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虫害检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763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虫害检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植物虫害检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植物虫害检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植物虫害检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植物虫害检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虫害检疫.docx

《植物虫害检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虫害检疫.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虫害检疫.docx

植物虫害检疫

检疫性鞘翅目害虫

一..检疫性象甲类:

象甲属于鞘翅目、多食亚目、象甲总科、象甲科

⑴基本形态特征:

喙很显著,额向前延伸而成象鼻状或鸟喙状;喙两侧有沟(触角沟),触角多数种类弯成膝状,10~12节,末端3节成锤状,端部棒状;没有上唇,上唇彻底退化,咀嚼式口器;颚须、唇须退化而且僵直,不能使用;外咽片退化,外咽缝只有一条,其它昆虫会有2条,跗节为隐5节(第四节小,隐藏于3,5节之间),体壁强烈骨化,近椭圆形,被覆鳞片

⑵象甲科分组:

①隐颚象组:

成虫前颏扩大,把下颚遮盖,上颚大而钝,有颚尖.喙短粗,横截面方形;幼虫触角不突出,幼虫生活在土里,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②显颚象组:

前颏不扩大,没有把下颚遮盖,上颚尖细没有颚尖,喙短或细长,横截面圆形,幼虫触角突出,幼虫主要蛀食于植物内部

注:

显颚象组:

喙长而尖,产卵于植物内;隐颚象组:

喙粗短,产卵于植物外部

⑶象甲常用鉴定特征

①体形:

一般长椭圆形,背面隆起,也有的是卵形、圆筒形或球形.体色为黑色、褐色、红褐色或黑褐色,体色与环境色相似,叶上的为绿色,地上为灰褐色,树上为黑色.象甲体长2~70mm不等,体长是指从眼的前缘到鞘翅的末端的长度(不计喙长和鞘翅的端翅和突起).体壁上有刻纹,护刺和鳞片、毛被、粉状分泌物等被覆物.不同种类的被覆物变异大,是分类鉴定特征之一

②头部:

a.喙:

喙上有容纳触角柄节的沟,称为触角沟.显颚象的触角沟位于喙的中间与端部之间,而隐颚象的触角沟源于喙端部,隐颚象甲科则呈坑状,近于喙茎部。

短方形:

短粗而直,背面扁或略隆,两侧有隆线,横切面略呈方形;长圆形:

细长而弯,横截面一般圆筒形,适宜钻孔,协助产卵b.触角:

由柄节、索节和棒三部分组成,着生位置为茎部或端部c.眼:

显颚象的眼大而宽,隐颚象的眼小而窄d.口器:

由上颚、下颚和下唇三部分组成,没有上唇和唇基,下颚须、下唇须都退化,短而僵直,不能弯曲

③胸部:

前胸背板、小盾片、鞘翅、足特征a.前胸:

前胸背板的形状、长宽比、被覆物、颚须以及基部的形状等,都是象甲分类常用特征。

前胸两侧前缘或具纤毛,或具眼叶或两者具备,是鉴定族和属的重要特性。

b.中胸:

中胸背板仅有一盾片暴露于前胸背板和鞘翅内角之间,其形状,大小明显与否,以及中胸前侧片和后侧片的大小比,位置,形状等都是常用的分类物征.c.后胸:

后胞子前侧片和后侧片的大小比,位置,形状等都是常用的分类特征.鞘翅:

鞘翅基部的形状很重要,看是否有肩和胝.有无肩是象甲分类的重要依据d.肩:

鞘翅的前外角向外方扩张或突出变宽形成肩e.胝:

有些种类前外角向前收缩而无肩,有些有肩可能有后翅,无肩无后翅(一般肩外缘近基部有切口,同时有后翅;而无肩类群则没有切口,也没有后翅)f.胸足:

胫窝:

象虫后足胫节端部靠外的凹陷部分用以容纳跗节的基部,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关闭式三种,开放式胫端外缘有一个镶着边;半开放式胫端除外缘外还有一个不镶的隆线;关闭式:

外缘和隆线均镶;胕窝:

象虫后足胫节端部靠里的凹陷部分是着生跗节的地方g.爪:

一般有2个很少1个,离生爪:

两爪茎部彼此分离;合生爪:

爪茎部合并;齿爪:

还有的爪各有1齿④腹部:

原始10节但只有8节.雄:

8个背板;雌:

只有7个背板,第8个缩在第7个背板之下⑤雄性外生殖器:

其构造是重要的鉴定种的依据,包括阴茎和阳茎⑥雌雄区别:

雌:

肥大,腹部基部中间隆起或扁平,气孔8对;雄:

瘦小,腹部基部中间下凹,气孔7对

⑷习性:

①象甲危植食性昆虫,成虫和幼虫都以植物为食,食性杂,寄主广泛,为害从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几乎所有种类的不同部

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嫩芽幼苗及嫩梢无不受其害.有的属多食性昆虫(玉杂象,米象,谷象),有的属寡食性昆虫

