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述
1、项目名称:
系列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
2、承办单位:
安徽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
TYU
4、建设性质:
新建
1.2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依据
(1)2010年《HK统计年鉴》;
(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5)《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J36-79);
(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2)项目单位委托我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2编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市场分析与项目建设规模
(2)建设条件与选址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经济效益分析
(5)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3项目基本情况
1.3.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工业产业快速发展、调整地方工业产业解构、加大FH县招商引资步伐,为推动我省茶叶机械化、产业化发展作出贡献,安徽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计划在FH县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系列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项目规划占地42000平方米(约合63亩);
2、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其中建设生产车间18000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综合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职工宿舍800平方米,宿舍1500平方米以及辅助用房700平方米;
3、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购置大型车床、摇臂钻床、磨床、刨床、卷板机、折边机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
并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及供配电、给排水、环保、绿化、消防等公用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生产系列茶叶加工机械12000台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杀青机、烘焙机、筛选机、理条机、揉捻机、提香机等15个系列共100多种型号,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茶叶机械加工企业,解决约200人的就业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3.2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HK市FH县工业园。
1.3.3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09.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0.9万元。
项目投资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
1.4项目的提出的背景
1.4.1地域背景
FH县地处腹地开阔的黄淮大平原,占有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地理优势。
阜(阳)淮(南)铁路横贯全境,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为华东地区第二通道。
县城距大京九铁路纽枢HK站和HK飞机场不到60公里。
合(肥)淮(南)阜(阳)、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淮北至安庆高速公路纵横全境,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
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极大地促进FH县工业经济结构的完善和升级,直接解决劳动就业约200人,并带动相关产业和谐发展,将是FH县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1.4.2政策背景
(1)茶叶加工机械属于轻工行业,轻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发展最早、经济规模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
无论生产总值、出口创汇、从业人数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各个工业部门中名列前茅。
我国历来重视轻工业的发展,在法规、政策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轻工业水平,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巩固和提高轻纺工业竞争力。
茶叶加工机械作为产茶大省实现茶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历来是受到高度重视,使用茶叶加工机械可以大量节省劳力、节约成本,确保及时制茶,实现茶园增产、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对发展现代茶业经济和增加茶农收入意义重大。
(2)安徽省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全国十大名茶安徽省有其四,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6位,涉及茶农300余万人。
与全国其他产茶大省相比,安徽省茶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三位下滑到目前第七位。
为提振徽茶发展,省政府日前专门下发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从2009年起,安徽省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
未来5年,新开辟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0%,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
为全省茶叶种植、加工以及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作为全国产茶大省,安徽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如今茶经济已成为安徽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1.4.3产业背景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特产经济作物和出口商品,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然而,近年来,国外茶叶加工中采用全面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生产,给我国茶叶加工和茶叶出口带来了严重挑战。
面对国外市场竞争压力,我国茶叶生产必须坚持创新名优茶加工机械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茶业经济综合效益,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
观察我国茶叶加工过程,不难发现:
加工手段简陋、加工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加工环境恶化、加工理念守旧,是制约加工质量、提高加工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茶叶加工中对茶叶加工质量影响较大的杀青工艺,仍然是沿袭了几十年前的加工理念,这样的结果导致加工手段、加工设备等仍然是二十、三十年前的水平,即使有些改变,却没有质的变化,甚至仍然是处于原始的手工劳作。
陈旧的加工理念、落后的加工手段、古老的加工设备、原始的加工工艺,使茶叶的加工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精的原料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上乘的农副产品不能产出高额的加工附加值,农民的辛勤劳作没有换来较高的收入回报。
可见,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机械化建设,机械化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5.1实现茶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视。
可以说,没有机械的进步,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
茶叶生产也不例外。
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2009年,国家将茶叶种植与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之中,其补贴品种之多、金额之大是历史所未有的,这对产茶大省-安徽省来说,是一个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茶叶产业机械化进程,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大好时机。
1.5.2是推动茶叶加工机械化、增加茶农收入的需要
茶叶产业是一个新型富民产业,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因素及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我省茶叶加工由于手工生产加工制作用工多、工价高,导致加工制作成本高、效益低,制茶出茶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安徽省茶叶生产效益,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是实现茶农节本增效的关键。
今年来,安徽省加大了茶叶机械的购置补贴,使广大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得以引进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机械,这些机械拥有操作方便,机动灵活,制茶效率高等特点,比人工制茶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
每台每天可制作干茶10多公斤,相当于7个制茶工的制茶量。
机械制茶与人工相比节省成本80%左右,每亩茶叶可实现增收1000元左右。
同时,部分拥有茶叶机械的茶农在搞好自家茶叶机械加工的基础上,还大量收购其他茶农的鲜茶叶进行加工,提高了机械使用效率,也增加了自己收入。
由此可见,使用茶叶加工机械可以大量节省劳力、节约成本,确保及时制茶,实现茶园增产、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发展茶叶加工机械化是增加茶农收入的有效途径。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生产系列茶叶加工机械12000台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杀青机、烘焙机、筛选机、理条机、揉捻机、提香机等15个系列共100多种型号,年实现销售收入8500.0万元,总成本费用6932.1万元,利税1122.5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19.0%;税后内部收益率15.9%,税后净现值1634.5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7.1年(包括建设期),盈亏平衡点42.5%。
从经济技术指标上看,该项目可行。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2.1市场分析
我国是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约有万余年的历史。
发展茶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在当今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关键时刻,既是我国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又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近年来,国外茶叶加工中采用全面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生产,给我国茶叶加工和茶叶出口带来了严重挑战。
面对国外市场竞争压力,我国茶叶生产必须坚持创新名优茶加工机械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茶业经济综合效益,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
2.1.1我国茶叶市场分析
1、2009年茶叶产销回顾
2009年,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之时,中国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下率先脱困,经济形势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较前一年增长6.9%;产量135万吨,较前一年增长7.5%;产值超过430亿元。
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出口数量增长2.02%,出口金额上升3.30%,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2009年,中国多茶类共同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显现。
在产区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广大茶农的不懈努力下,量价稳中有升,行业创新能力推进明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市频率加快,同时市场热点不断转换,上市、融资、注资等多种现代元素持续注入茶叶行业,行业总规模进一步扩大。
2、2010年春茶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春茶的上市时间越来越早。
2010年元月伊始,海南第一批新绿茶就亮相在京城的各大卖场和商超。
随后,四川、浙江、广西等绿茶主产区也陆续传出早春绿茶上市的消息。
与此同时,各地早茶推介活动也层出不穷,早春茶成为各地在宣传推介中所追求的主要特色与卖点。
进入2-3月份,全国大部茶区开始进入春茶采摘期。
然而,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霜冻、干旱、大风等恶劣性天气,使全国茶产区近50%的茶园遭受打击,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茶农损失惨重。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重点产茶省份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春茶产量大幅下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但是,我国春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如果灾后采取措施得当,气温日趋平稳,不出现大的波动,华东、华南和中南茶区春茶产量会得到较快的恢复,加上近几年茶叶基础建设得到巩固,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2010年全国春茶产量预计为60万吨。
2.1.2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全国十大名茶我省有其四,茶产业是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2000年以来,我省茶产业已连续8年实现增产增收。
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6位;本省口岸出口茶叶居全国第三位。
目前,全省17个市105个县(区)中有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涉及茶农300余万人,全省从事茶叶加工经营的人员超过100万人。
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20%以上,重点产区达50%以上。
加快茶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