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9901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烧结工艺参数控.docx

烧结工艺参数控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炼铁新厂

作业文件

 

烧结工艺参数控制标准

文件编码:

管理部门:

技术质量部

版本:

试行

控制状态:

发放编号:

 

拟制:

审核:

批准:

2005年3月31日发布2005年4月1日实施

1.工艺概述

1.1概述∶现有一台180㎡带式抽风烧结机,配置一台228㎡环式强制鼓风冷却机进行机外冷却,于2004年6月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203.8万吨(其中高炉槽下返矿率7%),利用系数为1.3t/㎡.h,年设备作业率90.4%。

1.2工艺过程:

使用混匀料,添加熔剂和燃料,按预先确定的配料比配料,获得的混合料进行混合制粒后,在混合料槽进行蒸汽预热,经铺底料铺底和混合料布料到烧结机上点火抽风烧结,得到的烧结矿经单辊破碎后进人环冷机鼓风冷却,随后进行整粒筛分,筛出<5mm的粒级作为返矿重新参加配料,分出的lO~18mm粒级一部分作为铺底料,另一部分同5~10mm和>18㎜粒级一起作为成品烧结矿送往高炉矿槽供高炉使用。

烧结机机头烟气采用260m2电除尘器除尘,并对环冷机高温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

2.工艺流程

见炼铁新厂烧结车间工艺流程图。

3.控制标准

3.1烧结矿质量标准

3.1.1冶金行业标准,见表-1、表-2。

表-1优质铁烧结矿YB/T006-91

项目名称

化学成分波动范围

冶金性能

TFe%

FeO%

S%

R2

转鼓指数(+6.3㎜)%

筛分指数(-5.0㎜)%

RDI%

(+3.15㎜)

RI%

指标

≥54

<10

<0.04

≥1.6

≥70

<6.0

≥60

≥65

允许波动范围

±0.4

±0.5

±0.05

表-2铁烧结矿YB/T421-92

项目名称

化学成分波动范围

物理性能

冶金性能

TFe%

FeO%

S%

R2

转鼓指数(+6.3㎜)%

抗磨指数

(-0.5㎜)%

筛分指数(-5.0㎜)%

RDI%

(+3.15㎜)

RI%

一级

≤±0.5

<12

<0.08

≤±0.08

≥66

<7

<7

≥60

≥65

二级

≤±1.0

<14

<0.12

≤±0.12

≥63

<8

<9

≥58

≥62

注:

①R2为1.5~2.5。

②RDI为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标;RI为还原度指标。

③TFe、R2分别为烧结矿指标品位和二元碱度指标。

3.1.2内控标准,见表-3。

表-3内控标准

项目名称

化学成分波动范围

物理性能

冶金性能

TFe%

FeO%

S%

R2

转鼓指数(+6.3㎜)%

抗磨指数

(-0.5㎜)%

筛分指数(5.0㎜)%

RDI%

(+3.15㎜)

RI%

公司级

优质

≤±0.3

<8

<0.05

≤±0.05

≥76

<5

<7

≥60

≥65

一级

≤±0.5

<10

<0.06

≤±0.08

≥73

<7

<7

≥60

≥65

厂级

标准

≤±0.5

<8

<0.04

≤±0.05

≥78

<7

<5

≥60

≥65

3.2工艺参数控制标准见表-4

表-4工艺参数控制标准

工序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备注

原料

准备

原燃料质量

槽位

2/5~4/5

≮1/5~1/3

石灰石破碎粒度≤3㎜,%

≥85

≮75

燃料破碎粒度≤3㎜,%

≥75

≮65

烧结矿

R2

C±0.10

C—设定值

FeO,%

D±0.5%

D—FeO含量,7.5

转鼓指数(TI),%

≥78

低温还原粉化率(RDI+3.15),%

≥60

混合

混合水分,%

E±0.5%

E—设定值,6.0

制粒水分,%

F±0.4%

F—设定值,6.5

烧结

台车料层厚度(含铺底料),㎜

≥600

≮550

点火温度,℃

G±50℃

G—设定值,1100

总管废气温度,℃

120~160

≮100

烧结终点温度,℃

≥280

≮250

烧结终点位置,风箱

19~20#

≮17#

主抽

风门开度,%

60~100%

进口负压,kPa

15.0~16.5

≯17.0

环冷

台车料层厚度,㎜

1400±100

卸矿温度,℃

<150

≮50

4.工艺参数控制

4.1原燃料控制

4.1.1原燃料质量标准(公司QJ/NGN104-2004)

