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642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前言

工程地质作为一门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及其我们工作以后的应用。

由此看来工程地质的实习也是我们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了本次工程地质实习。

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

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物质的组成、结构特征、发展历史、地质学的演讲方法与手段以及地质学的工程应用。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各种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关联又互相制约。

经过半个学期的《工程地质》课堂的学习。

我们对于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而地质是些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是课堂所讲内容的反应,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

本次实习,将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和提高我们的想象力,拓宽了视野,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且将对工程地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实习的益处非常大,将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实习,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1)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

(2)地层岩性判别;

(3)地质构造的判别;

(4)节理的测量、统计及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5)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河谷断面图);

(6)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分析;

(7)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等。

三、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1、实习地点

(1)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

(地质构造、地层、地层分界面、岩石构造)

(2)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地层层序、地质构造、工程地质问题认识)

(3)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

(构造运动、河谷选线问题认识)

2、实习时间

2011年3月26日、27日

3、带队老师

陈祥、刘莹、王连俊、刘世海

第二部分专论

实习路线一: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

位置:

天津蓟县

优点:

地质构造、地层、地层分界面

出露地层:

中上元古界地层

构造:

断层

地质条件简介:

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

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历史时限长达10亿年(距今18-8亿年)。

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顶底界限清楚、变质极浅。

从常州村至府君山距离仅在24公里内,代表了18亿年至8亿年长达10亿年的地质历史中连续沉积的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古生物化石丰富,其中发现了宏观多细胞生物化石,使多细胞生物出现的年代从国际公认的9亿年提前到17亿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现象,如形成于距今12-13亿年间的沉积海泡石矿床和铁岭组内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喷气孔构造。

第一观测点:

串岭沟村

1、串岭沟村:

太古代(Arw)石榴石角闪片麻岩及浅色变粒岩;

现象:

片麻理、交错层理、斜层理

沉积岩变质岩

片麻理(gneissosity)是发育在中、高级变质片麻岩中的一种面状构造。

在主要由粒状矿物(长英质)组成的岩石中,由于含有部分呈断续定向分布的暗色片状或柱状矿物(黑云母、角闪石),使岩石显示出明显的面状定向组构,即片麻状构造。

如果片状、柱状矿物较多,并且集中而连续分布,则使岩石中呈现暗色条带或条痕。

在片麻岩广泛发育地区,片麻理和条带构造常伴生或交替发育,构成片麻岩区具有特色的面理类型。

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通常也称为斜层理。

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

这种层理是由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

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砂波,这种砂波顺流移动的结果,在陡坡加积作用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

斜层系互相平行或彼切割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方向。

泥裂:

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

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第二观测点:

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

九龙山村:

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面,下为太古代八道河群王厂组(Arw),上为元古代长城系常州沟组(Chc),厚度859m,主要以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

现象:

角度不整合、砾岩、斜层理、交错层理

观测到较老的变质岩(黑英斜长片麻岩),从颜色判断大致分为三层,青灰色、土黄色、砖红色。

两个地层三种颜色。

砖红色是新的地层,可以看出从粗颗粒到细颗粒的沉积过程。

另两个岩层时间较老,风化作用比较严重。

角度不整合

缺失七亿年的地层的发展过程:

太古宙的地层抬升到地表,受到氧化、风蚀等作用影响,形成土黄色的风化壳。

七亿年之后开始了长城系的新的沉积,形成了角度不整合面。

其产状相差非常大,下面几乎竖直方向,上面接近水平方向。

说明这里曾有过一次非常重要的地质运动。

新的沉积是由粗粒到细粒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

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华剥蚀。

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

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测此处产状:

倾向:

209.5°走向:

290.5°倾角:

23.5°

第三观测点:

常州沟组与串岭沟组

青山岭村南公路旁:

长城系常州沟组(Chc)与串岭沟组(Chch),厚859m,岩性主要为暗色页岩、粉砂质(云)页岩为主。

现象:

薄层页岩、中华裂梭藻化石;

左图为沙质页岩岩质松软,为泥质和沙质。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右图为断层现象

在泥质页岩中观测到明显的断层现象,断层处易由泥流成沟。

 

