做为“小题”,这一类作文往往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

材料提供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生活故事,让考生“从一件小事谈起”。

面对这一类题目,如果就事论事,就会使之肤浅、平庸;这时候,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要从现象到本质,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开掘,从小事情中开掘出大道理来。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琐屑小事,俯拾皆是,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小题材照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

“小题”如何“大做”?

1.有独到眼光。

如《“七·一”记事》,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尤显单薄;再如《劝君莫酗酒》,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

小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分量和厚度。

因此要学会细腻观察,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2.能小中见大。

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

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

虽然笔下处处是“小”,但眼中时时是“大”。

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这样的联想:

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

最后结论是:

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

这样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表现出了一个大的“本质”。

3.善引申开拓。

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

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颗寒星,能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

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

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

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以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

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放在时代的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当然,小题大做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三)顺向立意法

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如: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家的墙被淋坏了。

他儿子说:

‘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

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四)逆向立意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悖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

如:

“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

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

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

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

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

‘孩子,你开错了窗。

’”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

“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

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不少考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小异,缺少创意。

有位考生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乐其当所乐,又要悲其当所悲。

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

这位考生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五)辩证立意法

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

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

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

“换一种眼光”呢?

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却也有人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

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

再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人、因事、因时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各种错综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对待地震灾难,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的观点……这样认识、立意可能会更高一筹

三、拟题技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会使文章生色,而拙劣平淡的标题会冲淡文章的内容。

“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的拟题,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紧扣材料和要求,在准确简洁的前提下,力求生动形象、有创意,富有表现力,拟制出让阅卷者一见倾心的标题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拟好文章的题目呢?

总的说来拟题要求简洁、生动、新颖、深刻、醒目。

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拟题方法:

1.引用法拟题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易懂好记的特点,直接引用以之为题,可以使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新颖生动。

引用古诗文名句来拟定文题,这样做往往能化俗为雅、化拙为巧,增强文章的文化气息,彰显作者的人文素养。

如《且放云帆济沧海》《灵感与细节齐飞,心动共行动一色》《生命诚可贵,尽职价更高》等标题无一不使人耳目一新。

运用引用法拟题,通俗明了,妥帖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平时多背点古诗词名句,平时多留意歌曲、俗语、歇后语等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素养,而且对拟作文题很有好处

2.仿写法拟题

巧妙的仿写、借用、改写,可以使题目鲜活别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怎一个“慢”字了得》批评一味求稳、甘于求慢的传统心理,号召人们大胆创新,大步前进。

该标题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诙谐幽默,新颖别致。

《付出未必有回报》,改写歌词“付出总有回报”;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可拟题为《生于改变,死于顽固》,写一篇议论文;谈清正廉明的文章,某生拟题为《入淤泥而不染》,改写《爱莲说》中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一字之别,真可谓匠心独具;《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改写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化用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此外,《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要留奉献满乾坤》《高高在“下”》《问世间“名”为何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风来满眼春》《爱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拍卖我们的生涯》《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岂能因“财”施教》《缘何前“腐”后继》《吴良心病历》《好人一生平安》《我心依旧》《近水楼台“贤”得月》《艺不惊人誓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挫”》《诚以养德,信以修身》《都是明星代言惹的祸》《我的青春我做主》《别拿浅阅读不当干粮》等标题都很生动

3.修辞法拟题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从而使文章锦上添花。

事实上,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一样,需要形象生动,有文采。

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可达到熠熠生辉的效果。

①比喻。

如2010年山东卷《心灵的暖春》、2009年宁夏卷《紫藤萝般的善良》等。

②夸张。

以“挫折”为话题——《你别把我看扁了》《那个障碍粉碎了我》等。

③反问。

如2010年全国卷Ⅰ《有鱼吃就该不抓老鼠吗?

