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184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docx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

农村留守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自伤行为是指无自杀意图的、直接对自我身体造成的伤害行为,包括对四肢和头部的划伤、撞伤、烧烫伤、成心撕扯头发等轻度至中度行为,具体见附表1。

留守儿童〔青少年〕是指父母双方至少一人外出打工时间超过半年〔包含半年〕以上的农村儿童或青少年。

1.2方案设计

传统的小组社会工作团队成员多为10-20人左右。

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与现实状况,一方面农村学校迫切需要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帮助,另一方面如果只挑选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易出现标签效应,且需要额外占用学校其他教学资源,如课余时间和闲置的教室,更为关键的是该团体活动难以到达自伤行为的预防作用,因而为了更好扩大干预的影响面与提高干预的预防作用,减轻学校的压力,本研究对小组社会工作进行了外乡化设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形式开展小组社会工作。

农村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小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包括4实验组,第一组接受?

我的情绪知道,我的情绪我作主?

的课程干预;第二组接受?

人际交往?

;第三组为混合组,同时接受以上两种实验处理。

第四组为对照组。

评估效果采用前后测设计与被试主观评估两种。

前后测设计具体作法是,实施干预前对被试进行前测,干预结束时进行后测,以检验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

 

通过问卷施测,挑选出自伤行为问题〔至少出现一次自我伤害行为〕较严重的留守青少年班级,自愿参加。

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方式进行,每次一节课,共六节课。

 

本团体辅导方案的目标群体为农村留守青少年班级。

领导者应当是拥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经过专业训练,对团体辅导技术熟练,能够领导开展团体活动的师资人员。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干预方案

 

〔1〕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表

采用徐云〔2021〕修订的“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

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并具有较理想的区分效度、效标效度和聚合效度。

〔2〕人际交往能力量表

人际交往能力又称为社会交往能力,也叫社交能力,它最初是作为智力的一个成份提出来的。

Buhrmester〔1988〕BuhrmesterD,FurmanW,WittenbergM〔1988〕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发起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和情感支持五个方面,并编制除了相应的?

人际关系能力问卷?

〔InterpersonalCompetenceQuestionnaire,ICQ〕,用来考察大学生和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能力。

表1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主题

目标

内容

第一节:

发起交往

1团体心理干预班级的成立,达成契约;

2让同学们体验到主动交往的乐趣,学会发起交往。

1、1.团体心理干预班级的建立,说明团体干预班级的目的;

2.热身活动:

〞无家可归〞

3.小组讨论:

“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

4.家庭作业

第二节:

自我表露

1通过自我观察与反省,增强同学们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

2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开放自己,敞开心扉表达自己。

1.检查家庭作业

 

4.观看视频?

想爸妈?

第三节:

适当拒绝

1使学生明白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有权利说“不〞,并学会拒绝的技巧。

2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立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角色扮演:

该如何拒绝?

2.讨论交流:

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说“不〞?

3.理论指导:

讲解拒绝别人的技巧

第四节:

冲突管理

1协助同学们改变对人际冲突的消极看法;

2帮助同学们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根本技巧。

1.体验活动:

“解开千千结〞

2.分组讨论:

游戏中“结〞&生活中的“结〞

3.人际冲突情景剧

第五节:

人际信任

1使同学们对信任有根本的认识。

2让同学们体会到信任和被信任的感受。

 

3学会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

1.情景导入

2.讲解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

3.体验活动:

“风中劲草〞

第六节:

情感支持

1使同学们认识情感支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帮助同学们建立起更广阔的支持网络,使组员能更好地去认识寻求支持与帮组的途径,开阔组员的视野;

3结束小组,做好收尾工作。

1.爱心故事会:

留守孩子不孤单

2.情景剧:

关爱他人

3.盘点收获,放飞梦想

注:

同学分成小组讨论时,可以5-6人一组,男女同学搭配,自由组合。

1.5.3.1第一节发起交往

一、活动目标

1.团体干预班级的成立,达成契约;

2.让同学们体验到主动交往的乐趣,学会发起交往。

二、活动内容

1.团体心理干预班级的建立,说明团体干预班级的目的;

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学校的心理老师***,很快乐给大家上心理活动课!

我们活动课的名字叫?

人际交往。

?

