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7795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docx

高中历史必修3第5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西学东渐

一、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导学提纲

体用之争

开眼看世界

维新思潮

三、释疑解惑

1、基本线索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2、从19世纪的中国看主流思想的演进

阶段

清政府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阶级

鸦片战争前

战后

6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儒学

绝对主流

极力维护

维护

次要地位

作为手段

西学

全盘否定

利用

积极利用

上升为主流

主流

(备注:

西学含“器物”(技术)层次和制度层次)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甲午战败,“中体西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4)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

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

A、振兴清王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4、19世纪60-90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工业制造技术②军事技术③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④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

5、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

“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另旧习,本来要新,思想要旧。

”持有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①林则徐②洋务派③早期维新派④维新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

“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

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

这一派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

简述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派的实践活动。

 

(三)延伸与探究

8、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之间有怎样的历史联系?

其主张分别是什么?

各自的主要行动是什么?

各自的结果怎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其后(1919年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又做了怎能样的努力?

答案

一、选择题1、B2、B3、B4、D5、A6、D

二、非选择题

7、

(1)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③建成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④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

(2)先购买,再仿造。

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不正确。

因为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

(4)进步性:

①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②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人才;③对外国侵略者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④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

洋务派“自强”“自富”的目的没有实现,洋务运动破产了。

三、延伸与探究

8、

(1)联系:

①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的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力主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2)行动及结果:

①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它的破产。

②早期维新派没有将其主张进行实践。

③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所镇压。

(3)原因:

①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而不主张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②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未能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③维新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努力: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两半社会性质;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第22课新文化运动

一、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导学提纲

背景

评价

过程及内容

三、释疑解惑

1、基本线索

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尊孔复古逆流

2、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所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把斗争锋芒指向儒家学说是因为:

①儒家学说被历代儒学家不断发展,其基本内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

②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本身就是为了政治上复辟封建帝制。

③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文化专制发起的猛烈抨击,其焦点就是批判三纲五常,反对尊孔复古。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同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斗争

2、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他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新文化运动时期,鼓励各种观点在北京大学里自由发展。

这体现了下列哪种思想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民主和科学

C、德、智、体、美全面发展D、兼容并包

4、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这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的基础B、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宣传科学,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B、使国民认识世界科学发展水平

C、把民众从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D、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救国

6、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

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

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

……怪诞之事实者何在?

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于与宪法》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主要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主要哪些领域进行的?

请以典型的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二中“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4)“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

请分析请这两位先生的背景是什么?

有何意义?

 

(三)延伸与探究

8、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

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答案

一、选择题1、D2、D3、D4、A5、C6、B

二、非选择题

7、

(1)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2)思想、宗教、政治、科学技术三大领域。

思想: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

宗教:

15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

政治: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法国大革命。

科技: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里略证实“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3)资本主义社会确立。

(4)民主和科学。

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中国社会极端黑暗。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在社会上出现了复古主义逆流。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民主政治。

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打出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延伸与探究

8、

(1)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表·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2)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

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2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一、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导学提纲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知难行易

三、释疑解惑

1、基本线索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哲学基础:

知难行易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第一、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它与旧三民主义分属不同革命时期。

第二、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要求,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互相依托,但不能混为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肯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四、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必然。

新“民权主义”期盼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

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四、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学说的原因是

A.当时很多革命党人放弃了革命理念对实践运动的指导作用  B.“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C.当时很多革命党人认识到革命理论的重要性  D。

革命党人必须懂得革命的理论

2、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揭示的‘‘知”与“行”二者的关系是

A.“知”是基础.“行”是指导B.“行”是基础,“知”是指导

C.“知之未必能够行之”D.“行之则更易知之”

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三民主义

4、民族主义的矛头直指

A、帝国主义B、清王朝C、封建制度D、君主专制

5、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

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6、以下对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叙述全面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

C.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D.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维新之政… 大有可观”的成就有哪些?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三)延伸与探究

8、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请回答:

(1)20世纪以来出现的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在本质上有什么一致性?

(2)三民主义的命运与其后三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命运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答案

一、选择题1、A2、B3、D4、B5、A6、C

二、非选择题

7、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2)孙中山的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

方法:

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目的:

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期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

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

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

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三、延伸与探究

8、

(1)本质上的一致性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二是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

(2)三民主义的宗旨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结果却最终被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抛弃,将中国继续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却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而使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原因:

①三民主义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从外部来看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从内部来讲,则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经济基础。

②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旨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将理论上的力量建立在中国基本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之上,因此它们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所以它们才得以取得成功。

 

第24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课标要求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二、导学提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释疑解惑

1、基本线索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从遵义会议到抗战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建国后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

内容

主要著作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同盟军及革命的统一战线等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丰富发展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四、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

2、毛泽东思想是指

A.毛泽东个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理论

B.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既包括毛泽东早年的正确思想,也包括晚年的错误思想

D.指中共七大以前形成的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

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D.①④

4、以下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B.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C.否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会议决定在经济上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5、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主要因为是

A.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6、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思想

主要来自新三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在第一步,政治上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专政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

”经济上,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工商业g3这个共和国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