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389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docx

Y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4

2020Y九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老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人生的价值。

你求知的热情,谦虚好学的态度让老师感动;你的进步让老师高兴!

最好的赞语莫过于无声。

自信的你,请挥毫而行,将会取得优异成绩!

建议使用黑色水笔答卷,书写要工整、规范。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让你终生受益,工整、规范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李商隐的《无题》前四句填写完整(字体要规范、工整、美观)(2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1)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2)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chù()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3)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4)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bì()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2分)

(1)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镀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改为

(2)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改为

(3)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孺,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改为

(4)芦苇丛中还有一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搀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改为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B.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金碧辉煌的破烂拿来展出。

C.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D.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5.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地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B.教师楷模汪金权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6.古诗文词填空。

(5分)

(1)露从今夜白,;

(2)好学近乎知,。

(选自初三传统文化)

(3)《咸阳城东楼》中暗写唐朝政治腐败,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诗句是:

___,__。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     ,    。

”的气

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 ,____。

”一致。

(6)《醉翁亭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的名句是:

__,__。

7.名著导读。

请根据你阅读《水浒传》后的记忆和理解进行填空。

(2分)

《水浒传》是一篇以北宋末年     为主要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通过一系列    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   歌颂了   。

8.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小说中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请完成下面题目,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学习快乐吧!

(3分)

请介绍你最近读的一本小说和一个小说人物,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影响。

(1)最近读的一本小说:

(2)一个小说人物:

(3)你从中受到的影响: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赏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9.这首词随作者的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生机勃发的特点。

(2分)

10.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1.下面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1分)

A.《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13.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简明介绍秋瑾的一件革命故事。

(2分)

(二)赏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分)

(1)余拏一小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2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7.下面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8.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分)

(1)蹴尔而与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孟子在这段选文中的主张是什么?

(1分)

(三)阅读下面的传统文化《忠恕致仁

(一)》,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选自初三传统文化《论语.里人》)

21.此选段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孔子“仁”的思想贯彻着一个基本观念,这个基本理念是什么?

实现“仁”的两个路径是什么?

(四)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

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

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2.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是:

(2分)

2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分析:

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分析:

分号表示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分析:

这里的问号表示反问,意思是这样的人并不少。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分析:

省略号表示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24.今年正值“五四”百年纪念,前人用他们的青春诠释了“中国的脊梁”的真正含义。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如何理解“中国的脊梁”的含义?

(3分)

(五)研读《智取生辰纲》(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

“你们做甚么闹?

”那挑

酒的汉子道:

“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

你道好笑么?

说出这般话来!

”那七个客人说道:

“呸!

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

“不卖!

不卖!

”这七个客人道: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

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

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

“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

“你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

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

”那汉道:

“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

“饶不得,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

走。

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25.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分)

26.赏析下面加点的词语。

(5分)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

27.七位客人喝酒前为什么不讲好价钱?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2分)

(六)品读《红楼梦》(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

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

“月钱放过了不曾?

”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

“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

“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28.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

(2分)

29.选文中加点词“竟”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30.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大的场面,如运动会、演唱会、演讲比赛……请模仿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出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

(100字左右)(5分)

 

三.作文(50分)书写字体力求工整、规范、美观、标点规范,达到此项要求者,酌情加1—5分;两个错别字扣1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他不理解我。

”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

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

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

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

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

”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

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

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求:

①可以写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要有真情请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实感;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不得抄袭。

700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每一小句0.5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2.

(1)qī

(2)矗(3)jiànɡ(4)髀(每个0.5分)3.

(1)镀改为踱

(2)带改为戴(3)孺改为儒(4)搀改为掺(每个0.5分)4.B(2分)5.D(2分)6.

(1)月是故乡明

(2)力行近乎仁(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每一小句0.5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7.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每空0.5分)8.开放题,略(每小题1分)

二.

(一)9.春游(或“游览”或“游踪”)(1分)色彩明丽(1分)10.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1分)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

(1分)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热爱的思想感情。

(1分)

11.C (别号是鉴湖女侠)(1分)12.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1分)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1分)13.开放题,示例1: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留学期间,秋瑾还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示例2:

回国后,1906年自筹资金创办《中国女报》;1907年7月6日,当她的好友徐锡麟因没有准备充分,在安庆冲动起义失败,徐锡麟第二日慷慨就义。

示例3:

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只要是秋瑾的革命故事即可;2分)

(二)14.

(1)撑(船)

(2)勉强;尽力(每个0.5分)15.湖中哪能还

有这样的人呢!

(2分)16.路无行人,天无飞鸟,(1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1分)

17.C(2分)18.

(1)(用脚)踢

(2)(助词,无实义)(每个0.5分)19.从前(为了大义)愿死也不接受(施舍),(1分)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分)20.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

(1分)(或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三)21.基本理念:

“忠”(1分)和“恕”(1分)路径:

其一是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分)其二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分)

(四)22.驳论(1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分)23.B(2分)(可先看分析的内容,再看原句来判断分析的正误。

B分析有误,分号用于并列句子之间,而不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24.具有坚定信念、不屈精神(无私奉献、先人后己、默默无闻等),(1分)能为国家和民族(或历史)的发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