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9707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docx

东莞现代生物农业创新平台

 

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

组建方案

(初稿)

 

东莞市人民政府

华南农业大学

 

二OO七年三月

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

组建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一)生物产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伴随着信息革命方兴未艾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已经展示出不可估量的前景。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科技革命和生物产业革命。

当前,生物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制高点,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

近年来,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据有关报道,全球生物产业市场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成长。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

美国《时代》周刊预言:

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芯片的市场就将达到600亿美元。

目前,在生物产业发展方面,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走在前列。

美国现已形成了波士顿、旧金山、华盛顿、圣迭戈和北卡研究三角园等5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

这5大基地不仅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更是美国生物产业规模化的基础,而且带动了全美其他地区生物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到2001年初,美国生物产业已有公司1400家,雇员达17.4万人,超过了玩具和体育用品产业的就业人数之和。

在欧洲,生物产业市场以英、德、法等国家为主体。

英国目前领欧洲之先,现有从业人员1.4万人,年销售额40亿英镑。

德国生物技术产业公司540家,从业人员1.44万人,较之2000年增长35%,企业增长10%,同时该行业的销售额也达10.5亿欧元。

法国共有259家生物技术公司,列欧洲国家第三位,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1800家)总数的15%。

在目前世界生物产业中,生物与医药工业占主导地位,生物医药产值占现代生物产业产值的70%以上。

由于新药的开发资金需求量巨大,一般为8亿~10亿美元;且开发周期较长,一般为5~10年,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新药的研发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我国也不例外,在生物与医药工业产业链的上游(研发阶段)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

但是,我国人工成本低,又有大批生物与医药人才,因而研发成本低,在CRO(合同研究组织)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可以积极承接国际转移的CRO业务,并通过不断提高研发水平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在生物农业方面,我国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籼稻的全基因组测序,成为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主要作物测序工作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达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个。

在生物农业的产业化方面,我国也居世界前列。

2002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达百万公顷以上的国家共有4个,依次为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推广应用面积已达棉花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

200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抗虫玉米已被批准进行生产性试验。

目前抗虫转基因水稻正在申请生物安全证书,产业化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据专家估测,如果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将会给农民增加980元/公顷的收入。

(二)生物产业已列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2005年3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中科院、卫生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了《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提出,发展生物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议我国应紧紧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在战略性生物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具备开发核心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生物技术产品能够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现代生物企业。

2007年2月2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发展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抓住机遇,面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会议同时强调,“十一五”期间,要把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大型生物企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使生物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益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东莞发展生物农业的重要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成为我国改革的前沿阵地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农业发展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农业投入不足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莞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三农”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和谐社会的建设。

由于土地资源的强烈制约性,因此,在现阶段,东莞市不适宜发展传统的土地密集型农业,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必须发展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生物农业。

这是东莞市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国家和广东省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定位与功能

(一)发展思路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联合签署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06]88号)的精神,以东莞市社会经济基础、资金、人才优势为支撑,以华南农业大学在现代生物农业方面的高新科技成果为依托,积极整合产学研资源,成立“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走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道路,加快现代生物农业在东莞市的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发展,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东莞”和“创新型东莞”的建设进程。

(二)总体定位

瞄准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发展前沿,以华南热带亚热带农业为特色,以发展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高新生物农业科技产品的孵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产业化服务为目标和任务,打造一个“立足东莞,服务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融科研、生产、示范、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生物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服务基地。

(三)具体功能

1、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孵化功能

设立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孵化器主体,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政策优惠的孵化环境,以新兴的生物农业产业为重点,通过研究院专家、教授掌握的科研资源,根据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有选择地引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和技术项目,实现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在东莞的转移、产业化及“本土化”,孵化催生新兴的现代生物农业产业。

2、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产学研合作平台功能

以参与各方良好的合作为基础,集中资源和力量,形成凝聚智慧、优势互补的合力。

吸引一批产、学、研机构加盟,建立高水准和有实质意义的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产、学、研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功能

以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多个国家和省、部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和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现有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为基础,逐步申请东莞市、广东省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资助,向社会承接横向科研合作课题,开展现代农业资源及利用技术、现代生物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及品质评价等农业新资源、新技术和新产品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东莞及珠江三角洲特色农业及传统优势农业的二次开发及产业升级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为东莞市、广东省乃至辐射地区现代生物农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储备。

4、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培训和产业服务功能

一是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打造针对东莞地区现代生物农业产业所需人才的培训与教育中心,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服务,为东莞农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二是引进先进的科研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科学、客观的科研评估体系,并利用研究院的专家、教授的工作经验,建立规范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现代生物农业科技产业化及产业化前、后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支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

三、机构设置及主要任务

根据产学研、产业化发展以及提供社会全方位服务的功能要求,“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下设“四个中心、一个示范基地”,即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中心、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现代生物农业企业孵化中心、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现代生物农业试验与生产示范基地。

