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433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

课题

整理书包——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

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你想说些什么?

二、新授

1、看一看,说一说。

笑笑和淘气的房间谁的整洁?

说说你的理由。

2、笑笑房间的物品时怎样摆放的?

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在图中画一画或圈一圈,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提问:

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好处?

3、请帮淘气整理一下房间。

提问:

你打算怎样整理?

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根据巡视情况。

说说是怎样整理的?

三、巩固练习

整理自己的书包,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自由发言。

在观察、交流中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两人一组,根据情境图说一说。

2、组织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独立思考、分类后,再全班交流。

 

1、你打算怎么样分类。

2、独立完成

3、小组讨论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文具

分类衣服

玩具

教学反思

 

课题

一起来分类——按不同标准进出分类

教学要求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继续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导入

师:

你们书包里都有哪些书?

为了方便,让我们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吧!

二、新授

1、请把书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里面都装了哪些物品?

请把书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思考:

应该分成哪两类?

寻找分类的不同标准,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感知多种分类方法。

2、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提示:

除了按“性别”进行分类,还可以怎么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1、不同颜色、不同长短铅笔各几支,把这些铅笔插在两个笔筒里。

2、进行有目的的分类。

确定标准;

按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交流各自分类的标准。

3、你是怎么样分的?

还可以有其它分类方法吗?

鼓励多种标准的分类。

4、小结:

分类不是固定的,选了不同的标准,就能分出不同的结果。

四、总结延伸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自由发言。

 

讨论:

应该分成哪两类?

按“科目”进行分类;按“用途”进行分类。

 

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看图,说一说怎样分类?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交流汇报。

说说分类的理由。

 

学生自由说一说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按不同标准进出分类

语文数学(按科目分)

    图书  本子    (按用途分)

大书小书(按大小分)

教学反思

 

课题

前后

教学要求

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演示、练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1、说一说。

谁跑在最前面?

谁在它的后面?

小兔跑第几?

乌龟跑第几?

说一说:

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有谁,谁的后面有谁?

……

2、填一填。

结合情境图,说一说4辆赛车比赛的情况。

几号车排在第一?

1号车排第几?

4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几号车的前面?

3、找一找生活中的“前后”问题,说一说。

教室前面有什么?

后面有什么?

本组小朋友中,谁在谁的前面?

谁在谁的后面?

老师的前面是谁?

老师的后面是什么?

你座位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百米赛跑。

同学们,紧张的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

它们朝哪个方向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赛情况如何,你看到了什么?

谁第一、第二,谁在谁前面、谁在谁后面。

猜一猜:

如果再跑下去,它们前后顺序会发生变化吗?

2、利用语言叙述前后位置,判断排列的顺序。

2号车排在最前面;3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排在2号车后面;1号车排在最后面。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图摆出比赛画面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

你了解了什么?

你能举出生活中前后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讨论后汇报,找学生边指边说。

 

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进行汇报交流。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说说比赛的情况。

说说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谁在谁的前面,谁的前面是谁?

小组形式自由说。

猜一猜可能发生的情况。

 

四人小组合作摆图片。

反馈交流。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前后

前后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课题

上下

教学要求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游戏激趣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提问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前后”,你能用“前后”说一句话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上下”的位置关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

最下面是谁?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

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

2、填一填。

说一说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关系。

说一说小松鼠的具体位置。

思考:

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下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上面?

3、猜一猜,它是谁?

我说你猜。

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进行抢答。

两问就知道。

通过两次提问,猜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4、摆一摆。

教师先示范,在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两人进行活动。

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情境图,说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你能举出周围有上下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观察情境图。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

 

学生进行抢答。

 

同桌合作摆一摆。

 

(1)小组讨论交流。

(2)评析。

(3)校对。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上下

上下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课题

左右

教学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数学游戏

课前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卷笔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十个好兄弟,长短各一,弹琴、画画离不了,越动越灵巧,你帮我来,我帮你,工作劳动得第一”。

2、你常用左手做什么?

右手做什么?

二、新授

1、我说你做。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一下;

拍拍你左边同学的肩,摸摸你右边同学的头。

2、摆一摆,说一说。

学具: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卷笔刀。

老师说,学生摆;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摆。

提问:

从右数,尺子是第几个?

橡皮的左边是谁?

……

3、做一做,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猫到小兔家做客,你能告诉小猫应该怎么走吗?

三、实践活动

站在家中某个位置,给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

四、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是怎样学会的?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猜谜语。

 

学生口答。

小组合作交流。

听口令,做动作。

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两人进行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逐一摆放。

同桌合作,考考对方

学生自由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铅笔画出小猫走的路线,再说一说如何走。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左右

左右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室

教学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数学游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教室吗?

