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8448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的运算

课时

16-4

教学

目标

1.整理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相关内容,从整体上把握除法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表内除法及有余数的除法。

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正确率。

3.会从题目中抽取有用的条件进行思考、分析,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系统。

教学难点

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掌握了很多新知识,具备了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今天开始全面进入复习,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先来接受第一个挑战:

计算关。

二、梳理知识

1.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题,先分类独立完成。

(教师进行巡视,看全班同学的计算知识分别掌握得怎么样)

2全班分类交流乘除法计算结果。

这些计算题,按照章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表内乘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加减法、混合运算。

(这一题包含了我们本学期以及之前学过的所有运算)

(1)表内乘除法:

72÷8、9×3、40÷5、48÷6、8×8分别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并说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从除法的意义角度进行叙述,正确地说出每道题在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

(2)有余数的除法:

53:

9、36÷7分别说出这些算式当中余数表示的意义。

(3)梳理有关除法基础知识。

通过这几道题回想一下关于除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整理板书)

3.分类交流混合运算

(1)交流计算结果。

(2)说出每个算式都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3)梳理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板书)

三、练习巩固

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进行训训练。

1.边独立完成边思考:

这道题考查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本练习前两题考查除法平均分的两种分法,都用除法计算。

第3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在平均分时,分到最后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其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2.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加强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训练。

3.先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综合复习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在数学中它们都是属于计算范围的知识,希望同学们重视计算,注意在计算的时候细心仔细。

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练习题自主梳理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总复习-数的运算

课时

16-4

教学

目标

4.整理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相关内容,从整体上把握除法运算的意义。

5.能正确计算表内除法及有余数的除法。

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正确率。

6.会从题目中抽取有用条件进行思考、分析,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系统。

教学难点

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掌握了很多新知识,具备了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今天开始全面进入复习,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先来接受第一个挑战:

计算关。

二、梳理知识

1.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题,先分类独立完成。

(教师进行巡视,看全班同学的计算知识分别掌握得怎么样)

2全班分类交流乘除法计算结果。

这些计算题,按照章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表内乘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加减法、混合运算。

(这一题包含了我们本学期以及之前学过的所有运算)

(1)表内乘除法:

72÷8、9×3、40÷5、48÷6、8×8分别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并说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从除法的意义角度进行叙述,正确地说出每道题在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

(2)有余数的除法:

53:

9、36÷7分别说出这些算式当中余数表示的意义。

(3)梳理有关除法基础知识。

通过这几道题回想一下关于除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整理板书)

3.分类交流混合运算

(1)交流计算结果。

(2)说出每个算式都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3)梳理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板书)

三、练习巩固

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进行训训练。

1.边独立完成边思考:

这道题考查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本练习前两题考查除法平均分的两种分法,都用除法计算。

第3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在平均分时,分到最后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其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2.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加强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训练。

3.先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练习题自主梳理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的运算

表内除法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时候用除法表示

被除数÷除数=商

有余数的除法平均分的时候剩余的部分叫做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余数

混合运算只有加法、减法

只有乘法、除法从左往右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17-1

教学

目标

1.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

熟练掌握万以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通过自主梳理旧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思维。

4.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整理与综合练习。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的作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

1.关于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给5分钟时间借助教材独立整理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得出一份最完整的本单元知识梳理。

3.全班交流,总结出如下知识点。

(边整理边练习)

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板书)

(1)出示555,5人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

“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10

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材第114页中的200+700+8和3000+600

两道题。

4.数数。

(回忆并板书:

10个ー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

个ー百是一千,10个ー千是一万)

(1)一个一个地数,从999数到1012。

十个十个地数,从980数到2100。

一百一百地数,从3800数到4400。

一千一千地数,从1000数到10000

(2)写出5999后面的5个数和5002前面的5个数。

(3)让学生做教材第117页第5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5.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4题。

指名读,然后说一说:

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

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6.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02302230032003020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7.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练习二十二”第6题,标出上面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写出来,再请同学回答是怎么想的?

三、全课总结

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整理使学生对万以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

2数数: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读数、写数。

0的位置不同,读法不同。

4.比较大小:

先比较位数,位数相同的从高位比起。

5.近似数(估计)

教学内容

总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克和千克

课时

17-2

教学

目标

1.回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理解统计的意义。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对图形与变换进行描述,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3.通过复习进一步形成克和千克的正确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和作用,正确运用克和千克描述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质量的估测意识,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综合复习本学期剩余的其他知识,你知道还

有哪些单元我们还没有复习吗?

(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

(一)、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三个单元的知识。

二、分三部分整理基础知识

1.关于这三个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请你们利用教材或者笔记本在练习本上整理理一下。

2.整理完之后小组交流,把你总结的内容和小伙伴说一说,看看有哪些是你们共同想到的,哪些你没有想到而他想到了,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

(1)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用统计来解决。

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简单整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或画成统计图。

(2)生活中有许多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举例说明,平移现象如推拉门、行走的汽车…旋转现象如电扇转动、车轮转动、风车转动…轴对称如蝴蝶、人体…)

练习:

看教材第115页完成问题。

总结:

平移现象位置发生移动,但是方向没有变化。

旋转现象方向发生变化。

轴对称左右能沿着轴重合。

(3)克与千克都是质量单位,能表示物体的质量。

学生实地用手掂一掂一克多重,一千克多重。

1千克=1000克。

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三、相关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7、9、10、11题。

第7题:

说出称物体质量的仪器如何使用用,怎么读数,在

根据秤上面的读数说出这些物体的质量。

第9题题:

先说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能沿着一条线对折

后完全重合,以此为标准判断出图2、3、4三幅是轴对称图形而图1不是。

第10题:

先说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平移是位置变化方向没变,旋转是物体的方向发生变化。

找出图中确的平移后的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

说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通过整理使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克和千克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对三单元知识进行巩固。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

(一)、克和千克

数据收集整理:

收集数据统计图统计表会看图图表发现信息

图形的运动

(一):

平移位置发生变化方向不变

旋转方向发生变化

轴对称沿着一条线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这条线叫做对称轴

克和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用秤可以称出质量

1克二分硬币大约1克

1千克两袋盐大约重1千克

1千克=10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