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991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docx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

目录

泰顺廊桥概况4

廊桥起源4

历史文化5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7

廊桥保护的人和事7

媒体关注10

政府推动11

民间参与12

各界共同努力14

各类活动展形象17

保护存在问题引发发展新思考18

隐藏问题需重视,解决问题是发展关键18

借鉴传统村落保护24

人文生态旅游建设促发展28

相关进展35

泰顺廊桥申遗之路39

申遗是为更好地保护39

联合申遗是必然诉求44

申遗备忘录45

免责声明:

本次“2015视界·浙江两会”专题信息产品由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合编辑。

信息内容采自公开的报纸、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各大主流网站,每份专题我们都准确标明来源和出处,摘选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单位负责。

本期专题由泰顺县图书馆编辑,如您需要更为详细的内容及跟踪报道,请与该馆联络。

(图片来自互联网)

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仅存于浙、闽交界的山区的木拱廊桥,具有极典型的地域特殊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木拱廊桥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于此同时,泰顺也加大了对泰顺廊桥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如何让泰顺廊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是泰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泰顺在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中采取了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行动?

本辑将围绕“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主题,梳理各媒体所报道的资料,从泰顺廊桥保护的具体行动、人文生态建设促进发展,到申遗只为更好保护来实现泰顺廊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资参考。

泰顺廊桥概况

廊桥起源

廊桥,泛指有廊屋的桥。

温州泰顺的廊桥又大致可分为编梁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平廊桥、石拱廊桥等几类,其中编梁木拱廊桥最具文物价值。

我国的编梁木拱廊桥集中在浙闽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如浙江省的泰顺、庆元、景宁,福建省的寿宁、古田、连江等地。

各地对编梁木拱廊桥的称呼亦不尽相同,泰顺俗称为“蜈蚣桥”,因为它的结构与蜈蚣的形体很相似。

廊桥从现存数量上比较,福建多于浙江;但在现存质量上比较,则浙江胜过福建。

尤其是泰顺的编梁木拱廊桥,可谓独领风骚。

由于泰顺地理偏僻,交通闭塞,20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泰顺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重要位置,真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泰顺这个廊桥王国才被有识之士发现。

泰顺的文物工作者夏碎香首先意识到廊桥的重要价值,开始调查和撰文宣传。

1980年10月,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小组的专家到泰顺考察廊桥,认定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在民间并未失传,可以在泰顺得到确认。

之后,不断有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到泰顺考察和采访,廊桥始有声名。

将泰顺廊桥全面介绍给世人的还是2001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泰顺》一书,书中“梦圆廊桥路”一章,着重对泰顺廊桥的历史、文化等进行阐述,使人们对泰顺廊桥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现在,泰顺廊桥已成为声名不小的文化旅游资源,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到泰顺观赏美丽的廊桥,寻访那一段段质朴深厚的乡土往事。

近年来,泰顺不断有廊桥被发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各种造型的廊桥33座。

这些历经风雨的廊桥能够完好保存至今,更显得弥足珍贵。

泰顺、廊桥,已成为一种地理文化概念,是泰顺乡民富有特定的生命意味的文化符号。

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煌煌建筑,潜藏着泰顺古代先民的智慧,贴附着古人精神和思想文化的片段。

(来源:

《解读廊桥》薛一泉)

历史文化

据了解,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而现存廊桥的修建年代多为清代。

  历史上,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

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

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仅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

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

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是租金最贵的地方。

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

  一座座廊桥如瑰宝般坐落于群山之间,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有门而无门扇,有窗而无窗扇,编梁成拱飞架两岸,如长虹饮涧,新月出云。

  据《泰顺县交通志》记载,全县建国前修建的桥梁就有476座,包括33座各式廊桥,15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座廊桥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泰顺是中国现存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成为中国拥有“国宝级”廊桥最多的县,被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14-4-8)

(图片来自互联网)

泰顺廊桥的保护与发展

廊桥保护的人和事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萧云集。

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第3版刊登温州摄影家萧云集撰写的《浙南廊桥有遗篇》,图文并茂。

随后,此文又在《人民画报》上刊登。

从此,一个外界探访了解泰顺廊桥的窗口打开了。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刘杰。

也在那个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刘杰到了泰顺,青山秀水古民居、横跨深涧古廊桥,深深吸引了这位年轻人,他背起相机遍访泰顺。

2001年3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刘杰所著的《乡土中国——泰顺》。

该书卷首写道:

“泰顺是浙南乡土建筑的王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大批优秀的乡土建筑保存下来。

这些各具风采的乡土建筑在我们有兴趣研究的人眼里无疑是一座座等待发掘的宝藏!