中华裂梭藻化石

蓟县中元古代长城系串岭沟组是一套以页岩和粉砂岩页岩为主的滨海相韵律式沉积物,在细砂岩层面上常有波痕、泥裂等潮间带沉积现象,成岩时间距今大致19亿年左右。

岩石基本未变质,微化石保存良好。

在暗黄绿色粘土页岩中微化石含量丰富,其丰度可达每立方厘米1020个个体。

微化石主要与球形和梭形藻体,其中球形个体居多,梭形个体约占化石总量的六分之一。

第四观测点:

串岭沟组与团山子组

桑树庵村马营公路南侧大红峪沟口东:

长城系串岭沟组(Chch)团山子组(Cht),厚度326m,上部为块状含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砂岩;下部黑色、灰色白云岩与含砂泥质白云岩及灰色叶片状白云岩组成韵律层。

现象:

阶地、岩层层面、泥裂、产状、叠层石;

格路纳叠层石

一种层柱状叠层石,其柱体部分多由硅泥质组成,常彼此间密集中主。

柱体横断面为次圆形到椭圆形。

基本层呈薄而干缓的弯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凸起变化,地质年龄约为16.8亿年

 

产状:

倾向228.5°走向318.5°倾角50.9°(北针读数)

泥裂:

当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时,会受到暴晒而干涸,并发生收缩和开裂,这时所形成的裂缝成为泥裂,泥裂的裂片为多角形,裂缝上宽下窄,大致与层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积物的成分,泥裂多见于湖或海洋的滨岸地带或者河漫滩沉积环境中。

备注:

由于天气原因,我们组在此观测点没有做节理统计。

第五观测点:

团山子组与大红峪组

大红峪沟前行300m处:

长城系团山子组(Cht)与大红峪组(Chd),厚度575m,主要为砂岩、砂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火山喷发岩。

现象:

层间断层

 

层间断层(层间错动带):

层间错动使得两个岩层之间的滑动面的岩体破碎,形成软弱夹层,如果里面有很多水,则容易泥化形成泥化夹层。

泥化夹层形成条件:

软的岩体(这里是泥质砂岩),构造运动(层间错动),地下水作用。

泥化夹层是指受风化或构造破坏,原状结构发生显著变异并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形成含水量在塑限和流限之间的泥状软弱夹层。

根据泥化机制的不同,泥化夹层可划分为泥化型和蚀变—泥化型。

 

断层

断层是指岩层发生的错断,断层几乎在地壳上处处都有,特别是在山脉强烈变形的演示中,此处两层坚硬的石英砂岩沿着沟被错开,它位于断层面上盘。

断层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火山角砾岩

火山爆发时随着深部岩浆的喷出,由于通道附近围岩破碎片的加入,加上喷发强度及深度诸多因素影响,可出现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等。

大红峪组火山角砾岩十分发育、分布范围广,角砾成分主要为白云岩、玄武岩等。

角砾大者称为火山集块岩。

气孔杏仁构造

岩浆溢出地表之后慢慢冷凝下来,形成玄武岩。

岩浆中含有未挥发的气体。

挥发性气体较多,气体溢出后形成气泡就是气孔构造。

有的气孔构造被后期的岩石充填,就形成杏仁构造。

波痕构造

沉积物在沉积之初还没有成岩的时候是比较软的,这时候由于海浪、波浪运动,从沉积面掠过,波浪痕迹在沉积面上被印了下来,一段时间内多次作用后成岩,就把这个波痕留下来了,形成波痕构造。

第六观测点:

大红峪组与高于庄组

大红峪沟前行约1.4km处小沟口:

长城系大红峪组(Chd)与高于庄组(Chg),厚度1530m,主要为含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及含锰页岩为主。

倾向:

205.3°

走向:

295.3°

倾角:

46.7°

 

实习路线二:

斜河涧——野溪路线

位置:

野溪桥头——大台线、丰沙线

优点:

地层出露比较完整

出露地层: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

构造:

箱形褶曲,柔性褶曲

观测点:

本路线有九个观测点

第一观测点:

斜河涧

观察永定河中游河谷两岸的地貌特征。

观察河岸山体褶皱特征,永定河河谷阶地发育良好,形成了明显的二级河流阶地。

该地区河谷阶地为侵蚀阶地,且为单侧蚀阶地。

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侧侵蚀,导致环流再加之地壳运动而形成。

河床多河卵石,磨圆度好。

阶地部位主要是粘性土,沙与卵石。

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在永定河两边形成不同的河岸特征,有凹岸和凸岸相间而成,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大形成的是凸岸,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大形成的是凹岸,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永定河的河谷特征也完全暴露出来,在位于妙峰山山地有丁坝形成,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一级阶地适合种植和房屋建筑,二级阶地比较适合种植对于建筑不太合适。

