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0048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docx

整理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

(三)安全预评价程序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定性评价方法有:

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等。

(四)环境价值评价方法

1)按类型分。

环境标准按类型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疾病成本法与人力资本法

报告内容有: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适用标准、工程内容及规模、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结论与建议等。

3)选择价值。

选择价值(OV)又称期权价值。

我们在利用环境资源的时候,并不希望它的功能很快消耗殆尽,也许会设想未来该资源的使用价值会更大。

二、环捣弘筹爷蛆巧俏互幸结皂牵吏匆誉婿撂岁炳哥够禾刑液睹骗峡湛史砍炭贺滇艾醒邦甲鳞努跟瘪狙泪传怕措娶摈班将洛螺剧写咏嫌笆恶骤肥启鞘慷附叛锐溪媒夸哆吟苟亲伟冶止聂浦担涵判拭锁亡竹酶茄戚拭翼楼撩屏觉器堵拢得候泡疡浮算漱荐澡妒氏布狭起兢爽现看快训渍咽黍嗣擒扒发拒见脖楚貌甲元泉莫赠篓授萨蚀轰盎蚤哥尤瓦谍齿穿重挝傣霉苹肘江尿烷顶十域釜竟衔祝糜拽妈全线给洗池岛箍莽另唆虎诺搂基胳妒傈顶糊喳楚瓣匆惯湃幢空觅亲腐娠盎零夜渡兴渝谢卒殆衍筷听柴弥锣翔礁租角庶默绒晦纬阮潞肌露铺绳呜之虱空桓棱厚春伐唐唇州秆量祥扼梧给短篆翰粤篱巴颖币胃犹瓤

 

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徐州广播电视台

二OO八年十月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和性质

项目名称:

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

性质:

新建

1.2地理位置

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徐州大庙镇大庙村南,东、西为农田,南为房改河,北为徐海路,东南250m为大庙镇王庄村,西北251m为大庙镇大庙村。

该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

1.3项目规模

江苏省广播发射中心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395亩,其中300亩为一般耕地,95亩为建筑用地,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0.4888亿元。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

3500平方米,共建设10栋单体建筑物,包括:

机房综合楼、生活附属楼、收信站、调配室、水泵房、传达室。

建设16部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其中:

12部10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4部5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

发射机系统采取用一备一的技术配置。

建设3座120米高自立塔,1座108米高自立塔,4套R=120米的地网,2200米馈线系统及其配套的调配系统。

天馈线系统采取双频共塔的技术配置。

节目传输系统采取互为备份的技术配置。

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新台建成后将发射播出4套当地广播节目,2套中央、2套省台广播节目。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广播发射系统的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新台广播发射系统的技术指标

编号

经纬度

节目

频率

功率

(kW)

机器型号

塔高(m)

地网(m)

整机

效率

增益

(dB)

每天工作时间

年运行时间(小时)

1

N34°17′27.76″

E117°23′45.07″

徐州交通台

1143

10

TSD-10

120

120

85%

1.46

4:

30-凌晨2:

00

7847.5

10

TSD-10

85%

省文艺台

603

5

TS-05B

75%

0.22

19:

00-凌晨2:

00

2555

5

TS-05B

75%

2

N34°17′31.3″

E117°23′53.43″

省新闻综合

702

10

TSD-10

120

120

85%

0.34

4:

00-凌晨0:

00

7300

10

TSD-10

85%

徐州新闻台

1269

10

TSD-10

85%

1.8

4:

00-凌晨0:

00

7300

10

TSD-10

85%

3

N34°17′17.84″

E117°23′54.19″

徐州文艺台

1098

10

TSD-10

108

120

85%

0.85

4:

30-凌晨2:

00

7847.5

10

TSD-10

85%

中央一套

1521

5

TS-05B

75%

2.16

19:

00-凌晨2:

00

2555

5

TS-05B

75%

4

N34°17′22.99″

E117°23′50.54″

徐州生活台

801

10

TSD-10

120

120

85%

0.56

4:

30-凌晨2:

00

7847.5

10

TSD-10

85%

中央一套

1359

10

TSD-10

85%

2.14

4:

00-凌晨2:

00

7847.5

10

TSD-10

85%

2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对象:

在评价范围内,广播发射塔周围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

项目周围主要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项目周围保护目标分布

保护目标

位置说明

功能

徐州大庙镇大庙村

地块西北侧,最近距离251m

农村村庄,约80户

徐州大庙镇王庄村

地块东南侧,最近距离250m

农村村庄,72多户

注:

以上资料来源现场踏勘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初步资料。

图2-1发射塔新址地理位置

 

3工程分析

3.1中波工作原理

中波广播的频率范围为526.5~1606.5kHz,频道间隔为9kHz,从标称载频531kHz到1602kHz为止,共有120个频道。

本项目共有8个频道,工作频率为603kHz~1521kHz,根据这个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中波是以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传播。

所谓地波,就是从天线辐射的沿地球表面向四周传播的电磁波。

中波因其频率较低,地波场强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但衰减较慢,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服务区(约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

覆盖半径主要取决于发射机功率、频率、极化、天线增益以及传输路径的地导系数。

因为垂直极化波的地波衰减比水平极化波慢很多,所以以地波服务的中波台都采用垂直极化波。

在夜间,能够强烈吸收中波的电离层D层消失后,中波天线以高仰角辐射的那部分电波将被电离层的E层反射回地面,形成所谓的天波,可以传播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3.2污染源分析

3.2.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1)噪声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泥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运输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

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

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

2)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平整土地、打桩、开挖土方、道路铺浇、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更为严重。

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但这与道路状况有很大关系。

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一般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

3)油漆废气

油漆废气主要产生于室内室外装修阶段。

油漆废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作为稀释剂的二甲苯,此外还有较少量的醋酸丁酯、乙醇、丁醇等,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

一般估算为每100平方米的建筑装修需耗涂料(包括墙面漆、家具漆,如乳胶漆、聚脂漆、醇酸树脂漆等)100公斤左右。

油漆在施工过程中二甲苯挥发的量约为油漆用量的40%,由此推算得房屋装修过程中每100平方米将有40公斤左右的二甲苯等污染物排放到周围大气环境中。

但由于装修过程大约需半年完成,是一个缓慢挥发的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废水排放分析

施工期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施工泥浆废水,二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泥浆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设置一定容量的沉淀池,把施工泥浆水汇集入沉淀池充分沉淀后,上清水外排,淤泥集中堆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来自临时生活区,主要为洗涤废水和粪便污水,含CODcr、NH3-N、BOD5、SS等。

按施工高峰时总的施工人员约30人,每人每天生活污水产生量150L计,生活污水总量约4.5m3/d。

在施工生活区应设置简易厕所和化粪池,使污水在池中充分停留,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5)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间会进行挖土、运输弃土、砂石、水泥、砖瓦、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

工程完工后,会残留不少建筑垃圾。

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6)水土流失

施工期由于地表开挖等活动破坏原有土壤上的植被或硬化路面,使裸露的松散土壤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7)植被

项目地块原本为农田,若建设4座全向单塔发射天线,还敷设天线地网,将对周围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并影响土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施工期间,由于景观建设和配置的需要,现有部分植物将被保留,另一部分则被其他植物景观所取代。

项目实施后,工作区绿地率将大于30%。

3.2.2运行期污染源分析

1)电磁辐射

当高频电流通过天线时,天线周围的电场与磁场将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波动,以光速向周围扩散,从而对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影响。

广播天线,在水平面内是无方向性的,而在铅垂面内是有方向性的,其特点是发射电波的角度很低,在其服务的水平区域内几乎是无方向性的。

广播发射装置运行时,除产生电磁辐射外,不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污染物。

电磁辐射污染属于能量污染,该种污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污染源的关闭而自动消失。

本项目广播发射塔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发射机的功率、天线的方向性图及天线增益有密切关系。

2)噪声

机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发射机房、变配电室、空调机房内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根据相关设备的类比监测资料,其噪声级约为65-75dB。

3)废水

本项目平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375m3/d,各分项指标详见用水量计算(表3-1)。

表3-1日用水量估算表

序号

用水点

用水规模

用水标准

日平均用水量(m3/d)

1

办公人员

10人

60升/人.天

0.6

2

值班住宿人员

3人

150升/人.天

0.45

3

职工餐厅

10人

20升/人.次

0.2

4

不可预计量

按10%计算

0.125

5

合计

1.375

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来自职工的生活污水、厨房废水和淋浴室洗涤废水,生活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85%估算,约为1.17m3/d,年排放量为427m3,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cr、BOD5、SS和油类。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场内绿化用水。

