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8204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科技创意产业园方案

设计说明

TOC\o"1-1"\h\u6373建筑专业1

3975一、序1

26065二、概述1

3729三、设计依据2

17127四、区域环境2

17873六、规划设计理念3

6724七、建筑单体设计4

3720八、循环经济5

339结构专业6

3298一、概况6

1617二、设计依据6

11742三、结构体系6

792四、基础设计6

18813通风空调专业6

26369一.设计依据6

13195二.工程地点6

14624三.空调设计6

6004四.通风设计7

23855五.消防设计7

8199六.环保专篇8

14549七.节能专篇8

12825八.卫生专篇8

1076给排水专业8

31070一、设计依据8

10212二、概述8

16630三、给水系统8

23491四、消防9

7555五、排水10

5440六、环保卫生、节水、节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措施10

23742电气专业10

3814一、供电设计10

25451二、电力配电设计11

24707三、电气照明设计11

13113四、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11

28488五、本次设计体现了生态节能概念,电气方面主要拟采取措施有:

11

10225通信信息专业11

23336投资估算12

32480一、编制依据12

7374二、编制方法12

9269三、编制范围12

13594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

建筑专业

一、序

XX科技创意产业园方案从城市设计入手,从城市的整体出发,针对地块周边建筑和城市道路与本案的现状关系,因地制宜,力图创造一种生态、健康、智能、高效的办公、商业、营销、研发与培训空间,和谐、标志性的建筑形象。

二、概述

1、本项目名称为XX科技创意产业园,工程地点位于XXXX梅林凯丰路15号,占地约38628平方米。

地块东为凯丰路,南临规划路,西侧中康路,北接梅彩路,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条形。

道路北高南低,基地内地形平坦。

2、基地位于通往北部创意谷的城市南北轴线转折点,正处在产业环带之上,与中心区形成具有张力的产业辐射,区位条件优越。

北距新XX站5.4公里,南侧紧邻地铁四号线出入口,四周环路,交通便利。

南看莲花山和中心区,北眺大脑壳山,景观条件良好。

3、本项目功能定位为集办公、商业、营销、管理、研发与培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4、项目占地面积38628m2,总建筑面积250000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177000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73000m2。

经济技术指标表:

规划总用地面积

38628m2

总建筑面积

250000m2

其中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177000m2

其中

办公

38000m2

商业

20000m2

研发中心

77000m2

培训基地(含人才公寓)

26000m2

展示中心(含新闻发布)

8500m2

会议中心(含商务洽谈)

7500m2

不计容积率面积(地下车库、设备房)

73000m2

容积率

4.58

建筑密度

36.5%

绿地率

40.6%

停车数(地上/地下)

70/1500

三、设计依据

招标方提供的红线图以及现状地形图;

《XX燃机电厂旧址升级改造项目产业规划》;

《XX燃机电厂旧址升级改造项目专项规划》;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招标文件》;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

四、区域环境

1、周边现状

用地内为电厂原有的建筑,临近周边主要为住宅区,伴有少量办公,以多层建筑为主,小高层以及高层分布较无序,缺乏高品质城市性高层建筑。

2、环境空间

地块周边整体空间形态平缓,街道界面除中康路较为整齐划一外,其余街道界面不连续,缺乏场所感。

公共空间规模严重不足,周边空间由于道路分割使得整体利用率不高,同时地块暂时未能与北侧自然山体连成空间和生态脉络。

3、公共设施

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设施:

梅丽小学,梅华小学。

2)医疗服务:

梅林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商业市场:

梅林肉菜市场,民润超市,华润超市,天虹商场。

4)市政设施:

上梅林公交总站,莲花山变电站,梅林电信服务中心,深政加油站。

公共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用地以南的梅林路,存在一定距离,最明显的是以步行角度考虑相对服务半径较长。

五、规划策略

1、项目分析

1)从城市宏观上看

项目应该成为XX环CBD高端产业带核心组成部分,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在该区域集群布局,打造园区品牌形象,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实现战略目标定位。

2)从片区微观上看

项目应该集办公、商业、营销、管理、研发与培训于一体,引进金融平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和服务,成为一个具有辐射影响力的城市空间建筑综合体。