4.1.1.1混匀料,见表-5

表-5混匀料标准

级别

化学成分

物理性能

备注

TFe

SiO2

>8㎜

一级

A±0.5

B±0.3

<10

指标由下达相应技术条件决定,以同一配比为一个基数

二级

A±0.8

B±0.5

注:

A、B分别为混匀料全铁和二氧化硅指标。

4.1.1.2熔剂,见表-6

表-6熔剂标准

品名

化学成分%

物理性能

CaO

SiO2

S

P

活性度

粒度%

冶金石灰

≥85

≤3.5

≤0.15

≤0.03

≥250

-3㎜>90

石灰石

≥53

≤1.5

≤0.05

≤0.025

≤40㎜≥95

注:

活性度测定条件为4mol/ml、40±1℃、10min。

4.1.1.3燃料,见表-7

表-7燃料标准

名称

粒度

0~25㎜%

Ad%

Vd%

Std%

FCd%

Qnet.ar

MJ/kg

焦粉

≥95

≤16.00

≤6.00

≤1.00

≥72.0

≥21.0

无烟煤

≥95

≤13.00

>7.0~11.0

≤0.55

≥77.0

≥25.2

4.1.1.4严格按原燃料标准进行验收把关,确保来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稳定。

4.1.2槽位管理

4.1.2.1槽位基准,见表-8

表-8槽位基准

名称

数量

检控

方式

编号

有效容积m3

堆比重

t/m3

满槽t(100%)

上上限t(90%)

上限t(80%)

下限

t

槽位

管理

配料室

灰石

2

雷达

传感器

16~17#

840

1.6

670

600

530

200(30%)

≥1/2

燃料圆

筒仓

2

雷达

传感器

燃1#~2#

840

0.8

330

290

260

100(30%)

≥1/2

生石灰

2

称重

传感器

1~2#

188

1.1

100

90

80

20(20%)

2/5~4/5

粉尘

1

称重

传感器

3#

58

1.6

90

80

70

20(20%)

2/5~4/5

灰石

2

称重

传感器

4~5#

400

1.6

320

280

250

60(20%)

2/5~4/5

燃料

3

称重

传感器

6~8#

675

0.7

150

130

120

30(20%)

2/5~4/5

返矿(含槽下)

2

称重

传感器

9~10#

600

1.7

510

450

400

100(20%)

2/5~4/5

混匀料

5

称重

传感器

11~15#

1160

2.2

510

450

400

100(20%)

2/5~4/5

混合料槽

1

称重

传感器

37+5

1.7

70

60

50

20(30%)

1/2~2/3

铺底料槽

1

称重

传感器

41+6.8

1.7

80

70

60

20(30%)

1/2~2/3

环冷卸矿贮仓

1

称重

传感器

37

1.7

60

30

10(20%)

1/5~1/2

4.1.2.2槽位掌握

4.1.2.3槽位管理

 

4.1.3“两粉”破碎粒度管理

4.1.3.1“两粉”破碎粒度基准:

石灰石≤3㎜≥85%的稳定率≥85%,(≤3㎜≮75%)

燃料≤3㎜≥75%的稳定率≥75%,(≤3㎜≮65%)

或燃料平均粒度=配合原料平均粒度×0.5~0.6

4.1.3.2调整基准:

(1)沿破碎设备长度方向要均匀分布,同时给料应保持连续均匀,初给料不宜过大,一般不允许超负荷运转。

(2)弹簧的松紧应调整均匀,不得错辊,确保破碎粒度,双光辊粗碎后粒度达≤10~15mm,四辊细碎后粒度为≤3mm≥75%稳定率75%以上,根据辊皮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对辊及车削四辊皮(周期为15~20天),以保持辊皮平整,确保燃料破碎粒度。

(3)随时检查锤头磨损情况,发现磨损严重及时调向;经常检查筛下产品粒度是否达到石灰石≤3㎜≥85%的稳定率≥85%要求,检查筛子的运动轨迹和弹簧,及时更换和调整,确保筛分效率。

