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275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docx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

 

重庆市信息化试点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

申请单位:

(盖章)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一、项目概况1

1.1项目背景与意义1

1.4基础条件

2.1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性

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

2.2实现城市车辆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2.2.1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2技术手段不足

2.2.3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3挖掘城市道路潜力,提高交通组织效率的需要

2.3.1交通条件限制和道路设施不足

2.3.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4加强车辆规(税)费稽征管理的需要

2.4.1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中的问题

2.4.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5支撑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的需要

2.5.1存在的问题

2.5.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6项目应用RFID技术的意义

2.6.1RFID技术是车辆信息动态自动采集的有效途径

2.6.2对RFID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三、试点示范所属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11

3.1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3.1.1电子车牌系统(EVI)

3.1.2电子注册管理(EVR)

3.1.3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

3.1.4快速通行

3.3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

4.1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

4.1.1重庆交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介

4.1.2企业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4.1.3合作机构

4.2已有工作基础

4.2.1项目建设的积累

4.2.2项目已完成的前期工作

4.2.3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4.2.4政策法规支撑

五、试点示范目标及考核指标(具有明确的可考核性)19

5.1试点示范目标

6.1试点示范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6.1.1建立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消除信息化瓶颈

6.1.2实现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

6.1.3实现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和动态稽查

6.1.4加强机动车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6.2技术关键、创新点

七、项目年度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24

7.1项目年度目标

7.2年度实施计划

7.2.1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建设

7.2.2应用系统建设

8.1项目投资计划

8.2资金来源

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

九、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分析、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28

9.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9.1.1社会效益

9.1.2经济效益

9.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9.3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与意义

本项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为指导,面向城市交通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探索适应城市交通特点的RFID新型应用模式和机制,提高交通精准管理和监测能力,为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服务。

本项目是在重庆交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国家863计划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在获得重庆市人大立法支撑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中,引入具有动态自动识别功能的远程射频识别技术,形成重庆市辖区内所有机动车的电子牌照。

项目作为“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后续工作,在已完成行驶证和照驾电子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由电子化行驶证、驾照和车牌构成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

并以此为基础,在现有“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上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电子牌照的支持,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逐步实现车辆精准管理、路网动态监测,车流统计与分析,各种交通规(税)费的动态稽征,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大众出行路况信息发布等功能。

项目建设包括车辆自动识别和应用系统示范两方面。

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是现有“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的后续建设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信息的技术支撑。

在该平台上实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本项目结合重庆市交通领域工作重点,在重庆市智能交通整体框架下的典型应用。

本项目是国内首次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全面推进RFID技术在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自主创新应用,有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符合国家信息化试点的无线射频技术(RFID)应用目标,并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领先的政策支撑环境。

项目将采用“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加强城市交通监管、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应用潜力和重要作用。

项目的实施既对解决重庆市区域交通问题和促进区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在交通领域普及应用RFID技术的模式、机制和支撑技术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又在全国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带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射频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

因此,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工程。

1.2实施内容

本期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就是建设一个支撑平台,实现三个方面应用功能。

即:

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实现面向公安交管的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车辆动态监测;实现交通规(税)费征收的动态稽查;实现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

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

落实重庆市政府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行的一车一卡政策,为重庆市所有机动车辆安装具有防拆卸功能的射频识别卡,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电子牌照部分。

重点是利用RFID技术,构建车辆射频识别卡管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形成支持车辆信息动态采集和自动识别的系统集成平台。

平台具有车辆射频识别卡发行管理、安装与检测管理、射频识别卡读写设备管理、远程网络通信及后台数据中心等功能。

预计2008年年底投入试运行,2009年完成。

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与车辆自动监测:

充分发挥车辆安装的射频识别卡作为车辆身份自动标识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的车辆电子牌照管理、车辆精准自动监测和路网动态监测管理功能。

包括车辆动态监测、车牌防伪、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

预计2009年投入试运行,2010年完成。

支持交通规(税)费稽征和城市建设规划:

针对目前城市交通规(税)费征收缺乏有效动态稽查手段的现状,充分发挥“重庆交通信息卡”作为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和规(税)费征收信息载体的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实现交通规(税)费的征收的动态稽查管理及电子支付功能。

同时,通过长期的信息积累与数据分析,可以获得的城市交通统计信息并发现的城市交通的重要规律,将为城市规划、交通政策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决策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预计2009年完成。

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

对日益增长的机动车的出行服务需求,以及各行业、单位对机动车管理和服务手段的不足,充分利用电子车牌作为车辆身份自动标识和信息载体,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信息整合与共享功能支持下,实现车辆通行管理、出入及收费管理、单位车辆监管、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停车自动诱导、大众出行信息服务等功能。

预计2010年完成。

1.3投资计划

项目基于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

本期计划投入1亿元。

其中,申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化试点专项资助1500万元,其余由公司自筹和银行贷款。

1.4基础条件

(1)法规完备与政府重视

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8号文)批准同意在全部渝籍机动车辆安装电子车牌,实行一车一卡,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建立基础。

2006年,“重庆交通信息卡”通过重庆市人大立法纳入《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首次将基于RFID技术的机动车电子化管理与应用赋予地方立法支撑,为项目提供了有效的法规保障。

项目受到重庆市政府及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认为其符合国家RFID产业政策,有示范带动意义。

重庆市发改委、国资委、交委、市政委、市科委、信产局、地税局、保监局、公安交管局等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的建设,在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2)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本项目承担单位重庆交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增殖服务业务的专业化、技术密集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归口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注册资金9000万元。

公司长期致力于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积累了大量成果和经验。

公司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业绩,具备承担国家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

1998年公司从实施重庆市“三桥”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起步,在国内率先大规模采用RFID技术用于车辆自动识别管理,发行远程射频识别卡3万余张,应用范围和规模均属国内领先。

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应用示范工程”,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公司以贯彻落实《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应用RFID技术建设了“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

“重庆交通信息卡”包括机动车卡、驾驶员卡、电子牌照三个组成部分(分别对应行驶证、驾照和车牌的电子化)。

其中机动车卡和驾驶员卡(采用13.56MHz电子标签)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在用车辆和驾驶员,规模约300万张。

在公司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支持下,“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规(税)费征收与稽查、高速公路通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交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财政收入,经济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3)推进模式与机制

公司经过多年RFID技术推进工作的积累,与各行业部门和应用单位(如重庆市交委、市政委、地税局、公安交管局、高速公路公司等)、技术支持单位(如重庆大学、重庆市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等)等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集成创新和项目推进的模式与机制,并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如丰田、IBM、三星等)合作,获得了丰富的技术和项目管理资源支持,确保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试点示范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2.1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性

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根据党的十七大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精神,全国各个行业都在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方针,因此,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314"总体部署中,对重庆市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大任务,并着重强调通过“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重庆市进一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在2007年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不要小看城市“塞车”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不塞车,真正实现交通便捷,将是一个城市管理的极大成功。

因为交通便捷不光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商务效率,还能节能环保。

另外,重庆尽管在拓宽道路方面十分困难,但管理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