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9151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A.牛顿B.帕斯卡C.瓦特D.焦耳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酒杯在镜中成像

3.图2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4.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大象拔河。

比赛中甲、乙两人通过腿、肩等部位用力拖动布带奋力互拉。

在图3中,甲、乙两人僵持不动,若布带的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地面的压力和甲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到的拉力和乙受到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甲、乙两人体重相同就一定不能决出胜负

5.下列家用电器中,使用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暖气B.电风扇C.电饭煲D.电磁炉

6.图4是关于电磁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实验是研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图B实验是研究电动机的原理

C.图C实验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D.图D实验是研究发电机的原理

7.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个迷你音响,图5是音响实物图片和铭牌。

对于该音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电池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音响在5V电压下正常工作

C.音响正常工作时每秒消耗电能5J

D.加大音响的音量可以提高发出声音的频率

 

8.在进行家庭电路的改装时,如果不小心使白炽电灯灯座内的零线和火线相接触,闭合开关接通电源,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灯丝被烧断B.电灯正常发光C.电灯发出暗淡的光D.空气开关断开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10.下面估计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约是10℃B.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8秒

C.家用电吹风功率约为500WD.一个苹果的重力约为0.1N

 

11.把一小块某金属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珠,就像荷叶上的水珠。

通过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现象属于液化,需要吸热B.手对金属做功,其内能增大

C.该金属的熔点低于手的温度D.可以用该金属来制作餐具

12.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木B.地面C.天空中的云D.行驶的汽车

13.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在前、后门各装一个按钮开关,学校保卫室有甲、乙两盏灯和电池组,要求:

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甲灯亮,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乙灯亮。

图6所示的电路能满足要求的是

 

14.如图7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15.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装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将甲、乙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A、B液体中,甲球沉底,乙球漂浮,两球重力分别为G甲、G乙,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所受浮力分别为F1、F2,此时,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1、p2。

已知:

两种液体的密度及两球体积关系分别为:

ρA>ρB,V甲>V乙,则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G甲F2  D.p1=p2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17.汽车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胎上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冬天在水箱中加入防冻剂,提高水的凝固点

C.超速行驶会导致汽车惯性增大,增加事故风险

D.冬季汽车开空调后,会在车窗玻璃内侧附着“雾气”,这是液化现象。

18.图8是“风光互补”路灯,该灯装有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

白天将获得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夜间蓄电池对灯泡供电。

下列关于这种路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发电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风力发电装置,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的原理

C.若采用LED灯照明,会比白炽灯更节能环保

D.路灯利用的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

19.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电笔可以用来判别零线和火线

B.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三脚插头上较长的一根铜片应该与零线相连

D.家庭电路增添大功率用电器时,有必要考虑导线和保险丝是否需要更换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0.同名磁极相互。

21.凹透镜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2.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kg.

23.用超声波测位仪从海面处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深度约为m.

24.某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6V,阻值为15Ω,将它与一只20Ω的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是V的电源上,此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25.龙潭湖水面下5m处的鱼所受的水产生的压强约为Pa。

(g取10N/kg)

26.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完全燃烧2kg汽油所产生的热量是J。

27.1kW·h的电能可供一盏标有“220V25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h。

28.质量为m,密度为ρ的正方体金属块,竖直浸没在水中,用胶将其下表面全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的粘贴在一起,则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29.将一电热器直接接在电源上使用时,它的实际功率为100W;若把它同一个定值电阻串联,然后仍接在原来的电源上使用,发现定值电阻的功率为9W,求此时该电热器的实际功率为W。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且用电器的电阻阻值比定值电阻阻值大)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6分)

30.(2分)在图9中,电流表的读数是A。

3

1.(2分)在图10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32.(2分)在图11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3.(2分)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12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

当盆景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盆景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

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是因为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

 