在河岸北侧,是妙峰山的山体,在河对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妙峰山的褶皱构造。

自西向东,褶皱的形态越来越大,表现出的形态也逐渐模糊。

在山体最西侧,是一个倾斜的向斜构造,紧接着的是一个背斜、直立褶皱,下一个又是向斜、倾斜褶皱(三个向斜,两个背斜),这样一直延续到山体东侧。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妙峰山上有一条大的断层,越靠近断层,褶皱越紧密。

在最北西侧山体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分化作用而缺失。

 

第二观测点:

箱型褶皱(手绘图)

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的箱形褶皱特征。

妙峰山:

该山由三个向斜两个背斜组成。

其中,靠近西南方向的向斜中的岩层特别陡。

说明地质构造过程中,在西南方向上有一个大的断层,所以此褶皱在形成过程中被挤压,故其岩层明显比其它的要陡。

向上看,中间的背斜的顶部岩层已被风化剥蚀掉。

在其右岸可以明显地看到箱形褶皱的构造和箱形核部的一侧。

 

手绘图(妙峰山褶皱)

 

第三观测点:

隧道围岩

(大台线2号隧道)

向斜两翼部右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隧道洞口形状口成马蹄形,无衬砌。

此路段山体较陡,开挖隧道没有衬砌,却很稳定,边坡岩体也没有任何支护措施,运营基本正常。

可见,该段山体非常稳定,主要原因是隧道围岩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稳晶结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0MP,分化不严重,岩石工程性质良好,岩体结构特征介于整体结构和层状结构之间。

隧道围岩的岩层完整而坚硬,岩层倾向又与坡向相反,因此工程性质良好。

第四观测点:

隧道出入口设计

观察2号隧道两个出口设计的差异

隧道两个出口设计不同,一侧有支护措施,另一侧没有。

这与两侧出口围岩的性质差异有关。

其中,一侧出口的岩体较完整,抗风化能力强,因此没有进行任何工程支护;而另一侧出口岩体风化较严重,植被覆盖较高,能够截留较多的地表径流,进而促进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可观察到小型的岩溶洞穴,并填充了水流冲刷物质,这些特征使得该出口围岩相对破碎,完整性较差,岩体强度减弱,所以进行了支护。

第五观测点:

向斜构造及溶洞

沿铁路线逆河而上,在沟壑处可观察到一处宽缓的向斜核部,核部近于水平,核部岩层层理明显。

在二号隧道出口左侧观测到干溶洞,自然形成的。

它是沿着岩层面特别平,产生的溶蚀,沿着构造的裂隙面发展。

 

第六观测点:

断层构造

断层:

观测到岩体错动现象,同一岩层左侧靠下方,右侧靠上,所以判断该地区有断层。

 

第七观测点:

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手绘图)

左图为岩浆岩侵入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中间颜色较深为岩浆岩,周围浅灰色为沉积岩。

岩浆岩原生节理与沉积岩构造节理的不同。

 

手绘图(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关系)

 

第八观测点:

人工路肩墙

斜河涧丰沙二线2号隧道进口处破带及人工路肩墙。

从颜色和材质上可以看出挡墙是一次一次加高的。

需要这样做的原因是,它坐落在一个断层的破碎带上,岩层比较破碎。

最初的挡墙作用减弱,就进一步加高。

 

第九号观测点:

衬砌支护

1号隧道整个洞身全衬砌支护

该隧道坐落在山体向斜的核部,褶皱构造中向斜核部是一个汇水盆地,导致该隧道多次漏水,溶蚀现象也比较严重。

在不断地治理过程当中。

 

实习路线三:

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

位置:

这条路线南起南口镇关沟北至八达岭

优点:

新构造运动、节理裂隙、地形地貌及断层特征、风化岩、詹天佑杰作

出露地层:

地层有震旦系沉积岩,震旦系、太古界变质岩,燕山期花岗斑岩

观测点:

南口镇至臭泥坑,八达岭老站

地质条件简介:

1、三大岩类分布全面:

有震旦系沉积岩,震旦系、太古界变质岩,燕山期岩浆岩。

2、内力地质作用中地壳升降运动强烈;相应的外力作用中河流下蚀显著,风化作用非常发育。

3、地表流水作用明显:

