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docx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适用学科
高中历史
适用年级
高二
适用区域
全国
课时时长(分钟)
45
知识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3.北魏孝文帝改革评价
教学目标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
改革内容、影响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史上曾经有三个民族统一过中原:
北魏、蒙古族、满族,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他们先后进行了汉化措施。
其中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1、东晋建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
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广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
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
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1、创新制:
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迁都:
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
3、移风易俗:
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
考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
”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吏治清明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粮食产量增加D.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得知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例题2】
【题干】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中不包括()
A、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B、鲜卑族逐渐灭亡
C、汉语言文字被确定为“正音”D、服饰礼仪互相吸收
【答案】B
【解析】孝文帝改革是促进鲜卑族汉化但是本民族没有灭亡。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
A.东汉和西汉 B.东汉至唐朝
C.北魏至唐朝 D.宋朝和明朝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
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2、“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与教材内容识记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知道,这一制度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并由国家来进行分配,这就是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
所以答案选B。
【巩固】
1、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为解决各级官吏贪污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响 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
C.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
魏孝文帝为加强中央对人口的控制实行三长制。
三长制规定:
五家为邻,设一个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故D是正确答案。
【拔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利于改变“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状况的是
A.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改姓氏籍贯D.三长制
【答案】A
【解析】北魏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唐朝继承均田制。
2、《洛阳伽蓝记》记载:
“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彘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北方百姓殷富”可说明北方经济发达,百姓富裕。
“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说明北方商品经济发达。
材料表述的情况都限定在北方区域,所以不能说明南方经济情况如何,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所以答案为B。
3、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
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
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
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
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
这就是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答案】
(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
(1)题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
第
(2)、(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
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
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
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
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
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
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
(1)措施:
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重视兴修水利。
(2)说明:
商业的活跃;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
(3)说明问题: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北方民族大融合。
(4)影响:
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北方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北魏时期孝文帝实行的改革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家管理,实行汉化措施。
北魏时期孝文帝实行的改革实现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北方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程小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