山高地远的泰顺,建筑因地制宜在山间河谷里自然生长,风格朴实无华,惟有横跨高山深涧之间、奔腾溪流之上的如虹般的木拱廊桥,才显露出泰顺的不凡。

……”他在书里盛赞泗溪北涧桥是世上最美廊桥。

该书出版后,引发了全国相关专家、学者对泰顺廊桥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许多旅游爱好者。

这本书也引起了泰顺相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泰顺文博馆馆长张俊介绍,2000年前后,关于泰顺廊桥的出版物陆续上市,也引发了他们“申遗”的念头。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钟晓波。

同样是2000年,当时还在云南上大学的泰顺人钟晓波构架了中国廊桥网,凭着对故乡廊桥的热爱,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丰富网站廊桥信息上。

据钟晓波回忆,当时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都是通过中国廊桥网的咨询平台,来了解泰顺廊桥的。

网站开通一年之后,在全国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廊桥粉丝。

(来源:

温州日报瓯网2012-4-11)

中国廊桥第一人

钟小波,现年35岁,泰顺人,2000年创办中国廊桥网,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更勾起了散落在外地的泰顺人的思乡之情。

这是中国第一个详细记录廊桥资料的公益网站,以宣传廊桥历史风貌为主,并记录下廊桥每一步的保护进程。

“当年在外地读大学,正好看到地理杂志的封面介绍的是泰顺廊桥,不少同学都向我求证,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从小看惯了的廊桥竟然是这么稀有的保存遗址。

所以半工半读地做了这样一个网站。

”钟小波说,“我在18岁之前,一直在廊桥边成长,廊桥对于泰顺人,不仅仅是平时用来行走的桥梁,更是一处精神家园。

住在廊桥边的人是有福的,这样一座多功能的桥,在全国都少见。

清晨,廊桥是买卖新鲜瓜果的集市。

待到午后或傍晚,廊桥内部的两排座椅上,便坐满了闲聊的市民,甚至能看到有些人直接躺下午睡。

到了节假日,廊桥摇身变成了“祠堂”,有些廊桥至今还供奉着神龛,当地人直接在桥上供奉神灵,还有民间艺人在桥上耍木偶戏。

“泰顺的小朋友都喜欢在廊桥上玩,小时候我就觉得,廊桥给人一种安全感,特别是下雨天。

平时课间休息,廊桥就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场所。

”钟小波说。

一起来保护廊桥

中国廊桥网开始刊载泰顺廊桥风貌后,带动了周边古村落对于廊桥遗址的挖掘和保护,包括浙闽两省的寿宁、屏南、泰顺、庆元、景宁等,都有采取行动。

历史记载,在浙南闽北山区,保存自宋代以来的各式木拱古廊桥有110多座,其中以泰顺廊桥数量最多,有32座,造型和工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堪称一绝。

近几年来,泰顺又立起了4座新建或再建的新廊桥,36座桥梁分布在该县16个乡镇。

泰顺现有的廊桥中,18座在2005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5座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泰顺县也因此成为全国拥有最多国宝级廊桥的地区。

为了保护好廊桥遗址,从2005年起,在廊桥聚集地轮换,每两年都会进行一场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廊桥保护和管理方法。

“去年的研讨会上,除了国内泰斗级的桥梁专家,国外桥梁专家也来了。

”钟小波列举,有文物界著名专家谢辰生,有武汉长江大桥设计者唐寰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杨鸿勋,还有哈佛大学原东亚系主任包弼德,纽约州立大学桥梁专家那仲良等。

有了各位专家的鉴定和认可,廊桥,或者从学术上说叫“木拱廊桥”,打响了知名度,还评选出了廊桥中之最:

比如三条桥是建筑年代最久的周边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的廊桥,它始建于唐代;薛宅桥则是斗拱坡度最大的桥;泗溪姐妹桥更被誉为最美廊桥……

(来源:

《青年时报》2012-5-31)

