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7053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docx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重建心灵家园!

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

有种流泪在眼睛,有种流泪在心里。

这几天我无时无刻的感动着,流泪着。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大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

多鼓励,缓压力;对现实,寻生机。

有些人,会焦虑;不安全,扰情绪;

多数人,会自愈;过一月,要寻医。

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

易上火,多噩梦;心里愁,别喝酒。

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

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

求治疗,别耽搁;求医处,心理科。

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

环境改,多适应;安置处,多说话。

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

小朋友,要保护;多解释,可以哭;

看电视,要节制;过多看,情绪差;

受岗位,干好活;以行动,帮祖国;

没组织,不赴川;只帮忙,不添乱;

鼓勇气,树信心;中国人,震不跨!

在灾难面前,需要心理医生的积极干预,及时地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化解悲伤、分担忧愁,预防或减轻灾后长久的心灵创伤,以及继发性伤害。

"心理救灾"还能帮助救援者稳定局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恢复,使其能更有成效地投入救援工作。

及时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已经成为救灾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很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员到达现场,对幸存者实施心理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恐怖袭击带来的损失;2006年浙江遭遇桑美台风袭击,浙江省组织省卫生厅、科协、心理卫生协会等部门的专家,联合组成"心理援助队"抵达灾区,启动了为期半个月的"心理救灾"行动;此外,在非典、江西九江地震等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也有许多心理专家参与了心理救援。

这些"心理救灾"大大降低了受灾群众的紧张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早日走出了灾难阴影。

我们欣慰地看到,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市四医院立即启动重大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伤员及家属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

5月14日,首批配备心理医生的浙江省医疗救援队携带药品、必备医疗器械等物品飞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援;卫生部也正在大规模从全国各省市的医院抽调精神、心理医生组建医疗队服务灾区。

救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地震可以震垮房屋桥梁,但震不破我们的心理防线。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心理干预队伍赶赴灾区,有着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八方支援,灾区人民一定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家园,重建美好生活。

汶川地震,揪动人心。

不断刷新的伤亡数字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我们多么希望:

伤亡数字就停止在这一刻——我们将目光投向四川灾区的同胞,我们期望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人道救援,为罹难者祈祷安息,为受伤者默念平安。

这一刻,汶川不孤单,四川不孤单,受灾同胞不孤单。

心系灾区,我们不停在问:

救援队伍到哪里了?

救助了多少受灾者?

救助工作遇到了多大的困难?

但是,当救援者用双手扒开钢筋水泥的废墟,当抢险官兵徒步奔跑在险峻的公路上,我们也当意识到:

在如此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的救灾抢险工作,决不可能一两天、或者三五天之内完成,奔赴救援前线的兄弟姐妹,不管是来自部队、交通部门、通信部门,还是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工作组织等等,他们不是机器,不是超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在关注废墟下待救的生命的时候,也请把镜头聚焦于他们疲累的身心、憔悴的容颜。

别忘记给救援者以必要的救援。

首先是要给救援者以体力救援。

满目疮痍和废墟,到处是被沉重坚硬的水泥瓦砾禁锢的人们的呻吟和呼救,由于交通完全阻断,没有吊车、没有挖掘机,严重匮乏大型救援机械工具,救援队伍往往连续多日未能充分休息,高强度、高压力的体力劳动带来生理疲劳,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救援队伍补充高能量的食物与水源,让人心疼的是,眼下不少救援官兵还是靠纯净水维持体力。

这个时候,需要专业营养师给救援队伍补充体力提供建议和主张,救援物质里应该细分出施救者的"蓄能"部分。

同时,应更加注意救援工作中的统筹安排,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好强度梯队,尽量给每个救援者以必要的休息时间。

其次,灾区地形复杂,未知的风险,以及在安抚受灾群众等工作中大量的情感付出,也使得救援者很可能出现心理枯竭的症状,因此,给与他们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也很重要。

心理疲劳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每个身边人都是他们最好的心理疏导员,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帮助,都可以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暖意,传递出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温情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给与受灾群众心里救援的时候,不能忘了留给救援者必要的份额。

关注救援者的身心状态,也是为了更好地救助受灾的群众。

给与救援者必要的各种救援,才能真正打赢赈灾救灾这场艰巨的战役。

多难兴邦,科学、高效、可持续地救援工作,必将大写着民族精神与国家力量。

地震救援后,最重要的是心里重建,

对于受灾群众的心理救援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

要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对于你自己-帮助者的自我保护

保护你的感觉

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

灾场如战场,因此在下到现场,请你务必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出现心理崩溃感的征兆和表现:

身体反应:

易疲劳、体能下降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心理反应:

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

•与他人交流不畅

•情感迟钝

•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

•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

•感到不够安全

•睡眠出现问题,噩梦

•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

•缺乏自制力,愤怒,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

•失去信任感

职业困扰:

耗竭感

•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绝望

•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

•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

•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过份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缺乏休息制度

•工作量过大

•缺乏他人的指导

•救援者有自己的个人创伤问题

•对自己过高期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地震灾难的受害者,你应该怎样应对

确保获得:

休息,饮食,支持,表达

•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和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

•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定时定量地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

•注意休息(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

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

•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

•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

震后心灵行动口号——我们在一起!