你能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什么?

二、新授

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时怎么摆放的?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的前后、上下、左右都有什么?

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说一说:

图中都有些什么?

这位同学是谁?

你是怎么找到这位同学的?

开展模拟活动,进行“我说你猜”的游戏。

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课件出示情境图)

结合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人轮流指挥,剩下的同学按要求排队。

如:

谁站谁的前面,谁站谁的左边。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什么?

你能举出前后、上下、左右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小组交流,组间相互汇报。

 

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仔细观察,弄懂图意。

 

学生通过观察,简单推理后作出判断。

 

师生互动。

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分组活动。

学生听口令,排队。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室

前后

上下

左右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图形

教学要求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教学难点

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几何体模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许多新朋友,认识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品?

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

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并动手分一分。

集体交流不同分法。

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

(课件出示情境图)

这种分法是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来认识它们。

(1)认识长方体。

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给它起个什么名呢?

在桌子上找出形状相同的物体。

(2)认识正方体。

观察它和长方体一样吗?

哪不一样?

给它也起个名字。

区分正方体、长方体的图形,辨认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认识圆柱和球。

想想这两种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介绍这两种物体的形状特点。

区分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

3、玩一玩。

玩一玩,看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猜一猜。

一位小朋友来说箱子里物体的形状,其他小朋友听,看谁反应快,先猜出它是什么物体?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并动手分一分。

集体交流不同分法。

 

学生自由发言。

同桌、前后同学随意说。

辨析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

 

学生说圆柱和球形状的特点。

分组活动,交流不同的认识。

联系生活,说一说。

 

学生做游戏。

 

学生相互交流。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反思

 

课题

我说你做

教学要求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各种几何体模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后、上下、左右。

教师说方位,学生用手指,比比谁的反应快。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新授

1、说一说,摆一摆。

教师和一个学生合作进行示范。

同桌之间进行拼搭。

汇报交流,上台展示,介绍经验。

2、摸一摸,摆一摆。

两人一组进行,一人蒙住眼睛,根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出指定的几何体。

一个学生操作后,可以两人互换角色再玩一次。

三、巩固练习

你说我摆:

一个学生说清要求,另一个学生听要求摆放。

一个学生操作后,可以两人互换角色再玩一次。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做方位游戏。

 

师生互动。

同桌互动。

汇报交流。

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前后、上下、左右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反思

 

 

课题

古人计数——11-20的认识

教学要求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

二、新授

1、用小棒代表山羊,摆一摆,数一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

每出现1只羊,学生对应摆1根小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引导学生数一数,并交流数小棒的方法。

比10多1的数是多少?

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

(1)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经历吧10根小棒捆成1捆的过程。

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算式:

10+1=11

(2)介绍计数器。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

思考:

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一,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十。

3、做一做,说一说。

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写出算式。

用同样的方法,摆、拨、写17,20等数。

20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

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说一说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比一比,谁大?

谁小?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总结延伸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

学生数小棒的个数,也就是羊的只数。

 

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1捆。

 

学生试着拨计数器。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摆的情况进行交流。

 

10+9=19

小组讨论汇报。

帮助学生理解2个十就是20。

读一读尺上的数,顺着读,倒着读。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自由发言。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

1个十,1个一,是11。

10+1=11

教学反思

 

 

课题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

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练习、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学知识。

二、新授

1、一个用了多少块积木?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①结合计数器拨一拨,14,15;

②3+2=5,10+5=15;

③3+2=5,13+2=15。

2、还剩下多少块积木?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①结合计数器拨一拨,17,16;

②8-2=6,10+6=16;

③8-2=6,18-2=16。

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三、巩固练习

先搭15块积木,再搭3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先搭18块积木,拿走3块,还剩多少块积木?

怎样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延伸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列式:

13+2=15

小组活动,集体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列式:

8-2=16

小组活动,集体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说一说图意。

 

组内交流算法,集体订正。

15+3=18

18-3=15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搭积木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2=1518-2=16

①14,15①17,16;

②3+2=510+5=15②8-2=6,10+6=16;

③3+2=513+2=15③8-2=6,18-2=16。

教学反思

 

 

课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算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①10、11、12、13、14

②9+1=10,10+4=14

③5+5=10,10+4=14

2、做一做,说一说。

通过拨计数器说一说,借助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

3、圈一圈、算一算。

打算怎样圈?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总结延伸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列式:

9+5=14

用小棒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拨计数器。

 

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计算。

根据图意,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9加几

9+5=14

①10、11、12、13、14

②9+1=10,10+4=14

③5+5=10,10+4=14

教学反思

 

 

课题

有几棵树——8加几

教学要求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