,主要想帮助大家学会发起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和情感支持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次活动课共进行6次,每次一节课的时间。

在心理活动课进行的时候,请大家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2.热身活动:

无家可归

教师讲解活动要求:

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圈,预示班级这个整体是一个大“家〞。

接着,听教师的不同口令,“家〞就要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老师说“变,4个人一组〞,学生就要以四个人组成新的“家〞,或者再说别的数字,同学按规定的数字再组成新的“家〞,以此往复。

活动结束后,分别请“找到家〞和“游离在家外〞的学生分享感受。

3.小组讨论:

“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

小组讨论之后,代表向大家汇报本小组的分享结果。

老师总结: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成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

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

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成认他们的价值。

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

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那么。

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家庭作业

认识一个新朋友,主动发起邀请,如邀请结伴出游或一起自习等。

记录心情日记,在日记中具体的描述和新朋友相识的过程和感受。

 

1.5.3.2第二节自我表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我观察与反省,增强同学们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

2.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开放自己,敞开心扉表达自己。

二、活动内容

1.教师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简要回忆上次活动内容;并向学生说明本次小组的目的、意义和根本内容;

目的:

协助成员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家庭关系

活动步骤:

〔1〕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纸〔2〕教师让成员塑造他们各自的家庭,画出自己眼中当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图。

比方,某个同学的家庭成员由自己、爸爸、妈妈、妹妹构成,他的关系图中必须得画4个人。

如果父母之间几乎不说话,就将他们各自安排在屋子的两侧;妹妹和妈妈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就把妹妹放在妈妈那边,跟妈妈手拉着手;他本人与任何人都不亲,就把自己画在屋子另外一个角落里,远离每个人。

最好给每个人标个号,然后在旁边注明每个号代表的人是谁。

〔3〕每个成员家庭塑造完成后,和大家分享这样塑造的理由,由此讨论这个现在的家庭关系。

3、分享与讨论

目的:

进一步深化对自我、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的了解

步骤:

请成员自由发言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可以从自我、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来做表达,通过家人特色素描,对家人的了解是不加深了;通过家庭塑造,对家庭关系了解是不变得更清楚了;对家庭关系满意程度怎样,今后该怎样努力改善家庭关系,自己要怎么做?

有哪些相对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想说的话。

4、观看视频?

想爸妈?

?

想爸妈?

歌词:

院里的桃树开了花/小狗也长大了/爷爷的牙齿掉光了/我的裤子又短了

爸爸呀妈妈/我想你们啦/离开村子这么久/你们想家吗

那里的天空蓝不蓝/房子大不大/老板对你们好不好/病了怕不怕

爸爸呀妈妈/你们还好吗/好久都没打/你们想我吗

爸爸呀妈妈/你们还好吗/爸爸呀妈妈/你们想我吗

爸爸呀妈妈/我等你们回家/爸爸呀妈妈/别走了好吗

想爸爸陪我放风筝/想听妈妈讲笑话/作业错了想爸爸改/辫子想妈妈扎

爸爸啊妈妈/我会做饭了/奶奶说真好吃/你们也来尝尝吧

爸爸呀妈妈/你们还好吗/爸爸呀妈妈/你们想我吗

爸爸呀妈妈/我等你们回家/爸爸呀妈妈/别走了好吗

爸爸呀妈妈/别走了好吗

教师过渡语言:

爸妈一年只会家一两次,时间很短,在外时相信你们都非常想爸妈,这首歌的歌词和你们内心的想法肯定有很多相似之处“爸爸呀妈妈,我想你们啦〞〞爸爸呀妈妈,别走了好吗〞,但是又有多少同学能够在和爸妈打的时候说出这句话,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呢?

虽然你们很懂事,知道说了也无济于事,爸妈也不会会到自己身边,但是说出来,父母才知道你们他的思念,对他们的不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平时是如何和父母交流的,比方如何交流〔打或者qq视频〕,交流的方式如何,内容都有些什么,会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三、家庭作业

1、周末给远在他乡的父母打个,关心一下父母,告诉父母你想他们,很爱他们。

2、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准备下一次活动的角色扮演情景剧。

 

1.5.3.3第三节:

适当拒绝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有权利说“不〞,并学会拒绝的技巧。

2、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立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内容

1、情景剧:

该如何拒绝?

〔1〕有同学总是要你帮他写数学作业,这次又叫你写,你怎么拒绝?

〔2〕当你心情不好在房间休息的时候,妈妈让你去帮她干家务,而不是让正在看电视的哥哥去时,你该如何拒绝?

〔3〕同宿舍的王华和隔壁班李辉发生矛盾,打算去打李辉,对你说:

“走,是兄弟就去帮我!

