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9981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2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案精编版可编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

复习教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8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4

课题1空气14

课题2氧气16

课题3制取氧气19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21

课题1水的组成21

课题2分子和原子28

课题3水的净化29

课题4爱护水资源3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3

课题1原子的构成33

课题2元素35

课题3离子38

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4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44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44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45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50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5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51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2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60

课题1燃烧和灭火60

课题2燃料和热量62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复习要求]: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

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

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

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达标测试卷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24分)。

1.如图1-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图1-1)

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当发现厨房中的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C.冬天用炉火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波尔多液可用铁桶盛放

5.某农科所试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pH,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A.有利于植物的呼吸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C.代替氮肥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6.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

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用天燃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后的括号里打“√”,错的打“×”第小题2分,共14分)。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

4.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质量守恒定律只符合部分化学反应。

如: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所余下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原来的要大,煤燃烧后所余灰烬比原来的要小,这两者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空气可认为是一种溶液,溶剂是N2,溶质是O2、CO2、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等()

7.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HSO4()

三、(1、2、3、4小题每空2分、5小题每空3分,共38分)。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

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变化。

2.给你一件物品,通过人体各器官或借助常规仪器,你就可能指出这件物品的物理性质,你应该从这件物品的、、气味、、沸点、硬度、等方面来描述。

例如:

给你一支粉笔,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性质吗?

至少说出四点:

3.一般而言,物质的用途由其决定,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其中后者仅凭感官无法知道,必须通过才能显示出来。

4.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不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5.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利用碘化银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机制。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

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

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

实现人工降雨30~50毫米,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

碘的元素符号为I,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碘单质化学式为I2。

今年春天,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月14日,我市使用了500发碘化银炮弹:

(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

(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

四、(14分)

学习化学可使你变得聪明,避免走入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误区。

(1)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有剧毒;

(2)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

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试举出二例。

五、学科间综合题(共10分)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

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图1-2)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

①;

②。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你分别各举一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B2.D3.C4.B5.B6.A

二、1.X2.X3.X4.X5.X6.√7.X

三、1.化学

2.颜色、状态、熔点、密度、白色、固体、圆柱、无气味、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水、质地柔软等。

3.性质、物理、化学、化学变化

4.①②;⑤;③;④⑥;

点然

(1)CO=O2CO2

点然

(2)CH4+2022H20+CO2

(3)H2+CuOCu+H20

(4)HCl+NaOH=NaCl+H20(其他正确答案答案均可得分)

光照

5.

(1)2AgI2Ag+I2

(2)物理变化:

冰晶融化形成雨滴;化学变化:

碘化银在空中分解生成银和碘单质。

(3)干冰

(4)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能的答法有如下几类:

①从保护水源的角度:

保护九龙江等水源

从节约用水的角度:

如节约家庭和工业用水;利用海水冲厕等

③从废水的综合利用:

如家庭或工厂废水的循环使用

④从水资源开发:

如海水的淡化等

⑤从人工增雨的技术开发:

研究人工增雨

⑥从保护环境上:

植树造林等

四、1.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2、纯感不是碱,是正盐。

五、

(1)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

点然

(2)C+02CO2+H20=Ca(OH)2

(3)①干电池使用、蓄电池使用等②给电池充电、电解水等

(4)燃烧后生成水,无污染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

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

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

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

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

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

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

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

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

“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

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

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复习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

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

酒精灯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

漏斗

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

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

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

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

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

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

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

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

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

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

(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