    悲伤时——哭出你的伤痛!

    害怕时——喊出你的恐惧!

    难受时——说出你的感受!

    看到别人伤痛时——拍拍他的肩膀,抱抱他,传递你的温暖!

    看到别人无助时——握住他的双手,传递你的力量!

    

    给孩子重建安全感——别怕,有我在!

    紧紧地拥抱孩子,亲亲孩子的脸蛋!

告诉他——别怕,有我在,我们都是你的爸爸妈妈!

    

    给受伤的人信心——最坏的已经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失去亲人的人——抱抱他们,让他们尽情地哭!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拥抱传递爱!

    

活着,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每天、每时、每刻都经历着一种生与死、悲恸与感动、紧张与焦虑、热情与冷颤的心灵地震!

痛,刻骨铭心的痛!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

  1、恐惧;

  2、哀伤;

  3、焦虑;

  震后惧怕是什么

  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

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

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的班级辅导方式,供教师参考使用。

  

  嘲笑自己的惧怕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

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

」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

」然后哈哈大笑。

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

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

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

举办前,教师要先说明:

「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

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健康。

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

」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纾解和压力的清除。

但要特别强调: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生命的关怀

  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

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

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康、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

(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找时间作团康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纾解情绪。

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个别辅导:

  其四是《个别辅导》,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依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须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的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找他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的压力和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的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

教师与孩子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百分之七,语调和语气占百分之三十八,表情和态度占百分之五十五。

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他的创伤和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注意:

  

  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和生活。

懂得处理自己和积极性情绪,保持平稳开朗的心情。

实现自己做为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的期许和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传递生命力和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的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

  适时自然的情境,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的困境。

引导孩子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作成行动计划。

就辅导的情形作适当的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震灾之后,你住在阿姨家,你想怎样才能配合他们的生活步调呢?

」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作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的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

对于过度惊吓,有较深的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

教师要与受灾的儿童建立信赖,让他觉得教师是他稳定和安全感来源。

  

  防震教育

  其五是妥善安排《防震教育》,地震随时可能来袭,各校都应办理防震的教育和演习。

如果大地震受创的孩子,压力未得到纾解,在防震演练时,会造成严重情绪反应。

我小时候,学校经常办理防空演习,许多受过二次大战空袭惊吓的孩子,会慌张失措,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产生歇斯底里的症状。

  大地震后,学校作防震演习要尽可能先做情绪纾解。

演习时,如有孩子因而惊吓,回过头来,要做情绪纾解与辅导。

  学校不能因为孩子有惊吓的反应而不作防震演习,但要有一套正确的做法。

  

  防震教育的实施,应属于父母及家庭。

父母在地震时惊慌抱着孩子,张惶失措的表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惧怕。

父母亲和教师,在地震时要控制情绪,这与如何避免防震一样重要。

  我在不同地区抽样访问,发现这次大地震对儿童的心创很大,甚至青少年亦同。

在听他们谈话中,发现孩子们都会隐瞒自己的心创和情绪。

他们说:

「大人比我们紧张,我并不紧张。

」我请他们选出「谁是你家最害怕的人?

」他们选出来的多是父母亲。

他们认为父母亲紧张和惧怕的原因是:

  张惶失措,大声呼喊他们。

妈妈冲过来抱紧我,他吓得发抖。

爸爸自己害怕,却像雷声一样骂我们「你还睡!

」我很担心妈妈会那么害怕。

另一方面,和这些孩子的父母交谈,却发现孩子们在大地震中,受到的惊吓非常强烈。

归纳他们所说的:

  念国小一年级的小英吓得呕吐了,紧张得脸发白,(但我跟这群孩子交谈时,小英却表现得泰然自若,说她没有什么害怕。

)念国小六年级的小明笑了,他发抖抱紧我!

念国中三年级的小美吓得大叫,转过来抱住我,哭了。

有些孩子从大地震那夜开始,晚上一直拉着父母,走到那里跟到那里。

  总之,这场大地震,已惊醒我们对防震教育的重新检讨和重视,希望教育部能编辑「防震手册」,而且要包括心理准备和情绪调解的部分。

  从观察中发现,大地震过后对儿童的心理辅导较为重要,于是写了两篇文章,一篇针对父母,一篇针对学校,陈述最简要的辅导方法,这些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国中和高中学生,只要稍作调整即可使用。

希望它能给学校教师带来帮助,增进辅导孩子的政策。

大地撕裂了,如人的心灵的伤口,建筑被摧毁了,如被毁灭的家庭。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去审判的凶手。

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也给人类挖掘死亡的坟墓。

它保护人类,也伤害人类。

它和善,也暴虐。

它让人歌咏,也让人诅咒。

它令人安心,也应令人警觉。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多一些爱心,少一些自私。

多一些清廉,少一些贪欲。

多一些进取,少一些颓废。

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怨恨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人都共经历了一次磨难,无论是亲人永远的分离,还是历尽生死后的重逢与余生,都将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请跟我们一起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

一、哀悼

   自5.19日起,全国进入了三天的哀悼日,世界都为我们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同悲!

