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docx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一、引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
”必须千方百计地“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1]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这就要有良好阅读计划,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学生应该读的书,从而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读出“金”来。
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2]
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一)能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或者只把自己的知识局限于教科书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二)能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
与应试教育相适应的语文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正是造成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的罪魁祸首。
浪费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时间,剥夺了孩子们进行语文实践的精力。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于课外阅读是“减负”最佳手段的理论指出:
他认为:
“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
”“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3]
(三)能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就必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所谓智力背景是指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而奠定的知识、智力基础,乃至感情审美基础。
他强调指出,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对知识的长久兴趣是不可思议的;不建立课外阅读体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就要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
相反,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知识掌握起来就越容易,学习负担就越轻。
他指出:
“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3]
(四)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
吕淑湘先生所言: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彻底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小学生爱看电视,因此可以鼓励他们适当地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且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阅读课让学生接触课外读物,利用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来提高课外文本的感染力。
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
学生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对于伴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孩子来说,对于这类情节性很强的故事更是喜爱有加。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会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
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可以大大增强对小学生的吸引力。
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
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不仅采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4、利用学生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利用学生之间的影响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能起到很大的效果。
(二)如何开展拓展课外阅读。
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就要推荐一些图画内容丰富、文字浅显、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而又简单易懂的材料。
中年级的学生,就要推荐文字内容适中、故事内容生动有趣的材料。
而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推荐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读物了,科普读物、英雄故事、报纸杂志等等都可以向他们推荐。
1、选择学生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
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推荐时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
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
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
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教师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
例如:
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
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
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
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
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
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
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
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
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
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高于学生。
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
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
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读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
如: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
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读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
如:
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在温州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当地写景的文章来读。
如:
《玉苍山》、《碗窑三折瀑》等文章,使学生有一种亲却感,学生的认识空间不断扩大,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提高。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
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
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开展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的储备,也可以使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发生转移。
另外,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
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
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
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资料、收看类似的电视节目)。
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元程端礼说:
“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4]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
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四)检查学生读书反馈
检查交流信息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检查交流信息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体会为主,但也允许采用其他形式,使之乐于参与,增强效果。
如:
1、背诵法。
例如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要求学生背诵保尔关于人生价值的那段名言。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于人生、理想有更深的感悟。
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背格言、古诗词、优美段落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调动自己阅读的积极性。
2、绘画法。
有些学生喜爱画画,将读书的收获与体会以图画的形式进行汇报。
如有一位学生用三幅漫画的形式,将他所读的一篇科幻小说的基本内容展示了出来。
学生在画图的同时,能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课外阅读的目的才能达到。
3、表演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
“思维就是一颗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果就会绽开。
”有些学生能歌善舞,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表演才能,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无论是背诵,绘画还是表演,都是建立在对阅读材料深深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展开的。
要想达到绘画、画图、表演的目的,必须要对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情节的紧张程度都能有本质的认识。
(五)开展读书评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在低年级,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读书,爱护图书”;在中年级,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在高年级,则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据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学生课外阅读成长纪录表,以此表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有效的阅读评价。
通过利用课外阅读评价这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
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
这些交流不仅能够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在教室的一角,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四、培养课外阅读积累的主动性
古人云:
“积学以储宝”。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
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要养成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为学习计划对学生有鞭策和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因此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1、经常看报纸,每周剪贴不少于三篇;
2、主动阅读课外读物,每周圈点批注或读书笔记二篇;
3、认真上好阅览课,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4、主动推荐时文佳作或自荐阅读心得。
(二)编制表格,实行积分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分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可以绘制一张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
表格分为材料积累、读书笔记、诵读情况、阅览课表现及语文活动表现等几个栏目,都可以作为打分的选项。
可以采用小组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打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班级的阅读气氛的形成。
(三)开展竞赛,展示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
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要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讲故事、背古诗、办小报等,这些活动能极大的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乐在其中。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的过程中,学生学习阅读主动性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增强。
课外阅读积累在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勤于探索,继续寻找指导课外阅读积累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五、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常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1、很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一些学生不愿意去花时间看课外的书籍,即使看也只是看漫画这样娱乐性很强的书,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就非常的窄,要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量就很少了。
2、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还有些同学阅读常常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
3、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经验的积累近乎空白;
4、学生个人阅读材料少(材料数量少,材料涉及内容面窄,绝大部分是作文选。
5、由于大量影音信息涌入,学生课外或假期时间选择的是靠电视、电脑度过而忽视对书本的阅读。
6、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淡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阅读,要仔细认真,深刻体会,要安排好阅读时间,阅读后,适时的写下阅读心得体会。
阅读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结合书本知识,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而作为家长要多注意孩子课外阅读书籍的内容,督促孩子多读有益的书籍。
跟孩子多交流,有针对性地,平和地,不知不觉地去影响孩子选择的阅读书籍,增加积极因素、降低消极影响。
六、结论:
总之,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
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
七、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149页.
[2]《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1年第二期第13页.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149页.
[4]程端礼(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序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实验稿)湖北:
湖北出版社.2002年
[3]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
上海出版社.2003年第二期.
[4]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M]浙江:
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6期.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6]苗陪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三期.
[7]朱熹.读书之要[M].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叶圣陶.对于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9]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年.
[10]刘国正.谈谈作文教学问题,专家作家谈语文教学问题[M]语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