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437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1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jíyǔnnuòjùjué

  ()()()()()()

  zhūwèihéshìbì

  ()()()()()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组词 。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胆怯”的意思是。

  三、填字成词。

  ()口不()()无不()

  无()之()()无()胜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A.全,完整B.完结C.完成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B.背C.享有D.遭受

  3.理直气壮

  A.挺直;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D.简直

  4.同心协力

  A.调和,和谐B.共同C.协助

  五、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六、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2)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七、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

”卞和回答说:

“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

  

(2)罕见:

  (3)至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欺骗()

  戏弄()来历()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八、看人物,填成语。

  渔人项庄司马昭东施愚公塞翁夸父江郞沛公

  ()才尽()效颦

  ()逐日()移山

  ()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得利

  ()之心,路人皆知

  ()舞剑,意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1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jíyǔnnuòjùjué

  (召)(集)(允)(诺)(拒)(绝)

  zhūwèihéshìbì

  (诸)(位)(和)(氏)(璧)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王部,再查9画。

组词鼓瑟、瑟瑟、萧瑟。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Q,再查音节qie,

  “胆怯”的意思是害怕,畏缩。

  三、填字成词。

  (绝)口不(提)(攻)无不(克)

  无(价)之(宝)(战)无(不)胜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A)

  A.全,完整B.完结C.完成D.消耗尽

  2.负荆请罪(B)

  A.依仗B.背C.享有D.遭受

  3.理直气壮(B)

  A.挺直;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D.简直

  4.同心协力(B)

  A.调和,和谐B.共同C.协助

  五、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六、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拒绝),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拒绝(回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

  

(2)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

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七、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

”卞和回答说:

“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

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

  

(2)罕见:

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3)至宝:

最珍贵的宝物。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贡献)欺骗(蒙骗)

  戏弄(捉弄)来历(来源)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

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忠贞、执著。

  八、看人物,填成语。

  渔人项庄司马昭东施愚公塞翁夸父江郞沛公

  (江郎)才尽(东施)效颦

  (夸父)逐日(愚公)移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2

  一、比一比,再组词。

  璧()秦()廉()

  壁()泰()镰()

  避()奏()谦()

  渑()侮()换()

  蝇()诲()唤()

  二、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三、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同甘共()转败为()

  异口()声里应()合口是心()

  四、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

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三件事总起因是()。

  五、任选一题。

  1.复述“负刑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题2答案

  一、完璧归赵、墙壁、回避;秦朝、泰然、奏乐;廉洁、镰刀、谦虚;渑池、苍蝇;侮辱、教诲;交换、呼唤

  二、1.火车通过大桥。

2.飞机飞行。

3.小吃店有小吃。

4.台灯是礼物。

  三、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口是心非

  四、三;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五、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文知识点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

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

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

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

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5、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

廉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

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

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

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6、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

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

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7、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指导

2.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

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句子赏析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