34.(3分)小东在实验室测量石块A的密度。

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A的质量。

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3甲所示,则石块A的质量为g。

然后,他将石块A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13乙所示的位置,则石块A的体积为

cm3。

由此可计算出石块A的密度为kg/m3。

35.(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选填“实”或“虚”)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透镜位置不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36.(3分)图14是小文和小明所做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其中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的液体是水,戊烧杯中的液体是盐水,图丙和图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1)由图丙、戊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有关;

(2)由图乙、丙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有关;

(3)由图丙、丁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无关;

37.(3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同学从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为    ℃。

(2)水沸腾后,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的  (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造成的。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3)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

38.(2分)小丽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测量

序号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0.5

20

2

5

2

1

15

1.5

10

3

1.5

5

15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39.(4分)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芳做了如图16所示的三个实验。

(1)由实验 和实验 (选填“甲”、“乙”或“丙”)可知: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2)由实验 和实验 (选填“甲”、“乙”或“丙”)可知: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40.(3分)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小明同学按连接好如图17所示的电路,发现开关S闭合前,电压表(选填“有”或“无”)示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根导线连接不恰当,请在相应的导线上画“×”,并改成正确的连接。

 

41.(2分)为了探究某电路的电流关系,在下表中记录了各次实验中电流表A1的示数I1与电流表A2的示数I2。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归纳出I2与I1的关系式为:

I2=。

I1A

0.3

0.25

0.2

0.15

0.1

0.05

I2/A

0.3

0.4

0.5

0.6

0.7

0.8

 

42.(4分)水平实验台上有如下器材:

带挂钩的木块、带挂钩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细线、可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定滑轮、带横梁的铁架台,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速度大小是否有关?

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

43.(4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

当然,如果你受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将是重力势能,即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重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

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中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略矮一点的原因。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

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

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过山车中部的重心最高时,重力势能最大,而当尾部到达最高点时,重心位置已经不在最高位置,已经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了。

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够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就会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重心正在加速向下运动。

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飞出去。

中前部的车厢情况就不同了,过山车的重心心在“身后”,在短时间内,它虽然处在下降的状态,但是它要“等待”重心越过高点被重力推动。

(1)过山车上升阶段,其重力势能。

(填“增加”、“减少”、“不变”)

(2)过山车在轨道的最低处,运动最快,动能最大,说明物体的动能同有关。

(3)设计师所设计的过山车轨道中,过山车依次通过的竖直回环的高度一次比一次低的原因是。

(4)在过山车运行起来以后,坐在过山车不同位置的乘客,通过某一竖直回环的最高点时,乘坐在

(选填“车中部”、“车尾部”)通过时速度最大。

44.(4分)宇航服又称航天服,根据宇航员的活动范围和航天任务,宇航服应当满足这样一些条件:

(1)能使位于太空的人体处于加压状态;

(2)能供给保障宇航员生命安全所必需的氧气,消除二氧化碳,并能够控制温度和湿度;(3)能使宇航员在宇宙空间具有各种活动能力,并能使宇航员的疲劳减轻到最低限度;(4)穿戴和脱下方便;(5)具有防护宇宙射线辐射的能力;(6)能经得起微流星的冲击;(7)具有应付太空意外事故的能力。

  宇航服一般由密闭头盔和密闭服组成。

密闭头盔由透明聚碳酸脂制成,为防止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与红外线等强烈辐射,在头盔的透明层上涂有金属薄层。

密闭头盔内可以供氧和加压。

密闭服通常由几层具有耐高温的防火聚酰胺纤维织物等一些特殊材料制成,其中夹有数层铝箔,具有隔热、防护宇宙射线以及防止太空中流星雨的撞击等作用。

为了适应宇航员在航天飞行中长时间穿用,宇航服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另外,宇航服还配备有自动控制空气再生和调节的自给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宇航员的摄食与排泄等设施。

宇航服按其用途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宇宙飞船内部穿用的宇航服,这种宇航服是在宇宙飞船座舱内使用的应急装置。

