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285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练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讲练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讲练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讲练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讲练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练考.docx

《讲练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练考.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练考.docx

讲练考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2《论语》八则

讲:

(动车组·快速充电)

【文海拾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孔子开创私人学堂,主张“有教无类”,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

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

他还整理编订了《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箱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小故事: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

“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

“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

“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文本导航】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诚恳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虚心、诚恳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学好问、虚心

学而不厌永不满足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择师而学、虚心

学而时习之常复习、常实践

孔子论学温故知新古为今用、创新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于思考

默而识之记忆、积累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心胸豁达

有朋自远方来与志同道合

的人交往

教学态度:

诲人不倦热情、不倦怠

【文本点睛】

1.“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要点提示: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巩固加强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学习方式。

一方面巩固已往学习到知识与技能,一方面通过实践,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新的体会,能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并对其加以创新运用,使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最大化。

2.摘出出自《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要点提示: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练:

(动车组·分级加速)

【咬文嚼字】

1.原文填空

(1)_______,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

(4)敏而好学敏:

(5)学而不厌厌:

3.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理本课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亦说乎?

说:

诲女知之乎?

女:

默而识之

识:

是知也

知:

5.整理本课中的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

1.2.3.

状语后置句

1.

判断句

1.

【文段鉴赏】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6.“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 (4)敏而好学()

(5)学而不厌()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论语》八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___和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幽览胜】

〔甲〕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乙〕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qī):

倾斜。

②宥(yò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

哪里,怎么。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___

(2)是知也___

(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4)满则覆___

11.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和___应该相结合。

14.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释】①晋平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

字子野,春秋时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

(2)恐已暮矣____

(3)何不炳烛乎?

________(4)臣闻之_____

(5)盲臣安敢戏其君?

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远眺】

1.你知道还有哪些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佳句呢?

请分类整理出来。

如:

学习态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学习方法: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

还有很多,你不妨也上网找一找,希望在整理的过程中也能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哦!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自学《论语》中的其他篇目。

 

《<论语>八则》参考答案:

1.

(1)温故而知新

(2)思而不学则殆(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1)通“悦”,高兴、愉快

(2)恼恨(3)反省(4)勤奋、努力(5)满足3.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2)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4.说:

通“悦”,高兴、愉快女:

通“汝”,你识:

通“志”,记住知:

通“智”,智慧5.宾语前置句:

何以谓之“文”也?

是以谓之“文”也。

何有于我哉?

状语后置句:

何有于我哉?

判断句:

是智也。

6.

(1)顺接

(2)转接(3)转接(4)顺接(5)顺接(6)顺接7.态度方法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1)知道

(2)通“智”,聪明(3)精神疲惫而无所得(4)翻倒11.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

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12.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3.态度学思14.

(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攲器)的特点。

(2)有必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

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15.

(1)对;向

(2)晚了(3)把蜡烛点燃(4)听说(5)怎么16.

(1)哪里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2)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拉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23寓言三则

讲:

(动车组·快速充电)

【文海拾贝】

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假托的故事寄寓言意味深长的道理,它篇幅短小,故事也不复杂,但内涵丰富深刻,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常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手法,借古喻今,借远喻近,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蕴含着对于人性的精辟分析以及隽永的人生哲理。

寓言一般认为来源于上古神话和民间传说。

希腊、印度和中国是“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

例如毛泽东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驴技穷》这两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作了解释,他以愚公喻共产党人,以天帝喻中国人民,以山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而说明共产党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动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国人民一起,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大山”移走。

【文本导航】

马好

条件路费多

车夫善于赶车

南辕北辙目标:

楚国(南方)

行动:

向北

寓言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摔伤“保全”

(祸)(福)(祸)(福)

一支箭易折断

阿豺折箭

一捆箭难折断

【文本点睛】

1.有感情地朗读《塞翁失马》,体会塞翁的话,联系乡人的认识,分析塞翁的人物形象。

要点提示:

将塞翁的话和乡人的认识进行对比,突出塞翁过人的见识,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参透祸福相因,不为得失所动的智者的形象。

2.世上所有的坏事都可以无条件的转化成好事吗?

好事是否能转化成坏事呢?

要点提示:

福与祸的转化不是必然的,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那么,祸就只能是祸了。

练:

(动车组·分级加速)

【咬文嚼字】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将奚为北面?

奚:

(2)吾用多用:

(3)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5)人皆吊之吊:

(6)居一年居:

(7)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俄而:

(8)汝曹知否?

曹:

2.摘录本课的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

1.2.

状语后置句

1.2.

3.区别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今者臣来

有善术者

()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而离楚愈远耳!

