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129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docx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

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澹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髓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

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

出现1:

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病型

1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霍乱【GB15984—1995】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泪■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

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

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

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

具备bo

确诊病例:

具备a或c或d。

乙类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

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

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

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

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

WHOJ始将此

次流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A)。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

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ni

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c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至北京时间2009年5月8日上午8时,全球共在2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2371例,分布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

其中墨西哥确诊1112例,死亡42例;美国确诊896例,死亡2

例;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诊1例。

除墨西哥和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无死亡病例报道。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

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

(一)临床表现。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C)、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

吐和(或)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

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

该病毒。

.血清学检查:

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其他辅助检查。

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

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2..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

3..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4..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

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

同时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

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二)确诊病例:

由定点医院收治。

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

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

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代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

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b.i.d.。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

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b.i.d,;体重15-23kg

者,45mgb.i.d.;体重23-40kg者,60mgb.i.d.;体重大于40kg者,75mgb.i.d.。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2..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5..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2.毒袭肺卫

症状:

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

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

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苓、牛落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

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3.毒犯肺胃

症状:

发热或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

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

葛根、黄苓、黄连、苍术、覆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

葛根苓连微丸、蕾香正气制剂等。

4.毒壅气营

症状:

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澹语。

治法:

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

炙麻黄、杏仁、瓜篓、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试行)

1、流行病学史

3.2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3.3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C,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

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

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

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

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

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

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

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二、低氧血症,在吸氧3-5升/分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7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93%或已可诊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三、多叶病变且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显示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四、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五、具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50岁。

艾滋病【GB16000—1995】

急性HIV感染

流行病学史

同性恋或异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史,或配偶或性伴侣抗HIV抗体阳性。

静脉吸毒史。

用过进口口因子等血液制品。

与HIV/AID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有过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史。

出国史。

抗HIV(+)者所生的子女。

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

临床表现

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WB吸淋巴细胞总数起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大于1。

抗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者,一般经2〜3个月才阳转。

最长可达6个月,在感染窗口期抗体

阴性。

少数病人初期血清P24抗原阳性。

2无症状HIV感染

流行病学史

同急性HIV感染。

临床表现

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

实验室检查

1.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1.CD4#巴细胞总数正常,CD4/CD队于1。

1.血?

#P24抗原阴性。

3AIDS

流行病学史

同急性HIV感染。

临床表现

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

1持续不规则低热多于1个月。

1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大于1cm)o

1慢性腹?

^多于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10%。

1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

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1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实验室检查

1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

1P24抗原阳性(有条件单位可查)o

1CD4#巴细胞总、数小于200/mm3或200〜500/mm3

1CD4/CD8」、于1。

1周围血WBCHb下降。

10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

1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

4病例分类

确诊病例

HIV感染者需具备抗HIV抗体阳性,急性HIV感染系高危人群在追踪过程中抗HIV阳转。

AIDS病例:

具备有3.1,3.2中任何一项和3.3中3.3.1、3.3.3、3.3.7。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GB170101997】

诊断标准

1急性肝炎

1.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1流行病学:

发病前45天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症状:

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

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HAVfe志检测:

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

疑似病例:

1.1.2+1.1.4。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1.5。

.2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u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

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2淤胆型肝炎

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

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丫-谷氨酰转肽酶、

胆固醇等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

.3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4HAV标志检测:

同1.1.5。

5肝脏病理学特点:

详见甲肝附录Bo

疑似病例:

2.1+2.2+2.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2.4或2.4加2.5。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

1.1急性起病,严重消化道症状,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用Smith分类法出

现IT以上的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

1.2体征:

肝脏迅速缩小。

1.3肝功能异常,数日内血清胆红素大于171“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1.4HAVfe志检测:

同1.1.5。

1.5肝脏病理学特点:

详见甲肝附录Bo

疑似病例:

3.1.1+3.3.1.2+3.1.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1.4或3.1.2力口3.1.5。

2亚急性重型

3.2.1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

肝脏进行性缩小。

病程在10天以上,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以Smith分类法出现IT以上的肝性脑病)。

3.2.2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胆固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

40%。

3.2.3HAVfe志检测;同1.1.5。

3.2.4肝脏病理学特点:

详见甲肝附录Bo

疑似病例:

3.2.1+3.2.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力口3.2.4。

(二)乙型肝炎(HB):

[GB159901995】

3.1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

予以诊断。

急性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

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

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

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

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2)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f)病理组织学特点:

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o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

疑似病例:

符合以上诸条中b)+d)o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e)o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

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

ALT升高,血?

#胆红素(Bil)大于17.1R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e)HBV标记物检测: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2)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f)病理组织学特点:

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以做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

疑似病例:

b)+c)+d)o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e)o

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

a)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

b)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间歇异常。

c)HBV标记物检测:

抗-HBcIgM滴度不高或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DNAB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d)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

详见乙肝附录Bo

疑似病例:

a)+b)+c)。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d)或c)+d)。

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b)体征: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因)o

c)肝功能检查:

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丫一球蛋白升高和/

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d)HBV标记物检测:

抗-HBcIgM滴度不高或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DNAS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

详见乙肝附录Bo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藉助于病理

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

疑似病例:

a)+b)+c)+d)o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e)或d)+e)。

重型肝炎

a)急性重型

1)既往无乙肝病史。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IT以上的

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

此外并有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2)体征:

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

3)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4)HBV标记物检测: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2)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但HBsAg可阴性而早期出现抗—HBs阳性和抗—HBe阳性。

5)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

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o

疑似病例:

1)+2)+3)o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4)或疑似病例+4)+5)o

b)亚急性重型

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程在10天以上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IT以上的肝性脑病)。

同时黄

疸迅速升高,并有出血倾向。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全面损害,血清胆红素大于171Mmol/L或每天上升大于17.1gmol/L,胆固

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3)HBV标记物检测: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2)抗一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一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

详见附录Bo

疑似病例:

1)十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3)或疑似病例+3)+4)o

c)慢性重型

在慢活肝或乙肝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基本上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a)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黄疸持续2〜4个月或更长。

b)临床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并能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c)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丫-GT;胆固醇明显升高。

d)HBV标记物检测: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2)抗一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一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

必要时可以做肝活检,详见乙肝附录Bo

疑似病例:

a)+b)+c)。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十d)或疑似病例+d)+e)o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1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依赖病原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1急性丙型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

流行病学资料:

半年内接受过血、血制品、人体成分治疗或有血液透析史者或与HCVt有性接触

史,或携带HCV母亲所生的婴儿,或有不洁注射史。

症状体症:

近期出现明显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或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血清谷丙车t氨酶(ALT")明显升高,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

血清胆红素大于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