 

4.2烧结矿质量控制

4.2.1烧结矿R2管理

4.2.1.1烧结矿R2基准:

目标值C±0.10(一级品为目标值±0.05)

C为高炉入炉比例决定。

4.2.1.2调整基准:

(1)调整计算公式

a-b

δ=×d×调整量

c

式中:

δ—调整百分配料比;a—碱度目标值;b—平均碱度值;c—石灰石CaO%;

d—平均SiO2(实绩);调整量—1/2、1/3、1/4

(2)调整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

↓↓

≥目标值+0.05≥目标值+0.03

1点1点

≤目标值-0.05≤目标值-0.03

↓↓

以本点样与目标值为依据以本点样与目标值为依据

进行计算,作“1/2”调整进行计算,作“1/2”调整

本点最难调,下一班要作好调

第二个样的分析,必要时予以补正

第三种情况第四种情况

↓↓

≥目标值+0.02目标值单侧连续4点

连续3点↓

≤目标值-0.02以本4点C/S值的平均值与目标值为依

↓据进行计算,作“1/3”或“1/4”调整

以本3点C/S值的平均值与目标值

为依据进行计算,作“1/3”调整

(3)无论当班或下一班均需计算与观察调整后的第一点与第二点;看第一点主要是看是否调上了半个样或完全未赶上样,看第二点主要是看调整效果;不许重复调整。

4.2.1.3生石灰待料时配比变更

(1)石灰石配比变更量

每1%生石灰折合石灰石配比,约相当于1.36%。

CaO生-SiO2生×R2烧

①每1%生石灰折合石灰石配比=×100%

CaO灰-SiO2灰×R2烧

②举例

已知:

生石灰CaO74%、SiO22.5%;石灰石CaO53%、SiO21%

烧结矿R21.85

带入即:

每1%生石灰折合石灰石配比=1.36%

(2)焦粉配比变更量

每1%生石灰以1.36%石灰石替换,需补充分解热,增加焦粉。

举例:

已知石灰石发热值为425大卡/㎏,焦粉发热值为6794大卡/㎏(28.4MJ/㎏)

425大卡/㎏

即:

1.36%×=0.085%(相当于焦粉的量)

6794大卡/㎏

4.2.2FeO管理

4.2.2.1FeO基准:

目标值D±0.5%

D为7.5%。

4.2.2.2调整:

连续5点≥目标值目标值+0.3~0.5%

或≤目标值连续3点中2点

↓或-0.3~+0.5%

粉焦配比-0.02%↓

或+0.02%粉焦配比-0.03%

↓或+0.02%

≥目标值+0.5%↓

1点≥目标值+0.8%

或≤目标值-0.5%1点

↓或≤目标值-0.8%

粉焦配比-0.03%↓

或+0.03%粉焦配比-0.05%

或+0.05%

4.2.2.3FeO—粉焦量相关方程:

FeO=4.468×粉焦配比-7.32

即粉焦配比+0.1%→FeO+0.45%

4.2.2.4调整效果周期:

3小时左右,见分析数据周期4小时左右。

4.2.2.5要充分考虑焦粉调整后对返矿、转鼓T1、含粉(-5㎜)、RDI等指标的影响,在调整前需综合分析。

4.2.3转鼓指数(TI)管理

4.2.3.1TI基准:

≥78%(≮75%)

4.2.3.2调整基准:

5点平均之值<78%

连续2点之值<78%

 

 

连续2点后2小时临时分析

 

 

 

 

<78%

≥78%

 

不必调整

1.调整粉焦配比,限每90min内调整1次,

每次调幅0.05~0.10%

2.调整焦炉煤气COG

3.调整料层厚度

4.布料的改进

5.调整台车速度:

幅度0.05~0.1m/min。

(1)

焦粉配比↑(↓),烧结矿TI↑(↓)。

(2)

COG↑(↓),烧结矿TI↑(↓)。

(确保燃料完全的基础上)

(3)

提高料层厚度有利于改善TI。

Y=62.2280+0.02247X,式中Y—TI,%;X—料层,mm。

(4)

料层刮料板压下厚度↑(↓),TI↓(↑)。

(5)