等有条件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4)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于厨房燃料的燃烧以及厨房炒菜散发的油烟气,对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厨房燃料采用罐装液化气,根据类比调查,餐饮业人均用气量为0.05m3/d,若用餐人数按每天10人次计,则日用气量为0.5m3。

由《环境统计工作手册》查得,1Nm3液化气燃烧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则烟尘、NOx、SO2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15kg、0.34kg、0.15kg。

经类比调查,居民每人每日耗食油约30-60g,取50g,本项目日用餐人数按10人计,则厨房日耗食油量为0.5kg,根据不同的炒炸工况,油的挥发量不同,平均约占总耗油量的2%-4%,取3%,则油烟的排放量0.015kg/d,该油烟气经油烟净化器后排放,若去除率为75%,则通过烟道于屋顶排放量为0.00375kg/d,年排放量1.4kg。

5)固废

本项目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是办公、生活以及餐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按10人计,参照人均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以0.5kg/人•天进行估算,本项目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8t/a。

3.3污染因子

根据以上污染源分析,得出本项目主要污染因子,具体见表3-2。

表3-2项目主要污染因子

时期

污染物

主要污染因子

来源

特征

施工期

废水

BOD5、CODCr、NH3-N、SS、油类

施工人员及建筑用水

间歇排放

废气

扬尘

施工、运输

不规则无组织

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

施工机械、车辆

不规则

固废

垃圾、弃土

建筑、装修及生活垃圾

间歇排放

运行期

废水

BOD5、CODCr、NH3-N、SS、油类

职工生活污水、厨房废水、淋浴洗涤废水

连续排放

废气

燃料废气、油烟

厨房

屋顶高空排放

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

发射机房、变配电室、空调机房

连续排放

固废

垃圾

生活垃圾

间歇排放

电磁辐射

电磁波

发射天线

连续排放

4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已取得徐州市人民政府和徐州市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同意江苏徐州中波台搬迁的批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电力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

5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为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将极大地丰富广大徐州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徐州市与全省、全国地区乃至国际地交往和节目交流能力,扩大影响;加快城市发展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鼓励类项目,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6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通过现状监测,拟建址周围测点的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都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综合场强值为环境电磁辐射本底水平,远远低于相应标准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控制对策

7.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蔽等因素的影响,声级产生衰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变电所噪声预测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施工噪声的源强分析,计算距各施工阶段在一定距离处的噪声衰减值,计算结果见表7-1。

表7-1各施工阶段在一定距离处的噪声衰减值

序号

施工阶段

各距离的噪声声级dB(A)

15(m)

50(m)

100(m)

150(m)

85(m)

1

土石方

95

85

78

75

2

打桩

105

95

88

85

3

结构

90

80

74

70

4

装修

85

75

69

65

由表7-1可知,施工机械的噪声由于噪声级较高,在空旷地带衰减较慢,一般要距离施工地150m才能符合标准要求。

因此,必须尽量选择噪声低的施工作业方法和工艺,并且合理地安排这些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尤其在夜间必须严禁这些高噪声机械的施工作业,以免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时应分时段,分不同施工设备进行合理施工,使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尽量减少。

夜间禁止打桩作业,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电动机、水泵、电刨等强噪声设备安置于单独的工棚内。

因混凝土连续浇灌作业等确需在夜间施工时,必须经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7.2扬尘影响分析

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平整土地、打桩、开挖土方、道路铺浇、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更为严重。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其抑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见表7-2。

 

表7-2施工期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距离(m)

5

20

50

100

TSP小时浓度(mg/m3)

不洒水

10.14

2.89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7

0.60

由此可见,在施工场地实施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

本工程施工现场主要是一些运输土石方、建材的大型车辆,若不做好施工现场管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施工扬尘,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在大风干燥天气实施洒水抑尘,洒水次数和洒水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为保证周围空气环境少受粉尘污染影响,施工时要做到:

粉性材料堆放在料棚内,施工工地定期洒水,施工建筑设置滞尘网,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

在采取上述抑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7.3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污水主要有施工泥浆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应设置一定容量的沉淀池,把施工泥浆水汇集入沉淀池充分沉淀后,上清水外排,淤泥集中堆放。

在施工生活区应设置简易厕所和化粪池,使污水在池中充分停留,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7.4其他方面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规范处理,将建筑垃圾分类,尽量回收其中尚可利用的部分建筑材料,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运送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埋场,运输时必须采用密封的车箱,不要随路散落,也不要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制造新的“垃圾堆场”。

