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991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物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C

【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答案为C。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易错点】有的学生凭经验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备考提示】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最根本的关系,它是整个牛顿定律的础。

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C

【分析】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

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C。

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图线相交时相遇,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易错点】有些同学错误的认为图相交时相遇。

【备考提示】利用图像解题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伦从今琴发现了X射线

【答案】BCD

【分析】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伦从今琴发现了X射线。

所以答案为BCD,有的考生不熟悉物理学史,有的考生不知道伦琴就是伦从今琴,导致错选或漏选。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物理学史

【易错点】有些学生不知道伦琴就是伦从今琴

【备考提示】学生应该知道必要的物理学史,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4.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

【答案】D

【分析】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跟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均具有方向性。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之间的转移。

故答案为D。

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有的考生错误的认为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从而得出错误的选项。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第二类永动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易错点】有些同学错误的认为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备考提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础。

5.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

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C

【分析】释放的能量大小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计算。

有的考生不能区分裂变和聚变,得出错误的答案B。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核聚变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易错点】有些同学不能区分裂变和聚变

【备考提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是原子核部分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6.铺设铁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

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

普通钢轨长为12.6m,列车固有振动周期为0.315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车的危险速率为40m/s

B.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发生共振现象

C.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的

D.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

【答案】AD

【分析】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由

可求出危险车速为40m/s,故选项A正确。

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桥与火车发生共振现象,故选项B错误。

【高考考点】共振

【易错点】有些同学不知共振的条件

【备考提示】共振的概念和条件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7.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图2所示的折射现象(α>β)。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

【答案】C

【分析】由

知,b的折射率较大,则b的频率较大,在同种介质传播速度较小,对同种介质的临界角较小。

所以选项C正确。

有些考生弄不清光的折射率、频率、光速、临界角的对应关系,得出错误的答案。

属于中等难度题。

【高考考点】折射率全反射

【易错点】有些同学弄不清光的折射率、频率、光速、临界角的对应关系

【备考提示】光的折射率、频率、光速、临界角的对应关系需清楚

8.图3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压缩机工作时,强迫致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

在蒸发器中致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致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B.电冰箱的致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耗了电能

C.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D.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答案】BC

【分析】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不能自发的有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除非施加外部的影响和帮助。

电冰箱把热量从低温的内

部传到高温外部,需要压缩机的帮助并消耗电能。

故答案为BC。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易错点】有些同学认为电冰箱的致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并不因为是其消耗了电能的原因。

【备考提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础。

9.目前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至1000MHz的范围内。

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上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m至1.5m之间

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

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反射性能越强

【答案】ACD

【分析】据λ=υ/c,电磁波频率在200MHz至1000MHz的范围内,则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m至1.5m之间,故A正确。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电磁波的产生是依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故CD正确。

有的考生错误的认为磁场产生电场,电场产生磁场,选出错误的选项。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雷达的原理

【易错点】有些同学错误认为磁场产生电场,电场产生磁场

【备考提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电磁波产生的理论基础。

10.如图4所示,用一根长为L质量不计的细杆与一个上弧长为L0、下弧长为d0的金属线框的中点联结并悬挂于O点,悬点正下方存在一个上弧长为2L0、下弧长为2d0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d0<

先将线框拉开到如图4所示位置,松手后让线框进入磁场,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d→c→b→a

B.金属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c→d→a®

C.金属线框dc边进入磁场与ab边离开磁场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

D.金属线框最终将在磁场内做简谐运动

【答案】D

【分析】金属线框进入磁场时,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电流,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流的方向为a→b→c→d→a。

金属线框离开磁场时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电流,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流的方向为a→d→c→b→a。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可知,金属线框dc边进入磁场与ab边离开磁场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如此往复摆动,最终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内摆动,由于0d《L,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摆角小于等于10度,故最终在磁场内做简谐运动。

答案为C。

有的考生不能分析出金属线框最后的运动状态。

属于难题。

【高考考点】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简谐运动的条件

【易错点】有些同学判不出金属线框最终的运动

【备考提示】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简谐运动的条件是高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本题共8小题,共110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9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5中

……),槽间距离均为d。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

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

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6所示。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__________。

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

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6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答案】

(1)斜槽末端水平保持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相同

(2)保持相邻痕迹点的水平距离大小相同

(3)

【分析】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持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相同。

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保持相邻痕迹点的水平距离大小相同。

有些考生不明确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的道理。

该题考察了实验中的留迹法,是创新题目,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高考考点】平抛运动

【易错点】有些同学不知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的道理

【备考提示】平抛运动是高中需重点掌握的知识,它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典型实例。

12.(11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7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