台车速度↑(↓),TI↓(↑)(Y=89.93-0.49X,式中Y—TI,%;X—生产率,t/m2.d)。

 

4.2.4低温还原粉化率(RDI)管理

4.2.4.1RDI+3.15基准:

≥65%(≮60%)

4.2.4.2调整基准:

连续2点之值<65%

 

FeO水平

 

 

 

 

 

 

目标值+0.3以内

目标值-0.2以内

 

 

焦粉配比-0.05

焦粉配比-0.02

1点之值<60%

 

FeO水平

 

 

 

 

 

 

目标值-0.3以内

目标值+0.2以内

 

 

焦粉配比+0.05

焦粉配比+0.05

(1)RDI出现异常时要结合混匀矿配比、焦粉量、FeO、碱度、SiO2、MgO、TI、点火强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决定调整时要充分注意到烧结过程的热量水平、TI指数、烧结矿的化学成分。

降低FeO和SiO2含量,RDI升高。

(3)坚持按要求喷洒DS-1低氯离子固体烧结助剂,以改善烧结矿RDI指标。

 

4.2.5各种操作条件对烧结矿理化特性的影响

料层厚度

机速(ps)

粒度(M.S)、含粉率

生产率

转鼓指数(TI)

混合料水分

低温还原粉化率(RDI)

焦粉配比

FeO

点火温度

混合料粒度

4.2.5.1料层厚度↑,M.S↑、含粉率↓、TI↑、RDI↓。

4.2.5.2机速(P.S)↑,M.S↓、含粉率↑、TI↓。

4.2.5.3生产率↑,M.S↓、含粉率↑、TI↓。

4.2.5.4混合料水分(选择适宜的水分),过大、过小都不利TI、M.S、RDI。

4.2.5.5焦粉配比↑,FeO↑、TI↑、RDI↓。

4.2.5.6点火温度↑,TI↑。

4.2.5.7混合料粒度↑,RDI↑。

4.3混合料水分控制

4.3.1混合料水分基准:

目标值E±0.5%(混合)、目标值F±0.4%(制粒)

E为6.0%、F为6.5%。

4.3.2调整基准:

4.3.2.1混合料水分由红外线自动检测并控制调节,混匀料换堆时人工检测对照,及时发现偏差进行校对。

4.3.2.2混合料水分判断依据

(1)水分适宜时,混合料握于手中可成团,而手松开后,稍微抖动,则可散开成小块,点火时火焰喷射声有力,机尾断面均匀。

(2)若水分过大时,点火器火焰向外喷,料面有浮灰,总管负压升高,机尾出现“花脸”烧不透的现象,烧结矿孔小、发松疏散。

(3)水分过大时,圆辊给料机下料不畅,料层会自动减薄,布料机后面出现鳞片状,点火器火焰向外喷,点火器有黑点,负压略有升高,机尾烧结矿层红火层变暗,强度变差。

4.3.2.3水分失常时应立即通知主控工调整水分,并相应降低台车速度,使烧结矿烧得好,尽量减少返矿。

4.4烧结控制

4.4.1台车料层厚度管理

4.4.1.1厚度基准:

铺底料40㎜(≮20㎜)、台车料层≥600㎜(含铺底料,≮550㎜)。

4.4.1.2调整基准:

(1)铺底料厚度通过调整扇形阀和摆动漏斗位置来控制其厚度。

(2)台车料层通过调节圆辊给料机(变频)转速及平料装置位置来控制布料高度,要求沿台车布料均匀,料面要平整,松紧适度不拉沟,无空洞,不得无故跑空台车。

(3)根据混合料粒度、水分、抽风负压等情况适当下降台车料层。

4.4.1.3提高料层厚度与降低能耗的关系

料层厚度↑,固体燃料消耗↓、焦炉煤气单耗↓,电力单耗↓。

4.4.2点火温度管理

4.4.2.1点火温度基准:

目标值G±50℃

G为1100℃。

4.4.2.2调整基准

(1)点火装置隔热板调到距料面50㎜。

采用焦炉煤气微负压点火,一般点火表面熔融物不要超过1/3,点火温度控制在1100±50℃

(2)点火燃烧判断依据

①点火温度过高时,表面产生过熔形成薄壁大孔结构;点火温度过低时,表面发黄,产生浮灰。

②煤气与空气比例适当,燃烧时火焰白色发亮;煤气大,而空气不足,燃烧时火焰暗绿色;空气大,煤气不足,燃烧时火焰暗红色。

(3)特殊情况下,若混合料水分低,含碳量大,可适当降低点火温度;若混合料水分高,含碳量小,可适当提高点火温度,但不得超过1200℃。

 

