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设计说明.docx
《02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设计说明.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
1、概述
本项目是秀山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秀山县钟灵镇凯堡村大爆洞至肖家坡至长坡组公路硬化工程。
秀山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
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
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
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
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
本项目的建成将直接改善秀山县钟灵镇凯堡村及周边的交通运输状况,完善乡村公路网,满足交通日益增长的需要,大大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沿线人民的经济与生活发展现境,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再上新台阶。
1.1任务依据:
1)、秀山自治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办公室关于本项目设计的委托书。
2)、国发【2006】17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3)、渝府发【2006】97号《重庆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4)、渝办发【2008】332《重庆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通知》;
1.2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
1)、主要设计规范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交通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3、交通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5、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6、《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
7、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8、国标《视觉信号表面色》(GB/T8416-2003);
9、国标《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10、国标《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11、交通部颁《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2004);
12、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
13、《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
2)技术标准
本项为公路硬化工程,技术指标按照《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执行。
设计行车速度15km/h,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4.5m,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
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民房,减少工程造价。
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由于本条道路立项为路面硬化工程,设计平纵维持现状不作调整。
1.3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工程概况
1)、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
本项目起于钟灵镇凯堡村大爆洞与钟灵水库沿库公路相接,经肖家坡、长坡坳,终于长坡组与钟灵水库沿库公路相接,全长3.593公里。
主要控制点:
大爆洞,肖家坡,长坡坳。
本项目是钟灵水库沿库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沿库公路为环绕钟灵水库的公路,该公路的建设闭合将为钟灵水库库区沿线经济发展及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本项目还可通过区域内其他公路衔接至国道G319线。
本项目与国道G319线的衔接将充分发挥本路的支线作用,将区域交通与骨干交通进行很好的衔接。
该项目的兴建能够满足沿线移民及居民的出行需求,有助于构建区域交通网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的有力基础支撑。
沿线所经区域主要河流有:
季节性沟渠。
2)、工程概况
①工程规模
本路段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4.5米,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Ⅱ级。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
表2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路线长度
Km
3.591
混凝土路面
m2
16763.9
防护及排水
m3
2408.2
桥梁
m/座
-
涵洞
m/道
新建56.5/8
占用土地
亩
23.95
已扣除旧路
②占用土地
本路段共占用土地23.95亩,公路用地按填方边坡坡脚(有排水沟时为排水外缘)以外1m,路堑边坡坡顶(有截水沟时为截水沟外缘)以外1m计算用地。
注:
本项目土地征用、青苗赔偿、拆迁电力电信等工作由地方政府协调解决,不计入施工图设计预算内。
2、建设条件
2.1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测区地质概况资料由业主提供。
1、地理位置概况
秀山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
地处北纬28°9′43″-28°53′5″、东经108°43′6″-109°18′58″之间。
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
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
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
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
2、自然地理、地质条件
(1)、地貌
秀山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
地跨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
西邻大娄山。
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
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
西南高,东北低。
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
县内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