媒体关注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摄制组走进温州泰顺,考察和拍摄泰顺廊桥,并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等人。

“不用钉铆,只需用六、七根杆件,别、压、穿、插,廊桥就能搭接而成,虽然看似简单,却十分结实”。

董直机向央视记录频道介绍了廊桥构建巧妙的力学原理。

世界上关注廊桥的人不少。

我们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官网“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专页中有如下评价:

“木拱桥是当地居民进行信息交流、娱乐、神俗信仰、深化人际关系的重要聚会场所。

近年来,泰顺县高度重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积极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通过新建廊桥的方式,使这项本处于濒危的手艺,有了新的转机。

2012年,泰顺县出台《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明确规定:

民间利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新建木拱廊桥,县财政按建造成本30%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最高可补助30万元。

这无疑对这项技艺的活态传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本次央视关注泰顺廊桥,将比较全面、细致地为海内外观众纪录、展示廊桥的风貌,使该非遗项目以影像的方式得以纪录和保存。

当天,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还为刚落成的同心桥廊桥举行了传统的“圆桥”仪式。

在圆桥活动中,乡民们进行了“踏桥”以及“祭桥”等传统仪式,喜气洋洋。

(来源:

人民网2014-5-26)

央视4套来泰摄制“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泰顺,对我县“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这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拍摄录制,并寻访了“非遗”传承人。

此次来泰拍摄历时7天(3月11日至3月17日),摄制组先后对我县岭北、仙居、泗溪等地的古廊桥进行拍摄,并寻访了董直机、曾家快等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听他们讲述木拱廊桥的营造技法,对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进行直观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关注“非遗”。

记者了解到,此次拍摄的节目“寻访海峡两岸文化传承人”将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中文国际频道首播,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海峡两岸多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的“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作为急需传承的“祖宗之法”将在纪录片中得到展现。

(来源:

泰顺新闻网2014-3-17)

政府推动

政府推动:

非遗与世遗齐头并进

作为“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的中国传统木拱桥,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廊桥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完善廊桥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2007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

2008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直机、曾家快等造桥师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由福建省和浙江省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浙江泰顺、景宁、庆元和福建寿宁、周宁、屏南、政和申报的“闽浙木拱廊桥”,被正式列入本次更新的预备名单。

其中泰顺的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和文兴桥名列申报的22座木拱廊桥中。

世界文化遗产梦,离闽浙木拱廊桥越来越近了。

2012年,泰顺县制定出台了《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县财政拨出专款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对民间利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新建木拱廊桥的,县财政将按建造成本的30%给予补助,单座廊桥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

截至目前,泰顺县陆续新建了同乐桥、潆秀桥、姻缘桥、埠下廊桥等近10座木拱廊桥,廊桥营造技艺在泰顺呈现出强劲的活态传承态势。

民间参与

民间参与:

国内国际热情涌动

廊桥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民间的力量。

在泰顺,涌现了一批致力于廊桥保护传承、热心于弘扬廊桥文化的“廊桥人”,他们对廊桥保护传承、廊桥文化研究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政府表彰的十大“廊桥之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如2009年成立的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其会长钟晓波早在大学时就自费创办了廊桥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廊桥文化。

10多年来,网站吸引了无数廊桥爱好者,网站的总访问量现已超过2000万次。

近期,他们还将宣传平台拓展至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从而使廊桥文化的传播更与时俱进。

来自世界各地的廊桥学者和民间爱好者也在关注泰顺廊桥,泰顺廊桥在民间力量的带领下走向了世界。

2013年6月,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召开的第二届美国国家廊桥研讨会上,组委会特设了多个中国廊桥专题讨论环节。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那仲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博士特瑞·米勒、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刘妍等在会上作了有关中国传统木拱桥建造及工艺文化的发言,在太平洋彼岸古桥学界掀起了中国廊桥风。

期间,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与美国俄亥俄古桥梁协会还签署了《地方文化交流意向书》。