今天,在天堂的你们是否能感受到我们锥心的悲痛;今天,你们是否能听到响彻天际的哀鸣;今天,你们能否看到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

   愿你们安息!

愿天堂再没有苦难与离别!

   自灾难发生以来,各地的国人都以各种方式哀悼着自己的受难同胞,我们将其中一些网友的哀悼文章集中放在这里,寄托哀思!

如果您来到这里,也请在回帖中为离去的同胞们祈祷!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中华大地将下半旗并鸣笛致哀,请将您所在地的致哀情景用文字或照片记录下来,发到回帖中,让我们一起永远记住这个时刻!

二、赈灾

   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撼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灵!

为了声援地震灾区的同胞手足,各界人士尽自己所能,发起了赈灾的大行动。

   让我们祝愿这些力量能够帮助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获信心,早日重建家园。

志愿者们正在全力抢运物资

这些赈灾物资中凝聚了志愿者的汗水

  三、募捐

   在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作用下,当地灾区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惨重的。

作为同胞,我们应当响应政府的号召,用我们的行动来尽绵薄之力……

四、亲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整个灾区的每个细节都牵动了大家的心,在这几天中,身在灾区的人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而没有受灾的人们是如何支援灾区的?

和讯博客编辑收集了发生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和场面,让我们向这些坚强的人们致敬!

   地震灾害中闪耀在普通人身上的8个品质

一、勇气

h905908:

5月12日下午3点,我老婆从映秀镇的泥沙中站了起来,她说她是弃车而行,在余震伴舞的道路上哼着无人听懂的小曲(壮胆)走了5个小时回到了都江堰市,今晚20点被送到成都,23点左右才以电话报平安。

她第一句话就说,我没事,我胜利地逃了出来了,生命可贵。

二、希望

汶川人伍老师给震中不知下落的妻子一遍又一遍发短信:

生死不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三、无畏

成都一所幼儿园老师:

当我先后三次回到寝室抱孩子后,终于统计得出全班到达操场,基本安全了。

我一屁股坐在塑胶操场上狂笑,“活了、活了、我们都活了。

四、不弃

四川媒体记者樱桃芭蕉:

大家还记不记得住我在“直击地震12小时”这篇文章里,描述了这样一段话:

另外一栋楼房第二层生生消失了,三层楼直接摞在了一层上,一个女人即将生产的妹妹和老母亲就在二楼睡午觉。

还记得吗?

所有人都认为,这名孕妇和里面的人肯定都完了。

可是,奇迹真的发生了!

救援队员坐在挖掘机翻斗里,在洞口小心搬开碎石和小的水泥板,这位万分幸运的孕妇毫发无伤的被救了出来!

她叫张晓燕,35岁,还是一名高龄准妈妈。

她的母亲也随后被救了出来,母子俩,还有腹中的孩子,都平安,现在在华西医大接受治疗。

五、豪情

湖南户外爱好者小珂子:

在未拿到湖北省卫生厅批文的情况下,福贵几经辗转终于拿到了OFS组织(我们的自由天空组织)的批文。

带着我们一行人的祝福,带着十几床棉被和帐篷,带着一群骨科专家及医护人员,福贵一行于今天上午十点整向汶川灾区进发……

福贵一行在出发之前都写下了遗书,同时福贵一行也表示:

“我们一定会把大家的祝福带去灾区,我们会尽全力为灾区的抗震救灾付出努力,请大家相信我们也一定会好好的活着回来。

六、职责

在灾区第一线的记者樱桃芭蕉:

我们碰到了陈家坝小学的一位老师,他教了24年书,在地震面前,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完全帮不了学生。

他的同事在地震发生后,从教室里推出了3个孩子,自己体力不支倒在了废墟下。

这位老师数次哽咽,面对摄像机他低下头说:

“我尽力了,可是我伤心,那么可爱的孩子啊。

”他自己救出了好几学生和村民,从废墟里拉出来的第十个,是他的老婆。

七、血性

成都网友爽爽:

成都,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志愿者!

无数出租车司机闪着应急灯自发奔赴灾区将伤员接往成都救治!

无数私家车闪着应急灯自发装载着水和食物运往灾区!

无数企业直接将生产的水、食物、睡袋、雨具、药物运往灾区!

还有更多人时刻都准备着奉献,不论用什么形式,只要能对灾区人民有一点点帮助,就去做!

八、志愿

四川医生:

到达团委,看到已经有一些志愿者整装待发,门外街上还有很多人排队等待登记志愿者,大家都以实际行动积极的参与到抗灾中来,着实让人看了感动。

我也去医护人员登记处登记了,不过他们希望最好是外科医生,而我是内科的,所以只好回家等通知了。

因为团委也在接受捐钱捐物,决定回家把打包好的衣物拿过来,虽然都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人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5.12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四个词:

惨烈、悲伤、坚强、感动!

地震后,我们如何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