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最高峰。
海拔最低点是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
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
秀山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
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
(2)、地质
秀山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
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
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
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
(3)、气候
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
全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
其中:
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5℃。
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最高、1月最低。
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最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
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至17℃之间。
“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至14℃之间。
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
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
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
1月最少,不足30毫米。
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
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
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
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
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
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
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
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
2.2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路基填料
路基填方地段用材料,可采用挖方路段开挖的土和经过加工的石方,运填路堤,不足部分就近借土。
2、砂、砂卵砾石
广泛分布于沿线附近主要河流两岸漫滩、边滩及阶地上。
砂多为细砂及中粗砂,以石英质为主,含泥量小,卵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级配较好。
上路运距2.7~35Km,枯水期开采,运输条件较好。
3、料石、块石、片石
建议在测区内采用厚层状灰岩作为公路的块碎石,灰岩块矿结构,石质坚硬,储量较多,开采运输条件良好,可开采块片石及加工各种规格碎石用于沿线防护、排水工程及除路面上面层外的各类混凝土。
开采条件较好,上路运距一般小于1Km,均有乡村道路通行。
4、碎石
采集沿线附近河流中的灰岩卵石加工而成,储量丰富,开采、运输条件较好,上路距离5~30Km。
5、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来源及供应
本项目所需要的沥青、木材、钢材、水泥、原木、锯材等材料主要由市场供应,对于路面用水泥考虑使用散装水泥,由现有道路运达现场。
为保证材料数量和品质,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和厂家,直接大宗购买,也可采用招标方式购进。
6、工程用水
沿线水系发育,各大小河流中水均可作为工程用水,山区泉水是极好的生活用水。
7、电
沿线分布有电网,工程用电极为便利。
2.3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本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虽然会对局部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可限制在较小的程度。
1)本项目位于秀山县境内,走廊带沿线为山峰陡壁路段,为了与周围环境更好的协调,定测布线时尽量结合实际山形,路线总体线位基本沿等高线布设,力求与原有地形相配合,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开挖,保持山体的自然形态。
2)路基取土和弃土尽量少占耕地。
路基填方充分考虑利用挖方作为填料纵向调运,移挖作填,减少弃方与借方。
弃方选择堆积在地形开阔的河流阶地上,并进行平整、加固处理,作好排水、防护工程以防水土流失。
3)绿化是公路建设美化环境的主要措施,公路两侧绿化除考虑路基防护外,还考虑到公路景观及环保作用,如水土保持、降噪、防治废气污染等,在条件许可时,尽量扩大绿化带宽度;坡脚至排水沟间植常绿灌木或显化灌木,排水沟至路界种植乔木,填方路堤边坡考虑植草防护。
2.4与有关部门协商情况
全线设计方案经多次征求地方政府及业主意见,目前路线方案均得到地方政府和建设业主的同意,与规划相符。
3、安全设施说明
1)路侧护栏
护栏应较强的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也具有较好的视线诱导功能,且具有外形美观,不易损坏等特点。
①本设计将在填方高度大于4米路段设置波形梁护栏。
②当路侧情况因路线变更或其它原因改变时,应对路侧护栏的设置进行调整。
2)交通标志
本设计根据沿线平面弯道、纵坡、平交道口及沿线经过的行政区、村镇等情况设置各种反光交通标志,以便为司乘人员提供准确的、及时的行车信息。
①交通标志包括:
禁令标志:
限速等标志;
警告标志:
急弯、陡坡等警告标志;
②标志底板采用LF2—M铝合金板材,厚度2.5mm,反光膜采用四级反光膜,标志板背后采用铝合金制滑动槽钢加强,标志板外缘采用卷边90度角折二折加固。
标志板面设计参照国标GB5768-2009,标志板配色按照GB5768-2009一般道路标准要求执行。
③标志支撑结构防腐:
抱箍、螺栓组采用热浸镀锌。
立柱、横梁、法兰盘、加劲肋采用热浸镀锌防腐。
标志支撑结构除指定使用螺栓连接处以外,其余连接部采用焊接。
④标志施工中出现设计与现场有出入,应根据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在标志的安装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标志安装的角度及路侧树冠对标志的遮挡,应仔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认、指示效果。
3)本项目为单车道路面,故不设置车道中心线;且应业主要求亦不设置车道边缘线。
安装要求:
根据车道数、路宽、道路净空、标志组合以及标志设置处的具体地形等情况,确定安装方式。
本次设计标志的支撑安装方式有:
单柱式和单悬臂式。
标志牌在一根支撑结构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且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版面对驾驶员的炫光,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的角度,禁令和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