(稍小象甲,墨西哥棉铃象)②绝大部分象甲用为害农林作物或仓储物,属农林或仓储害虫.大多数象甲种类蛀食于植物内部,大多数种产卵于植物组织内,幼虫在其内蛀食,直到羽化成虫出来,药剂难以渗入和接触,防治困难③除少数是小生种类如稻小象具有明显趋光性外,绝大多数象甲是陆生种类,无或弱趋光性,对花也无明显的趋性④除部分大眼象亚科种类行动敏捷,善飞行外绝大多数象甲行动缓慢,迟钝.很多象甲后翅退化,即使有后翅也困难于展开而不善于飞行,有明显的假死性呈假死状,隐喙象和龟象则将它们的喙和触角纳入胸沟,足紧紧收拢,似鸟糞或土块

⑸繁殖:

除耳喙象属营专性弧雌生殖,个别种类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如稻小象甲,象甲生殖方式是两性卵生生殖

1.墨西哥棉铃

①分类地位:

鞘翅目,象甲科,花象亚科,花象属②检疫害虫类别:

进境检疫性害虫

③寄主与危害:

主要为害棉花,也可为害野棉花,桐棉,秋葵,木槿,苘麻等。

成虫在棉株现薑前取食棉株生长点,嫩梢,现薑后取食薑花和青铃,形体“张口蕾”,虫花和虫铃,引起脱落。

蛀食蕾,铃和花防治困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

④分布:

原产于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⑤传播途径:

幼虫,蛹,成虫随籽棉,棉籽壳和棉籽的调足而远距离传播,皮棉则几乎无传播危害,此虫蛹室与棉籽很相似,且很难发现和处理,成虫具较强飞行能力,每年可自然扩散40—160km

⑥形态特征:

①成虫:

3—8mm,雌虫体长平均为4.5mm,体宽2.2mm,长椭圆形红褐色或暗红色,被覆粗糙刻点和浓密的灰色短柔毛,雄虫体长5.0mm体宽3.0nn,体色较浅。

喙细长约3mm,眼突出,触角柄节长,柄节占触角总长1/2,爪离生前胸背板宽于长1.5倍,后角直角形,前端不窄缩,背面相当隆起,密布刻点。

鞘翅行纹刻点深,且互相接近,行间稍隆起具横纹,行间4基部有约态现象,后翅无明显斑点。

前足腿节特别粗大呈棒形,是2个粗大的齿,靠内侧的齿较长而粗大,外铡的呈尖锐三角形,两齿基部合生,中后足腿节不如前足粗大,中足腿节具1个齿;腹部臀板外露。

雌雄有异态现象:

雌虫前足跗节爪内侧较细长而尖锐;雄虫前足跗节爪内侧的齿较粗大,端部钝圆不尖锐②雌雄成虫区别:

雌虫喙从两端到中间略收缩,基部具稀疏茸毛,雄虫喙较雌虫略短粗,两侧边近平平行,刻点较大③卵:

白色,椭圆形④幼虫:

白色,无足,头淡黄色,身体弯曲呈C形,两头稍尖,多褶皱并被覆8.0mm少量刚毛,腹部气孔二孔形(每个

气门上有2个气孔)

⑦生物学特性:

南北差异明显,在美国中部1年2-3代,南部8-10代,在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可全年繁殖8-10代,以成虫在棉田附近的隐弊场所(落叶下篱芭内,树皮中,仓库附近等隐蔽场所)越冬,越冬后成虫先取食棉株生长点嫩梢,现蕾后取食蕾花和青铃,形成“张口蕾”,虫花和虫铃,常脱落,成虫花蕾或铃上咬食一孔穴,只将1粒卵产其中,可同时危害1W-3W个蕾铃,卵期3-5d,幼虫3-4龄,无足,并在蕾铃内蛀食,后于蕾铃内依蛹室化蛹,一代平均历时25d,越冬前贮有脂肪的飞行,约20-50km距离扩散飞行,越冬死亡率高达95%,不耐寒。

冬季低温和夏季干热不利此虫发生,而冬季温暖和夏季的多雨常引起其猖獗

⑧传播途径:

幼虫,蛹,成虫随籽棉,棉籽壳和棉籽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皮棉则几乎无传播危险,此虫蛹室和棉籽很相似,但很难发现和处理,成虫是较强飞行能力,每年可自然扩散40-160km。

传播到新区易存活,扩散能力强(蛹室强韧耐水,存活率高)印度有的原因:

长年从美洲进口棉花

⑨检验方法:

对进口的棉籽,棉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要严格控制数量,货主需要出具宫方的熏蒸证书,确保无活虫存在,皮棉虽携带此虫可能性小,但也要通过检验防止可能有夹杂此虫的棉籽1现场检疫:

严格检查装载货物的船舱或车厢内外的壁,缝隙边角,以小包装物,铺垫物,残留物等害虫易潜伏和藏身的地方;开仓重点检查上层棉花,仔细检查棉花包装的外表,内壁和棉絮表层,有无害虫和绵籽;在卸货过程中继续检查中下层半截的棉花;检查货物存入的仓库或场所,注意货物表层,包装外部和袋角以及周围环境有无害虫和害虫活过的痕迹。