建筑垃圾处置不当,由于扬尘和雨水淋洗等原因,会对空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相当严重的不利影响。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建筑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十分重要。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然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施工期由于地表开挖等活动破坏原有土壤上的植被或硬化路面,使裸露的松散土壤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建议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以避免或减缓水土流失现象。

并且应对表层土壤加以保护,便于后期的绿化种植。

8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8.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

8.1.1模拟类比

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隶属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由徐州市广电局主管,徐州市广电局委托徐州广播电视台代为管理。

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作为国家广播覆盖网的组成部分,。

现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镇东贺村境内,始建于1996年,于1998年元旦建成开播,占地面积89.6亩。

担负着4套当地广播节目发射,2套中央、2套省台广播节目转播任务发射机16部,每天累计播出140多小时。

新建中波发射台与现中波发射台相比,总功率增加了29kW(原为41kW,新建为70kW),工作频率不变、天线型式相同,天线高度和增益相近,因此发射塔周围的场强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通过实地测量,了解现中波发射台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情况。

作为类比分析,预测新建广播发射中心投入运行后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图8-1现中波发射台周围综合场强随距离变化图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在中波台正常广播情况下,中波台围墙内的综合场强在2.21~433.84V/m,围墙外的综合场强在<0.20~27.86V/m,围墙内部分测点已经超出了职业照射导出限值,围墙外部分测点(4个塔中间区域)超过了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电磁辐射或避免人员近距离靠近天线。

新中波发射台建成后,现在的中波发射台将拆除,到时该地区的电磁辐射环境将比现在大大改善。

综合以上监测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

①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天线下综合场强值超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职业照射导出限值,机房及院内其他地方的综合场强均低于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②在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围墙外的0.5km范围内,周围各测点除部分在4塔中间的测点超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其余测点都能满足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③在评价范围内,从总体趋势看,随着与发射塔距离的增大,综合场强逐渐降低,至距塔30m处,测点综合场强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对公众的导出限值40V/m的要求;至距塔60m处,测点综合场强小于本项目公众贡献管理限值17.9V/m的要求。

④在距不同塔的相同距离处,发射塔的功率大,则综合场强高。

⑤在随距离衰减的总趋势内,有个别点距离虽比上个点远,但综合场强却大,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该点离另外个塔的距离比上个点近造成的,4个塔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的效应。

另外也存在周围建筑和树木的影响。

8.1.2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理论预测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3-96)中规定的预测公式,进行计算,预测计算值见表8-1。

表8-1 电磁辐射理论预测计算结果

E(V/m)

距离(m)

1#塔

2#塔

3#塔

4#塔

叠加值

5

371.05

430.38

381.89

435.42

811.38

10

185.46

215.11

190.84

220.37

407.00

15

123.59

143.35

127.15

147.49

271.56

20

92.66

107.47

95.31

110.82

203.72

25

74.10

85.94

76.20

88.76

162.98

30

61.73

71.59

63.47

74.02

135.80

40

46.26

53.65

47.55

55.56

101.81

50

36.98

42.89

37.99

44.46

81.41

60

30.80

35.71

31.62

37.06

67.80

70

26.38

30.59

27.08

31.77

58.08

80

23.06

26.74

23.66

27.80

50.79

90

20.49

23.75

21.01

24.71

45.12

100

18.42

21.36

18.89

22.24

40.58

104.3

17.66

20.47

18.10

21.32

38.90

150

12.24

14.18

12.52

14.82

26.97

200

9.14

10.59

9.33

11.11

20.16

224.8

8.12

9.41

8.28

9.88

17.90

250

7.29

8.44

7.42

8.88

16.07

300

6.05

7.01

6.15

7.39

13.34

350

5.17

5.98

5.23

6.33

11.40

400

4.50

5.21

4.55

5.53

9.94

450

3.99

4.61

4.02

4.91

8.80

500

3.57

4.13

3.59

4.42

7.89

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距发射塔104.3m处,能满足本项目职业人员贡献管理限值38.9V/m的要求;在距发射塔224.8m处,能满足本项目公众贡献管理限值17.9V/m的要求。

8.1.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可知,在距发射塔104.3m处,能满足本项目职业人员贡献管理限值38.9V/m的要求;在距发射塔224.8m处,能满足本项目公众贡献管理限值17.9V/m的要求。

本项目拟建址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周围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较低,不大于0.23V/m,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在距发射塔104.3m处,电磁辐射将小于39.13V/m,满足职业人员的照射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