〞你怎么拒绝?

2、讨论交流:

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说“不〞?

分组讨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说“不〞?

并请局部学生分享。

总结:

〔1〕自己手头的事情比别人的事情更重要时;

〔2〕别人所要求的事情确实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对方自己也能完成时;

〔3〕可以明显判断是不好的事情时〔从社会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看〕;

〔4〕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时。

3、理论指导:

讲解拒绝别人的技巧

〔1〕尊重对方,注意聆听对方的谈话。

〔不贬低他人〕

〔2〕对于明显不对的事情,要果断拒绝。

〔明确立场〕

〔3〕拒绝别人要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陈述理由〕

〔4〕拒绝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要有礼貌,不能过于粗暴。

〔5〕找出替代的方法。

拒绝他人,他人一般会产生不快与愤怒,甚至消极的情绪。

但你可以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替代别人要求你做的事情,以缓和情绪。

教师总结:

1、在与他人交往中,该拒绝时就要拒绝。

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

2、拒绝本就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利,但拒绝也要讲技巧。

三、家庭作业

阅读课外书籍?

学会说“不〞?

 

1.5.3.4第四节:

冲突管理

一、活动目标

1、协助同学们改变对人际冲突的消极看法;

2、帮助同学们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根本技巧。

二、活动内容

1.体验活动:

“解开千千结〞

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然后举起右手,抓住对面另一成员的手,再举起左手,抓住另一个人的手。

但是不能抓自己身边成员的手,也不能两只手抓一个成员的两只手。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方法把这个“结〞解开。

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2.分组讨论:

游戏中“结〞&生活中的“结〞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

在解开了一点以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与周围的朋友结下了这样的“结〞?

有些“结〞可能是看得见的。

也可能是看不见的,比方你总是看某个同学不顺眼。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人际交往中的这些“结〞的?

(3)通过解开这个“结〞,你觉得成员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是否只有消极的影响?

(4)当努力了很久“结〞都没有被解开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想到放弃了吗?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与某个同学产生了剧烈的冲突,或者冷战了很久都没有和好的迹象时,容易产生什么念头?

(5)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开这个“结〞?

联系现实生活,这对你解决人际冲突有何启示。

根据成员在分享活动体验时谈到的人际冲突问题,选取其中最具普遍性的情境,分组来进行表演,比方室友很懒,每次值日都不清扫卫生,引起了全寝室同学的不满;父母未经你的同意就翻看了你的日记;作业已经写完了,在看电视或者玩的时候被父母不分来由的训斥,说自己只知道玩等;每组二到三位同学表演,其他成员那么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人际矛盾的方法,并用小品的形式把它表演出来;所有成员一起来讨论以上各种解决方案的可取之处和不合理之处。

教师总结管理人际冲突的根本方法,如,改变对人际冲突的消极看法;以合作代替竞争,实现双赢;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积极地进行沟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等等。

 

1.5.3.5第五节:

人际信任

一、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对信任有根本的认识。

2、让同学们体会到信任和被信任的感受。

 

3、学会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

二、活动内容

1、情景导入:

由老师讲一个故事引入信任的主题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跟儿子在户外玩。

儿子爬到墙上想往下跳,他让父亲在下面接住他。

在他准备跳下来之前,父亲跟他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也有一位父亲跟儿子。

故事中的父亲是美国的一个富翁。

这个富翁的儿子有一天爬到一面墙上往下跳。

这位富翁张开双臂在下面等着接住他的儿子。

可是当他的儿子跳下去的时候,这个富翁却闪身躲开了。

富翁的儿子摔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很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时候,这个富翁跟他的儿子说:

我让你跌一胶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父亲有时也未必信得过,何况其他陌生人。

讲完了富翁与儿子的故事,这位讲故事的父亲也伸出双臂,对儿子说:

来,跳下来吧,我会接住你。

这时儿子心里不安起来,这个故事已经令他内心产生了疑心与犹豫。

父亲连声催促他。

于是儿子咬咬牙闭上眼睛跳了下去。

他以为会摔在地面,但当他睁开眼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父亲的怀抱里。

他父亲跟他说:

我也想你学到一课——连陌生人有时你也可以相信,何况是你的父亲。

你完全信任你身边的人吗?

你愿意生活在一个互相信任的环境里,还是生活在一个互相疑心的环境中?

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你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

你又会得到什么样的成长?