对黑光灯不敏感,但对机场等高功率的探热灯敏感490

m波段2检疫处理:

严禁从外疫区进口籽棉,棉籽,少量时必须具有疫区各国政府的无此虫的熏蒸证明,如在进口检疫中发现,应采用溴甲烷熏蒸处理,此外也可用氰氢酸进行室内,车船(舱)熏蒸处理

⑩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美国选用抗虫棉种,密植,早种;增施化肥,促进早发;应用脘叶剂加干燥剂,促使提早脱叶和棉铃早开桃,以切断部分越冬成虫营养;早耕,割茬,牧放牲畜,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人工防治:

哥伦比亚人工采摘虫蕾,虫花和虫龄,深埋1米多的地下和烧毁,标记虫株定点化学防治③生物防治:

美国利用火蚁捕食“张口蕾”中幼虫蛹,可消灭44.9%薑中幼虫,美国TPM试验,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①棉花生长季节采用常规化学防治②秋后灭越冬成虫③应用脱叶剂,促进提早脱叶,以切断部分越科成虫营养④收获后

毁茎,以减少越冬场所⑤性诱剂诱杀成虫⑥早播小量作物引诱,引诱越冬成虫集中消灭⑦现蕾施药防治⑧释放不育雄虫进行遗传防治,第二年重复1-8号,第三年再重复一次

2.稻水象甲

分类地位:

鞘翅目,象甲科,小象亚科,稻小象属

检疫害虫类别:

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寄主与为害:

稻小象用食性复杂,寄主范围广,成虫能取食13科104种植物,一般为单子叶植物,小稻是最主要的寄主,其次是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

但只有在小稻及其近缘植物上完成全部发育过程,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幼虫危害为主。

成虫在幼嫩小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形成喙宽的口从分长条白斑,花叶,严重时全田稻叶花白,下折,影响光合作用;1-2龄幼虫在根内蛀食,形成许多蛀孔;3-4龄后在根外受害,造成断根,受损严重的根系变黑腐烂,刮风时植株易断,甚至被风拔起浮在水面上

分布:

原产美国东部平原和山林中,1976年日本,1988年韩国-朝鲜-辽宁,1988年侵入我国河北省唐侮县-天津-北京-辽宁-山东,吉林,浙江,安徽等地,2003年在陕西代县发现

传播途径:

卵,初卵幼虫,成虫可随寄主植物如稻苗,稻草及其他禾本科杂草调运远距离传播,成虫还可随稻种,稻谷,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作远距离传播;成虫能跟车灯飞行,随风传播,还可随水流传播。

自然传播:

较强的飞翔,游泳能力;人为传播:

稻秧,谷,草交通工具

形态特征:

整体为灰绿色虫子①成虫:

小型,表皮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密被灰绿色鳞节(互相连接,排列整齐的圆形鳞片),但前胸背板和鞘翅中区无,呈黑色的广口瓶状的大斑(弧雌型类所特有);近平扁圆筒形的喙与前胸背板的等长,略弯曲,中足胫节两侧有1排长的游泳毛约30根;雄长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第裂呈两叉型,雌虫的锐突长而尖,有前锐突②雌雄成虫的区别:

雌虫的腹部比雄虫粗大③卵:

珠白死,圆柱形,向内弯曲,两端头为圆形④幼虫:

白色,淹没后可以从植物的根内和根周围获得空气;新月形身体,可区别出稻小象甲的幼虫⑤蛹:

土茧形似绿豆,土色,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

生物学特性:

美国1年2代,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强,以成虫在稻草,稻崖和稻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梗土中,杂木,竹林落叶下及住宅附近的地田和某些苔藓越冬,成虫会游泳,可随水漂流扩散,成虫一般将卵产于叶鞘浸水部位,少量产于叶鞘水淹以下部位,极少产于根部,初孵幼虫先在叶鞘时间蛀食,然后沿茎叶爬向根部蛀食危害,稻水象甲:

两性生殖型:

温和;孤雌生殖型:

为害严重抗逆性差

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

初孵幼虫从叶鞘至根部的爬行时间,原因:

①尚未造成危害②无足,移动很慢时间长③抗药性差,对药物敏感,易防治

检疫方法及处理:

⑴第一代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较强的飞行能力,可使用灯光诱集⑵检疫:

①严禁从疫区调足稻谷,稻苗,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②在口岸检验中,一旦在填充料,包装材料,铺垫物等寄主植物上发现疫情,要立即焚烧或用溴甲烷,磷化氢等熏蒸处理

⑶防治:

用化学防治则采用根治迁入,早稻田的越冬后成虫,兼治第10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以化学防治为主,选育抗虫品种,加强用图及水肥管理

3.棕榈象甲

分类地位:

鞘翅目,象甲科

检疫害虫类别:

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寄主与为害:

喜食3-5年的棕榈科植物,取食叶柄基部边缘未纤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