4.4.3终点管理

4.4.3.1终点基准:

终点位置为19#~20#风箱(≮17#风箱)、终点温度≥280℃(≮250℃)。

4.4.3.2调整基准:

(1)烧结终点判断依据:

1仪表反映的主管废气温度、负压,机尾三个风箱的温度和负压。

终点温度最高,负压最低。

②机尾断面均匀整齐,赤红部分小于三分之一断面高,粉尘少,不冒灰。

③烧结矿与返矿的残碳量(<0.5%)。

(2)主控室调出微机画面看曲线,了解掌握参考数据,经常观察机尾断面,同时台车炉篦条不能烧红,确保烧好烧透。

(3)当终点变化时调整:

①当混合料透气性变化不大时,以稳定料层厚度、调整机速来控制终点。

机速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05~0.1m/min,机速调整间隔应大于20min。

2当透气性发生很大变化时,仅靠调节机速难以控制终点,并影响烧结正常点火,应调整料层厚度:

料层厚度降低,BTP前进;料层厚度增加,BTP后退。

再注意机速的适应,以正确控制终点。

3采取机速、层厚不变,用控制主抽风机风门开度来控制风量,用风量控制来改变垂直烧结速度,从而控制BTP在适当位置:

风量增加时,BTP前进;风量减少时,BTP后退。

④改善料层透气性(轻装入等),BTP前进;重装入(增加压料),BTP后退。

(4)总管废气温度控制在120~160℃(≮100℃),适时打开冷风阀。

①废气温度达160℃以上(无短时停机),注意温度上升速度,通知烧结工检查是否有粘大块现象,到180℃时立即调知主抽工关小主抽风门并全开冷风阀(注意先开风门后开冷风阀,顺序搞反将适得其反),待废气温度降低160℃以下时再关闭冷风阀。

也可不打开冷风阀而加快机速(负压在16.5kPa以下)。

②废气温度变低到120℃时,可打开主抽风门或提高机速,以防≮100℃。

 

4.5主抽控制

4.5.1主抽基准:

风门开度60~100%、风机进口负压15.0~16.5kPa(≯17.0kPa)。

4.5.2调整基准:

4.5.2.1废气温度变低到120℃时,要看负压,如负压低于16kPa,可开风门5~10%,视负压上升情况而定,也可直接提高机速来解决。

废气温度上升到150℃时,如负压在15kPa以上,可立即关风门5~10%,其调整后的反应有滞后现象。

4.5.2.2风门开度的调整需考虑废气温度(<180℃)、轴温与轴振动、电流变化(<400A)等,同时注意临界区间(喘振现象)的操作。

4.5.2.3风机进口负压与混合料粒度组成与水分、配炭、台车料层高度、布料状况、机速与终点位置等有关系,需认真分析后再调整,控制好进口负压15.0~16.5kPa,注意≯17.0kPa,否则易造成振动与负荷过大而调闸。

4.5.2.4风门开度的每次调整量为开3%~5%,关风门可一次性关到15~20%,30min内仅能调整一次,使烧结生产保持正常。

4.6环冷控制

4.6.1环冷基准:

台车料层厚度1400±100㎜、冷却卸矿温度<150℃(≮50℃)

4.6.2调整基准:

4.6.2.1环冷机运转速度必须与烧结机运转速度相适应,以保证环冷机台车料层厚度1400±100㎜,要求布料均匀、料面平整,不跑空台车。

4.6.2.2正常情况下冷却风机有3台工作,当只有两台风机运行(其中1#与2#必须有一台工作)时,烧结矿应减产以维持生产,确保卸矿温度<150℃。

同时便于成品系统喷洒DS-1低氯离子固体烧结助剂,环冷卸矿温度≮50℃。

4.6.2.3适时调整板式给料机的机速以控制环冷机贮仓仓位,力保出矿流量稳定,同时尽力减少其落差对烧结矿摔落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