同时,泰顺廊桥志愿者还前往哈佛大学校园和纽约曼哈顿市区进行交流,精美的中国廊桥图片和自制的廊桥文化衫、廊桥版画吸引了当地人驻足。

在本次的泰顺廊桥文化研讨会上,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那仲良、台湾大学教授王鸿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沈为平、美国俄亥俄古桥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卫、美国俄亥俄古桥梁协会博士弗农杰罗姆、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特瑞·米勒、德国慕尼黑廊桥学者菲利普、中国台湾华梵大学建筑系主任萧百兴、福建屏南县代表等纷纷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期间,美国廊桥专家还先后考察了北涧桥、溪东桥、下洪新廊桥建设点及徐岙底等古村落,并被中国木拱廊桥的魅力深深吸引。

他们表示,中美两国廊桥有很多的不同,希望能通过交流与合作,共享廊桥保护技术资源。

此外,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还与美国俄亥俄古桥梁协会签署了协议,使得始建于康熙年间(1674年)的泰顺古廊桥——北涧桥与美国俄亥俄州普雷布尔县的罗伯特廊桥“牵手”,缔结为姐妹桥。

(来源:

中国城市文化网2014-1-3)

各界共同努力

一是完善机制。

2008年,当地成立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下设廊桥保护站,制定出台了泰顺廊桥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以县政府名义,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在全县形成廊桥保护网络。

二是抓好实体保护。

泰顺建立了系统的廊桥数据库,实施“八个一”保护措施,即每座廊桥有一套完整的文字资料,有一套完整的音像图片资料,有一套研究论文等。

泰顺县还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传承人每带一个徒弟,政府一年补贴津贴1000元,并在廊桥集中的乡镇创建廊桥文化传承基地。

三是开发旅游项目。

2007年以来,泰顺投入2000万元打造廊桥文化园文物旅游项目,扶持廊桥产品走向市场,目前其已经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点,不但扩大了浙江廊桥文化的品牌知名度,还初步实现了“以桥养桥”。

(来源:

《福建日报》2013-5-7)

为进一步加强泰顺廊桥文化的研究、保护和管理,顺利推进泰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泰顺县“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今正式成立。

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经费形式由财政全额拨款,隶属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主要负责“闽浙木拱廊桥”申遗日常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起草、修订泰顺县申遗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参与制定相关保护规划等等。

 早在2001年,泰顺县为了保护古廊桥,就专门成立了古建筑工作委员会,于2002年5月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

此外,泰顺还加大了廊桥文化宣传力度,发起举办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连续多年与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联合举办了三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节,相继编辑出版了《乡土中国——泰顺》、《泰顺廊桥》、《蜈靇化虹的生命升华——小说泰顺木拱廊桥》等几十部泰顺廊桥书籍,不断扩大廊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来源:

泰顺非遗中心2014-5-8)

廊桥文化展厅位于泰顺县泗溪著名廊桥北涧桥的西侧,由建于1958年的下桥村会场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馆内分上下两层,下层保留会场格局,只是局部布置了有关廊桥的分布和综合图文介绍,同时作为当地农村文化礼堂使用。

上层呈回廊状布置,通过展版和模型,详细介绍了泰顺最有代表性的30多座廊桥,其中的15座国宝级廊桥,不仅有图文介绍,还配有模型。

此外,还展出了5座外地有代表性的廊桥模型。

据介绍,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该展厅去年5月布置完成并对外开放,除介绍各座现存廊桥外,还有廊桥营造技艺的介绍、泰顺廊桥申遗之路和廊桥故事等版块。

(来源:

《温州日报》2014-10-8)

今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节暨第四届泰顺廊桥文化保护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20多位廊桥文化研究学者和国内100余名专家参加论坛,共同研讨泰顺廊桥保护和申遗事宜。

2009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传承这项古老技艺,泰顺县在保护好33座古廊桥的同时,从2005年开始新建12座廊桥。

泰顺县委、县政府对这一非遗项目十分重视,建立了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宣传部部长等和20多个部门负责人。

此外,泰顺县还成立了廊桥文化研究中心,为廊桥文化和非遗保护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

为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泰顺出台了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方案和规划,制定了《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采用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新建廊桥,并按建设成本的30%对每座新建廊桥最高补助30万元。

近年来,泰顺县积极推动建立3个木拱桥营造技艺传习所。

今年89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带徒传艺,将仅由他一人熟知的造桥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形成了由造桥工匠16人、辅助工匠56人组成的造桥团队,董直机也被评为首届“廊桥之子”十大人物。