标志的支撑结构设计按26.7m/s计算风荷载。
4、路基、路面设计
4.1路基的设计依据、原则
4.1.1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D18-9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4.1.2设计原则
1)一般路基设计
①填方路基
路基的填方首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I类土除外)。
路堤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当边坡高度H≤8米时,边坡坡度为1:
1.5;当边坡高度8﹤H≤20米时,边坡坡度为1:
1.75,在边坡高度8米处设置1.5米宽的边坡平台,并设2%~5%向外倾斜的缓坡。
路线通过沟谷底部、冲田、水塘时,在填筑路堤前应开挖纵、横排水沟排水,疏干、凉晒表土,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淤泥。
斜坡地段,当地表横坡陡于1:
5时,应清除表土,并在基岩面开挖1~3米宽台阶,设置盲沟或涵洞排除地下泉水和地表水,以保证填料和地基结合紧密,以利填方稳定。
路堤边坡受水淹没地段,在设计水位以下边坡采用1:
1.75~2.0,在常水位以下边坡采用1:
2.0~3.0;设计水位标高+0.5米以下的填方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岩或砂砾石作为填料,其上铺设30cm厚砂(砾)岩碎石反滤层,最大粒径不得超过6cm。
路基填料的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必须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B30-2004)表3.2.1、表3.3.1和表3.3.2中的要求。
对于较大粒径的填料必须采用较为大型的压实机具,通过碾压试验证明可行,并确定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后,方可采用,否则较大的石料必须改小才可作填料。
对于桥台,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台背(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回填由近至远应分别采用人工夯实,小型至中型和大型压实机具作业,既不能对构造物产生不利影响,又必须达到压实度不小于95%的设计要求。
②挖方路基设计
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
岩土种类
边坡高度(米)
≤20
>20
一般土
1:
0.75~1:
1.25
土(密实)、全风化花岗岩
1:
0.5~1:
0.75
1:
0.75~1:
1.25
泥灰岩、泥岩
1:
0.3~1:
0.75
1:
0.5~1:
1
弱风化花岗岩、砂岩
1:
0.1~1:
0.3
1:
0.25~1:
0.5
本项目挖方边坡不高且挖方路段的地质条件较好,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
0.5;挖方边坡高度H≥10m,坡率采用1:
0.75。
③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
当填方高度≤1.5m时,视为零填路堤,对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0~80cm)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
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则采取换填碎砾石等透水性材料进行处理。
处理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6%。
④用地范围
填方路段:
用地界一般为路堤边坡脚外1.0米;
挖方路段:
用地界一般为边坡顶或截水沟坡顶外1.0米。
2)特殊路基设计
①陡坡路堤、横向填挖交界及新老路交界处理
位于地面横坡陡于1:
2.5地段的填方路堤、横向填挖交界路基,根据斜坡路段的岩土性质、水文情况、横坡陡缓、填方高度等具体情况,采取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措施进行加固。
在老路的基础上加宽填筑新路基,为了避免新老路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可视路基填料情况在其路槽底下设置一层土工格栅。
②纵向填挖交界路堤
当纵向地表坡度陡于1:
2.5时,为避免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设计在过渡段铺设土工格栅,设置横向渗沟、填筑过渡段填料进行处理。
3)公路用地界限
按部颁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1.0.6条的规定,公路用地范围为路堤两侧排水沟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1米范围内的土地。
4.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
1)路基横断面布置
路基横断面布置为:
路面均为4.5米满铺水泥混凝土。
行车道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2%。
2)路面加宽、超高方案
①路面加宽本项目为农村公路,路基、行车道宽度达到4.5米,故本项目不再考虑路面加宽。
。
本项目为单车道公路,按规范要求每300米作一错车道。
②圆曲线超高:
超高值按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第7.5条的规定,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自然条件,并结合公路纵断面设计情况、运行速度等因素计算而得。
超高过渡方式按照“绕内侧边缘旋转”方式进行,超高渐变率1/75,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超高旋转方法:
先将外侧车道(含路肩)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2%后,整个断面(除外侧路肩)再绕超高、加宽前内侧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最大超高4%。
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边缘标高。
4.3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路基的修筑对路基的土质、粒径、压实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无论是挖方路床还是填方路床,为了保证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均匀和排水的需要,路床表面必须做成与路面一致的路拱横坡。
路基压实度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中“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为标准,达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第3章的规定值。
路基各功能结构层的强度(CBR值)、最大粒径、压实度要求如下表: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
粒径(c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0~0.30
5
10
≥94
0.30~0.80
3
10
≥94
零填及路堑路床
0~0.30
5
10
≥94
0.3~0.80
3
10
≥94
