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docx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
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和低年级课文全文注音的优势,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
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小松鼠的花生哪去了?
他能找到花生吗?
花生到底在哪?
这些问题可能提的不是很逻辑,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
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并提出如下几方面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性阅读
首先,把握读准语气。
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
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
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表现了青蛙的无知及小鸟的耐心与见识,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把握语速与语调。
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
“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
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
(1)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
(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
(3)比赛性朗读。
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三、读说结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
并加强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如教学《看雪》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打雪帐,堆雪人的情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景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重点,突出特点。
如我们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五、 拓宽渠道,引进课外阅读活水。
当前,造成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学生接触的都是死气沉沉的文字符号,课堂中缺少吸引学生的新鲜知识,即“活水”。
现代课程观认为,现代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要注意“引进课外活水”。
对于教师来说,善于引进课外活水,能大大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有利于组织好各种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课外活水能大大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把原来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怎样引入课外活水,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来定。
1、对于描述历史故事,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文章,引入关于事件的背景、人物的基本情况等。
2、对于写景、写物的文章,更要引入大量的课外读物。
3、对于包含科学常识的文章,可以在教学时引出相关的知识。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受益。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像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2、精读教学的四步:
精读课文的教学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即理解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基本思路,不过分地求深、求透、求全。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做过多的提问和讲解,提倡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
教师对课文的讲读,要从整体出发的原则:
第一,初读。
当然,在低年级阅读中肯定会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应用不同的线条做一下标记。
在初读完后,对其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有了大概印象,然后再进行对字、词的查阅。
第二,细读。
细读是在了解课文中心的基础上,围绕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边读边想,理清结构,探思路。
例如,教《海底世界》一文时,学生在知道课文是写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基础上,可以带头这样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给课文分段。
学生边读边想边划。
通过细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以及各段与全文中心的联系,理清层次结构,明确写作思路。
第三,精读。
精读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的基础上,围绕着“为什么写?
运用什么方法写?
”的问题进行讲读训练。
这时要注意教给学生确定重点的方法,教给学生研究、解答课后问题的方法,为略读和独立阅读课文奠定基础。
通过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来完成课文的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把海面和海底的情况作比较,可以了解海底的“静”和“暗”;用海底的“宁静”和“声音”、“黑暗”和“光明”作比较,可以了解海底奇异等特点,进而使学生知道如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第四,评读。
评读即在学生明确中心,理解结构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深入理解,也就是认识的升华。
在评读时,主要是结合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谈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例如《海底世界》一文,通过评读总结出“本文是用比较的方法介绍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只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懂,从课文中学到知识,明白整理。
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独立阅读。
第一,纵观单元,明确要求。
这一步骤开始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及训练重点。
第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明确要求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对重点、难点要进行圈画,并组织学生议论。
教师做引路人,做适度的点拨,讲解和评价。
第三,检查指导,强化效果。
检查指导即解答各类问题,检查阅读效果,总结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促进阅读的深化和迁移。
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要求全、求细。
4、以精带略,摆正二者的关系
第一,树立整体观点,分项扎实训练。
纵观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训练重点,教师要明确意图。
确定出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训练目标。
扎扎实实、一课一得,逐渐积累,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吸取丰富的营养,提高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典型精教,举一反三。
典型即一个单元中突出贡献训练重点的精读课文。
精教即抓住训练项目进行教学,而不是串讲、串读。
课堂教学必定要有取有舍,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因而在教学中与训练重点无关的要略讲,相关的要精讲,讲透。
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要点,在读写方面上获得理性知识。
二、阅读与其结合
1、阅读与说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读与说应该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读能吸取知识,而说能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两者也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2、阅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
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才可学会写出汉字。
甚至借助读能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3、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达到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思考课文中的中心思想,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4、阅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阅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通过小插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
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阅读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
如何把阅读教学与识字有机地相结合?
