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9165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docx

088套卷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标准样式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B8套)卷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城市生态学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题号

总得分

得分

评卷人签字

复核人签字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生态系统: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3、城市生态评价

4、干岛效应

5、残余斑块

6、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生态学: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科学。

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生产生态位:

城市的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资源丰盛度(如水、能源、原材料、资金、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

1、生活生态位:

社会环境(物质,精神及社会服务水平等)及自然环境(物理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景观适宜度等)。

1、城市生态位(urbanniche):

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

含生活和生产生态位。

2.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

2.减链:

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2.加链:

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2、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2干岛效应:

由于城市受到热岛效应及各种建筑物不透气不透水面大的影响,导致城市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掉,使得城市空气湿度比郊区干燥,且越往市中心越干燥的现象,称之"干岛效应"。

3、环境质量:

指环境要素受到污染的程度即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状况。

3、环境质量评价。

(分单项和多项综合评价):

是指对环境要素的质量优劣作出定量的或半定量的分析、描绘和鉴定。

4、临界浓度:

指导致各种是生物受到伤害的最低污染物的危害。

4临界时间:

指有毒物质在临界浓度之上,导致各种生物受到伤害的最短时间。

5、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达到相对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6干扰斑块:

在一个本底里面由于受到局部干扰,而形成的各种块状地表区域。

6残余斑块:

周围环境被破坏只保留下一块非线性的地表区域。

1、城市生态学:

是研究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或: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科学)。

1、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城市自然生态学(UrbanNaturalecology)

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地域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人的城市活动与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城市景观生态学(Urbanlandscapeecology)

从景观尺度研究城市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代谢过程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问题。

1、城市经济生态学(Urbaneconomicecology):

从经济学角度重点研究城市代谢过程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问题。

1、城市社会生态学(Urbansocio-ecology):

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效应及人在建设城市、改造自然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如人口、交通、能源问题等。

1、资源现实承载能力: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承载能力;

1、资源潜在承载能力:

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或外部条件改善而提高本区的资源承载力。

 

1生态因子:

对城市生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成为~。

1.生活因子:

指生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称为~。

1生态适应:

指植物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1.生态效益:

指人类、自然界各种生物或人类建造的各种生态系统和工程,在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利益称为~。

2环境质量:

指环境要素受到污染的程度即环境要素的优劣。

2环境质量评价。

(分单项和多项综合评价):

是指对环境要素的质量优劣作出定量的或半定量的分析、描绘和鉴定。

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loadcapacity):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2、技术承载力:

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两种类型。

1、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

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1、城市学:

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剖析、认识、改造城市的各种学科的总称。

1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特点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一门科学。

1生态因子:

是指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环境因子

1生活因子:

是指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

1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1干岛效应:

由于城市受到热岛效应及各种建筑物的水效应的影响,导致城市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掉,使得城市空气湿度比郊区干燥,水分条件比郊区差,且越往市中心越干燥的现象,称之“干岛效应”。

1生态适应:

指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构成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2环境质量:

指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

2环境质量评价:

是指对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鉴定和描绘的过程。

3大气污染:

由于人为地排放出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3临界浓度:

指大气污染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最低污染浓度。

3临界时间:

在临界浓度以上危害植物所需的最短时间。

3生态系统:

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单位。

5常住人口流:

城市常住的居民为了生活、娱乐、购物、工作与活动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流动式人口流:

郊区的人口由于探亲、访友、看病、旅游、打工等进入城市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物流:

指各种物质在城市系统内外各层次之间传递转移的现象

5价值流:

是指各种产品、食物、劳力、技术等通过货币为媒介实现在各部门、各系统的交换转移现象。

5城市空间结构:

是指城市的各种绿化、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空间排列方式。

6斑块:

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6廊道(走廊):

指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地表区域。

6本底:

(基质)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是最显著的。

6干扰斑块:

在一个本底里面由于受到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最大特点是消失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恢复为本底。

6残余斑块:

周围环境被破坏只保留下一块非线性的地表区域。

6引入斑块:

人们向一块地表或某一地域引入生物或各种非生物设施所形成的各种斑块。

7城市人文景观:

指人类为了某一种目的而部分地或整体地改造自然景观,并建造人类所需要的自然与人造景观的综合体。

7景观多样性:

又常被称为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多样性。

7景观:

从地理学角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从生态学角度,指一定区域空间内,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7景观生态学:

研究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7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7食物网:

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8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达到相对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8城市生态平衡:

指城市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经过人类的长期精心调控下,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8城市生态公园:

广义上讲城市生态公园是自然化的公园。

即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建造公园,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构建多样并具地域特色的生境类型(景观异质性),充分利用城市生物多样性,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逐渐达到自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景观结构。

8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8城市生态评价:

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2.宏观调控:

macroscopeconditioning通过行政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局部与整体、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大气污染:

由于人为地排放出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3.酸雨:

3、拮抗作用(antagonisticfunction)

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3、净化作用:

是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净化作用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4、叠加作用:

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5、增强作用:

一种化合物对某器官系统并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使后者毒性增强。

5、限制因子:

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5、耐受性定律

●生物对环境因子有一个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适应范围。

5、抵抗力(resistance):

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5、恢复力(resilience):

指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城市系统(urbansystem):

⏹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3生态系统:

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单位。

3城市生态系统:

以人为主体城市生物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且具有独特的特征,两者差异是明显的。

3、城市生态系统(urbanecosystem):

(第二版)

指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artificialecologicalsystem)。

5常住人口流:

城市常住的居民为了生活、娱乐、购物、工作与活动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流动式人口流:

郊区的人口由于探亲、访友、看病、旅游、打工等进入城市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物流:

指各种物质在城市系统内外各层次之间传递转移的现象

5价值流:

是指各种产品、食物、劳力、技术等通过货币为媒介实现在各部门、各系统的交换转移现象。

5城市空间结构:

是指城市的各种绿化、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空间排列方式。

6斑块:

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6廊道(走廊):

指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地表区域。

6本底:

(基质)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是最显著的。

6人工廊道:

6干扰斑块:

在一个本底里面由于受到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最大特点是消失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恢复为本底。

6残余斑块:

周围环境被破坏只保留下一块非线性的地表区域。

6环境资源斑块:

6引入斑块:

人们向一块地表或某一地域引入生物或各种非生物设施所形成的各种斑块。

7人文景观:

指人类为了某一种目的而部分地或整体地改造自然景观,并建造人类所需要的自然与人造景观的综合体。

7、自然景观

7景观多样性:

又常被称为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多样性。

7景观异质性

7景观生态学:

研究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8.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达到相对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8城市生态公园:

广义上讲城市生态公园是自然化的公园。

即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建造公园,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构建多样并具地域特色的生境类型(景观异质性),充分利用城市生物多样性,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逐渐达到自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景观结构。

8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8城市生态评价:

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得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城市生态学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60’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居住区的项目,指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1、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生态学、城市学、人类生态学

1、自然资源:

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

1、社会资源:

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与道路系统、市场因子、经济发展实力等。

1、在众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称为主导因子

1、城市中直接生态因子有:

建筑物、地形地貌等

1、城市降水的损失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1、城市土壤水分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2、针叶树种、阔叶树种两类中抗污染强的是类。

2、针叶树种、阔叶树种两类中对土壤有利的是类。

3、城市土壤有机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3、城市土壤中杂填土比例不能超过土壤总量的。

4长日照植物为了使其早开花可以采取。

4长日照植物为了使其迟开花可以采取。

5调查城市劳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5调查城市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6生态城市社会生态标准是。

6生态城市的经济生态标准是。

7了解城市人口的智力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7了解城市人口的数量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8、净化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是。

8、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污染物是。

9.当前人类面临的五大生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

9、热岛效应的影响越往城市中心温度越。

10、生态公园规划应强调,突出。

10、生态公园外部符合美学规律,内部结构应符合。

1城市光照强度减弱的原因是建筑物增多等。

1热岛效应的特点是越往中心城市温度越高。

1城市降水的损失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Q(流失量)=A(年降雨量)*Si(各地类面积)*Ki(损失系数)。

1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中抗性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树种。

1城市土壤有机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1调查城市劳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性质。

1城市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依赖人类来不断调控各组织成分的数量及结构关系

2生态城市社会生态标准是社会生态高度文明。

2生态城市的经济生态标准是经济生态高效。

2生态城市的自然生态标准是自然生态和谐性。

2生态公园规划应强调自然,突出生态。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与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初级生产者有机体、还原者有机体、非生物部分以及消费者。

3为了避免冬季城市光线太差,应注意选择落叶绿化植物。

3由于热岛效应影响,越往城市中心越应选择耐旱能力强的树种。

4长日照植物为了使其早开花可以采取增加光照时间。

4短日照植物为了使其早开花可以采取减短光照时间。

4一般树种具有角质厚,叶绒毛多的抗旱能力强。

4城市的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科技化程度。

4城市的人口数量多少可以反映城市的规模大小。

5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5我国北方城市发展受限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是水分因子。