碾压时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压实速度宜先慢后快,在直线路段压实机具的运行路线应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再从路中心向两旁顺次碾压,以便形成路拱;弯道设有超高坡度时,由低一侧向高一侧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坡度。
并应经常注意并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并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4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
为了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等采用了挡土墙、护面墙、护肩、护坡、护脚防护等工程防护措施和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
1)防护工程设置一般原则为:
①在挖方边坡段,对于土质松散、强风化岩石等不稳定的边坡地段采用放缓边坡、设置必要的路堑墙以支挡土体,采用植物绿化坡面;对于风化严重的岩石深挖方路段,采用护面墙、植物绿化坡面等措施进行边坡防护;对于较缓的土质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
②填方地段,对于横坡较陡、填方边坡伸出较远,且路基压实困难欠稳定或桥台与路基结合部地段,采用衡重式挡土墙防护。
2)路基挡土墙及护肩
本项目挡墙及护肩采用M7.5浆砌块石护肩。
4.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1)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按照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的规定,路基排水设计采取防、排、疏结合,路基排水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等相互协调,形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本项目路基高度均大于1/25洪水频率和地下水最低临界高度。
路基排水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沟渠分布等自然条件,利用路面纵横坡自然排水。
对于路面及坡面水集中路段,为确保路基不被水流冲刷,特设置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与涵洞、自然沟渠等形成统一的排水系统。
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可能地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①地面排水
边沟均采用0.4×0.4米矩形断面。
沟底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一般均不小于0.3%。
边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片石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
②地下排水
此次勘测中未发现有地下水出露,但在施工中经开挖后如有,则应通过设置渗沟、暗沟(管)等地下排水设施进行处理,将地下水排至影响路基、路面强度稳定的范围之外。
渗沟一般采用填石渗沟,其宽度不宜小于0.6m,沟中填以砾石或碎石,沟顶、沟底、下侧沟壁均应设置M5浆砌片石或砼封闭层,上侧(水源侧)沟壁设反滤层,沟底纵坡不宜小于1%。
4.6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1)取土、弃土本着节约用地、不占好地、良田的原则,尽量利用路堑挖方作为路基填料。
2)本路段全线土石方挖方较多,无须进行取借土,剩余土石方应弃于指定位置。
4.7路面设计
4.7.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路面设计系根据交通量及车辆组成类别的使用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方案的技术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施工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根据交通量分析资料,按照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已实施路面情况和筑路材料,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路面结构如下:
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
设计年限:
20年
结构组成:
面层——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路面
调平层——10cm填隙碎石调平层
碾压整平后旧路路基
总厚度为30cm
4.7.2设计要点及要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板厚为20厘米,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水泥标号为32.5号,水泥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32.5Mpa,28天龄期的抗折强度不小于5.5Mpa,所用石料必须满足有关规范对石料强度指标的技术要求,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
路面的抗滑以构造深度不低于0.6mm,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48,掺用的外加剂应经配合比试验应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假缝上部的槽口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材料要求:
a.水泥
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并附带厂家提供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单及合格证等证明。
b.细集料
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
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
表4-1细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颗粒级配
见表4-2
含泥量(冲洗法)(%)
≤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
≤0.5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颜色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
表4-2标准级配范围
砂
分
级
方筛孔尺寸(mm)
0.15
0.30
0.60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粗砂
90~100
80~95
71~85
35~65
5~35
0~10
中砂
90~100
70~92
41~70
10~50
0~25
0~10
细砂
90~100
55~85
16~40
0~25
0~15
0~10
c.粗集料
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碎石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分三个粒级,4.75~9.5mm、9.5~16mm、16~31.5mm的比例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3.2的要求,粗集料应按下表控制级配。
表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