3)从发展模式上看

项目顺应城市发展需求,引进新的企业形态和管理模式,形成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在政府的关注下导入金融平台,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壮大,从而带来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的热岛型聚集,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达到产业结构和就业模式的同步合理升级,最终再次刺激新的需求,完成了一个“需求-模式-服务-聚集-就业-需求”的稳定螺旋式经济循环。

2、特性分析

城市中的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产业,侧重技术开发、企业管理、产品输出,它的研发生产不会破坏周边环境,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对社会环境的带来贡献的同时,也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选址满足城市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特殊地域条件,恰如其分的突现产业园特性。

3、业态市场

莲花山至大脑壳山的城市北轴,长约3公里,是XX未来城市发展主方向,项目内容应适当涵括高科技产业园区两大方面:

营销展示和研发生产。

可能的业务范围:

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等等。

4、项目定位

项目应该联合轴线与创意谷,打造南北城市产业通廊,与中心区和以后逐步建设的北中轴一起形成城市化空间集合,并成为梅林片区重要的城市综合体,填补区域空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而使企业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

此次产业园规划需要把握如下三个重点:

1)以整体的形象融入北中轴的建设,改善区域城市公共环境,加强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

2)成为CBD产业环带与轴线交点上的代表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成为街道空间界面的统一的表率,并配合交通系统构建公共空间网络,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六、规划设计理念

1、初步构思

1)大生态生态设计不仅仅只是各种节能技术处理,更是一种系统原则。

应用于规划,建筑,景观,交通等各个

方面,使整个科技园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大社区把园区作为一个大社区,所有企业在这里是平等的关系,应该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理念来发展。

我们的任务就是来搭建共享的开放平台,产生完善的企业链,形成互助平衡的局面。

3)均衡均衡的“伸”“张”布置带来匀质的空间,在出租单元看来,均衡的景观视线,均衡的使用空间,均衡

的管理,均衡的交流平台……争取每每单元有利环境。

4)互动产业的产生是基于将独立的功能和单个的体量联合成为一个群落,充当纽带的作用,在使用的功能中,

除了自身的标志作用外,也为小型企业提供发布,展示,会客等功能,成功地将产业园互动起来。

2、感性空间

1)生态环境建筑设计应当加入更多人与自然的因素。

创造更多富于趣味的空间,提供更多便于交流的平台。

此,我们在地块中间留下城市空间,提出了建设绿化城市客厅。

同时我们并强调:

“开放空间,封闭管理”

的概念,实现空间共享,但办公商业居住人流互不干扰。

在这里建筑与城市生活融于一体。

穿越广场的感觉也是对建筑和空间的体验,如同画片般,在这个城市客厅里,建筑给人的印象是生动和亲切的。

2)动感空间我们在设计上提出“LOFT”的意向来丰富使用者和观察者的感知因素。

为此我们结合城市绿化广场设计了地下休闲广场,随着服务功能的扩展,将来可能结合地下休闲广场设计超市,餐饮酒吧等。

建筑群体间,联系办公和园区主轴生态步行带设计了空中走廊、绿化平台。

商业和展示空间设计中庭使空间自然流动。

这一切意在创造一个富于趣味的空间和生动亲切的城市综合体。

游走在这个园区中,你体会到感性的建筑空间带来的无穷魅力。

3、设计理念

1)设计目标

项目设计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以逻辑分析为框架,提出一个合理的生态规划建筑体系,从而将完备的功能、良好的景观和标志的形象统一,达到美观、经济、实用的设计目标。

2)生态产业

高新科技创意产业园应该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环境的带来贡献。

本项目设计力求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地域物质和自然条件,用合理的规划和建筑模式来构建一个立体化的生态网络,打造出以人为本的产业园区。

3)创意长廊科技创意产业园是以创造为发展动力,以技能为进步基础的经济综合体,通过长廊化的建筑语言把产业链的节点空间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出对交流互动的支持,进一步表达了本着对知识产权的开发来创造潜在财富的科技创意园本质。

4、空间节点

1)三节点

节点一:

项目地块西部临中康路设计城市客厅,作为将北中轴的外部视线和人流引入园区内部的重要城市空间节点。

节点二:

项目地块中部临梅彩路设计生态广场,在缓冲公共空间的同时,成为延续北部生态脉络的关键节点。

节点三:

项目地块东部临规划路设计景观绿核,提供相对独立出入口,进一步为城市化公共空间提供必要节点。

2)两地块三节点将项目分为东西两个地块

3)一轴线

用东西方向的步行系统为轴线,沟通园区内外空间,强调了产业园与城市主轴的联系,体现了开放的基调。

在移步换景的同时自然连接三个不同个性的节点空间,为生态景观的系统化建立基础。

5、功能分区

合理分区

顺应城市空间节点将地块分成东西两个分区:

西边以展示形象的办公为主体,配套商业和产品展示发布,是相对动态的区域。

办公楼层数为24层,限高100米。

东部放置三栋16层的研发中心和一栋16层培训基地,配套商务会议和人才公寓,是相对安静的区域。

合理的动静分区充分展现区域优势,为创造清晰的功能次序打下基础。

2)功能布置

从东到西以产品输出的过程为指引方向,依次布置人才公寓、培训基地、研发中心、商务会议、展示发布、办公管理和配套商业。

而本着交流互动的发展机制,将商务会议与展示发布连成创意长廊,配以空中绿化走道、平台等建筑方式,将各个功能点链接,同时满足东西分区的配套需求,从而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

3)复合轴线

以交流互动为主题,用建筑空间为载体,按产业链节点双向式的连接各个功能区域,形成一条完整的功能轴线。

而功能轴线与空间轴线相辅相成,形成一条复合意义的轴线,在社会意识和产业空间两个层面合为一体。

6、交通组织

车流组织:

人车分流,车行交通集中在外部,通过短暂的行程,经由四个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从而避免对内部空间的干扰。

物流布置:

物流功能性明确,不与日常车流交叉,将专用通道布置在研发中心北侧,设有卸货区域和适当的地表停车位。

人行系统:

强调以人为本,营造内部亲切的步行环境,并且结合立体化的建筑空间,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景观式人行系统。

消防分析

消防环道:

建筑物链接平台和连廊底层均架空,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在建筑周边形成环道。

景观结合:

园区内部的消防车道,平时结合景观铺地,采取隐藏式景观消防车道,仅在紧急情况

下使用,不干扰日常交通系统。

登高扑救:

登高面设置在开敞地带,均在消防车辆方便且能快速到达的位置。

景观视线

创意流线

露天步行广场创造多功能开放性区域。

销售区域,产品展示,办公大堂。

新闻发布,会议中心,科研基地与培训基地共同构成了理性而动感的核心空间,一系列的交往连廊和中庭完成了垂直方向的转换。

开放景观

通过底层架空和建筑相互水平交通组织,营造丰富的建筑景观视线,强化环境生态品

质,形成建筑即景观的城市化综合体。

日照分析

园区南部创意长廊为建筑高度低于24米的多层,北部高层留有足够的空隙,阴影覆盖区域不影响周边住宅等建筑物,日照计算满足要求。

七、建筑单体设计

1、办公、商业综合体

1)平面布置

办公商业综合体用垂直叠加的方式组织,商业引进银行等金融平台,辅以服务设施,办公集中在塔楼,采取优化的1900平方米左右标准层平面。

垂直叠加是现代化高效能企业管理与配套服务的最佳诠释。

综合体塔楼部分采用核心筒的布局,从而可灵活的分割成办公空间,同时给予办公最大化的优美景观视线。

综合体群楼部分,在如同钢琴般流线的平面里采用了中庭空间,加以交通联系,做到空间通透、交通便捷。

造型设计点

办公商业综合体以100米高的点式高层形象座落于地块西端,展现秀丽挺拔的风格,凸现高标志性。

在立面处理上,采取类似玻璃幕墙感觉的条形窗,用条形遮阳百页加强水平方向肌理,顺应体块划分

用斜向线条强调动感,从而体现美观又经济的特点。

体量上的塑造采取柔和的线条为轮廓,垂直的高度为主导,精心处理成统一而又微有凹凸体块的关系,唱响产业园区的主旋律。

2、创意长廊

1)平面布置

创意长廊是产业链连接的建筑载体,它在体现生态景观空间的同时,担负着将东西功能区域互动交流的重任。

底层空间通透、交通便捷,强调园区开放空间的品质。

上部连成一体,展现交流与互动的精髓。

它以多层建筑的形式位于地块南侧,对北侧建筑的日照和观景都无影响,自身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仿佛长笛的演绎,意境清扬悠远。