山前洪积扇典型,河漫滩、阶地清晰。

4、地质构造形迹清晰:

可见倾斜构造、断层三角面。

第一观测点:

硅质灰岩

震旦系沉积岩—硅质灰岩

 

第二观测点:

岩体崩塌

观察岩体崩塌特征

山体坡脚有规模不大的岩堆。

此处岩性已有变化,为震旦系变质岩—石英岩。

颜色为乳灰色,后层状,致密,坚硬,质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石英岩为硬质岩,但此处岩石易破碎,稍用力击打岩块,即成小碎石。

岩石强度的降低,为强烈风化作用的结果。

岩堆的形成除了与陡倾岩层的地形有关外,海域石英岩强烈风化,节理极其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石英岩一般为白色。

外表风化颜色会深一些。

石英岩是变质岩,是受高温作用重新结晶的结果。

石英岩较脆,内部节理多,是由于脆性产生了很多裂缝。

平面都为断裂面,属构造现象。

地上的块体一般由三组节理面切割而成称为结构体,那三组节理面为结构面。

在接力的作用下,再加上坡度陡,在重力的作用下,岩石崩塌。

节理为剪节理,它的切面平整。

第三观测点:

花岗岩侵入

观察到岩石成肉红色,是典型的花岗岩或者正长岩(花岗岩石英含量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正长岩小于百分之五)。

此处花岗岩石侵入岩,侵入到片麻岩里面。

观测到几乎只有花岗岩存在,原因是花岗岩质地比较坚硬,抗风化,抗流水侵蚀。

经过风化作用,花岗岩侵入的岩体被侵蚀,于是留下了花岗岩。

 

第四观测点:

基座阶地

基座阶地,河流沉积中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基地分为三大类:

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

此处为基座阶地

侵蚀阶地是地壳强烈抬升,河流下蚀作用非常强烈。

由于下蚀很快,坡积物来不及沉积,所以阶地中只会有积岩没有坡积物。

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

堆积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全部由冲积物组成,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未达到冲击层底部的情况下形成的。

根据阶地形成时间时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和埋藏阶地。

基座阶地中,河流下蚀作用比较强烈,但坡积物来得及沉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可以看出河流沉积中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第五观测点:

人工导流堤砾岩

在河流流动过程中,受地形影响产生弯曲。

此处观测到河流弯曲的凹面。

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预防河流侵蚀的措施有三种。

其中这里应用的是人工堤坝,即导洪堤。

可以减少河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

在河流附近观测到砾岩,碎屑颗粒很大,是粗颗粒的砾岩。

砾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

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第六观测点:

燕山期花岗斑岩之字形铁路

居庸关,青龙桥车站,詹天佑墓。

可观测到燕山期花岗斑岩。

在青龙桥附近观察到燕山期花岗斑岩,其颜色为肉红色,全晶质结构,部分为斑状结构、块状结构。

此处岩体风化剥蚀严重,花岗岩表面呈黄褐色,光泽暗淡,岩石呈松散砂砾状,强度明显降低。

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花岗斑岩的矿物成分与相应的深成岩--花岗岩相同,不同的是它具有斑状结构,表明它是浅成岩。

花岗斑岩的斑晶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

石英斑晶往往呈六方双锥状。

钾长石为正长石或透长石。

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可见暗化边。

斑晶通常被基质熔蚀,基质呈微花岗结构 花岗斑岩与斑状花岗岩不同,后者具有似斑状结构,属花岗岩的一种;而花岗斑岩则具斑状结构,不是花岗岩,只是与它成分相当。

花岗斑岩通常以小岩株、岩瘤、岩盘、岩墙产出,或作为同期晚阶段的侵入体穿插于大花岗岩岩体中。

 

第六观测点2:

之字形铁路

青龙桥车站:

可看到著名的“之”字形铁路,体会大师设计之精巧

之字形铁路,通过增加路程来减小怕生的坡度,解决小区域大弯度火车拐弯的问题,也提高了铁路的安全性。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起、至河北张家口,1905年9月4日开工。

1909年8月11日建成。

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京张铁路从南口北上要穿过崇山峻岭,坡度很大,按照国际的一般设计施工方法,铁路每升高1米,就要经过100米的斜坡,这样的坡道长达10多公里。