5我国淡水资源的总体特点是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匀。

7构成生态系统物种越多  系统越稳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0农业水资源危机解决的主要途径是:

开源节流和加强管理

10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人口问题;全球变暖;土地利用问题;森林问题;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及土地中水资源等问题。

3环境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向环境排放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和能量,破坏了生态平衡或危害人类正常生存生活条件。

4土地退化:

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或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生物生产力减退,产品质量降低的变化。

5自然资源:

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1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口流2)能流(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能)3)物流4)信息流5)价值流

2按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一般划分为三类基本要素斑块、廊道、本底

3斑块有几种类型:

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4城市居民的四大场所:

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购物场所、娱乐场所

5生长季:

适合植物生长的季节。

6生长期:

植物处于生长状态的时期

3临界浓度:

指大气污染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最低浓度。

6生态平衡的标志:

1)城市的三个效益达到最高2)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大而全3)城市各子系统协调有序、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要高

8食物链:

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有机体由于吃食和被吃食的食物关系而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能量连锁转换序列关系。

1当前人类面临的五大生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

3我国水资源总量可以,但人均量很少,且时空分不均匀。

5我国难于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且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1城市光照条件特点是光照强度减弱、光照分布不均匀。

2城市地表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是Q(流失量)=A(年降雨量)*Si(各地类面积)*Ki(损失系数)

4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老龄化程度高。

5城市生态系统的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科技化程度。

6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特点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化快,属于突变。

7.构成生态系统物种越多  系统越稳定

10.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人口问题;全球变暖;土地利用问题;森林问题;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及土地中水资源等问题。

3环境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向环境排放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和能量,破坏了生态平衡或危害人类正常生存生活条件。

5自然资源:

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1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口流2)能流(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能)3)物流4)信息流5)价值流

2.按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一般划分为哪几类基本要素?

1、斑块2、廊道3、本底

3.斑块有几种类型:

1、干扰斑块2、残余斑块3、环境资源斑块4、引入斑块

13.城市居民的四大场所:

居住、工作、购物、娱乐

10生长季:

一年中适合植物生长的季节。

11生长期:

一年中植物在生长的时期(从树液流动开始到树落叶)

3.临界浓度:

指导致生物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最低污染浓度。

6.生态平衡的标志:

7.森林生态效益指:

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效益。

8.食物链: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由于吃食与被吃食的食物关系而构成的能量连锁关系。

1.当前人类面临的五大生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

2.社会资源是指指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人力和劳动成果的总和。

3.我国水资源总量可以,但人均量很少,且时空分不均。

1、城市光照条件特点是。

2、城市地表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是。

3、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

4、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

5、城市生态系统的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6、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特点是。

得分

三、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打√,错的打Χ)

1、城市光照条件差与环境污染有关系。

()

1、城市建筑物楼南楼北光照条件差异随纬度上升而加大。

()

2、把自然引入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

2、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我们在城市应大力提倡营造森林植被。

()

3、秋霜主要是危害迟休眠的植物。

()

3、秋霜主要危害北种南移树种。

()

4、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倒金字塔的。

()

4、城市景观要素中本底是由街道和街区构成的。

()

5、生态城市要求绿地率要达到30%以上。

()

5、一般城市要求绿地率要达到50%以上。

()

6、城市的空间结构状况主要取决于城市四大场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

6、城市环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污染物多,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的面目全非。

()

7、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依赖人类的精心调控而形成的。

()

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高,稳定性较好。

()

8、城市干岛效应会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加速,光合量减少。

()

8、城市土壤水缺乏的原因之一是杂填土多,土壤颗粒大。

()

9、城市中心营造森林公园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

()

9、城市中心营造森林公园有利于缓解干岛效应。

()

10、城市景观要素中本底是由街道和街区构成的。

()

10、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倒金字塔的。

()

1、制约西北城市发展的自然生态因子主要是温度因子。

(Χ)

2、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全开放式的功能系统。

(√)

3、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大。

(Χ)

4、城市光照强度比郊区弱。

(√)

5、我国城市楼南温度比搂北高。

(√)

6、我国目前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是CO2.。

(Χ)

7、越往城市中心越要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

(√)

8、只要气候适宜引种就会成功。

(Χ)

9、城市土壤中杂填土比例不能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

(√)

10、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理位置其对污染物的抗性不一定相同(√)

11、只要气候适宜引种就会成功。

()

12、城市中心建设大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