方北面而持其驾

()

()

()

吾欲之楚

近塞上之人

人皆贺之

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

()

()

()

4.翻译句子

(1)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鉴赏】

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谓曰:

“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

“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

“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延不能折。

阿豺曰:

“汝曹知否?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5.本文开头第一句“阿豺有子二十人”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展开想象,用描写的方法扩展“穆里延折之”和“延不能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那句话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你生活中有没有真实的事情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幽览胜】

一、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③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④。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赵威后:

赵慧文王妻。

②书未发:

国书没有打开。

③恙:

忧患。

④不然:

不是这样的。

8.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

(2)岁亦无恙_____

(3)使者不说______(4)苟无岁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威后心中的“本”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富翁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①。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

翁诺之。

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②,高下堆垒之。

翁谢去③,竟不与赀。

或问故。

翁曰:

“此人必善博④,非端人⑤也。

所熟之技,不觉形与手足矣。

”访之果然。

【注释】①赀:

通资,钱财。

②叠钱:

把钱垒起来。

③谢去:

客气的找借口离开。

④善博:

擅长赌博。

⑤端人:

品行端正的人。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亦假本者________

(2)翁诺之_________(3)或问故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面句子。

(1)翁谢去,竟不与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富翁对待少年的态度前后各是怎样?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富翁最后没有借给少年钱?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远眺】

1.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你都知道吗?

如:

指鹿为马,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鹬蚌相争,对牛弹琴,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试着收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了解它的意思,并能够活学活用。

2.试着写一则小的寓言故事。

同学们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

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

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寓言三则》参考答案:

1.

(1)奚:

为何

(2)用:

费用,钱财(3)亡:

逃跑(4)将:

带,率领(5)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6)居:

过了(7)俄而:

不久,一会儿(8)曹:

辈2.宾语前置句:

方北面而持其驾。

阿豺有子二十人。

状语后置句:

见人于大行。

死者十九。

3.者:

用在时间后,表停顿;的人。

而:

表顺接;表转折;表并列。

之:

动词,到;助词,的;代词,指箭;代词,指塞翁。

4.

(1)这些条件越好,那么(他)将离楚国越远啊。

(2)那家的儿子就是因为腿瘸的原因(没有参战),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3)你们今后只要能同心协力,国家就一定能稳固。

5.“二十人”是故事起因,强调阿豺儿子很多,这是他临终最大的忧患,也是最大的希望。

二十子不和,就如一只单箭,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和,则如众箭,很难摧毁。

6.前者重在描写折箭的轻松自如,后者重在描写穆里延用尽力气,使用各种方法都未能折断箭。

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从班集体、家庭、国家更方面谈均可。

8.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9.使:

派岁:

年成、收成说:

通“悦”,高兴苟:

如果10.

(1)我奉命出使到威后这里,如今(您)不问我的大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低贱的放在前头而把高贵的放在后头吗?

(2)所以哪里有丢开了根本而问末节的呢?

11.好的年成12.

(1)借

(2)答应(3)有人原因13.

(1)富翁托辞离开,最终(也)没有借给(少年)钱。

(2)他精熟的(赌博)技巧,不知不觉就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了。

14.前:

翁诺之。

后:

翁谢去,竟不与赀。

15.因为富翁通过少年无意识表现出来的行动感觉到他是一个喜欢赌博的不正派的人,所以不愿意或不敢把钱借给他。

 

24渡者之言

周容

讲:

(动车组·快速充电)

【文海拾贝】

周容(1619—1692),明末清初文学家。

有高尚的民族气节。

明朝灭亡后,曾出家为僧,他的父亲哭着劝阻,他才还俗。

周容年轻时,很受御史徐殿臣的赏识。

清兵入侵后,徐殿臣在避乱中被清兵劫去,关押在清平西将军王朝先的营中,后又囚在水牢中。

周容闻讯,挺身而出,要求代替徐殿臣受刑,徐殿臣被释放,而周容却成了跛腿。

他的行为被当时很多人称赞。

周容有广泛的艺术修养,精通绘画,尤工书法。

时人称他“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

著有《春酒堂集》。

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怀念故国的深情。

所作寓言散文,文笔流畅,语重心长,生动的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

【文本导航】

第一层(从开头到“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写作者带着书童赶路。

渡者之言第二层(从“时西山日沉”到“而前门已牡下矣”)

写作者不听“渡者”之言,导致没能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城的经过。

第三层(从“予爽然”到文末)

写作者的感悟——“躁急自败”。

【文本点睛】

1.作者向渡者询问,渡者为什么却“熟视小奚”?

要点提示:

渡者已经看出小奚所担书简以木束之,并不牢固,再加上赶路心切,有可能因书散落而耽搁时间。

因此这善意的提醒其实是因小奚的状态而起。

2.课文结尾处将“其犹是也夫”连说两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要点提示:

有了真实的体验,作者才悟出了渡者的话中这里,因此感慨良深。

将“其犹是也夫”连说两遍,是为了强调“躁急自败”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极其懊悔、惭愧,感悟至深的心情。

练:

(动车组·分级加速)

【咬文嚼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予愠为戏,趋行愠:

(2)渡者熟视小奚熟:

(3)理书就束就:

(4)予爽然爽然:

(5)穷暮而无所归宿者穷:

(6)速进,则阖阖:

(7)其犹是也夫犹是:

(8)及半,小奚仆仆:

2.摘录本课的特殊句型

状语后置句

1.2.

3.区别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徐行之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

()

而前门已牡下

穷暮而无所归宿者

()

()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

()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鉴赏】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其犹是也夫!

5.说说作者从行路这件事上悟出了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文中渡者的言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渡者为什么能够预见作者是否进得了城呢?

他是凭借什么得出“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的结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