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985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真题答案.docx

心理学真题答案

2006年6月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D(1P17)2.D(2P23)3.D(3P45)4.B(4P93)5.A(5P110)6.A(6P130)7.D(7P183)8.A(8P189)9.B(9P228)10.B(10P268)11.C(11P308)

12.A(2P25)13.C(4P86)14.B(5P107)15.A(6P142)16.B(7P166)

17.C(8P209)18.C(9P246)19.B(10P272)20.B(11P294)

二、名词解释题

21.催眠是指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22.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3.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24.焦虑(焦虑障碍)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三、简答题

25.(1P14)什么是临床心理学?

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答:

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体指导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26.(4P100)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将学习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1)接受学习:

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直接呈现。

(2)发现学习:

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4)机械学习:

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27.(5P121)想像及其特征。

答:

(1)想像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想像的特征是:

①新颖性;②形象性。

28.(7P167)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答:

(1)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2)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29.(8P198)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

(1)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形又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着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的特征。

(4)早期童年经验。

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30.(11P312)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答:

(1)中年危机由来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

(2)具体表现:

①人到中年容颜衰老,身体功能衰退;②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空巢”父母感到孤独、失落;③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

四、论述题

31.(6P133)如何理解智力的各种差异?

答:

(1)智力差异。

智力差异有个体差异与团体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

①水平差异;②智力结构(组成方式)差异;③发展的形态差异。

(2)团体差异包括:

①性别差异;②职业、种族之间的差异。

(3)如何正确看待差异。

一般而言,同一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别间的差异和遗传关系较大;不同职业、种族间的差异则更多产生于环境。

当然,一、二种智力测验不能完全合理地评价人类复杂的智力问题,也有文化不公平等评价标准的设计问题。

32.(9P232)解读通过人际关系测量后获得的人际关系图,说明X、Y、Z、O在群体中的位置。

答:

X是一名群体中孤立者;Y是两个互选且排他的好朋友;Z是三个互选的成员组成的小群体;O是群体中的明星,最受欢迎者。

33.(3P61)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

(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特性?

(2)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

答:

(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

①接近性: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②相似形: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③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④封闭型: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⑤良好图形:

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2007年4月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3P62)2.A(2P28)3.C(1P9)4.A(4P84)5.C(4P100)6.A(5P118)7.A(5P110)8.D(4P94)9.A(6P138)10.D(6P132)11B(7P167)

12.D(7P174)13.C(8P185)14.B(8P189)15.C(8P195)16.B(10P268)17.D(9P240)18.D(10P257)19.B(11P292)20.D(9P237)

二、名词解释题

21.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2.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3.聚合思维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4.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级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三、简答题

25.(1P19)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答: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6.(3P73)简述社会认知的过程。

答:

(1)信息搜集与选择;

(2)信息的整合过程。

27.(4P99)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答:

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周围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B)。

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

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D)。

最后,被理解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储存起来(E)。

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

或者:

答出学习过程模式图,并给以阐述。

28.(6P142)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答:

(1)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2)内部构成的三种成分分别为:

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3)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4)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29.(7P163)简述动机的功能。

答: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

30.(9P217)简述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

答: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关系的需要。

四、论述题

31.(5P115)试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答: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其特征: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3)认知操作。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

(2)无关信息的干扰;(3)功能固着性;(4)心向。

32.(8P193)试述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

答:

(1)意义:

①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③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建议略。

33.(10P269)试述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

答:

(1)正确认识挫折;

(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2007年10月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A(1P13)2.B(2P24)3.A(3P43)4.A(4P82)5.C(5P121)6.B(6P132)7.C(7P166)8.A(8P207)9.B(9P228)10.C(10P256)11.B(11P309)12.C(2P32)13.C(4P94)14.B(5P106)15.C(6P135)16.D(7P174)17.D(8P194)18.A(9P240)19.C(10P269)20.A(11P280)

二、名词解释题

21.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22.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3.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的发展。

24.心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三、简答题

25.(2P32)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哪五个阶段?

答:

(1)第一阶段为过渡期;

(2)第二阶段为轻睡期;(3)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4)第五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

26.(3P61)知觉的特性。

答: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27.(5P122)创造性思维及其影响因素。

答:

(1)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2)影响因素:

①智力因素;②人格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动机因素。

28.(P181)情绪情感的功能。

答:

(1)动机功能;

(2)调控功能:

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促进作用,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瓦解作用;(3)健康功能;(4)信号功能。

29.(8P188)人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认知方式差异;

(2)气质差异;(3)性格差异。

30.(11P310)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任务。

答:

(1)求职与升学或继续学习;

(2)婚恋与生育。

四、论述题

31.(6P156)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

(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

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影响。

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

(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授。

(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32.(9P231)举例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

答:

(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

(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3)举例。

①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

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33.(4P102)某中学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记笔记;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当天的学习的内容;每周要求学生对一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小李同学认真抄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回家读了老师讲的内容,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请运用学习策略的有关知识,分析老师的要求,并指导小李提高学习效果。

答:

(1)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

①复习策略。

a.复习时间。

应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b.复习的次数。

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50%时效果较好。

c.复习的方法。

比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组织策略。

群集即归类:

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

(2)本例中的老师要求学生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要求学生记笔记都是常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小李学习效果差的原因是其复习方法不当、复习次数不够,不会记笔记;小李应该采用尝试背诵法复习,对复习内容进行过度学习,记笔记时要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2008年4月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10P252)2.D(2P24)3.C(3P56)4.A(4P81)5.C(5P109)

6.A(6P133)7.B(7P175)8.B(8P195)9.C(9P217)10.D(10P257)

11.C(11P312)12.C(2P24)13.D(4P100)14.C(5P105)15.B(6P131)16.A(7P168)17.C(8P191)18.D(9P244)19.B(11P280)20.D(1P4)

二、名词解释题

21.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它们的存在表明集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22.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23.非言语沟通是指说和写(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副语言)、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24.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三、简答题

25.(1P18)使用问卷法进行心理调查的优缺点。

答:

优点:

能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节省人力、物力。

缺点:

不能保证问卷回收率及被调查者的认真合作。

26.(4P9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需要线索,线索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哪些条件?

答: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27.(5P121)“听别人讲故事时,头脑中就出现相应的情节”,这是什么心理活动?

简述其含义及其特征。

答:

(1)是想像;

(2)想像的含义: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想像的特征:

新颖性、形象性。

28.(7P163)动机的功能。

答:

(1)激活性;

(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

29.(8P206)什么是人格测验法?

请列举出三种有代表性的人格测验。

答:

(1)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探察和鉴别受测者心理变化及行为的方法。

(2)主要的人格测验:

①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②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③高夫的青年性格问卷。

30.(11P297)婴儿对抚养者的依恋行为如何产生?

答:

(1)抚养者是婴儿食物的主要来源;

(2)通过抚养者与婴儿双方的相互强化,满足婴儿的社会性需要。

四、论述题

31.(6P139)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答:

(1)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这7种智力为: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2)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

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32.(9P227)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答:

(1)相似性与互补性:

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

(2)个人品质:

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和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为知己。

33.(3P72)小张大学毕业,刚分到公司上班。

这些天来,他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细心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位同事,他发现:

孙秘书热情大方,李主任认真严肃,小刘幽默诙谐……

(1)小张这种通过对他人进行观察逐渐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过程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觉?

心理学中对其是如何界定的?

(2)这类知觉有哪些独特性?

答:

(1)这属于社会知觉,是指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

(2)社会知觉具体有下列独特性:

①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②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③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只觉得过程。

2008年10月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1P11)2.B(2P27)3.B(3P48)4.A(4P95)5.A(5P115)6.C(6P155)7.A(7P178)8.C(8P198)9.B(1P15)10.C(3P53)11.C(4P102)

12.B(5P109)13.A(6P139)14.C(8P186)15.B(9P238)16.D(9P227)

17.C(10P272)18.D(11P280)19.B(11P296)20.D(3P65)

二、名词解释

21.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2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3.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24.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三、简答题

25.(1P17)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考虑哪些变量?

答:

(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2)因变量,即实验者所需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3)控制变量,是实验者设法控制的自变量以外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26.(2P25)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

(1)选择功能,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

(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般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27.(3P71)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答: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28.(6P13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答:

(1)发展的水平差异。

(2)发展的智力结构差异。

(3)发展过程的不同形态。

29.(8P188)简要分析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

答: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主要作用:

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

30.(9P233)简述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

(1)我们通常将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

(2)基本特征包括:

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的领导。

31.(5P124)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

答:

(1)影响因素:

①智力因素;②人格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动机因素。

(2)创造性的培养:

①建立目标与意向;②训练基本技巧;③获取某领域的具体知识;④刺激和鼓励好奇心;⑤建立动机;⑥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⑦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⑧培养有关创造力的信念;⑨提供选择和发展机会;⑩促进自我管理技巧;⑾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巧;⑿善于运用例子。

32.(7P172)试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

(1)X理论:

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物质利益的驱动,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2)Y理论:

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是处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3)V理论:

个人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有雄心的个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

(4)Z理论:

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根据工作动机理论,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

(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

(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33.(10P267)面对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心理挫折,灾区的很多民众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请列举心理防御机制5种常见的方式,并分析挫折的应对策略。

答:

(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10种:

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等。

(2)应对策略:

①正确认识挫折;②改变不合理观念;③加强修养,勇于实践;④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2009年4月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3P77)2.A(2P23)3.B(1P7)4.C(2P27)5.D(5P120)6.C(4P100)7.C(6P131)8.A(6P148)9.B(7P178)10.C(7P163)11.D(8P189)12.A(8P199)13.B(9P235)14.B(9P248)15.A(11P316)16.B(11P286)17.B(1P6)18.A(5P112)19.D(1P17)20.D(4P86)

二、名词解释题

21.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2.言语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言语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23.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24.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三、简答题

25.(2P26)注意和意识的联系与区别。

答: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26.(3P71)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答: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27.(7P176)情绪、情感的区别。

答: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2)从发展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28.(10P253)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答: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