请你们带着问题来思考我们今天的课程:

“携手筑起信任的心桥。

2、讲解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

信任是建立友谊的前提,如果想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要真诚待人。

与任何人相处,千万不能有贫富之分。

必须互相尊重,只有你尊敬对方,对方才会尊敬你;其次,要彼此间信任。

这就是说,信任是建立在双方的,那就得互相说实话,办实事;第三,要经常来往。

多好的关系,也会随着不互相来往而逐渐消失双方的感情;第四,要互相帮助。

什么叫真正的朋友,那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你能主动去帮助他。

我想,如果做到上述四条,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3、体验活动:

“风中劲草〞

步骤:

了解了那么多信任的知识和不信任带来的麻烦。

你们知道信任的重要性了吗?

当别人把自己的平安托付给你的时候,你该对他怎样负责?

你是否敢于把自己的平安交给别人的时候,你信任他们吗?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叫“风中劲草〞,首先请十位同学出来其中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站在中间,其余9名同学手拉手在她外面围成圈,游戏规那么很简单,我开始拍手,外围的同学和中心的同学呈相反方向旋转,当掌声停止那刻,中心的同学要毫不犹豫地向后倒下,而在她身后的同学要负责接住她,不能让她摔倒。

结束之后引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

做完这个小游戏,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站在中间的同学和外圈的同学,你们在游戏中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作为观众的同学,你们又思考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并发言。

教师为大家鼓掌并总结:

其实在旋转的时候,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

游戏进行时,外围的同学会害怕接不住倒下来的同学,中心的同学也会害怕外围的同学接不住他,这是一个双向信任的检测游戏,在游戏中你们可以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信任,正如生活中一样,别人把自己的平安托付给你,那么你们就应该负起你们的责任,给他们同样的信任。

信任是双方交往的根底,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

一个信任的眼神可以化解矛盾的坚冰,一个信任的口吻,足以让人刻骨铭心,永难忘记。

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

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团体、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的船,失去了航行的路标。

然而,信任的破坏是一刹那的事情,建立起信任却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完成。

信任,与金钱无关,却与一个人的操行相连。

因此,你们要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携手筑起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心桥。

1.5.3.5第六节:

情感支持

一、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认识情感支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帮助同学们建立起更广阔的支持网络,使组员能更好地去认识寻求支持与帮组的途径,开阔组员的视野;

3、结束小组,做好收尾工作。

三、活动内容

1、爱心故事会:

留守孩子不孤单

举办“爱心故事会〞讲出让大家感动或难忘的爱心故事?

学生讲诉自己或者其他留守学生被关爱的故事。

随机采访:

得到关爱,当时心情怎么样?

想对他们说什么?

过渡:

当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关爱时,除了真诚地感谢,也要学着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如果孩子们讲不出被关爱或关爱别人的故事,就播放老师、同学、亲人等关心留守儿童的图片,鼓励他们大胆讲述并及时鼓励。

2、情景剧:

关爱他人

让典型留守学生扮演小名,其他学生扮小明的朋友、同学、老师、奶奶、妈妈等,采用角色扮演法让留守儿童体验关爱与被关爱,让父母和关爱“我〞的人放心----我长大了

情景表演:

今天小明过生日,他的爸爸妈妈在远方不能赶回来,我们……

分享讨论:

〔1〕小明得到大家的关心时,心里有什么体会?

〔2〕其他同学看到被关爱的人如此开心,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用一颗感恩的心〔板书心形简笔画图〕去理解和支持爸爸妈妈。

把对他们的想念化为学习的动力,化作关爱他人的力量吧。

爸爸妈妈在远方支持你,陪伴你,是你坚强的后盾。

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老师、同学、朋友、爷爷奶奶等的爱也会给你温暖。

3、盘点收获,放飞梦想

活动总结:

愿大家带着感恩的心,插上理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最后一起把?

感恩的心?

〔背景音乐〕送给爸爸妈妈,送给老师同学,送给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

全体学生围坐成一个大圈,助教给每个人发一张A4纸和一支笔;每个人在这张纸上写下通过这几次活动得到的收获以及想说的话〔对父母、朋友或同学〕;每人把写好的纸叠成纸飞机放飞;每个人捡飞到自己身边的纸飞机,翻开阅读,给予补充或送上美好的祝福,然后继续将它放飞;最后一次放飞时,可以在老师的带着下,全班将纸飞机向活动室上方同时用力放飞,并同时跃起和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