当飞船发生故障时,它可以保护宇航员安全地返回地面。

这种宇航服制作的一般比较轻便,在不加压时穿着比较舒适、灵活,因此有利于宇航员在不加压状态下较长时间地穿着。

另一种是宇航员在飞船外部工作时穿用的宇航服,用以保证宇航员进入外层空间或者降落到其他天体表面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这种宇航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它还装配有携带式生命保障系统,携带有供宇航员在外层空间运动的小型火箭。

(1)由于太空中处于真空环境,声音(选填“能”或“不能”)传播,所以在太空中宇航员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

(2)宇航员在某次工作任务时,开动宇航服中携带的供宇航员在外层空间运动的小型火箭,向后喷出气体,从而使宇航员向前运动,这一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3)通过本文的描述,你觉得同一位宇航员身穿(选填“在宇宙飞船内部穿用”或“在飞船外部工作时穿用”)的宇航服时惯性比较大。

 

六、计算题(共8分)

45.(4分)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课中,小京同学通过如图19所示电路,测量阻值约为1000Ω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在某次实验中伏特表读数为3V,毫安表读数为4mA:

(1)请通过该组实验数据,计算R的阻值;

(2)小京同学发现该计算结果同定值电阻的铭牌上所标的阻值相差较大,经检查发现读数和计算均无误,小京同学在进一步查找原因时看到,电压表的说明书上标有“内阻3kΩ”字样,他请教老师后得知: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精确的测量,实际的电压表不能看成断路,而是当作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来处理,请你利用小京同学查找出的电压表的内阻阻值,计算出R更准确的阻值。

 

46.(4分)如图21所示,由徐工集团与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将高度118米、直径14.4米、重量1680吨的丙烯塔稳稳地吊装到位,成功实现了全球唯一最大吨位的起重机首次吊装,标志着我国工程机械人站上世界起重机的顶峰。

这台可吊起4000吨重物的“世界第一吊”,全称是徐工XGC88000—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88000指力矩88000吨·米(力矩在工程物理学中是指物体的重量乘以到转轴的距离,在此之前,国际上的起重力矩设计极限为60000吨·米),最长臂达到216米,要吊起4000吨重物需要有6000吨(含起重机自身质量)的配重对称“压着”,这样的“巨无霸”还可以可轻松完成行走、回转等动作。

g取10N/kg。

求:

(1)若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m2,该起重机吊起4000吨重物以1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若将原来水平放置的丙烯塔看作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起重机把它竖直立起来,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C

B

B

C

D

D

C

C

D

A

C

C

题号

16

17

18

19

答案

BD

AD

BC

AD

题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排斥

发散

2.5

3000

14

5×104

9.2×107

40

0

81

 

30.(2分)0.3

31.(2分)见图1

32.(2分)36.9

33.(2分)大气压强

34.(3分)32,10,3.2×103

35.(4分)实10靠近照相机

36.(3分)

(1)密度

(2)体积(3)深度

37.(2分)

(1)99

(2)液化(3)吸热

38.(2分)

(1)右

(2)0.5

39.(4分)

(1)乙丙

(2)甲乙

40.(3分)有;见图2

41.(2分)I2=0.9A-2I1

42.(4分)

(1)将带挂钩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把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梁上,在弹簧测力计正下方固定好一个定滑轮;

(2)将带挂钩的木块放置在长木板上,细线的一端系在木块的挂钩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并保证同木块相连部分细线处于水平,同弹簧测力计相连部分细线处于竖直;

(3)先后以大小不同的速度将长木板从木块下面抽出,分别记录两次抽出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可以看到抽出速度发生改变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从而说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3.(4分)

(1)增加

(2)速度大小(3)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产生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4)车尾部

44.(4分)

(1)不能无线电波(或电磁波)

(2)相互(3)在飞船外部工作时穿用

 

45.(4分)解:

 

46.(4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