2)造型设计线

创意长廊以轻巧的线条形式布置在地块南侧,内部空间丰富,暗含高科技内容,点明了科技产业化链接。

立面细部采取水平线条为主导,将表皮与内涵合一,底层用通透的玻璃强调人性化开放空间。

产业创意长廊是本次设计的联系核心,是办公和研发之间的纽带,也是整个互动的产业链的承载体,肩负休闲,展示和新闻发布等功能。

为了体现出廊的通透性,我们采用材质和功能双重手法,达到廊的视觉效果。

底层的架空,上层的组合穿插共同组合而成为创意连廊。

3、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1)平面布置

地块东部的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是产业园的空间集合体,平面组织充满节奏感,顺应基地巧妙的错动与扭转处理手法带来丰富的外部视觉和互动景观。

平面南北通透,采光与通风优良。

功能组织凸现通用性(可灵活处理成研发和办公),实用性(建筑实用率高于85%),均好性(景观资源最大化)。

模块化的研发中心平面设计体现科技企业各种发展规模,阶段,性质的不同需求。

可灵活调整、轻松组合的单元平面布局恰好呼应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创造了适应能力强的加速器型建筑空间。

经过调研,方案采取400平方米左右的研发办公空间为一个单元(企业起步阶段),四个单元组合成一个16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层(企业扩展阶段)。

实用率达到85%以上的空间更加为使用者着想,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培训中心也采取简洁的模块,使各教室方便转化使用,人才公寓则用标准化单元的模式构筑,既可单独作为标准间使用,也可联合成为套间,丰富了实用空间的层次。

模块化的设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培训基地空间简洁明快,流线快捷方便。

模块式的人才公寓组合灵活,引进酒店式软件管理打造高服务品质。

两者合一是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才聚集点。

空中绿化是高处空间景观的丰富,也改善了小环境气候,从而进一步体现生态立体化。

同时也作为互动的室外空间出现,为不同的企业人员提供轻松交流的环境平台。

2)造型设计面

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在地块东部聚集,是园区一个亮丽的现代化风景画面,而大体量多空间的集中

表明产业园项目内涵和进驻企业的特性。

研发中心立面肌理是信息线路与节点的具象化,采取现代的手法糅合进框架玻璃窗的表皮中,在合理的造价基础上体现高科技内涵。

培训基地与人才公寓立面延续水平方向的条形窗肌理,与西区建筑首尾呼应,将园区建筑符号统一。

聚集与统一是项目作为产业园的建筑模式表达。

4、生态地下空间

用下沉广场将自然生态导向地下,获取阳光和通风,配备景观式采光通风井,把车库打造成生态地库。

考虑到今后服务设施的发展,下沉广场周边地下空间可以灵活处理,将来可能成为具有天然采光的超市和职工餐厅、管理人员休闲区等,是一个弹性空间。

八、循环经济

1、建筑周期:

循环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概括了整个规划、设计、建造过程、建筑物使用与维护,跨越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

因此,设计方案的影响力分析项目的物质结构和自然结构,考虑物质能量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使其具备应变力和超前性,尽可能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环境产生有益的回馈。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应该降低制造和运行的能耗,降低周期成本;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应该提高环境品质,做到物质能量的有利循环。

2、节能经济:

节省能耗与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它强调从一开始的节省建造成本直至项目运行中的资源持续利用和节省营运成本,贯穿建筑周期。

1)在建筑设计角度,本设计遵循自然通风采光的原则,平面南北通透,建筑采取核心筒布局,南北向长,东西向短,既让使用空间享受充分的阳光,又控制了体型系数,为将来节省日常暖通能耗打下坚实基础。

而立面保证美观的同时,大量采用条形窗与框架窗,比传统幕墙节省了造价,并配备轻质遮阳来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节能性能。

也进一步节约了营运能耗,从而持续了节能经济设计。

2)在设备技术角度,此次设计倡议使用新型技术、绿色方式和节能设备。

比方:

通过在绿化屋面布置太阳能采集系统,用最丰富便捷的无污染能源来适当补充采暖制冷以及室外照明;采用雨水污水的循环处理系统,合理利用来冲洗车辆,浇灌植被及水道,喷泉等景观用水等等。

3)在生态环境角度,设计大量空中花园、绿化平台和屋顶植被,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改善建筑小气候,保温隔热,保护建筑物,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

3、持续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设备,利用能源的同时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和谐系统环境,将持续性的对能源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构专业