1.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中心

主要任务是:

负责现代高新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以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以及现有技术成果的开发等为主。

主要研发方向如下:

●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发掘技术

●动植物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技术

●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肥料技术

●生物健康饲料技术

●生物功能食品技术

●生物疫苗技术

●生物质能技术

●生物环保技术

●生态农业技术

●农产品的保鲜与加工技术

●生物反应器技术

●其他农业生物技术

2.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

主要任务是:

收集国内外的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信息,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现代生物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为公众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咨询、评估以及中介服务等。

3.现代生物农业企业孵化中心

主要任务是:

为现代生物农业科技产业化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技术和信息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参与、扶持、培育、嫁接、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业科技企业。

4.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培中心

主要任务是:

面向农民、公众、政府官员、农业企业家、大中小学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现代生物农业相关的技术培训、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工作。

5.现代生物农业试验与生产示范基地

主要任务是:

为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提供试验场所,为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提供参观学习平台,为现代生物农业产学研项目提供生产示范和展示平台。

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

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现代生物农业企业孵化中心

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

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中心

现代生物农业试验与生产示范基地

四、建设模式

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参与组建,实行校市联合、产学研合作、省市联动的方式建设。

研究院整体采用事业法人建设模式,列入东莞市事业编制,纳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计划作为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并将积极申报国家相关部门的平台、基地。

该研究院拟落户在东莞松山湖园区。

东莞市政府负责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设内的日常维持经费、专项研究经费等。

华南农业大学主要以人才、科技成果、教育资源等方式投入。

在管理上,研究院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院务管理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为研究院的科技研究方向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负责科研项目的论证与评估等;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该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设立院长1名,副院长3~4名,下设相关管理部门,包括行政及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后勤部等,对研究院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研究院下设的现代生物农业企业孵化中心可采用企业法人的建设模式,组建科技开发公司,东莞市政府通过提供引导资金、贴息贷款、科技项目资助等方式进行扶持。

日常运营按企业管理方式进行。

五、运行机制

华南现代生物农业研究院主要实行以下运行机制:

(一)事业法人,企业化运营机制

本研究院为东莞市事业编制的科研机构,属于非赢利公共服务平台,由市财政提供充分的基础条件和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以确保其持续开展前瞻性研究、基础性技术研发和共享性公共服务。

同时也利用技术转移、技术服务等获取经费收入,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企业化机制,实现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运行,争取公共效益的最大化。

(二)资源开放共享,人才动态管理机制

本研究院作为现代生物农业关键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向全社会开放。

除本研究院的专项研究项目外,还积极鼓励其他科技人员带项目进入研究院开展合作研究,也承揽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同时,研究院还将设立现代生物农业开放研究基金,面向社会,公开申报。

在人才队伍上,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即研究院的各研究团队由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

通常以项目为单元组建科研团队,其中以流动人员为主,包括客座研究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

研究院将尽快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三)项目滚动发展,竞争淘汰的经费支持机制

在项目设置和经费投入上,将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立项前,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评估,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项目结束后,定期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评估,完成效果优秀的或有前景的项目将继续择优支持,滚动发展。

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四)人员定性与定量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制度,定期对研究院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根据其绩效,通过一定的奖惩激励措施对所有人员进行管理,切实促进全院人员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与共享机制

在研究院研究取得的技术开发成果和拥有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研究院和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共享。

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营制度。

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面向全社会,注重与企业、大学结成技术联盟或合作伙伴,实现开放共享。

六、投资计划与预期效益

(一)投资计划

1.东莞市投入部分

三年期建设,共计5000万元,其中:

(1)研究院大楼建设:

800万元

(2)仪器设备购置:

1000万元

(3)日常运作费(3年):

1200万元

(4)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400万元

(5)专项科研经费:

1600万元

以上经费按两期投入,其中2007年度投入3000万元,2008年2000万元。

2.华南农业大学投资部分

(1)品牌:

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参与研究院的建设;

(2)科技成果:

10项

(3)人才队伍:

50人

(二)预期效益

1.直接效益:

研究院建成后,预计实现年收入1000万元,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产品孵化以及产品服务等。

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技术研发、技术辐射、产品辐射,将提高东莞市的整体创新能力,带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从生态效益角度来看,现代生物农业技术项目属绿色清洁技术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而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七、实施步骤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即2007.6-2010.6

(一)启动阶段

2007年5月1日前完成项目立项工作,2007年7月前正式启动建设。

(二)建设阶段

●2007.7-2008.7:

完成研究院实验办公大楼建设

●2007.10-2008.12:

完成仪器设备招标与购置

●2008.1-2008.12:

完成试验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2009.1.1-2010.6:

科研项目的启动与研究;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