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534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docx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

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课内)(带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

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以分人咨臣以当世之事

B.战于长勺试用于昔曰

C.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忠之属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

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

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答案]10.C11.A12.C13.D

[解析]

[10题详解]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11题详解]

A必以分人:

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

B倒装句。

C省略句。

D省略句。

[12题详解]

C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

[13题详解]

D项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

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点睛]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二、[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出师表》,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夙夜:

早晚

B.攘除奸凶攘除:

铲除

C.由是感激感激:

感动

D.至于斟酌损益损益:

得失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何以战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公问其故

C.可计日而待也三而竭

D.恢弘志士之气公将鼓之

17.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劝勉刘禅的奏章,开篇分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文章结尾,诸葛亮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继承先帝遗志。

[答案]14.C15.C16.C17.C

[解析]

[14题详解]

C.由是感激感激:

感动奋激。

[15题详解]

A开张:

古义:

扩大;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B不同:

古义:

偏义复词,单指“异”,不同;今义:

不同和相同。

C叹息:

痛心遗憾。

D所以:

古义: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

[16题详解]

A用来/凭借。

B他们/代词,指曹刿。

C却。

D助词,的/语气助词,没有意义,只占一个音节。

[17题详解]

C项错误,“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白帝城托孤、辅佐刘禅;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点睛]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21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三、[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g):

棍棒。

②政:

施行恶政。

③庖(páo):

厨房。

④饿莩(piǎo):

饿死的人。

⑤率:

带领。

⑥恶(wū):

表示反问的语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私:

___________

(3)孟子对曰对:

___________

(4)且人恶之且:

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兽相食,且人恶之。

1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杀人以梃与刃

1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

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16.从以上两段文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0.

(1).指责

(2).偏爱(3).回答(4).尚且11.D

12.

(1)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

(2)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

13.杀人/以梃与刃

14.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1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16.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刺”:

指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且”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题详解]

D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

都是“不同”之意。

A前者“战胜”,后者“优美的”。

B前者“对”,后者“比”。

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且”:

尚且。

“恶”:

厌恶。

还有“战胜于朝廷”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的翻译。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杀人/以梃与刃。

译为:

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

此题要注意“以梃与刃”为状语后置。

注意把谓语部分(杀人)与状语部分(以梃与刃)之间划开。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

乙文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几句分析,讲的是国君应施行仁政的道理。

所谓“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这也是孟子劝谏的目的。

[15题详解]

分析两文所使用的类比手法。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根据题干中“类比手法奉劝国君”一句,再结合文段分析,甲文是如何类比的,乙文是如何类比的,写清楚即可。

邹忌将生活中“比美”这一现象与齐威王治理国家进行类比。

生动委婉,易于让人接受。

孟子把用刀杀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用施行仁政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16题详解]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文的中心,看看两文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作为国君要从善如流、施行仁政,作为臣子要勇于劝谏、善于劝谏等角度作答。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

“你说的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

“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

梁惠王说:

“我乐意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

“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