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为了

安全、平稳,北上的火车到了南口以后,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过了青龙桥,火车向东北方向前进,进入了“人”字形铁路线路的岔道口后,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改成拉,而原先拉的火车头又改成推,使火车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爬坡就容易多了。

在20世纪初时的如此大胆的设计,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是一个不小创举。

 

第三部分实习基本技能与方法

一、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利用地质罗盘在岩层面上量取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上图所示。

在一定地区进行地质工作使用地质罗盘时,应首先根据该地区的磁偏角对罗盘进行磁偏角校正。

各地区的磁偏角不同,如我国西部地区磁偏角偏东,校正时应加上磁偏角度数,而东、中部地区磁偏角偏西,校正时应减去磁偏角度数。

经过磁偏角校正后,在本地区使用地质罗盘,所测得的方位角即为真方位角。

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岩层的倾角。

(1)缓倾斜或近水平岩层面上测量产状

①测走向:

将罗盘一条长边底线紧贴岩层面,调节罗盘至水准仪气泡居中,当磁针静止后对应刻度盘上的刻度值即为岩层的两个走向的方位角值。

其中,磁北针对应刻度值为折叠式瞄准器一侧的走向,磁南针对应刻度值为相反的另一个走向。

②测倾向:

将罗盘一条短边底线紧贴岩层面,折叠式瞄准器指向岩层倾斜方向,调节罗盘至水准仪气泡居中,当磁针静止后北针对应刻度盘上的刻度值即为岩层倾向的方位角值。

③测倾角:

将测走向或倾向时罗盘底面与岩层面的接触线画出,即为走向线。

利用罗盘长、短边垂直关系可在岩层面上画出真倾斜线。

将罗盘侧立,使长边与真倾斜线重合,手指微微转动倾斜制动器旋扭,观察倾斜仪气泡居中停止转动,所指倾斜刻度盘上度数值即为倾角。

(2)急倾斜岩层面上测量产状

在急倾斜岩层面上测量产状可以用前述方法进行,不过下列方法更方便准确。

①将罗盘镜盖紧贴岩层面调节罗盘至水平,读磁北针所指刻度值即为倾向方位角值。

②沿镜盖长边作线即为真倾斜线。

⑧将罗盘侧立,使长边与真倾斜线重合,测量倾角。

(3)在岩层下层面上测量产状方法

如果有平整的岩层面暴露,而又缺少平整的岩层上层面出露,可以用下层面产状测量的方法测定岩层产状。

倾斜或近水平岩层下层面产状测量的方法可参照下面讲的在煤层顶板下层面测量产状的方法进行。

急倾斜岩层下层面产状测量操作步骤与在上层面测量产状相同,但要注意,从罗盘上读取倾向方位角值时,应读磁南针所指的刻度值,这是因为此时折叠式瞄准器所指的正好是岩层倾向的反方向的缘故。

二、手绘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的一般步骤

与一般绘图写生大致相同,但有其独自的特点,可归纳如下五个步骤:

 A.观察与构思:

仔细观察分析地质素描对象的关系及其所反映的主要地质特征,抓住问题的实质,确定好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B.取景:

就是具体确定素描的范围,包括素描主题的确定,素描位置的选择,内容的取舍及整个画面的安排。

C.构图:

用轻线条在素描纸上分划出素描对象的各部分比例,并勾绘出大体的轮廓线,做到各部分大小比例适度,合乎近大远小等透视原理及其法则。

D.画线:

包括将素描对象的各部分几何形态、按常见的几何块面形象分绘出各部的具体轮廓线及进一步刻画出细部和加光。

E.标注及文字说明

a.图中的重要地层产状、构造要素、素描图方位。

b.主要山头、标高、村落、河流、道路及其名称。

c.地质体的分界、代表符号、图例。

d.比例尺。

可用数字的、线条的,而更多的是加用陪衬物作比例。

e.图名及简要文字说明(均列于图下方)。

f.作者、日期、地点及所属观测点的编号。

备注:

本次实习测得数据

太古元古分界

团山子组

高于庄组

妙峰山

倾向

209.5

228.5

205.3

257.5

走向

299.5

318.5

295.3

347.5

倾角

23.5

50.9

46.7

46.0

三、节理的野外调查与统计(天气原因未完成)

(一)观察点的选择与观测内容

野外观察点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选定的。

每一观测点范围视节理的发育情况而定,一般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