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6个汉字。
本课时能熟悉其中的9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精确书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积存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并能背诵课文的四、五小节。
4、能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识记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2个汉字。
2、积存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在朗读中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看课件)
(出示其次自然段)有一群孩子来到海边,他们多快乐啊!
你来读一读。
熟悉生字“群”。
这群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啊?
2、(出示“退潮了!
退潮了!
”)
熟悉生字“退”“潮”。
3、大海退潮了,海妈妈特意为我们预备了礼物,你们看。
多美丽的贝壳啊!
真想拥有几个,你们想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拾贝壳。
认真看教师把写课题(板书:
拾贝壳)
熟悉生字:
“拾”“贝”“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圈画生字
1、(出示会认字)
我们不能光临着玩,还要熟悉这些生字呢!
2、听教师读一遍课文,留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3、翻开课本,请你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理解课文,熟悉生字
(一)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熟悉生字“滑”“弯”“腰”。
1、退潮了,孩子们快乐地来到了海边,那海滩上什么样啊?
请你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留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3、海滩上有什么啊?
(海滩上有光滑的卵石和五彩的贝壳。
)
(1)熟悉生字“滑”。
(2)想像一下海滩上会有什么颜色的贝壳?
能换一个四个字的词吗?
(3)它们一个挨着一个,铺满了海滩,真多呀!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在一起舒舒适服地晒太阳呢!
多得意呀,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许很多多————挤在一起晒太阳。
”
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都闪闪发亮,海滩上真是银光闪闪啊!
4、我们弯下腰捡起漂亮的贝壳。
熟悉生字“弯”:
我越看这个字越像这个弯腰拾贝壳的小男孩,看,“点”是他的头,横是肩,两竖是身体,两个点是胳膊,下身弓着。
这个字真好玩啊,你也在桌子上写一写。
“腰”月字旁和人的身体有关。
5、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熟悉多音字“扇”。
1、孩子们那么快乐,究竟拾到了什么样的贝壳呀?
请大家接着读课文。
2、读第四自然段。
扇贝像什么?
(图片)像吗?
熟悉生字“扇”。
最古老的扇子距今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是用禽类的羽毛做的(图片)叫“羽扇”,所以扇字里面是“羽”字。
它有两个读音,来读读。
你喜爱这个小扇贝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留意读准这个多音字。
(指导朗读)。
背诵第四自然段。
3、读第五自然段。
海妈妈想得可真是周到啊!
她还给我们预备什么礼物呢?
这个礼物会像什么呢?
你们读一读。
(指导朗读)。
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四、律动
五、复习稳固
开火车复习字词。
六、指导写字“退”、“潮”、“定”。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和一大群孩子一起来到了海边,正赶上大海退潮了,海滩上露出了光滑的卵石和五彩的贝壳,孩子们弯下腰捡起了许多许多漂亮的贝壳。
回到家里他们对做些什么呢?
我们下节课再连续学习课文《拾贝壳》。
2.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1、看,这是什么?
(实物出示贝壳的图片。
)
(1)板书:
“贝壳”
(2)读准词语的音。
2、补完整课题。
3、学“拾”
(1)做做“拾”的动作。
(2)换个词。
(板书:
捡)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
(即时板书)
认真观看,但凡带有“提手旁”的汉字书写时的诀窍是什么?
(左窄右宽;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手旁”。
)
4、朗读课题。
《拾贝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的一个欢乐场景啊!
赶快翻开书本去读一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依据标点,正确停顿。
2、请几个同学上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大家来当当小评委,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从音准、语速方面进展评价。
)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熟悉的生字
拾贝壳退潮群滑弯
腰扇袋盛舍摆
(2)先要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正音。
(3)重点指出以下几个字:
a、拾、潮、盛、舍这四个字为翘舌音。
b、扇字是多音字,并清楚组词加以区分。
(4)记忆生字。
想一想,你们都有什么好方法记得这些生字宝宝?
四、写字练习
(1)出示要求写的六个生字。
(2)指名读,并组词。
(3)请生带读。
(4)请学生观看这些生字,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信这些生字的?
(5)重点指导写“退、弯”。
(6)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字,教师巡察指导。
五、课堂小结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13课《拾贝壳》,请同学们仔细看教师写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3课的生字词,现在它们都藏在教师手中这些漂亮的贝壳里。
咱们来做个拾贝壳的嬉戏吧!
谁想来呀!
二、整体感知,学习1-2自然段
1、想要拾真正的贝壳,还得去海边,海边咱们临时去不了,还是去课文中找寻一下拾贝壳的乐趣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留意读准每一个字,读得不流利的名子要多读几遍,真到读好为止。
(1)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我们一大群孩子喊着、笑着、跑着、跳着、来到海边,从“喊着、笑着、跑着、跳着”这几个词中你可以看出孩子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到海边的。
(快乐、兴奋、惊喜)那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
(1)再指名读每一自然段,让学生在有所悟后再读。
3、观看图画,谈自己的感受
(1)咱们也去海边看看吧!
(出示挂图或课件)瞧!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课文中的昌怎样描写这里的美景的呢?
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听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也来读读吧!
自由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找你最喜爱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开头吧!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反应。
5、谁来完整地大声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评价,沟通。
三、品读不同形态的贝壳
1、教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贝壳,睢!
多有意思。
这种样子的贝壳在课文这里也有介绍,在哪个自然段呢?
找一找(指名读)。
2、你们听教师读一读,小耳朵可要听认真了。
(出示两句比照)
A、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翻开的骨扇,真美丽啊!
B、一个扇贝的壳,真美丽啊!
咱们来看看这两句话,其实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这个贝壳很美丽,你觉得哪一句更好呢?
为什么呢?
多了这句话,它把扇贝的壳比做什么?
(一把翻开的骨扇)这样写特别好,让没有见过扇贝的人一下子就能想到它的样子,你们都说喜爱这一句话,那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吗?
(指名读、评价)
3、你还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这样类似的句子?
这句话是描写螺蛳壳的,在这里,把螺蛳壳比做什么?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4、这两个贝壳都很美丽,不仅观看得认真,而且想像力还很丰富呢!
咱们把这两句话放到课文中一起感受一下吧!
5、生用不同形式品读这两句话。
三、仿写
除了这两种贝壳,海滩上还有各种形态的贝壳,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其它的贝壳呢?
依照这两句话来,留意用上这样的格式:
一个______壳,像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
(1)教师向学生分发各种形态的贝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3)指名反应,评价。
(4)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真想到海边去拾贝壳呀。
捡起一个扇贝的壳,让它为我扇风;捡起一个瘦长的螺丝壳,听听它的号角声……
四、学习6、7自然段
1、看到这么漂亮的贝壳,小伙伴是怎么办的,请一个同学来读读6、7自然段。
2、这么多漂亮的贝壳,是大海赐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用你喜爱的方式。
五、小结拓展
今日,我们跟随课文的来到了海边拾贝壳,这是大自然给大家的礼物。
大海除了送给我们漂亮的贝壳,还送给我们什么礼物呢?
其实大海的漂亮和动人还不止这些,在大海的深处,还藏着更多的隐秘,等着同学们去发觉,去挖掘。
3.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存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根底上,绽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熟悉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绽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预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
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今日分带我们去观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情愿去?
2、初读课文,熟悉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教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熟悉的生字,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
进展闯关嬉戏。
(1)第一关:
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其次关:
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其次自然段。
想:
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觉了什么?
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许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
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美丽。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长。
把你喜爱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竞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