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189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docx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课时:

生命之杯 

一、教学目标 

聆听《生命之杯》,体验其特有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探讨内涵于歌曲的情感和音乐文化。

 

 二、活动内容:

 

1、能够跟着音乐1998年的足球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的律动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节奏。

 2、感受其他各组同学设计的动作,互相学习。

 3、跟着音乐的律动自己编创。

 

三、活动目的:

 

1、音乐与活动课旨在训练学生通过听、动觉的联觉效应,通过音乐刺激感官,使全身对音乐的空间、时间和能量做出反应而获得音乐感受,在此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

 

2、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开启自身心灵的能力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四、活动重点:

 

1、教师的要求要清楚、具体、明确。

 

2、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独特的肢体表达方式。

 3、强调动作与音乐的协调和统一。

 五、活动过程:

 

(一)、初听音乐:

播放1998年的足球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

A、  听第一段,说说音乐的风格是怎样的?

(热情的,充满激情的,有号召力的) B、  这样的音乐适宜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交流感受) 

(二)、提出要求:

 

A、要求清晰明确:

每组根据音乐风格特点编创两个八拍的动作,一组动作做五个八拍。

一共十个八拍。

小组活动时间八分钟。

 B、组长可以聘请自己组善舞的同学担当编导。

 

C、要求每组同学全员参与,比比哪一组同学合作的速度最快!

心情最好!

动作编排最棒!

 

(三)、按照活动区域分组进行排练活动:

 

A、此时需要再给学生一遍音乐,通过听觉寻找动作与音乐的结合点。

此时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

 

B、在分组展示前,再次播放音乐,各小组一起跟着音乐练习一遍。

教师强调动作开始进入的节拍,和前奏动作姿态的放松与酝酿。

 

(四)、分组展示、学会评价:

 

A、每一组都到台上展示,这个评价环节突出强调每一组学生的动作韵律节奏是不是适合这段激情、活力四射的音乐。

 

B、引领学生首先应看到其他组的优点。

 

C、根据教师采访首先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再依次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编导奖。

 (五)、互相学习、再次重组:

 

请每一组的小编导把自己组的动作跟着音乐交给全班同学,这样四组同学的智慧集中到一起,就自己创作完成了一个精彩的律动。

一起跟着音乐完整跳一遍。

 (六)、自由编创,独具匠心 

动作并不做具体要求,请学生随着音乐的韵律自由释放音乐中的能量即可。

 活动效果:

 

A、交流:

跳完律动大家的心情如何?

(开心、爽)律动的感受如此美妙!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不需要过多强调,它就藏在音乐中,藏在你的身体里,它就在最自然的状态中。

 B、音乐本该如此!

简单地给大家带来快乐。

全体学生伴随着《生命之杯》或拉丁节奏的律动再次享受音乐的欢乐。

 

第二单元  乐海泛舟 第一课时: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

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

有什么样的感受?

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

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

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

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

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

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

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

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

《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14 

第二课时:

大调弦乐小夜曲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

教学内容分为听赏、知识点、感受与体验活动三部分。

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中了解室内乐、小夜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没有听说过室内乐也没有接触过,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室内乐的概念并能对乐曲进行分析和区分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演唱、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熟练模唱四个主题音乐,在听赏中辨别主题出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能积极主动聆听、演唱、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能熟练模唱主题音乐,感受旋律内在的音乐要素。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小夜曲和室内乐等文字及音响资料。

 2、播放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莫扎特〉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

 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主部主题。

 2、提问:

 

a、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这段音乐分成几个乐段?

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1=G  4/4 

1  05  1  05  | 15 13  5  0  | 4  02  4  02 | 42  72  5  0 |....... 

  这部份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

它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

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清盈的旋律:

   1=G  4/4 

  5  — 6 — |  4  4  3  3  |  2  2  17  67 |  10  20  30  0  |.........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

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4、播放副部主题。

 5、播放整个乐曲。

 6、再次播放全曲。

 7、讲解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 连 副  结 部 接 部  束 主 部 主  部 题    题 四、巩固升华。

 

1、 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

他是哪个国家的的作曲家?

代表作

有哪些?

