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0927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docx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

摘要:

人们是这样赞美胡杨:

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像胡杨一样活着。

他们是兵团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

”;也有人这样说兵团人“铸剑为犁,掘地为穴”……

关键词:

军垦第一连;屯垦戍边;军垦精神,胡杨精神

参观军垦第一连

来到“军垦第一连”,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是那匠心独运的人工军垦犁大门,设计高大雄浑,使人惊叹戈壁荒滩在垦荒犁铧下变成万亩良田的神奇与艰辛。

  当年亲身经历垦荒、建设石河子的,现已年过七旬的老连长为大家讲述了在当年将荒漠变绿洲过程中的故事。

当老连长说到战友戴玉莲因喝了盐碱水出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干活最后倒在垦荒地里与世长辞时,当说到一位战友舍身救落水者而献身的动人往事时,老连长声音颤抖、哽咽,眼眶湿润,党员们听到这些时无不沉默,缅怀逝去的英雄。

当说到炊事班为改善大伙伙食而冒着生命危险打死一头120多公斤的野猪的生动情节以及说到战友们闹洞房的趣事时,老连长声音洪亮,滔滔不绝,让大家感觉就好象发生在昨天一样,说到精彩之处,大家抱以阵阵热烈掌声。

老一辈人的足迹

在“军垦第一连”里,最能撼人心魄的还是那座不朽的“军垦第一犁”人工雕像。

粗绳深深地勒进垦荒战士的肩膀,他们的双脚重重地踩在地上,他们的肌腱在风雨里暴露着,他们的信念在寒暑中一天比一天坚固,他们“嘿哟!

嘿哟!

”地拉着犁,向着荒原,向着前方走去……正是这座人工雕像,表达了人们对当年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精神深深的敬意。

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石河子人将这里开垦建设成了一座绿色的城市。

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湖。

与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进行搏斗,成了垦荒战士们在这里扎根创业的第一课。

起初,为了防蚊虫叮咬,他们下地割苇子时,都用纱布把头蒙起来,一个个活像戴着面罩的养蜂人。

但蚊子身体小,见缝就钻,总是防不住。

后来,他们学会了每天“化妆”,“化妆品”全都是水渠里的稀泥巴。

上工前,把头、脸、手全都抹得黑糊糊的,个个都像泥人一般。

收工后再“卸妆”,钻进水渠里洗泥巴。

这个办法还真奏效,蚊子叮不透了。

那时候,在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中,连队平均日犁地8亩左右,最高达到10亩,每年都超额完成开荒播种任务。

然而,即使这样白天超负荷的劳动,晚上住在生活条件极差的地窝子里,也没有动摇他们战天斗地的信念和决心。

“军垦第一连”驻守在一个山脚下。

抬头望去,山坡上四处可见一座座低矮陈旧的地窝子群,还有干打垒伙房和蓄水涝坝等兵团军垦人建造的遗迹……记者俯身钻进一座5米多深的地窝子,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有一丝光线从天窗上射进来,整个地窝子里又暗又潮,让人不想多呆一分钟。

听一名老兵团人讲,就是这些地窝子,曾是兵团军垦人的“公共洞房”。

地窝子数量有限,只有结婚的人,才能住进去,这是当时最奢侈的“住房”。

在这样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垦荒战士们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还肩负着保卫新疆稳定的战斗任务。

白天生产,晚上站岗,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用汗水和生命在这片亘古荒原上一步步地建起了城市。

现在的石河子城区仍在扩大,城市道路绿化率达到100%,树木若以两米的株距排成单行,可绕地球好几圈,真正成了一座人在花丛中、楼在绿树中的现代化城市。

这正是“军垦第一连”光辉的艰苦奋斗史给了石河子几代人巨大的精神鼓舞。

石河子人不停地奋起着,他们以坚韧的足迹将这块荒地变成了林海,变成了绿洲,被联合国授予了“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真可谓是人间奇迹。

名扬海内外的“番茄酱之乡”、“彩棉之乡”、“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之乡”、“蟠桃之乡”等等,都是改革开放后从这里诞生。

如果说,“军垦第一连”是新疆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缩影,那么,今天石河子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正是当年兵团人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精神最好的历史印证。

这个印证,让所有来过石河子的人都可以通过“军垦第一连”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

爱国主义精神

如今,“军垦第一连”被农八师石河子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说到爱国主义,往往会联想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件。

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驰骋疆场,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南宋末年,文天祥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强烈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

再让我们看一看周围,无数清洁工人用自己的汗水清洗着环境卫生;无数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每一位病人;无数甘为人梯的教师用生命哺育着祖国的未来……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

这么多人为我们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榜样。

现在,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呢?

我们作为在校学生又应该怎样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呢?

我认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做大事是爱国,做小事同样也是爱国,因为我们现在只能做小事,事情虽小,尽力去做每一件小事,尽力去做到最好,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母亲会感受到我们所尽到的微薄之力,只要有意义那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

故人云: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一件件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做好大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军垦精神

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饼图是你、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

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乐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件已被列入国家二级文物的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望着那件全身上下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技能肯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他们不与民争地,只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者圣湖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

最后就是那副镇馆之宝“全景油画”了,画面上生动展现了进驻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场景,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的时候,一种震撼、澎湃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浸透着建设者们的血汗,也是军垦精神的象征我们了解的、不了解的、新奇的景象,都凝结着无数戍边军民的血汗所以石河子被称为是“戈壁滩上的奇迹”,它给人更多的感触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一种团结的力量。

老一代革命者的伟大实践以及他们的精神,戍边英雄们的生命热血换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必须好好地继承。

通过戍边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从而把握了我们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了一个民族那种生生不息的斗志。

在当代,我们特别需要这样的精神和斗志。

军垦精神就是大树精神,就算是一粒种子,只要它落在这片土壤上,就会生根、发芽,不断成长,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后再发展成一片接天的树林,最终带来一片绿阴,造福一方百姓。

军垦精神就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军队是要打仗的。

干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硬碰硬,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飘浮,否则一旦打起仗来就要吃大亏,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此,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垦精神,尤为重要。

新世纪新阶段履行我们的义务,作为在校大学生,必须自觉地在艰苦奋斗中磨炼自己,经受住训练上高标准、严要求的磨炼之苦的考验、自然条件恶劣之苦的考验、物质生活清贫之苦的考验、亲人离别之苦的考验……要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畏艰难、甘愿吃苦的昂扬精神,以战胜千难万险的英雄气概,向自己交出一份的优秀答卷。

 

石 河 子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

小组成员:

院系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2012-5-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1年2月26日

 

教学录像观后感题目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军垦第一连——有感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6日

院、系、班级

学号

姓名

备注

教学录像

观后感

200字左右

年过七旬的老连长为大家讲述了在当年将荒漠变绿洲过程中的故事。

在“军垦第一连”里,最能撼人心魄的还是那座不朽的“军垦第一犁”人工雕像。

正是这座人工雕像,表达了人们对当年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精神深深的敬意。

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乐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心里不禁惊叹当年技能肯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读书心得

自我评价

100字左右

走进石河子“军垦第一连”让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了党领导人民军队在亘古荒原、千里戈壁上拉动军垦第一犁开创屯垦戍边千秋伟业的辉煌,感受到了军垦人以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屯垦戍边的光荣。

教师评语

阅读书目

(作者、出版社、时间)

教师综合评分

题目10分

结构30分

内容50分

特色10分

总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