政府大力支持、学界大声疾呼、民间广泛参与……泰顺打响了“世界廊桥看中国、中国廊桥看泰顺”的品牌。

(来源:

《中国文化报》2013-12-3)

各类活动展形象

从2010年起,泰顺县每年一届组织国内外专家研讨廊桥文化。

2013年11月13-15日,举办以“保护文化遗产,推进廊桥申遗”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泰顺,共襄盛举,畅谈廊桥文化,共同探讨中国木拱廊桥的申遗工作。

“生态福地·美丽泰顺”

浙江知名画家泰顺行

2013年11月底,浙江省市知名画家将深入泰顺廊桥、徐岙底、库村古村落等地进行“生态福地·美丽廊桥”风景写生活动。

旨在通过省市画家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多样化的地域文化,用油画的语言展现福地泰顺和美丽廊桥,宣传当地生态文化和人文景观,带动地区的旅游发展和地区文化的传播,展示泰顺文化新形象。

“诗画泰顺·最美廊桥”

长三角海西区巡回展

为了宣传保护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走近乡土家园,人人参与共同推进廊桥申遗,充分展示“生态之县、廊桥之乡”美好形象,2013年11月-12月,在长三角海西区举办“诗画泰顺·最美廊桥”巡回展。

本次活动计划在杭州市、上海市、南京市、厦门市、温州市等地高校和公共场所展出,全面展现泰顺自然风光、乡土民俗、廊桥技艺、泰顺石作品以及木偶戏文化活动等内容。

(来源:

温州日本瓯网2013-11-14)

(图片来自泰顺新闻网)

保护存在问题引发发展新思考

隐藏问题需重视,解决问题是发展关键

只见廊桥,不见古村

  下桥村以“姐妹廊桥”著称于世,这两座廊桥(即北涧桥与溪东桥)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虹桥”结构相同,被誉为北宋汴梁“虹桥”的活化石。

它们与浙江、福建二省其他一系列廊桥合称“闽浙木拱廊桥”,已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

  下桥村于2012年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温州市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13年8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然而令人堪忧的是,下桥村的现状可谓是“只见廊桥,不见古村”:

首次造访下桥村的人往往只能看到号称世界最美廊桥的“姐妹廊桥”,却几乎一点也察觉不出这里还有一座千年古村。

  近二十多年来,下桥村的主要水系和道路两边都被新建成的钢筋水泥和红砖小楼占满,而各式各样美丽的传统民居、古建筑群都被遮蔽和湮没,大量的耕地也因此被侵占。

不仅如此,目前古村的核心地带,距离北涧桥西北不到200米的洋心岗正在建设由200余套现代住宅组成的“洋心安置点”小区,这将给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千年古村造成更加难以弥补的损害……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对中国1000多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也应该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下桥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代表,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停止不当建设,立足于整体保护,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原始风貌,包括古建筑群和山水、农田、自然环境;应该以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标准,结合廊桥申遗,对下桥村制订全面的保护规划。

  已具备世界遗产价值

  下桥村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林氏始迁祖林建于宋建隆二年(961年)迁居下桥后池,这是最早关于下桥村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目前1561座传统村落中,下桥村的传统遗存较为完整,保存状况颇为难得——种类繁多的传统建筑都得以保留,包括民居、祠堂、寺庙、廊桥、矴步、古街、水碓、水井、古道、古墓、古遗址等。

  不仅如此,下桥村的山水环境亦十分优越:

东西南北四条溪流在村落中心交汇,形成“泗水洄澜”之奇观,为古村一大特色;村中有洋心岗、后池岗、三将军峰、西山岗峰等山岗环抱,村北有风水观念中所谓的少祖山和祖山作为依靠,村南则有案山和朝山拱揖,村口双峰对峙如天然门阙,实为理想的风水格局。

本文来源:

瞭望观察网

  古建筑群散布于山水之间,皆呈背山、面田、向水之布局,形成“田中有村、村中有田”的村落景观。

整个下桥村既有山水田园村舍作为大背景,又有廊桥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活生生就是一幅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相结合的天然画卷。

这样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古村落,在浙江省属于翘楚,在中国传统村落中亦属上品。

  下桥村的古建筑保存较完好,其中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范围的共有20处,包括:

北涧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溪临水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筹新民居、汤德旧民居、汤细巧民居、汤孝相民居、陈超红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