一、概况

本工程位于XX市凯丰路,是一大型生态产业创意园区,由5栋单体组成,设两层地下室。

一幢98.20m高层办公楼,共24层,框架剪力墙结构,1~5层为商业裙房。

三幢64.50m高层研发中心,均为1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间15m跨绿化平台采用双柱分入各栋单体。

一幢64.50m高层培训基地,共1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一幢22.20m创意长廊,共五层,框架结构。

单体间连廊采用钢结构。

地下2层局部设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6级。

二、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2、主要设计规范和规程

《建筑结构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基本风压:

50年一遇0.75kN/m2(60m以下建筑);100年一遇0.90kN/m2(60m以上建筑)

4、抗震设防烈度:

7度,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5、业主要求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三、结构体系

高层研发及办公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商业及配套设施拟采用普通框架结构,楼面采用普通梁、板结构体系。

四、基础设计

本工程基础拟采用桩基,具体形式待正式详勘报告后确定。

通风空调专业

一.设计依据

国家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最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最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最新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5-9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最新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二.工程地点

本工程建筑物位广东省XX市,空调设计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按XX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执行。

三.空调设计

本工程建筑规模较大,为涵盖办公、研发、商业、会议中心、培训基地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米。

本着经济实用合理、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结合业主运营管理特点,本工程空调方案设置如下:

商业、会议、展示中心:

采用水冷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冷源为电制冷式水冷冷水机组。

经估算,空调总冷负荷约为7050KW(2000RT),拟选用2台800RT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及1台400RT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温度为32/37℃,制冷机房设于地下二层设备房。

办公区域:

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

每层或多层设置空调室外机放置平台,各户自主控制负荷需求,单独计量。

新风采用热回收装置充分回收空调排风冷量。

研发中心、培训基地:

采用水冷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冷源为电制冷式水冷冷水机组。

经估算,空调总冷负荷约为12310KW(3500RT),拟选用3台1000RT及1台500RT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

夏季冷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温度为32/37℃,制冷机房设于地下二层设备房。

4、末端设置:

1)商业:

设置组合式空调机组/吊顶式空调机组+新风系统;

2)会议/展示中心:

吊顶式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3)研发中心、培训基地:

吊顶式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4)办公区域:

采用暗藏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新风全热回收装置。

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室、部分弱电用房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等采用分体式空调器。

四.通风设计

1.地下室汽车库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采光。

无法自然通风采光区域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2.水泵房、变配电室、制冷机房、换热站、电梯机房等均设机械通风系统;

3.公共卫生间设换气扇通风换气;

4.商业中心设置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总新风量的70%~80%计算,以维持空调房间所需正压;

5.厨房采用机械通风系统,厨房内油烟经油烟净化后方可排除至室外。

6.通风换气次数:

场所

换气次数

备注

汽车库

6次/h

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

柴油发电机房、日用油箱间

4~5次/h

负压自然补风

换热站

4~5次/h

机械送风

变配电室

12~15次/h

高温季节设分体空调器降温

制冷机房

5~6次/h

机械送风

公共卫生间

15~20次/h

负压自然补风

水泵房

5~6次/h

机械送风

电梯机房

10~12次/h

高温季节分体空调降温

厨房

40次/h

送风量按总排风量的70%~80%计算

五.消防设计

1.设备用房的内走道及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每个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不小于7200m3/h。

2.办公区、研发中心、会议中心/培训基地等各房间均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

3.商业排烟系统

各层大空间商业区及公共区域设机械排烟系统,各防火分区内按不超过500m2设置防烟分区,系统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120m3/m2·h计算,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少于排烟量的50%。

净高超过12m的中庭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次数计算或按4次/h换气次数计算,后者排烟量不小于102000m3/h。

4.汽车库排烟:

按防火分区设置排烟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划分为一个或二个防烟分区,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风机,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设置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采用自然补风,否则设置机械补风。

平时通风与排烟共用系统,火灾时切换。

5.排烟系统风管法兰垫片及进出口软接头采用石棉橡胶或8501阻燃密闭胶带,吊顶内排烟风管应与可燃物保持150mm的间距,否则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6.排烟风机入口前设280℃防火阀,阀均与风机联锁。

当烟气温度达到或超过280℃时,阀关闭,风机停。

7.防烟系统

没有外窗的封闭楼梯间按防烟楼梯设置前室并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