即提高识字效率,又不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怎样能做到识字与阅读的有机整合呢?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中,生字的处理都大同小异,一般都在讲解课文前集中识字,目的是为了给下一步的阅读、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这种方法,使字词教学和理解课文割裂开来,有碍于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使识字效果落到实处,而且长期如此,学生也会感觉到死板,从而影响识字的积极性。
而随文识字正是把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有效办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音、形、义分步,侧重处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般来说,可以在感知了解课文内容阶段学习生字的音;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生字的义;在巩固、运用阶段解决生字的形。
具体来说:
一是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重点放在字音教学上。
阅读前,通过各种手段,激发或唤醒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
其步骤为:
听老师示范朗读,或听录音朗读,或看着画面配乐朗读,通过语感让学生获得初步印象,能据词定音;再让学生轻声或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检查朗读,结合正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二是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
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
2、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
3、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借助字典,帮助学生理解。
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
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
4、注意音形义的联系。
虽然本环节字义是重点,但不可忽视字音的巩固和字形的感知,为下一步分析字形奠定基础。
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
三是在总结课文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并结合进行写字教学,以强化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即利用学生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或编儿歌、顺口溜等来分析字形,帮助识记字形。
编字谜识字使学生最喜欢的识字方式。
学生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富有灵性化的语言符号赋予生命,再通过表述记忆方法活灵活地再现出来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
课堂上虽然孩子们编的字谜比较粗糙、幼稚,甚至在我们大人看来不怎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们在积极编造字谜的过程中对字形进行反复地推敲研究,他们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状态,不仅掌握了生字,提高了识字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主动参与、体验识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同时,学生的创新潜能力在识字活动中释放出来。
让创造性思维伴随学生左右,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编字谜中,优等生尽展才华,达到了当堂吃饱,后进生在聆听中感受识字方法巧妙的同时,达到了吃好的目的。
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这样安排,既不割裂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地识记生字。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灵活的安排。
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要作出具体分析:
一是生字本身的特点;二是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生字比较集中的课文,宜将容易理解的或儿童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字词,安排在阅读之前先行教学;对那些离开语言环境很难理解的字词,则在句子教学和朗读指导中进行;有的字义比较抽象,就在总结课文之后,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在指导运用中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然具体的安排要根据具体课文来定。
我们遵循阅读教学的走向是:
篇→段→句→词→字。
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并不是识字与阅读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机进行识字教学,有效识记生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中能帮助识字。
阅读与识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我们只有把识字和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识字去阅读,在阅读中更好地去识字,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识字和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更自主地去识字和阅读,做到轻松识字,快乐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这样就要求授课教师发挥好引领作用,使学生乐学、好学;合作是学习第二步,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就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等多种形式,不要只拘泥于一种陈腐不变的模式;探究是学习的更高一层,这是对学习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学习。
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三步学习方法将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每一个环节都如蜻蜓点水:
没有落实识字教学,没有加强朗读训练,那就更不要说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了。
一、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朗读示范、领着学生读等形式。
最终要让学生把语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是能读出感情。
下面我想就这位老师所执教的《四个太阳》为例谈一谈如何加强朗读的训练:
首先要读正确。
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对故事犹其感兴趣。
所以我觉得教学这类的课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故事情境:
“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
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四个太阳,它们是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
(教师边说可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示意)他想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认真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阳公公出场,亲切又简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接着可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是小组相互读课文,正音和教师的检查。
主要是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掉字和添字。
然后要读流利。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
课文里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哪四种太阳呢?
默读课文,思考:
“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这一次读。
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通顺、流畅。
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
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但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
我觉得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读课文:
“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能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吗?
老师这里有四个太阳,你能说说吗?
”可出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
这样,语言文字化作生动活泼的图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最后要读出感情。
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活动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
二、要落实字词的教学。
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定量1600——1800个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有13个生字需要认识,有6个生字需要书写。
识字量很大,如果不采取一些方法的话,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也是想试图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但是她用的不够,只是采用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来让学生巩固识字,学生在课堂根本就没有其它识字和写字的时间,如果按照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识字是一定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落实识字教学呢?
这位老师布置预习汉字并检查,这个环节是好的。
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自主识字并发现识记的方法。
不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说是游戏让学生进行识记巩固。
如:
编儿歌、“开火车”、猜谜语等游戏是我们在课堂里常用到的。
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边玩边学,边学边记。
识记效果会大一样的。
三、要进行拓展练习。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
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
通过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接着还可以抽时间展示小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这样就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课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三次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的过程。
课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一道理就成了本课重难点。
在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时,我们就要把握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
我们不难看出课文的重点句段就是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对话部分,其中应引起注意的就是燕子妈妈话语里的一个词“看看”,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提出的“看看”的要求是有层次的,第一次是“看看”,第二次的要求是“再去看看”,第三次则是“再去仔细看看”。
这个词反复出现其实就是告诉小燕子要想知道得多,必须要多看、仔细看,也就是要认识观察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
在教学是我们以这个词为抓手,来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本课的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情境,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燕子妈妈说的话,并出示燕子妈妈的话,让学生比较燕子妈妈这三句话的不同,引出(“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然后就以这三句话为抓手,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的心情。
再把学生体会到的这种感情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尝试当当燕子妈妈,读出燕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语气。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听了妈妈的话小燕子的表现。
体会到:
小燕子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收获大,一次比一次感到高兴。
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师生分角色感情对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处理,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句、段,结合语境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弄懂了课文暗含的道理,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在读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爱读”。
更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明确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中介,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尤其要遵循低年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前两个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其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一加强识字、写字;二是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三是积累语言,拓展阅读,鼓励写话
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扎实地作好以下三点:
一是读书的目的要明确。
每次读都要有读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
比如说教师范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自读课文时,要让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等等。
只有读的目的明确,才能达到读书的目的。
二是读书的层次要循序渐进。
整篇课文的读书要遵照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的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感悟。
具体来说就是在初读课文时,要达到读正确,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感受;精读课文时,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能够借助语言、画面、生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在读正确、读流利,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就要达到第三步熟读课文,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语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以至于达到积累、背诵。
三是读书的形式要多样。
在指导读书时,还要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读书的兴趣,比如我们常用的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等,将这些读书的形式穿插进行,就容易调动起学生参与读书的兴趣来。
扎实识字、以读为本,教好低年段阅读教学——二年级阅读教学建议
2011-09-2520:
42:
54| 分类:
教学讲座|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低年级是小学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无论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训练,还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整个低年级都是打基础的学段。
因此,我们首先来看看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教育教学的理念
(一)我们要追求的语文课
理想的语文课,课堂上不仅要听到学生热烈的讨论声,更要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每一节语文课都要让学生有一些看得见的收获:
认几个字,写几个词,学几个句子,背几个精彩的句、段,获得一种学习方法……只有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才能逐步获得并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否则,提高语文能力将是空谈。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是多识字,二是多读书。
1、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矛盾在识字上,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如此。
以识字为重点,意味着要把比较多的时间放到字词教学上