 16 

2、 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

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 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请写出它的结构图。

 

4、 《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

吗?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 

五、核心教学策略 

音乐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积极乐观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课时:

鳟鱼 

教学目标:

 

1、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②熟悉音乐的主题旋律。

 2、感受音乐,能够对乐曲的风格、情绪做出简单的评析。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引导教育学生珍爱自由,反对强权和迫害。

欣赏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鳟鱼五重奏》,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难点:

欣赏《鳟鱼五重奏》,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手段:

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 

1、创设情境:

学生伴随着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步入教室。

大屏幕上播放着鱼在水里遨游的画面,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2、讲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关于鳟鱼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深山老林中一条美丽的小溪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小鳟鱼,他们在小溪里整日快乐的游玩、嬉戏,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搅浑了溪水,打乱了小鳟鱼们平静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舒伯特作品歌曲《鳟鱼》(播放视频OK《鳟鱼》) 教师:

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1:

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

 学生2:

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教 师:

同学们说得好。

这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作者介绍: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

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三、《鳟鱼五重奏》 

教 师: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刚才我们听到的《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设想故事的结局。

(播放带有鳟鱼在水里遨游画面的音乐,之后请同学回答) 

1、师:

乐曲中运用了哪些乐器?

 生:

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师:

看书本上图片,大家看到的就是由这些乐器的不同组合演奏出的这首曲子。

 这种搭配法,叫钢琴五重奏。

(让学生不要误解,钢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钢琴。

) 2、 教唱作品的主题旋律。

 3、出示结构图,逐段聆听分析 

A:

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演奏,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

主题移高八度进行。

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

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

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

 

A4:

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它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以描写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A5:

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A6:

为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4、课后练习题3:

片段聆听,并把各段的情绪填入表中(如:

明快轻柔、清澈透明、活泼愉快、令人震惊、压抑哀痛、悲伤凄凉、充满希望……) 四、创作变奏 

1、师出示节奏:

x x xx x| x xx x --| 

2、师打一遍节奏、生跟打,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来个变奏节奏。

 (师生互动),把不同的节奏展示,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

 例:

x xx xx x| x xx xx --| x xxxx xx x|x xxxx xx --| …… 3、 师出示旋律:

 

1=C 44 1 34 5 5 | 5 3 1 -- | 师唱,生哼 

师唱:

1 34 56 5 | 5 32 1 -- |

生变唱 …… 

 4、生设计两小变奏:

 (P26 ——四) 板书设计:

 

鳟鱼    歌曲欣赏 鳟鱼五重奏    作曲家简介 

第四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梁祝》选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教材将作品放在“音乐与戏剧这一单元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再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以解决学生长时间聆听音乐的疲劳感和茫然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欣赏之中。

 学生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过渡,情感、学习方面都得到提升,所以欣赏梁祝能够加深他们对情感的理解,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能够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结局的理解和同情。

 

2.过程与方法: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音乐委婉抒情,凄惨哀怨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难点 

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所表达的细腻情绪的深入理解。

教具:

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播放动画片《梁祝》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 新课教学:

 1.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

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

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 相关知识:

(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知识点的讲解:

 

协奏曲:

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

 3.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这部作品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设计目的:

让学生初步对相关资料的了解,有助于下面的欣赏     下面,欣赏《梁祝》的主要部分音乐。

      一.引   子:

 (播放课件) 

     教师设问:

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什么乐器模仿什么动物的叫 声?

这段音乐的旋律呈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

( 学生欣赏后回答 )      二.呈示部 

1.爱情主题音乐(播放课件) 

     教师设问:

爱情主题音乐在这部分共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欣赏后分小组讨论回答)

 2.副部主题(播放课件) 

教师设问 :

这一部分的音乐节奏与前面的主题音乐情绪、节奏有什么区别?

  (学生欣赏后分小组讨论回答) 

3.展开部

 21 

(1).英台抗婚:

 

 教师设问:

 这部分音乐是用什么乐器主奏的?

欣赏后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欣赏后分小组讨论回答) 

(2)哭灵、投坟:

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对乐曲的了解,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自主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

 三.实践活动:

 

1. 教师设问:

 这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你喜欢哪一部分的音乐?

试着哼唱。

(学生讨论回答) 

2. 学唱《化蝶》歌曲:

(同时让学生根据《化蝶》歌曲即兴创编舞蹈)  设计目的:

给学生创设情境,自主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 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悲愤。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艺术家的伟大,更感受到优秀音乐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对心灵震撼的力量,也必将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 第一课时:

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材分析:

 

1、《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2/4 拍,速度:

中速稍慢,调式:

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 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2、“兴国山歌”(后面有,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

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

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

导入

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所以,“兴国山歌”闻名遐迩,素有“山歌之乡”的称誉。

 

“ 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

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

 兴国县出了五十多名将军。

 

“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

兴国山歌的内容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革命战争,改革开放,近到油盐柴米,男耕女织,男婚女嫁,无所不唱,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

潋江河畔,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

他们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

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

 “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

“哎呀嘞——哎”, 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

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轮唱等形式;有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有遥唱体山歌,跳觋、民俗歌、叙事山歌等表演类型。

 

三.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幻灯显示歌曲) 

 

1.学唱歌谱(钢琴带奏旋律,老师对难点如:

倚音、波音、滑音、连音、弱位起唱等进行辅导) 

2.带入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