》等。

④借代。

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我的精神邻居》,“精神邻居”代指具有真善美的人。

⑤对偶。

如2010年湖北卷《幻想之树常绿,创新之花永开》等。

⑥拟人。

如2010年甘肃卷《与品读相拥》、2009年全国卷I《西安的无奈》等。

⑦呼告。

如2010年辽宁卷《别了,贪婪!

》、2010年全国卷Ⅱ《给阅读加点深度吧!

⑧对比。

通过多角度联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使读者一见便知正误,细读便明是非。

如名著《红与黑》《战争与和平》

4.公式法拟题

将数字、公式、定理和标点移植到文章中作标题,一改文题的古板单调,使之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形象直观,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某生在揭露应试教育的弊端的文章中,拟题为《时间+汗水≠能力》;某生在谈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中,拟题为《5+2=0》,其意是在学校的五天对学生管理好了,双休日没管理好,也是等于零,主张加强对学生双休日的管理。

又如有篇文章论述“成功是由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三者堆起来的坚强堡垒”,标题是《W=X+Y+Z》(即爱因斯坦名言的数学公式W=X+Y+Z,W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劳动,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别具一格。

再如一篇谈学习与体育锻炼关系的文章标题是《7+1>8》,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体育锻炼,比8个小时都用在学习上效果好得多。

还有《从1+1+l=( )谈起》《5+5=7》《从三到万》《?

和0》《勤劳×高科技=致富》《成绩≠素质》《?

+?

+?

=0》(说明真理越辩越明)、《助人为乐+悄悄走开=?

》《大事=小事+小事+……小事》等好标题,一下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睛。

5.表达式拟题

人们常说:

“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

”考场作文中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方法很多。

其实,把一些现有的、精彩标题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所以说作文套装拟题,没有什么不可以,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些常见标题的表达方式:

①让……在……的天空中游走。

示例:

让人生在深阅读的天空中游走。

②让……放出迷人的色彩。

示例:

让坚守职责的人生放出迷人的色彩。

③人生之树因……而常绿。

示例:

人生之树因有鱼吃还抓老鼠而常绿。

④……诚可贵,……价更高。

示例:

吃鱼诚可贵,捉鼠价更高。

⑤扬起……风帆。

示例:

扬起因材施教的风帆。

⑥……,助你成功。

示例:

坚守职责,助你成功。

⑦人生因……而精彩。

示例:

人生因坚守职责而精彩。

⑧让……的果实挂满生命的枝头。

示例:

让因地制宜的果实挂满生命的枝头。

⑨……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示例: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⑩让……在你的心田飞翔。

示例:

让牵挂在你的心田飞翔。

四、点题技法

1.重要性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称之为点题之笔。

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文的精神“团聚处”。

因此,作文时要特别注重运用点题之笔,“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

反复点题,处处强调是取得作文高分的重要法宝之一。

考场作文点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②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考生的妙招;③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之草”。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

“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

2.点题术

一要不断出现文题词语(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自己的作文没有偏题。

二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

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

标题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①标题点明题意。

非命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例如2010年河南一考生拟写的《恪守义务、职责》、2010年云南一考生《怀念深阅读》都是用标题直接点明题意。

②开头点明题意。

例如2010年安徽一考生写的《浅议因材施教》一文的开头: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仿效,他的教育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不同的人应根据其自身的长处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

因此我认为正如我们强调因地制宜一样,我们同样应推崇因材施教。

考生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③段落中立、摆、议点明中心。

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放于每段醒目位置,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

例如,2010年湖北一考生写的《幻想照亮生命》一文:

也曾有这样一朵鲜花,因心怀幻想而绽放在娱乐舞台上。

(立,分论点,点题)风华正茂时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今却是娱乐圈的一哥。

十七八岁的他怀着一个璀璨的明星幻想,奔跑在追名的路上。

洗车场里有他任劳任怨的身影,摄影棚中有他台前幕后的辛劳,他穷尽心力终于站在闪耀的聚光灯下,用他的真功夫征服了无数中国观众。

(摆,举例论证,围绕“现实”紧扣主题)他叫成龙,是幻想让他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议,总结点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